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5
粗大运动功能评测(GMFM量表)
脑瘫评定的标准方法 可用于脑瘫的疗效评估
完整版课件
36
GMFM量表
分为五个功能区: l 原始反射的残存,姿势反射的建立及
卧位运动 l 爬与跪位运动 l 坐位运动及平衡反应的建立 l 站立位运动 l 走跑跳及攀爬
完整版课件
37
轻度脑瘫,小龄脑瘫儿,用 PDMS-2适宜;
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头部CT异常率约在80%左右, MRI的异常率在90%左右。
CT和MRI常见有脑部发育畸形性病变:
常见:Dandy-Waker畸形、脑穿通畸形、巨脑回畸形、 脑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及透明隔囊肿、结节性硬化等。
少见:新生儿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 炎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瘫。
完整版课件
13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痉挛型: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 最高,占70%。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 动运动时抵抗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 后巴氏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 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 张力↑,大腿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 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 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PDMS-2是专门测试儿童运动发育的 评价量表,用于评测儿童的运动能 力,并有相配套的运动训练方案。
适用范围0~6岁
由6个分测验组成:反射、姿势、移 动、实物操作、抓握、视觉-运动整 合
结果以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和 总运动商表示。
儿童脑瘫康复ppt课件

辩证诊断
痰瘀阻络:自出生后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关 节强硬,肌肉软弱,动作不自主,或有癫痫发 作,肌肤甲错,毛发枯槁,口流痰涎,吞咽困 难,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 心脾两虚: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伴运动 发育落后,发迟或发稀萎黄,四肢萎软无力, 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咀嚼无力,弄舌,食欲 不振,大便干,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唇甲舌 淡,舌淡胖,苔少。脉细弱,指纹淡。
儿童脑瘫康复
一、脑瘫定义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1周岁)非进 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2006 年)属于中医“五迟、五软、五硬”范畴。 本病诊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 干预,辩证、分期、分型、综合康复治疗” 为原则。
二、脑瘫儿童早期表现
治疗方案
基础推拿 促通推拿
治疗方案
⑶小儿捏脊疗法: 在脊背部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第一、二 侧线,采用推、捏、点、叩、拍等法,对 脑瘫患儿的颈、腰、背肌无力,营养状况 差,免疫力低下等具有刺激经气,调整内 脏,促进大脑的作用。
治疗方案
3、小儿理疗 ⑴中药熏洗 辩证选用中药外治,先熏后洗患儿肌肤表 面,运用熏洗时温热与药物的双重效应, 达到舒经通络,活血柔筋,扩大关节活动 度,改善肌张力,提高肌力的作用,促进 脑瘫患儿运动发育,提高患儿整体康复疗 效。
9、6个月以后在扶起立位上仍然有尖足或 两下肢交叉现象。 10、表情淡漠,对声音、人或物的反应不 灵敏。 如果小儿有以上所说的各种异常因素,加 之存在高危的因素,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 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⑴小儿1—2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不会说话。 ⑵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手臂不能握举 或握之不紧,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 行之不远,皮宽肌肉松软无力。 ⑶肢体强硬不柔,拘急挛缩。 ⑷有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 早产及喂养不当史。
脑性瘫痪康复评定PPT课件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
(二)发育评定
baly婴儿发育量表、DDST、 GESELL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3个分量 表:
①运动量表: 测查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②智力量表:测查婴儿视觉、听觉对刺激物的
反应、手眼协调能力、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以 及认知能力等; ③行为记录:24个项目,用于记录婴儿的情绪、 合作性、对父母和实验员的反应、兴趣和注意 的广度等三部分。
4、肌张力异常
⑴、肌张力↓时肌肉松驰无力,易受重力影响而下垂,被动 活动时没有抵抗的感觉。
⑵、肌张力↑时肌肉发紧发硬,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或齿轮 状抵抗感觉,肌张力↑时有明显姿势异常,如交叉腿即是双 下肢内收肌张力亢进所致 。
⑶、肌强直是肌张力明显亢进并持续存在,类似抽搐,是重 症CP的表现,如去大脑强直。
脑瘫的脑部影像学表现
1. 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头部CT异常率约在80%左右, MRI的异常率在90%左右。
2. CT和MRI常见有脑部发育畸形性病变: 3. 常见:各种畸形(如巨脑回)、脑灰质异位、透明隔
缺如及透明隔囊肿、结节性硬化等。 4. 少见:新生儿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
