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游泳24节课教学大纲表

游泳24节课教学大纲表游泳24节课教学大纲表游泳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对于想要学习游泳的人来说,一个清晰的教学大纲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游泳24节课教学大纲表,帮助初学者系统地学习游泳技巧。
第一节课:水性测试和基本安全知识在第一节课中,教练将进行水性测试,了解学员的水性以及对水的适应能力。
同时,教练还会向学员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佩戴泳帽和泳镜,如何正确进入和离开游泳池等。
第二节课:水中呼吸和浮力控制在第二节课中,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地在水中呼吸,并掌握浮力控制的技巧。
教练会教授学员如何在水中平躺并保持浮力,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身体姿势来控制浮力。
第三节课:自由泳腿部动作在第三节课中,学员将学习自由泳的腿部动作。
教练将向学员演示正确的腿部动作,并通过练习帮助学员掌握正确的腿部协调和力量运用。
第四节课:自由泳手臂动作在第四节课中,学员将学习自由泳的手臂动作。
教练会向学员示范正确的手臂划水姿势,并通过练习帮助学员掌握正确的手臂协调和力量运用。
第五节课:自由泳整体动作在第五节课中,学员将学习如何将腿部动作和手臂动作整合起来,形成流畅的自由泳动作。
教练会向学员演示正确的整体动作,并通过练习帮助学员逐渐掌握自由泳的整体技巧。
第六节课:蛙泳腿部动作在第六节课中,学员将学习蛙泳的腿部动作。
教练会向学员示范正确的腿部划水姿势,并通过练习帮助学员掌握正确的腿部协调和力量运用。
第七节课:蛙泳手臂动作在第七节课中,学员将学习蛙泳的手臂动作。
教练会向学员演示正确的手臂划水姿势,并通过练习帮助学员掌握正确的手臂协调和力量运用。
第八节课:蛙泳整体动作在第八节课中,学员将学习如何将腿部动作和手臂动作整合起来,形成流畅的蛙泳动作。
教练会向学员演示正确的整体动作,并通过练习帮助学员逐渐掌握蛙泳的整体技巧。
第九节课:仰泳腿部动作在第九节课中,学员将学习仰泳的腿部动作。
教练会向学员示范正确的腿部划水姿势,并通过练习帮助学员掌握正确的腿部协调和力量运用。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游泳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游泳是人体在水的特定环境中,凭借自身肢体的动作与水的彼此作使劲进行的一项周期性运动。
游泳是一项大体的实用技术,游泳锻炼身体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对增进身体的全面进展和培育优良品质具有踊跃的作用,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的一项锻炼和生存的技术。
通过游泳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游泳的大体技术和技术,了解安全卫生常识和竞赛规则等。
本教学课程分为低级班和提高班。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通过游泳教学课,培育学生对游泳的兴趣和爱好,以踊跃的态度和行动参与游泳运动,进展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学习和掌握蛙泳、爬泳、仰泳、蝶泳的腿、手及配合游的技术动作;学习混合泳;学会踩水动作及各类实用游泳技术;并学习转身和动身技术。
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全面进展有氧耐力及全身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等素质。
3.使学生了解游泳运动的特点和进展趋势,和主要竞赛规则。
提高观赏能力。
了解游泳的安全卫生和救护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低级班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必需让学生克服怕水心理。
(2)让学生学会在水中吐气,水上吸气。
2.难点:(1)蛙泳腿的翻脚掌动作,学生不易掌握,原因有概念不清,收腿动作过大等。
(2)抬头吸不到气,原因有在水中吐气不完全,动作过于紧张,手臂划水过快或不完全等。
(3)蛙泳完整配合游手、腿和呼吸动作时刻易紊乱,要求掌握好节拍。
(4)爬泳腿打水不前进,原因有膝关节过弯,向下打水的幅度不够等。
(5)爬泳手臂动作,入水后要高肘抱水,推完水后要提肘,手臂经空中入水.(6)爬泳转头吸气.(二)提高班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在水中的身体姿势,要求学生身体维持适度的紧张,使身体呈流线型姿势。
难点:(1)仰泳腿踢水不前进,酸关节没有打开,膝关节过弯或过直。
(2)游仰泳时鼻子易呛水,原因有头过于后仰,头的位置低;嘴总闭着等。
⑶蝶泳腰部动作。
(4)游蝶泳时,手臂提不出水面。
游泳教学大纲

游泳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次游泳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姿势、技巧和安全意识,达到能够独立在水中游泳、潜水和救生能力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游泳前准备:穿泳衣、准备游泳镜、泳帽、脚蹼和浮板等装备。
2. 游泳姿势:颈部放松、眼睛看前方、手臂划水、脚蹬水。
3. 游泳技巧: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等不同泳姿的学习和练习。
4. 游泳安全:掌握呼吸技巧、保持耐力、避免疲劳、注意水深、避免拥挤等安全知识。
5. 游泳比赛:实际操作中模拟比赛场景,锻炼学生的技能和敏捷性。
三、教学步骤1. 游泳前准备:穿泳衣、佩戴装备,做好热身运动。
2. 学习游泳姿势:教练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3. 练习游泳技巧:分组训练,一对一指导。
4. 游泳安全知识:教授呼吸技巧、疲劳预防等相关知识。
5. 模拟比赛:进行小组间比赛,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要点1. 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 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和水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重视游泳安全,教导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4. 多角度观察学生表现,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并给予正面反馈。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上课态度、学习积极性、参与程度等。
