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何莉娟 魏慧敏

合集下载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目的:分析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效果评价小儿脑瘫是指妊娠到新生儿时期形成的一种脑性病变,是由于胚胎发育期脑组织受到损伤,或分娩时及出生后1个月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导致运动障碍的一种器质性疾病,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发作、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

其不仅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而且会对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

小儿脑瘫患儿的及时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而精心的康复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本研究针对32例小儿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护理,与同期32例常规护理的患儿相比,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在3个月~6岁;6个月以下者4例,7~12个月者14例,1~2岁者22例,2~3岁者22例,余者3~6岁2例。

其中重度58例,轻度6例。

临床分型可知,4例为共济失调型、12例为肌张力低下型、14例为不随意运动型、18例为单纯痉挛型、16例为混合型。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具有均衡性,可以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以执行医嘱为主。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勤剪指甲、定期沐浴,使患儿保持稳定的情绪;做好患儿的保暖防寒工作,避免风寒、感冒;注意根据天气及患儿运动量适当添加衣服,患儿运动时不可穿戴过多,以免运动出汗感冒。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


康复中不正确姿势的矫正
正确的抱姿: 1.面对面抱法

康复中不正确姿势的矫正
正确的抱姿 2.面对背抱法

适宜的卧姿
仰卧位的矫正姿势

适宜的卧姿
侧卧位的矫正姿势

适宜的卧姿
俯卧位的矫正姿势

日常生活活动(ADL)
❖ 主要项目训练的护理 ❖ 主要有饮食、排便、排尿、更衣、语言交流、
文化学习

安全保障的护理
❖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随时注意观察有无分泌物,必要时 给予氧气吸入。进食、进水不可过急,防止呛入气管 造成窒息。
❖ 2.防止坠床和跌伤 ❖ ①痉挛是脑瘫患儿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所以对卧床
患儿必须加床档保护,以避免因痉挛而发生坠床意外。 ❖ ②由于运动障碍造成步态异常,动作不协调,常容易
发生跌倒,因此,脑瘫患儿不可行走在坚硬或者不平 的地面上,最好在有地毯的地面上行走,以减少损伤 程度。 ❖ ③加强脑瘫患儿家长的康复知识教育,对可能发生不 安全的环境,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意 外。
显,腱反射正常,巴宾斯基征(-)。诊断:①脑瘫
②运动发育迟缓
❖ 请问:1.试给出患者的康复评定。

2.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如何为患儿做健康教育

学习目标—技能目标
能对小儿脑瘫的进行康复评定 能指导小儿脑瘫进行运动训练 能够实施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 能够进行小儿脑瘫预后判断及康复教育
www.pptbz.cபைடு நூலகம்m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小儿脑瘫的评定内容及方法 掌握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措施 熟悉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特点 了解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康复护理学课件第三节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PPT内容-

-康复护理学课件第三节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PPT内容-
10、穿、脱衣服的护理(五)穿、脱衣服的护理1.衣服的穿脱衣服的穿脱(1)套头衫或背心)套头衫或背心先 穿患侧,再穿健侧。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脱衣时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2)对 襟衣服)对襟衣服先将下面的纽扣扣好,留先将下面的纽扣扣好,留12个上面的纽扣不扣,然后个上面的纽扣不扣 ,然后根据套头衫的穿脱方法进行。根据套头衫的穿脱方法进行。V四、康复护理措施四、康复护理措施(五)穿 、脱衣服的护理(五)穿、脱衣服的护理2.裤子的穿脱裤子的穿脱取坐位,先将患侧或功能较差的下肢套入裤筒,取 坐位,先将患侧或功能较差的下肢套入裤筒,再穿另一侧,然后躺下,边蹬健足,边向上提拉
2、3、脑瘫分型、脑瘫分型
(2)按瘫痪部位分为)按瘫痪部位分为5型:型:单肢瘫单肢瘫双瘫双瘫三肢瘫三肢瘫偏瘫偏瘫四肢瘫四肢瘫 截瘫截瘫V二、脑瘫主要功能障碍二、脑瘫主要功能障碍(一)中枢性运动障碍(一)中枢性运动障碍1.痉挛型痉挛 型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最常见,占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最常见,占50%6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偏瘫、双瘫、四肢瘫 等。偏瘫、双瘫、四肢瘫等。特点:特点: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肌张力增高,紧急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 落后,肌张力增高,紧急甚至痉挛、僵硬、强直。甚至痉挛、僵硬、强直。患儿仰卧位:患儿仰卧位:上肢屈曲、 下肢伸展痉挛。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痉挛。患儿俯卧位:患儿
-康复护理学课件第三节 小儿脑瘫康复护 理PPT内容-
”康复护理学课件第三节小儿脑瘫康复护 理PPT内容11
1、V(一)概述(一)概述1小儿脑瘫小儿脑瘫又称脑性瘫痪又称脑性瘫痪(CerebralPaISy,CP)简称)简称 脑瘫,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损伤脑瘫,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持续性 运动和姿态发育特别的一组综合征。所致的持续性运动和姿态发育特别的一组综合征。2.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 间可分为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分为诞生诞生前、围生期和诞生后。前、围生期和诞生后。v3脑瘫分型脑瘫 分型(1)按临床表现分为)按临床表现分为6型:型:痉挛型;痉挛型;不随便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不 随便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
高青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1(008)009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时间为3~6个月.结果:所有患儿经康复训练与护理后总有效率为88.5%.结论:系统性、综合性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费用低、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高青
【作者单位】050082,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65例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 [J], 陈嘉红
2.65例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 [J], 陈嘉红
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评价 [J], 潘薇
4.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评价 [J], 孙欣欣;孙科佳
5.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 [J], 王春;赵岫;张琴;郑志英;林梅芳;甘咏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其中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入院者43例,纳入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入院者43例,纳入研究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早期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患儿家长满意度,并比较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发育商(DQ)、运动能力(GMFM)变化情况。