炎等。 5.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瘫。 6. 多数病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一致,也发现少数病例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2006)
1、痉挛型
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占70%。 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动运动时抵抗
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后巴氏症 (+)。 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呈握拳状,拇指 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张力↑,大腿 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跟不 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用力, 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二)发育评定
baly婴儿发育量表、DDST、 GESELL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3个分量 表:
①运动量表: 测查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②智力量表:测查婴儿视觉、听觉对刺激物的
反应、手眼协调能力、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以 及认知能力等; ③行为记录:24个项目,用于记录婴儿的情绪、 合作性、对父母和实验员的反应、兴趣和注意 的广度等三部分。
4、肌张力异常
⑴、肌张力↓时肌肉松驰无力,易受重力影响而下垂,被动 活动时没有抵抗的感觉。
⑵、肌张力↑时肌肉发紧发硬,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或齿轮 状抵抗感觉,肌张力↑时有明显姿势异常,如交叉腿即是双 下肢内收肌张力亢进所致 。
⑶、肌强直是肌张力明显亢进并持续存在,类似抽搐,是重 症CP的表现,如去大脑强直。
脑瘫的脑部影像学表现
1. 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头部CT异常率约在80%左右, MRI的异常率在90%左右。
2. CT和MRI常见有脑部发育畸形性病变: 3. 常见:各种畸形(如巨脑回)、脑灰质异位、透明隔
缺如及透明隔囊肿、结节性硬化等。 4. 少见:新生儿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
炎等。 5.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瘫。 6. 多数病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一致,也发现少数病例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2006)
1、痉挛型
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占70%。 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动运动时抵抗
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后巴氏症 (+)。 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呈握拳状,拇指 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张力↑,大腿 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跟不 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用力, 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避免感染,预防疾病,减轻瘫痪痛苦。
2 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身体素质
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质量进行全面重视,发现 问题及时干预。
2
多学科合作
一般还需要协调其他医疗专家、医师、教师以及家长的配合,共同为孩子提供全 方位的康复治疗。
3
周期性评估
康复治疗应该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以确保治疗的进展和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物理治疗
伸展运动
伸展运动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痉 挛肌肉的灵活性和肌肉控制。
水疗
水中物理治疗可减轻身体负荷,缓解肌肉痉挛及肌 张力,促进运动协调性的提高。
辅助器具
小儿脑瘫患儿使用助行器、牵引器、支架或其他辅 助器具,有助于协助肌力较弱的孩子进行日常活动。
言语治疗
1 口语矫正
通过口腔肌肉训练、语音艺术训练、模仿音乐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孩子的发音和表达 能力。
2 听力训练
通过特殊的听力游戏等方式,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听力,提高听取能力。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可以改善小儿脑瘫的痉挛、刚性和其他相 关症状。
照护治疗
定期对孩子进行照顾,使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 康饮食、良好作息、心理疏导等都能帮助孩子更好 地康复。Leabharlann 预防措施和建议健康饮食
让孩子摄取充足的营养,增强身体素质,预防多种 疾病。
多运动
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增强肌肉控制能力和运动精 度。
1 预防感染
小儿脑瘫的症状和分类
症状
肌肉僵硬、不协调的运动、平衡障碍、手脚不灵活、视觉和智力问题等。
分类
主要分为痉挛性、非痉挛性和混合型。痉挛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影响
小儿脑瘫可能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2 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身体素质
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质量进行全面重视,发现 问题及时干预。
2
多学科合作
一般还需要协调其他医疗专家、医师、教师以及家长的配合,共同为孩子提供全 方位的康复治疗。
3
周期性评估
康复治疗应该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以确保治疗的进展和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物理治疗
