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得重要工作—--—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就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得康复评估就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得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得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得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得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得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得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得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得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得分型不就是得。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ﻩ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得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临床上以四肢瘫与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并不就是不能动而就是动得不好就是有障碍得“瘫痪”。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得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特殊感觉障碍得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得评定、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

体格发育障碍得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得评定可以瞧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得程度与发育滞后得时间明确就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6*0.7+(月龄-6)*0。

52岁以上体重 KG=年龄*2+8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二)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 1 运动发育障碍得评定正常小儿得运动与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与顺序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瘫的康复评定简介脑瘫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运动障碍,其特点是导致肌肉协调和控制的脑功能异常。

康复评定是对脑瘫患者进行身体功能、生活能力和社交参与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内容康复评定需要对脑瘫患者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功能、生活能力、社交参与和心理行为等方面。

以下是脑瘫的常见康复评定内容:1. 身体功能评定身体功能评定主要评估脑瘫患者的运动能力、肌肉紧张度、平衡能力、感觉功能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标量:用于评价脑瘫患者各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例如格罗斯脑瘫功能评定量表(GMFCS);•医学评分量表:如手动肌力测试(MMT)和腓酸神经功能评定法(Ashworth)。

综合这些评定结果可以了解脑瘫患者的身体功能水平,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2. 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能力评定主要评估脑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包括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漱等方面。

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布鲁姆斯伯格运动功能分类系统(BFMF):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维生活功能问卷(PEDI):评估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自理、运动、社交等方面。

通过生活能力评定可以了解脑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为康复治疗提供目标和方向。

3. 社交参与评定社交参与评定主要评估脑瘫患者与他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儿童社会参与量表(CSRI):评估儿童与家庭、学校和朋友之间的社交参与;•健康状态量表(PedsQL):评估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社交参与评定可以了解脑瘫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困难和需求,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4. 心理行为评定心理行为评定主要评估脑瘫患者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和行为问题。

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儿童行为问卷(CBCL):评估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心理行为评定可以了解脑瘫患者在认知和情绪方面的特点,为康复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策略。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 教案教学设计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 教案教学设计
1.运动疗法
(1)Bobath技术--控制关键点
(2)头部控制训练
(3)翻身活动训练
(4)坐位平衡训练
(5)爬行训练
(6)站立训练
(7)行走训练
教师重点讲解集中示范训练方法,各小组一名学生模拟患者,其他同学进行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辅助总结难点和易错点。
2.作业疗法
(1)保持正常姿势
(2)促进上肢功能发育
(二)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三)价值目标:
脑瘫患者多存在认知障碍,学生应能与患者良好沟通,不骄不躁,能与相关医师进行专业交流,团结协作,更好服务于患者
教学知识点
儿童脑性瘫痪患者的治疗
思政资源
(一)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我有病但不需要同情”脑瘫男孩上《脱口秀大会》获四盏爆灯。
课程思政教案设计
一、课 程 概 况
课程名称
常见疾病康复
所属学校
授课章节
第三十一章儿童
二、学 情 分 析
学生知识
经验分析
学生上节课学习了小儿脑瘫的的功能障碍和评定方法,结合上学期康复评定相关内容,在临床病例的引入下,学习欲望强烈。
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
核心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理论与实践1:1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实践考核模式,督促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另本班学生大多为95后,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比较精通,有助于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课堂。
5.矫形器及辅助器具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5-7min
(1)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课内容,再次强调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2)布置作业。
三、课后复习
督促作业完成,根据各位同学上传作业情况,搜集错题和易错题分析,了解学生易错点,下次课进行集中讲解,并调整教学活动。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练范本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练范本