2. 技能评估:针对不同游泳姿势和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
3. 安全评估:考察学生对游泳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比赛表现:参加模拟比赛,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游泳教学,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水性和自救能力,为日常游泳和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为未来的游泳比赛和水上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愿每位学生在游泳教学中都能取得进步,享受游泳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自由泳教学大纲10节课

自由泳教学大纲10节课自由泳教学大纲第一节课:基本姿势和水性教学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自由泳的基本姿势和水性。
教练会给学生讲解正确的自由泳姿势,包括身体平直、脸朝下、手臂伸直等。
然后,学生将在浅水区进行浮力练习,熟悉水的感觉,并逐渐放松身体。
第二节课:呼吸技巧和动作配合在第二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正确的呼吸技巧和动作配合。
教练会教授学生如何在自由泳中进行有效的呼吸,包括头部旋转和嘴巴吐气。
同时,学生将进行手臂和腿部的动作配合练习,提高游泳的效率和速度。
第三节课:蛙泳转换在第三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从自由泳转换到蛙泳。
教练将示范正确的转换动作,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学生将练习正确的手臂和腿部动作,以及身体的转换技巧,从而掌握有效的自由泳到蛙泳的转换。
第四节课:蛙泳教学在第四节课中,学生将学习蛙泳的基本技巧。
教练会讲解蛙泳的特点和技术要领,包括手臂划水、腿部蛙泳蹬腿等。
学生将进行简单的蛙泳练习,并逐渐提高技术水平。
第五节课:仰泳教学在第五节课中,学生将学习仰泳的基本技巧。
教练会示范正确的仰泳姿势和动作,包括手臂划水、腿部踢水等。
学生将进行仰泳练习,逐渐熟练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第六节课:蛙泳转换和仰泳转换在第六节课中,学生将继续学习蛙泳和仰泳的转换技巧。
教练会教授正确的转换动作和配合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将能够灵活自如地进行蛙泳和仰泳的转换。
第七节课:蝶泳教学在第七节课中,学生将学习蝶泳的基本技巧。
教练将讲解蝶泳的特点和要领,包括手臂划水、腿部蹬水、身体起伏等。
学生将进行蝶泳练习,逐渐掌握正确的动作和配合技巧。
第八节课:个人强化训练在第八节课中,学生将进行个人强化训练。
教练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学生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自由泳、蛙泳、仰泳和蝶泳的技术水平。
第九节课:比赛技巧训练在第九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比赛技巧。
教练会教授学生如何掌握起跳、转弯、加速等关键技巧。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1. 前言游泳是一项受广大人群喜爱的运动。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游泳教学,培养学员的游泳技能和水上安全意识,制定一份完善的游泳课程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学员的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2. 教学目标2.1 培养学员的水性,提高水中适应能力。
2.2 掌握正确的游泳姿势和呼吸技巧。
2.3 学习游泳的基本技能,如自由泳、蛙泳、仰泳和蝶泳。
2.4 培养学员的游泳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5 提供进阶课程供学员进一步提高游泳技术。
3. 适用年龄段3.1 幼儿班(3-5岁)3.2 儿童班(6-12岁)3.3 青少年班(13-18岁)3.4 成人班(18岁以上)4. 教学内容4.1 幼儿班4.1.1 培养水性:让学员熟悉水环境,逐渐舒适地接触水,并尝试简单的水中动作。
4.1.2 学习基本浮法:教授学员正确的浮水姿势和浮水感觉,包括俯卧浮、仰卧浮等。
4.1.3 水中动作:引导学员学习基本的水中动作,如水平移动、转身、向前游等。
4.1.4 安全意识教育:向学员宣传水上安全知识,教授简单的自救方法。
4.2 儿童班4.2.1 水性提高:通过游戏和动画加深学员对水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水性。
4.2.2 基本泳姿:教授自由泳、蛙泳、仰泳和蝶泳的正确姿势和呼吸技巧。
4.2.3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学习蹬腿、划手、换气、转身等基本游泳技能。
4.2.4 安全自救:学习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和自救技能。
4.3 青少年班4.3.1 姿势与技巧:进一步完善自由泳、蛙泳、仰泳和蝶泳的姿势和技巧。
4.3.2 快速游泳:教授快速游泳技巧,帮助学员提高游泳速度和耐力。
4.3.3 进阶技能:引导学员学习翻腾、翻滚、跳水等高阶技能。
4.3.4 水上安全:加强学员的水上安全意识,教授其它水上项目的安全知识。
4.4 成人班4.4.1 入水训练:帮助成人学员克服对水的恐惧,逐步培养大胆自信的游泳态度。
4.4.2 基本技术训练:教授学员正确的基本泳姿和呼吸技巧,并进行技术细节的纠正。
游泳课教学大纲

游泳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游泳是凭借人自身的动作和与水的相互作用力,在水里进行运动的一种体育项目,也是人们生活和劳动中的实用技能。