伸展运动
伸展运动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痉 挛肌肉的灵活性和肌肉控制。
水疗
水中物理治疗可减轻身体负荷,缓解肌肉痉挛及肌 张力,促进运动协调性的提高。
辅助器具
小儿脑瘫患儿使用助行器、牵引器、支架或其他辅 助器具,有助于协助肌力较弱的孩子进行日常活动。
言语治疗
1 口语矫正
通过口腔肌肉训练、语音艺术训练、模仿音乐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孩子的发音和表达 能力。
2 听力训练
通过特殊的听力游戏等方式,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听力,提高听取能力。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可以改善小儿脑瘫的痉挛、刚性和其他相 关症状。
照护治疗
定期对孩子进行照顾,使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 康饮食、良好作息、心理疏导等都能帮助孩子更好 地康复。Leabharlann 预防措施和建议健康饮食
让孩子摄取充足的营养,增强身体素质,预防多种 疾病。
多运动
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增强肌肉控制能力和运动精 度。
1 预防感染
小儿脑瘫的症状和分类
症状
肌肉僵硬、不协调的运动、平衡障碍、手脚不灵活、视觉和智力问题等。
分类
主要分为痉挛性、非痉挛性和混合型。痉挛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影响
小儿脑瘫可能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小儿脑瘫的康复 ppt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 康复
• 定义:脑瘫(cerebral palsy,CP)指胎儿在出生前到
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 下、癫痫、行为异常、中枢性视听觉障碍、语言障碍 等
• 脑瘫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脑损伤而导致 的临床综合征。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 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 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 针、吃药(钙片)、高压氧”来解除患 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临床表现(一)
小儿脑瘫的康复
• 运动发育落后 • 肌张力异常 • 反射异常 • 姿势异常
临床表现(二)
小儿脑瘫的康复
• 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 强直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 • 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 • 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它类型的过渡形式 • 混合型
细动作有高度综合能力的直立反射和平衡 反射的促通。
小儿脑瘫的康复
卧位转体翻身→头部控制→肘支撑躯干控 制→手支撑躯干控制→卧位爬行→跪位爬 行→坐位平衡控制→坐位转换控制→跪位 平衡→立位平衡控制→立位转换控制→行 走
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 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能独走。
小儿脑瘫的康复
• 目的: 减轻致残后果 改善功能
• 原则: 早期综合 三项结合
Hale Waihona Puke 接受教育 (运动、语言、自理) 生活自立 (正常教育或特殊教育)
中西兼顾 家长配合
(训练、教 育、玩耍)
小儿脑瘫的康复
• 运动疗法 • 作业治疗 • 言语功能训练 • 支具和辅助具治疗 • 药物阻滞 • 引导式教育 • 环境和用具的改造 • 教育和职业训练
小儿脑瘫的 康复
• 定义:脑瘫(cerebral palsy,CP)指胎儿在出生前到
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 下、癫痫、行为异常、中枢性视听觉障碍、语言障碍 等
• 脑瘫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脑损伤而导致 的临床综合征。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 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 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 针、吃药(钙片)、高压氧”来解除患 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临床表现(一)
小儿脑瘫的康复
• 运动发育落后 • 肌张力异常 • 反射异常 • 姿势异常
临床表现(二)
小儿脑瘫的康复
• 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 强直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 • 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 • 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它类型的过渡形式 • 混合型
细动作有高度综合能力的直立反射和平衡 反射的促通。
小儿脑瘫的康复
卧位转体翻身→头部控制→肘支撑躯干控 制→手支撑躯干控制→卧位爬行→跪位爬 行→坐位平衡控制→坐位转换控制→跪位 平衡→立位平衡控制→立位转换控制→行 走
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 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能独走。
小儿脑瘫的康复
• 目的: 减轻致残后果 改善功能
• 原则: 早期综合 三项结合
Hale Waihona Puke 接受教育 (运动、语言、自理) 生活自立 (正常教育或特殊教育)
中西兼顾 家长配合
(训练、教 育、玩耍)
小儿脑瘫的康复
• 运动疗法 • 作业治疗 • 言语功能训练 • 支具和辅助具治疗 • 药物阻滞 • 引导式教育 • 环境和用具的改造 • 教育和职业训练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ppt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康复评定
• 运动发育:粗大运动、精细运动 • 肌张力:反映神经系统成熟和损伤程度 • 关节活动度 • 姿势与平衡能力 • 手-眼协调能力 • 步态和行走能力 • 言语功能:词语理解能力评估、构音能力评估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 •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反射活跃,可引出踝阵挛和阳性Babinski征。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脑瘫分类