03
影像学检查:通 过X光、CT、 MRI等影像学检 查,评估康复训 练对患者脑部病 变的影响
04
康复治疗师评估: 康复治疗师根据 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康复训练效果 进行专业评估
评估结果分析
01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的目的:了解康复训 练对脑瘫患儿的改善程度
02
评估方法: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 GMFM、PEABODY等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 练
演讲人
目录
01. 小儿脑瘫概述 02. 康复评定训练 03. 康复训练方法 04.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1 小儿脑瘫概述
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一种由于 大脑发育异常或 损伤导致的运动
功能障碍
脑瘫主要表现为 运动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等
脑瘫的发病率约 为1%-2%,是儿 童残疾的主要原
康复评定的内容
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儿的 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
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儿的 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
忆力、语言能力等
感知觉功能评定:评估患儿 的感知觉能力,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等
心理社会功能评定:评估患 儿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包 括情绪、行为、社交能力等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评估患 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
3 康复训练方法
运动疗法
01 运动疗法的定义:通过运动 训练,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 运动功能、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
02 运动疗法的目标: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 会负担。
03 运动疗法的方法:包括主动 运动、被动运动、辅助运动 和抗阻运动等。
04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注意运动强 度和频率,避免运动损伤。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知能力。
行为疗法
采用行为疗法,如奖励制度、模仿 学习等,改善患儿不良行为。
家庭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 训练,提高家庭整体应对能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01
营造温馨氛围
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使患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

02
合理安排生活空间
根据患儿需求,合理规划家庭 空间,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康复
评估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量表评估、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评估目的选择合适 的评估方法。
个体化调整方案制定
调整依据
根据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儿 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效果,为制定个体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
调整内容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调整方案, 包括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频率、方式等,以及调整药物 治疗的方案和剂量等。
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患儿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 、进食、洗漱等。
训练方法和技巧
01
02
03
运动疗法
包括物理疗法、按摩、体 操等,以改善肌肉紧张度 、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提高 运动协调性。
作业疗法
通过设计各种作业活动, 让患儿在参与过程中提高 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 能力和认知能力。
语言疗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患儿,进 行语言训练、发音练习和 口语表达训练。
训练注意事项
安全性
在训练过程中要确保患儿的安全,避免 发生意外伤害。
循序渐进
训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 原则,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
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定期评估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的重要工作----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评估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的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的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的分型吗是的。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

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的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

临床上以四肢瘫和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并不是不能动而是动得不好是有障碍的“瘫痪”。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的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特殊感觉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明确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6*0.7+(月龄-6)*0.52 岁以上体重 KG =年龄*2+8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教学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教学

3
与家庭紧密合作
与孩子的家人密切合作,以持续优化康复治疗效果
康复评教的案例分析和成功实践Fra bibliotek案例分析
阐述儿童康复的典型案例,并对康复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成功实践
分享儿童康复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并介绍成功 的康复治疗方法和康复功效。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教学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本次演讲将介绍小儿脑瘫的康复评估和教 学方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专业人士。
脑瘫的分类和症状
痉挛型
肌肉痉挛,身体僵硬,动 作迟缓
运动不协调型
手部或腿部动作不协调, 走路时容易摔倒
混合型
以上两种类型的组合,症 状较为复杂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估方法
1
日常生活表现
评估通过基本活动(如穿衣或饮食)
自主运动评估
2
的完成度
评估孩子的主动运动表现
3
康复模式评估
根据孩子的天赋和倾向性选择不同的 康复模式
康复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1 改善功能
帮助孩子改善运动和社 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全面康复
综合考虑孩子的生长和 家庭环境,进行全面性 治疗
3 定期评估
定期跟踪康复效果并即 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脑瘫的康复教育方法
感官刺激
运用不同的儿童玩具和背景音 乐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
康复运动
专业帮助孩子进行正确康复运 动,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生长
娱乐活动
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在 娱乐中进行身体的锻炼
康复评估和教学中的关键技巧
1
创造积极氛围
通过互动和表扬来增强孩子的康复信心
2
使用促进康复的道具
充分利用玩具和道具来促进孩子的康复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 康复评定 康复课件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 康复评定 康复课件