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良率(90.70%)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对照组DQ评分、GMFM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对比,研究组DQ评分、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0.70%,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2.09%,两组间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瘫患儿施行康复护理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进一步改善发育商及运动能力,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其中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入院者43例纳入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入院者43例纳入研究组。

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19±0.32)岁;脑瘫类型为痉挛型20例,手足徐动型7例,共济失调型5例,松弛性瘫痪型7例,混合型4例。

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10±0.29)岁;脑瘫类型为痉挛型21例,手足徐动型8例,共济失调型4例,松弛性瘫痪型5例,混合型5例。

两组上述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脑瘫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脑瘫的康复与护理

小儿脑瘫的康复与护理

家庭训练计划
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 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 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 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 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 对患儿病情的了解以及日 常生活的安排;针对性的 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痉挛肌的牵伸治疗;功能 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 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 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②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踝关节 ,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一侧下肢屈曲并内 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 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控制式翻身。
坐位保持训练 坐位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就可以开始进行坐位保 持的训练。 ①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坐下,坐下 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旋,并使其躯干前弯以 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 要不断用语言提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用双手抓 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旋,然后稍稍往下 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儿拉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 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向前。
③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用双手拇 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同时其余四指将肩 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 ,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
言语治疗
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 评定后,根据不同言 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 如下颌、口唇、舌肌、 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 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 训练。
心理行为治疗
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 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 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五 脑瘫儿童的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护理

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护理

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的现代定义是:胎生期及新生儿期未成熟脑的损伤或缺陷引起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及康复应当是全方位的,各种治疗应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既要重视训练(PT、OT、ST),又要重视日常生活能力(ADL)的促进,教育及心理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1护理1.1康复师应充满爱心,一视同仁在小儿脑性瘫痪护理中,康复训练人员要有崇高的品质。

康复训练人员应做到“爱心、信心、公心、耐心、恒心”。

康复训练师应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要歧视患儿,做到一视同仁。

康复医学内容十分渊博,还需要不断学习以获取广博的知识,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质才能更好的完成康复护理任务。

1.2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只靠在医院做短时间训练是不能满足全面康复需要的,还要向患儿及家属深入地介绍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知识,树立康复信念,提高患儿及家属的康复意识,指导家长掌握基本训练方法及原则,使其主动积极配合,要把训练贯穿于家庭生活中,保证患儿能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

脑瘫康复治疗是长期性、艰巨性、家庭性康复,护理人员要为患儿的终身生活着想,坚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地完成此项康复护理任务。

1.3定期评定,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小儿脑瘫的主要康复手技以Bobath和Vojta法-神经生理学手技为主。

在康复治疗前、中、后各进行1次康复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小儿神经发育特点,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实施粗大功能训练、精细运动训练、语言训练、引导式教育,并对康复治疗效果做出评价,根据患儿个体障碍设计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

1.4心理护理在脑瘫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是最细致的一项护理,有些脑瘫患儿智力正常,但某些生活能力、心理支持能力较弱,这些患儿的家长对其加倍关心和宠爱,在护理中康复训练人员要给予患儿温暖,用亲切的态度和美好的语言,减少患儿的畏惧心理。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指导及体会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指导及体会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指导及体会【摘要】导致幼儿脑性瘫痪因素较多,给予及时的治疗与科学的康复护理,能够较大程度帮助患儿增强自立、自理的能力,促使其回归家庭与社会。