按运动障碍性质可分为
• 痉挛型 • 手足徐动型 • 共济失调型 • 弛缓型 • 混合型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痉挛型
• 最常见的类型,占70%—80%。 • 患儿主要表现为: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运动时肌肉僵硬, 主动或被动活动困难,并由此导致身体长期处 于异常姿势,易出现关节的挛缩和变形。头颈 控制发育延迟;长坐位时躯干前屈、双下肢屈 曲;常采取“W”样坐姿,并像兔子样跳跃前 移。站立时躯干前屈,双足尖着地。步行时出 现双下肢交叉样剪刀式步态。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康复治疗的目的
• 脑瘫现在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康复治疗的目的 是减轻致残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尽量提高患儿的 运动、生活自理、言语和认知能力,争取达到生 活自理和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或特殊教育,为将 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总 原则
• 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争取达到最理想效果。 • 康复治疗要与游戏玩耍相结合、与教育相结合。 • 康复治疗要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 中西医结合,如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等。 • 采用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 康复训练内容要个体化。 • 康复训练患儿的同时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 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康复评定
• 运动发育:粗大运动、精细运动 • 肌张力:反映神经系统成熟和损伤程度 • 关节活动度 • 姿势与平衡能力 • 手-眼协调能力 • 步态和行走能力 • 言语功能:词语理解能力评估、构音能力评估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 •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反射活跃,可引出踝阵挛和阳性Babinski征。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脑瘫分类
按运动障碍性质可分为
• 痉挛型 • 手足徐动型 • 共济失调型 • 弛缓型 • 混合型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痉挛型
• 最常见的类型,占70%—80%。 • 患儿主要表现为: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运动时肌肉僵硬, 主动或被动活动困难,并由此导致身体长期处 于异常姿势,易出现关节的挛缩和变形。头颈 控制发育延迟;长坐位时躯干前屈、双下肢屈 曲;常采取“W”样坐姿,并像兔子样跳跃前 移。站立时躯干前屈,双足尖着地。步行时出 现双下肢交叉样剪刀式步态。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康复治疗的目的
• 脑瘫现在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康复治疗的目的 是减轻致残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尽量提高患儿的 运动、生活自理、言语和认知能力,争取达到生 活自理和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或特殊教育,为将 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总 原则
• 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争取达到最理想效果。 • 康复治疗要与游戏玩耍相结合、与教育相结合。 • 康复治疗要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 中西医结合,如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等。 • 采用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 康复训练内容要个体化。 • 康复训练患儿的同时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 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 6-7个月:表现无手口眼协调姿势,手抓
物很快松开,非对称性姿势,头后背,肩后伸, 下肢硬性交叉,上肢内旋,手握拳,原始反映 残存。
.
9
■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的临床表现 逐渐明显典型化,诊断多不困难。 ■ 附:抓握发育表
力点
抓握
小于4个月 掌根 4-6个月 掌中 6-8个月 大鱼际 8-10个月 拇指近端
尺侧抓握 粗大的抓握,手掌的抓握 桡侧手掌抓握 桡侧手指抓握
10-12个月 拇指尖远端 钳形抓握(拇食指)
.
10
■ 3、家庭监护
?家长护理婴儿时如发现有以下10项 中任意一项,应及时作高危儿筛查。
①、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用力或屈曲,好像 “很有力”;
②、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竖不起头; ③、三个月还不能抬头; ④、四个月紧握拳,收不松开,拇指内收; ⑤、五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 肌张力低下最常见于先天性脑瘫的儿童,如
无脑回的儿童。与痉挛相反的是,治疗肌张
力低下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实际的情
况是没有足够的张力。.20■ 手足徐动是一种运动障碍,表现为近端 关节的大范围运动。自主性努力可以诱发 这种运动,有时很弱小的努力如试着说话 就可诱发这种运动。
■ 手足徐动在婴儿首先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在12-24个月之间开始出现运动增多,到 2-4岁的时候,肌张力低下就消失了,很 多发展为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增
共济失调型
● 提高膝立、站 立和步行平衡能 力。 ● 稳定的站立和 步行。 ● 控制不稳定的 摇晃的身体,尤 其是双手
.