游泳能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进行身体锻炼,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通过游泳锻炼,能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游泳课主要讲授专项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使学生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具备技评与达标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游泳单项课根据选课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学习兴趣和锻炼目的等的不同,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设立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一)初级班:面向游泳运动技术较低或初学者1.培养学生对游泳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该项运动,并具有基本的游泳运动欣赏能力。
2.通过练习掌握游泳运动中蛙泳技术的规范动作,使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提高游泳运动的练习能力。
3.初步了解游泳的健身价值,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负荷,提高身体的有氧能力、协调性、灵活性,改善身体机能,全面提高身体的质量。
4.在游泳运动中有成功的体验,身心愉悦,能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表现出一定的体育道德水平,与人和善相处。
(二)中级班:面向有一定游泳运动基础或已选修过一学期游泳课的学生1.进一步学习游泳运动的各种技术,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该项运动,爱好游泳运动,具有较高的欣赏游泳运动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蛙泳技术,基本掌握仰泳技术。
3.对游泳运动的健身价值有较高的认识,能根据自身的健康需求来制定可行的游泳运动处方。
4.能自觉地通过游泳运动的练习来改善心理状态,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成功体验游泳运动的乐趣。
5.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水平,能初步正确看待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高级班:面向有较高游泳运动水平或已选修过两学期游泳课的学生1.形成良好的游泳运动锻炼习惯,课外锻炼中能自觉独立科学地制定和应用游泳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游泳运动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游泳基础技能训练二、课程性质:公共体育课程三、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四、课程内容与安排:1. 第一阶段(1-4周):学习游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准备活动,熟悉水性。
- 水性适应与呼吸技巧- 身体协调与漂浮能力- 基本姿势与腿部动作2. 第二阶段(5-8周):学习蛙泳、自由泳等基本泳姿。
- 蛙泳动作分解与练习- 自由泳动作分解与练习- 游泳姿势调整与优化3. 第三阶段(9-12周):提高游泳技能,进行综合训练。
- 游泳速度与耐力训练- 游泳技巧与战术训练- 游泳比赛规则与观赏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游泳理论知识,示范游泳动作,学生模仿练习。
2. 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游泳水平进行分组,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游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仿真训练:模拟真实游泳环境,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
六、教学评价:1. 出勤率:保证学生出勤率达到80%以上。
2. 技能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或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对游泳技能的掌握情况。
3. 身体素质:通过体质测试,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
七、课程考核:1.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30%)、技能考核(40%)、体质测试(30%)。
2. 技能考核内容:蛙泳、自由泳的游泳姿势、速度、耐力等。
3. 体质测试内容:50米游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
八、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游泳教程》2. 参考书:《游泳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游泳健身教程》九、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 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
2. 第二周:水性适应与呼吸技巧。
3. 第三周:身体协调与漂浮能力。
4. 第四周:基本姿势与腿部动作。
5. 第五周:蛙泳动作分解与练习。
6. 第六周:自由泳动作分解与练习。
游泳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游泳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第一节游泳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游泳专项体育课教学目的任务1.通过游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游泳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
2.通过游泳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并掌握简单的水中救生方法。
3.通过游泳课程的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身体机能进行自我评价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4.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选编教材原则1.教育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游泳技能。