➢(3)肌张力评定 ➢1)肌张力评定分类表:肌张力表现形式有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 力。脑瘫患儿由于反应过激或过迟而出现肌张力过高或过低,评定指标量化比较困难, 年龄小的患儿常做以下检查(表28-2)。
➢(4)关节活动度评定:脑瘫患儿应在被动运动下进行对关节活动范围 的测定。当关节活动受限时,还应测定主动运动的关节活动范围,并与 前者相比较。 ➢决定活动度的因素有:关节解剖结构的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 收缩)肌张力,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伸展)肌张力。 ➢测量可采用目测,但准确的测量多使用量角器。脑瘫易发生挛缩,患儿 容易出现关节的变形。变形后容易造成肢体的形态变化,因此还要注意 测量肢体的长度以及肢体的周径。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
康复评定
一、康复评定目的
1.详细了解患儿功能障碍的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 2.详细了解患儿发育程度和发育障碍的状况以及发育障碍对患儿功能障碍的影响。 3.对患儿身体功能状况、家庭和社会环境情况进行收集,掌握患儿功能障碍的特点 ,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判定治疗效果等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4.为判定残疾等级提供依据。 5.为享有平等权利、义务及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客观依据。
➢8.感知认知评定 感知觉检查按一般临床方法进行,而认知等高级脑功能障碍因脑瘫患儿往
往年龄小,加之伴有智力障碍,检查起来困难,准确性差,所以一般只做智力评定,不再详细
检查。 9.言语功能评定 小儿的言语是随着发育的成长逐步达到完善的,在言语评定之前需要掌握小 儿言语发育规律。脑瘫患儿言语功能障碍主要为语言发育迟缓和运动性构音障碍。
二、评定内容 1.身体发育程度评定 2.运动功能评定 ➢ (1)运动功能发育评定 ➢1)全身粗大运动的发育 ➢2)精细运动的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发育上的问题:运动、精神、语言发育缓慢、 行为异常等。
③骨科问题:脊柱变形、髋关节半脱位、X形腿、 O形腿、足部畸形、先天性斜颈、肢体瘫痪等
④养育上的问题:疗育场所的选择等。
关于发育阶段水平检查18个月以内的孩子可参照 Key months检查项目表进行。对容易发现异常的 月龄,通过运动发育、反射(翻译)、精神发育 三方面选择容易评定的项目。
◦ 可和其他量表进行平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量表的组成及评分:
◦ 量表由五个能区组成:卧位与翻身能区;坐位能区;爬和膝 立位能区;立位能区;行走与跑跳能区。
◦ 每项原始分为3分,四个等级:
0分;完全不能进行要求的动作; 1分:可完成动作的一部份(动作开始出现),完成动作的10%
以下; 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完成动作的10%~90%; 3分:可全部完成动作。
⑤家族史:发育迟滞、神经肌肉疾病、遗传性疾病 ⑥妊娠围生期的危险因素 ⑦发育状况 ⑧基本生活习惯 ⑨养育环境(家庭、幼儿园环境条件) ⑩家属对障碍的理解,对康复治疗的希望。
上述的围生期危险因素的问诊中,要详细了解是否 多胎、异位胎、早产、新生儿假死、异常黄疸、呼 吸暂停、痉挛、哺乳力不足等。
(2) 通过病史可收集到患儿的许多问题,分为 如下4种: ①与一般健康相关的问题:食欲、生长延迟、痉 挛、视听觉障碍、牙齿、预防接种、遗传等问 题。
常用的评估量表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EMS)、脑 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
常用的评定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理表 : gross motor measure,GMFM是对粗大运动进行量
10月 爬行. 扶着以双足站起. 坐直: 1 minute 站立, 两手自由.
站立
反射性踏步.
体重支持不稳定
站立 初时以足趾站立. 可支持大部分体 重. 跳跃 能支撑整个身体 体重,扶栏杆
站立, 拉着手. 扶物移步
手-眼
眼追踪至中线 手握拳. 眼睛跟随超过中线. 伸展手 臂开始看自己的手. 眼睛跟随 1800 快速注视物体. 两手松开. 可将手聚到胸前-手指张开 看手中的物体. 用手够取和抓取物体
5.残存的原始反射 6.对声音和光刺激的反应 7.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8.有无多动和自闭症倾向