19
■ 痉挛并不等同于脑瘫,去除痉挛并不代表 治愈了脑瘫。痉挛只是正常现象的一种夸大, 肌张力是正常运动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面。因此,治疗的目的绝不是去除所有的肌 张力,而是调节肌张力的大小,使其发生最 大的功能效应。
物很快松开,非对称性姿势,头后背,肩后伸, 下肢硬性交叉,上肢内旋,手握拳,原始反映 残存。
.
9
■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的临床表现 逐渐明显典型化,诊断多不困难。 ■ 附:抓握发育表
力点
抓握
小于4个月 掌根 4-6个月 掌中 6-8个月 大鱼际 8-10个月 拇指近端
尺侧抓握 粗大的抓握,手掌的抓握 桡侧手掌抓握 桡侧手指抓握
10-12个月 拇指尖远端 钳形抓握(拇食指)
.
10
■ 3、家庭监护
?家长护理婴儿时如发现有以下10项 中任意一项,应及时作高危儿筛查。
①、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用力或屈曲,好像 “很有力”;
②、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竖不起头; ③、三个月还不能抬头; ④、四个月紧握拳,收不松开,拇指内收; ⑤、五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 肌张力低下最常见于先天性脑瘫的儿童,如
无脑回的儿童。与痉挛相反的是,治疗肌张
力低下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实际的情
况是没有足够的张力。.20■ 手足徐动是一种运动障碍,表现为近端 关节的大范围运动。自主性努力可以诱发 这种运动,有时很弱小的努力如试着说话 就可诱发这种运动。
■ 手足徐动在婴儿首先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在12-24个月之间开始出现运动增多,到 2-4岁的时候,肌张力低下就消失了,很 多发展为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增
共济失调型
● 提高膝立、站 立和步行平衡能 力。 ● 稳定的站立和 步行。 ● 控制不稳定的 摇晃的身体,尤 其是双手
.
19
■ 痉挛并不等同于脑瘫,去除痉挛并不代表 治愈了脑瘫。痉挛只是正常现象的一种夸大, 肌张力是正常运动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面。因此,治疗的目的绝不是去除所有的肌 张力,而是调节肌张力的大小,使其发生最 大的功能效应。
脑性瘫痪脑瘫的评定和康复精品ppt

人们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抢救重危新生儿技术提高,使许多过去很 难存活的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得以存活,而这些婴儿患脑瘫的机会明显 高于足月儿和正常体重儿。
概述
病因 直接病因: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或发育缺陷。 三个阶段:出生前、围产期、出生后。 (一)生前因素 1. 母体因素 母亲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妊娠期感染、先兆流产、 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弓形体病、胎儿期 的循环障碍、母亲智力落后、母体营养障碍、重度贫血等。
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主要累及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三大体系。 (1)锥体系损伤:多为大脑皮层(灰质)的不同部位、锥体束(白质) 的不同部位损伤,早产儿多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
可引起躯干及肢体的随意运动障碍,主要为痉挛型脑瘫,临床可见 全身性瘫痪或不同部位的瘫痪。 (2)锥体外系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丘脑、海马等部位。
可引起随意运动障碍、肌强直、肌张力突然变化或动摇不定,临床 多见强直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锥体外系损伤多累及全身。 (3)小脑损伤:由于小脑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导致共济失调、平衡障碍、 震颤等,临床多见共济失调型脑瘫,累及全身。
上述三大体系的损伤往往不单独存在,临床表现常以一种损伤为主。
临床表现
主要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多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
(2)姿势异常: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上肢:手指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
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 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下肢: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 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 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概述
病因 直接病因: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或发育缺陷。 三个阶段:出生前、围产期、出生后。 (一)生前因素 1. 母体因素 母亲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妊娠期感染、先兆流产、 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弓形体病、胎儿期 的循环障碍、母亲智力落后、母体营养障碍、重度贫血等。
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主要累及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三大体系。 (1)锥体系损伤:多为大脑皮层(灰质)的不同部位、锥体束(白质) 的不同部位损伤,早产儿多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