本组研究主要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措施出发,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并观察研究其效果。

【关键词】小儿脑瘫;护理;康复护理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主要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发的综合征,具有中枢性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癫痫、语言障碍、感觉障碍、低智力等特征表现[1]。

通常导致小儿脑瘫的因素较多,很难痊愈,但是可通过康复护理和训练帮助患儿建立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最大程度回归社会与家庭[2]。

本组研究主要选择2009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效果较好,现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100例住院脑瘫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1.8岁。

住院后安排穴位封闭,辅以推拿按摩、中药熏洗、功能锻炼等治疗,以21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以后休息30d。

并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的间隔期间对患儿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同时对家长实施康复护理指导,治疗的好转率超过95%,整体效果理想。

2.患儿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2.1基础护理及指导基础的护理指导主要包括患儿日常生活的各种护理指导,包括病房的护理、饮食营养指导、卫生指导、用药指导等[3]。

一般而言,病房的护理主要保持环境舒适、温度、湿度适宜,常开窗通风,加强物品消毒,加强病房巡视,特别是晚间的巡视,防止患儿出现自伤、坠床等事故;卫生指导即是指导家长如何做好患儿身体的卫生、衣服的卫生、餐具卫生等,餐具常消毒,大小便之后做好清洗工作等;在饮食营养方面,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则建议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者,可采取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何莉娟魏慧敏
发表时间:2015-08-14T16:52:24.560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何莉娟魏慧敏
[导读] 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小儿脑瘫是妊娠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

何莉娟魏慧敏(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三台621100)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30-01【摘要】目的是使小儿脑瘫患儿的各项生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或者代偿,重建部分肢体功能,降低其残障程度,改善生存质量,以解除或减少家人及社会负担。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是妊娠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

细心的康复护理可以发现脑瘫患儿的病情有否进展,肢体畸形可形成不,可判断受损伤的脑组织残余功能能否重新建立运动和姿势异常的改善与否是对前一阶段康复护理方案的判定与修改的依据。

1.康复护理1.1首先为每位患儿制定具体的康复护理计划,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的集体和个别训练,集体培训以理论讲课[个别培训以示范训练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训练指导。

1.2理念及原则由于患儿的疾病是伴随终生的,应教会患儿“怎么学习,如何帮助自己”整个训练过程,除了体能上的障碍外,性格也缺乏正常发展,这需要家长根据所处环境和经验用有节的歌曲、童谣、数字等活动来正确引导多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

1.3心理指导多数家长会有悲观情绪和恐惧心理,需让他们认识疾病多一点关爱和信心,介绍预后知识,提高康复意识,配合治疗。

2头部训练肌张力低下型患儿肌张力低下,应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肩膀往前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痉挛性将两手放在头的两侧,把颈尽力向上拉,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以增加压力,然后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手抬高向外转拉直坐起来,将抬高头部且保持正位徐动型患儿的肩关节外转。

一两手挛缩有曲,应将手臂拉直转而下压。

3四肢训练下肢呈僵直并夹紧状态,要控制膝关节让双腿外转,两腿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可作一伸一屈的运动,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几脚趾拉直。

将患儿的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拳头张开,利用手臂伸直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吃[将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即腕、肘、手一起伸直。

4语言训练患儿时有合并语言发育迟缓,自我表达意识常因养育者(家长)的介入成二次性障碍,需家长帮助患儿根据所处的阶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实施治疗训练方法。

对小的患儿要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并在游戏时应用已学过的词汇和语言促进交往行为的发展。

5日常活动训练脑瘫患儿的基本生活必备5.1需备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对能自食者要耐心等待预留时间,不应急于催促使其心情放松。

对不能自食者,喂食宜选用特殊餐具,不要硬拽餐具等待自行张口,少量喂食并保持环境明亮、宽敞,给予适当的诱导。

5.2患儿初学穿脱衣服时可选宽松的做出标记,也可训练上肢的伸展和手肘的伸直功能。

5.3入厕训练包括定时坐便穿脱裤子给充足的时间来完成。

6结论脑瘫儿童的康复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树立信心。

对儿童福利机构的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是重点。

人文关怀不能缺,让他们增强治疗的信心,孤而不残,残而不废,是社会上最弱小的群体需要不断的呵护关爱,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生活自理,参与社会走入社会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