(三)姿势发育的评定
姿势发育又称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小儿整体性 动作行为的发育。评定时可对照姿势发育的量表, 对患儿做临床检查。各量表的制定受到各国国情、 民族习惯、环境因素等影响,因此,各年龄段的 姿势发育表现略有差异。仅供参考使用。
张力、姿势、反射(反应)、上肢功能、言语发 育等内容。
(一)肌张力
主要检查安静时的肌张力,可以通过大关节的 屈伸度数,被动摆动肢体的状况以及被摸肌肉 的软硬度来做大致的判定。另外,可采用 Ashworth评定法做定量分析。
(二)自发运动或行为的观察
尽量使患儿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中,做如下观察 1.自发运动的种类或部位、随意控制的程度 2.活动和肌张力的左右差别 3.有无不随意运动,有无影响因素,如激动兴奋 4.各种姿势的特征
② 、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 ③ 、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④ 、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⑤ 、大运动发育落后。 ⑥ 、经常有惊厥发作。
脑瘫的诊断:
a) 、母孕期、围生期、新生儿期有高危因素的病史 及特异症状。
b) 、具有发育神经学的症状:整体发育的延迟,特 别是运动发育的延迟;原始反射的残存。
c) 、神经学症状:姿势的异常、肌张力的异常、肌 力的异常、腱反射的异常、病理反射的出现等特 异的神经学症状。
脑瘫的分型: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
评定的具体内容
1. 生长的评定 脑性瘫瘫儿童生长的评定可以通过问诊收集患儿
的许多问题。 (1)问诊内容: ①主诉、就诊的动机(目的); ②到目前为止就诊及治疗的经历; ③一般健康状况 ④既往史:如脑炎、脊髓炎、脑外伤、癫痫等;
伸手抓 – 手张开. 摇动, 敲打, 换手.
指点 手指捏取.
12月 爬行协调
拉手行走
穿衣合作
2. 一般检查 脑性瘫痪儿童的一般检查如同健康发育儿童
一样在围绕身长、体重、头围、头盖、眼、 耳、口腔、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脊 柱、皮肤等方面进行检查。
3. 神经系统发育的评定 此项为小儿脑性瘫痪评定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肌
化评定的一种方法,由Russrll始创于1989年,共88 项,2000年重新修订为66项。
量表的作用:
◦ 跟踪观察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状况,分析不同类型、 不同程度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轨迹和结局。
◦ 判断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对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以及疗 效对比。
◦ 和其他评定指标相结合,分析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发育的 因素和进行运动控制的研究。
马关磊 物理治疗师
脑瘫的定义:
是指小儿从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 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 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 的智能障碍,癫痫,认知行为障碍,视、听觉障 碍,语言、情感、心理等障碍。
脑瘫的病因:
出生前:感染、放射、化学药物的侵害以及遗传因 素、过量饮酒、吸烟等 。
围生期:早产、多胎、新生儿窒息、重度黄疸、前 置胎盘、脐带脱垂、绕颈、羊水浑浊等。
出生后:脑炎、脑膜炎、头部外伤、新生儿颅内出 血、脑血管栓塞等。
脑瘫的早期表现:
一般指生后0~6个月或0~9个月间患儿的主要表 现:
① 、患儿易于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 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
2笑3转4抬5翻6抓7坐8爬9拉10扶11牵12站
年龄
俯卧

1月 四肢屈曲,抬头一会. 拉坐时,头后 坠
2月 头中位线. 抬头.
头开始跟随矫 正
3月 持续抬头. 肘部支撑 膝部屈曲
头向前使劲.
4月 头和胸部持续抬起
拉坐时,很少 头后坠
6月 手臂伸展,从仰卧位 靠坐 翻到俯卧位 头竖直,够取玩具
8月 用手和膝动作从俯卧 拉坐时能主动 位转为坐位,俯卧爬 用力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