可引起躯干及肢体的随意运动障碍,主要为痉挛型脑瘫,临床可见 全身性瘫痪或不同部位的瘫痪。 (2)锥体外系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丘脑、海马等部位。
可引起随意运动障碍、肌强直、肌张力突然变化或动摇不定,临床 多见强直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锥体外系损伤多累及全身。 (3)小脑损伤:由于小脑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导致共济失调、平衡障碍、 震颤等,临床多见共济失调型脑瘫,累及全身。
上述三大体系的损伤往往不单独存在,临床表现常以一种损伤为主。
临床表现
主要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多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
(2)姿势异常: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上肢:手指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
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 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下肢: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 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 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 关 磊
物 脑瘫的康复
理 治 疗 师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定是
义指 :小
儿
从
出
生
前
至
出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出病 因生 前
:: 感
染
、
放
射
、
化
学
药
物
的
侵
害
以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期• 一
表般
现指
:
生 后
0
~
6
个
月
或
0
~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a诊 断) 、 母 孕 :期 、
围 生 期 、 新 生 儿 期 有 高 危 因 素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四)上肢及手的精细运动发育
可参照下述规律进行评定。 • 新生儿:抓握反射,无意识展开五指; • 3个月:随意性抓握; • 4个月:能将手放在正中,注视手; • 5个月:能伸展手指和抓握;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6个月:能将东西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 • 9~10个月:拇指与其他手指对指; • 11个月:用示指触碰东西; • 14个月:用笔潦草地画写; • 15个月:投掷东西; • 18个月:能够叠起2块积木;
• 2笑3转4抬5翻6抓7坐8爬9拉10扶11牵12站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年龄
俯卧
坐
1月 四肢屈曲,抬头一会. 拉坐时,头后 坠
2月 头中位线. 抬头.
头开始跟随矫 正
3月 持续抬头. 肘部支撑 膝部屈曲
头向前使劲.
4月 头和胸部持续抬起
拉坐时,很少 头后坠
6月 手臂伸展,从仰卧位 靠坐 翻到俯卧位 头竖直,够取玩具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量表的组成及评分:
• 量表由五个能区组成:卧位与翻身能区;坐位能区;爬和 膝立位能区;立位能区;行走与跑跳能区。
• 每项原始分为3分,四个等级:
• 0分;完全不能进行要求的动作; • 1分:可完成动作的一部份(动作开始出现),完成动作的10%
以下; • 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完成动作的10%~90%; • 3分:可全部完成动作。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量表的作用:
• 跟踪观察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状况,分析不同类
型、不同程度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轨迹和结局。
• 判断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对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以及 疗效对比。
• 和其他评定指标相结合,分析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发育 的因素和进行运动控制的研究。
• 可和其他量表进行平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伸手抓 – 手张开. 摇动, 敲打, 换手.
指点 手指捏取.
12月 爬行协调
拉手行走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穿衣合作
2. 一般检查 脑性瘫痪儿童的一般检查如同健康发育儿童 一样在围绕身长、体重、头围、头盖、眼、 耳、口腔、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脊 柱、皮肤等方面进行检查。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3. 神 经 系 统 发 育 的 评 定
5 . 残 存 的 原 始 反 射
6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三)姿势发育的评定
• 姿势发育又称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小儿整体 性动作行为的发育。评定时可对照姿势发育的 量表,对患儿做临床检查。各量表的制定受到 各国国情、民族习惯、环境因素等影响,因此, 各年龄段的姿势发育表现略有差异。仅供参考 使用。
8月 用手和膝动作从俯卧 拉坐时能主动 位转为坐位,俯卧爬 用力 行.
10月 爬行. 扶着以双足站起. 坐直: 1 minute 站立, 两手自由.
站立
反射性踏步.