2.全面性原则根据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思想,教材选用既突出游泳专项特征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3.系统性原则教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层次,突出重点,逐步提高的体系。
4.实用性原则根据学生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及个体差异性选编教材,同时符合游泳运动的特点与规律,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三)游泳专项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1)二、教材纲要(一)理论知识1.游泳运动的基本知识2.游泳运动竞赛规则3.水中救生的基本知识4.体育基础理论(二)实践课基本教材1.游泳专项(1)游泳基本技术:呼吸、展体与浮体、蹬壁滑行。
(2)蛙泳基本技术:①腿部动作:收、翻、蹬夹、停②腿部与呼吸配合动作③手臂动作,手臂与呼吸配合④完整配合动作⑤蛙泳转身与出发技术(3)爬泳技术:①腿部动作②手臂动作③手臂与呼吸配合④完整配合动作⑤爬泳转身与出发技术。
(4)水中救生:抽筋的处理方法、简单的心肺复苏法2.专项身体素质(1)力量练习:俯卧撑、立卧撑、下蹲、两头起(2)柔韧:跪自由泳腿、跪蛙泳腿、压肩、反背体前屈3.身体素质(1)耐力:1分钟跳绳、变速跑、耐力跑(2)力量:仰卧起坐、俯卧撑、立卧撑、推小车游戏等。
(3)速度:折返跑、接力跑、30米冲刺跑。
(4)跳跃:单足跳、多级跳、蛙跳、纵跳摸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项目名称:游泳
英文名:swimming
教学学时:24学时,周学时2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执笔人:冯府龙
素质教育目标:结合游泳教学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知识目标:了解游泳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作用;掌握游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全预防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技能目标:掌握游泳项目中的蛙泳技术和了解自由泳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游泳的能力,掌握水中求生能力。
一、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是一门以游泳教学为媒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综合性的,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课程。
本课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二)基本要求
了解游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锻炼价值,熟悉水性、掌握水中的呼吸方法,掌握蛙泳的基本技术、技能。
1.掌握动作技能
包括腿的技术,臂的技术、呼吸技术、臂与呼吸的配合技术、腿与臂的配合技术、腿、臂配合呼吸的完整技术。
介绍实用游泳基本姿势(踩水、侧泳、反蛙泳),游泳的水上救护。
2.提高运动能力
经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有所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及锻炼的积极性。
掌握水上各项基本技术,提高水上生存能力。
培养学生长距离游泳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健康体魄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丰富知识
积极参与游泳运动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体育锻炼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了解并运用部分游泳运动规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参与教学比赛的裁判,并能制定自身练习计划。
二、教学重点:蛙泳腿部技术动作;教学难点:完整技术配合。
三、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
1. 游泳运动概述:游泳运动特点、价值,对人体作用,发展趋势。
2. 游泳运动几种姿势,蛙泳、自由泳基本技术动作分析。
3. 游泳运动竞赛规则,裁判方法和组织编排。
(二)实践部分
1. 熟悉水性:水中行走,浸水与呼吸,浮体滑行,漂浮与水中站立练习。
2. 蛙泳:身体姿势,腿部动作,腿与呼吸,臂部动作,臂与呼吸。
3. 自由泳:介绍自由泳打水,自由泳手臂动作。
学时分配:
教学进度安排表:
四、考试内容、方法和评分标准
(一)考核内容:
(二)考核方式:实践考核
(三)评分标准:
1、平时考核:40分
1.出勤 10分
2.课堂表现 10分
3.测验 20分
2、期末考核:60分
期末考试主要是实践考试,所有学习游泳的学生考核内容相同,考核主要内容为蛙泳基本技术,自由泳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等。
蛙泳评价表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林志超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教学参考书
《游泳》,张瑞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六、教学策略
(一)通过讲解、示范或教材、图片、录像等让学生明确动作要领。
(二)通过组织学生各种模仿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腿、手的动作。
(三)在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分解动作以后,让学生逐步组合动作,提高配合能力,并不断提高泳距,完善动作配合。
(四)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够勇于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己。
(五)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改善游泳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注意各项技术的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