体重支持不稳定
站立 初时以足趾站立. 可支持大部分体 重. 跳跃 能支撑整个身体 体重,扶栏杆
站立, 拉着手. 扶物移步
手-眼
眼追踪至中线 手握拳. 眼睛跟随超过中线. 伸展手 臂开始看自己的手. 眼睛跟随 1800 快速注视物体. 两手松开. 可将手聚到胸前-手指张开 看手中的物体. 用手够取和抓取物体
姿势及动作
5~6个月 扔或丢掉东西
6个月
手握积木、视线投向目标
7个月
半卧位抓握物品、伸腕抓握
8个月 刀
物品从一手传递另一手、笨拙握剪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⑤ 家 族 史 : 发 育 迟 滞 、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上述的围生期危险因素的问诊中,要详细了解是 否多胎、异位胎、早产、新生儿假死、异常黄疸、 呼吸暂停、痉挛、哺乳力不足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2) 通过病史可收集到患儿的许多问题,分为 如下4种: ①与一般健康相关的问题:食欲、生长延迟、痉 挛、视听觉障碍、牙齿、预防接种、遗传等问 题。 ②发育上的问题:运动、精神、语言发育缓慢、 行为异常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2 4 个 月 : 能 叠 起 4 块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儿童手应用能力的发育表
年龄
姿势及动作
• 1个月
双手拇指可握在一起玩,东西
放入手中立即脱落
• 2个月
无意识伸手抓东西
• 2~3个月 短暂地抓握拨浪鼓、注视双手
• 3个月
握住拨浪鼓
• 4个月
用双手够东西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年龄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常 用 的 评 估 量 表 有 : P e a b o d y 运 动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定 量 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理表 :
gross motor measure,GMFM是对粗大运动进行量 化评定的一种方法,由Russrll始创于1989年,共88 项,2000年重新修订为66项。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③骨科问题:脊柱变形、髋关节半脱位、X形腿、O 形腿、足部畸形、先天性斜颈、肢体瘫痪等
④养育上的问题:疗育场所的选择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关于发育阶段水平检查18个月以内的孩子可参照 Key months检查项目表进行。对容易发现异常的月 龄,通过运动发育、反射(翻译)、精神发育三 方面选择容易评定的项目。
此 项 为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一)肌张力
• 主要检查安静时的肌张力,可以通过大关节的 屈伸度数,被动摆动肢体的状况以及被摸肌肉 的软硬度来做大致的判定。另外,可采用 Ashworth评定法做定量分析。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动尽 或量 使
行患
为儿 处 的于
观察自 然 放
松
的
状
态
中
,
做
如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分痉 型 :挛
型
•手 足 徐 动 型
•共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具 体 内 容 1. 生长的评定
脑性瘫瘫儿童生长的评定可以通过问诊收集患儿 的许多问题。 (1)问诊内容:
①主诉、就诊的动机(目的); ②到目前为止就诊及治疗的经历; ③一般健康状况 ④既往史:如脑炎、脊髓炎、脑外伤、癫痫等;
物 脑瘫的康复
理 治 疗 师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定是
义指 :小
儿
从
出
生
前
至
出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出病 因生 前
:: 感
染
、
放
射
、
化
学
药
物
的
侵
害
以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期• 一
表般
现指
:
生 后
0
~
6
个
月
或
0
~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a诊 断) 、 母 孕 :期 、
围 生 期 、 新 生 儿 期 有 高 危 因 素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四)上肢及手的精细运动发育
可参照下述规律进行评定。 • 新生儿:抓握反射,无意识展开五指; • 3个月:随意性抓握; • 4个月:能将手放在正中,注视手; • 5个月:能伸展手指和抓握;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6个月:能将东西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 • 9~10个月:拇指与其他手指对指; • 11个月:用示指触碰东西; • 14个月:用笔潦草地画写; • 15个月:投掷东西; • 18个月:能够叠起2块积木;
• 2笑3转4抬5翻6抓7坐8爬9拉10扶11牵12站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年龄
俯卧
坐
1月 四肢屈曲,抬头一会. 拉坐时,头后 坠
2月 头中位线. 抬头.
头开始跟随矫 正
3月 持续抬头. 肘部支撑 膝部屈曲
头向前使劲.
4月 头和胸部持续抬起
拉坐时,很少 头后坠
6月 手臂伸展,从仰卧位 靠坐 翻到俯卧位 头竖直,够取玩具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量表的组成及评分:
• 量表由五个能区组成:卧位与翻身能区;坐位能区;爬和 膝立位能区;立位能区;行走与跑跳能区。
• 每项原始分为3分,四个等级:
• 0分;完全不能进行要求的动作; • 1分:可完成动作的一部份(动作开始出现),完成动作的10%
以下; • 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完成动作的10%~90%; • 3分:可全部完成动作。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量表的作用:
• 跟踪观察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状况,分析不同类
型、不同程度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轨迹和结局。
• 判断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对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以及 疗效对比。
• 和其他评定指标相结合,分析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发育 的因素和进行运动控制的研究。
• 可和其他量表进行平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伸手抓 – 手张开. 摇动, 敲打, 换手.
指点 手指捏取.
12月 爬行协调
拉手行走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穿衣合作
2. 一般检查 脑性瘫痪儿童的一般检查如同健康发育儿童 一样在围绕身长、体重、头围、头盖、眼、 耳、口腔、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脊 柱、皮肤等方面进行检查。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3. 神 经 系 统 发 育 的 评 定
5 . 残 存 的 原 始 反 射
6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三)姿势发育的评定
• 姿势发育又称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小儿整体 性动作行为的发育。评定时可对照姿势发育的 量表,对患儿做临床检查。各量表的制定受到 各国国情、民族习惯、环境因素等影响,因此, 各年龄段的姿势发育表现略有差异。仅供参考 使用。
8月 用手和膝动作从俯卧 拉坐时能主动 位转为坐位,俯卧爬 用力 行.
10月 爬行. 扶着以双足站起. 坐直: 1 minute 站立, 两手自由.
站立
反射性踏步.
体重支持不稳定
站立 初时以足趾站立. 可支持大部分体 重. 跳跃 能支撑整个身体 体重,扶栏杆
站立, 拉着手. 扶物移步
手-眼
眼追踪至中线 手握拳. 眼睛跟随超过中线. 伸展手 臂开始看自己的手. 眼睛跟随 1800 快速注视物体. 两手松开. 可将手聚到胸前-手指张开 看手中的物体. 用手够取和抓取物体
姿势及动作
5~6个月 扔或丢掉东西
6个月
手握积木、视线投向目标
7个月
半卧位抓握物品、伸腕抓握
8个月 刀
物品从一手传递另一手、笨拙握剪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⑤ 家 族 史 : 发 育 迟 滞 、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上述的围生期危险因素的问诊中,要详细了解是 否多胎、异位胎、早产、新生儿假死、异常黄疸、 呼吸暂停、痉挛、哺乳力不足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2) 通过病史可收集到患儿的许多问题,分为 如下4种: ①与一般健康相关的问题:食欲、生长延迟、痉 挛、视听觉障碍、牙齿、预防接种、遗传等问 题。 ②发育上的问题:运动、精神、语言发育缓慢、 行为异常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2 4 个 月 : 能 叠 起 4 块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儿童手应用能力的发育表
年龄
姿势及动作
• 1个月
双手拇指可握在一起玩,东西
放入手中立即脱落
• 2个月
无意识伸手抓东西
• 2~3个月 短暂地抓握拨浪鼓、注视双手
• 3个月
握住拨浪鼓
• 4个月
用双手够东西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年龄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常 用 的 评 估 量 表 有 : P e a b o d y 运 动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定 量 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理表 :
gross motor measure,GMFM是对粗大运动进行量 化评定的一种方法,由Russrll始创于1989年,共88 项,2000年重新修订为66项。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③骨科问题:脊柱变形、髋关节半脱位、X形腿、O 形腿、足部畸形、先天性斜颈、肢体瘫痪等
④养育上的问题:疗育场所的选择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关于发育阶段水平检查18个月以内的孩子可参照 Key months检查项目表进行。对容易发现异常的月 龄,通过运动发育、反射(翻译)、精神发育三 方面选择容易评定的项目。
此 项 为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一)肌张力
• 主要检查安静时的肌张力,可以通过大关节的 屈伸度数,被动摆动肢体的状况以及被摸肌肉 的软硬度来做大致的判定。另外,可采用 Ashworth评定法做定量分析。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动尽 或量 使
行患
为儿 处 的于
观察自 然 放
松
的
状
态
中
,
做
如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分痉 型 :挛
型
•手 足 徐 动 型
•共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具 体 内 容 1. 生长的评定
脑性瘫瘫儿童生长的评定可以通过问诊收集患儿 的许多问题。 (1)问诊内容:
①主诉、就诊的动机(目的); ②到目前为止就诊及治疗的经历; ③一般健康状况 ④既往史:如脑炎、脊髓炎、脑外伤、癫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