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脏腑辨证护理》ppt课件

《脏腑辨证护理》ppt课件

脾虚下陷证
脘腹胀满、久泻久痢 。
脾不统血证
出血(便血、尿血等 )。
肺病辨证护理
风寒束肺证
咳嗽、咳痰清稀。
肺阴虚证
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
肺气虚证
咳嗽无力、气短喘促。
风热犯肺证
咳嗽、咳痰黄稠。
燥邪伤肺证
咳嗽、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
肾病辨证护理
01
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冷痛、阳痿早泄。
03
常见脏腑疾病的辨证 护理
心病辨证护理
心血虚证
心悸、头晕、面色 无华、唇甲色淡、 失眠多梦。
心阳虚证
心悸、心胸闷痛、 气短、形寒肢冷。
心气虚证
心悸、胸闷、气短 、活动后加重,神 疲乏力,自汗。
心阴虚证
心悸、心烦、失眠 、多梦、口干咽燥 、手足心热。
心火亢盛证
心悸、心烦、失眠 、面赤口渴、溲黄 便干。
突破方法
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等方式,开展对脏腑辨证护理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脏腑辨证护理的进步和发展。
对护理人员的建议和期望
建议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 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 ,注重患者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 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 理服务。
VS
挑战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疾病谱的变 化,脏腑辨证护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 ,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如何 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如何应对不同 地域和文化背景患者的需求等。
创新与突破的方向与方法
创新方向
在理论体系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脏腑辨证护理的认识和理解,探索新的理论框架和诊疗标准。在临床应用方 面,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验证脏腑辨证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医学流派 的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医学的发展。

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解析】
甲子夜半,少阳起,阳始生——天气温和
——正常气候
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未至而至 太过 异常气候
天温如盛夏 ——至而太过
已得甲子,天未温和——至而不至 冬
至 之 后
致病因素
不及
天大寒不解 ——至而不去
少阳—农历1、2月
阳明--农历3、4月
小寒、大寒、立春、雨水
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太阳--农历5、6月
早期治疗 已病防传
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 —— 避免意外伤害
房室勿令竭乏 ——节制房室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
——衣着饮食适宜
未 病 防 病
“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未病防病
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
为血气所注; 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心旺于夏-脉洪-色赤;
脾旺长夏-脉缓-色黄;
肺旺于秋-脉毛-色白;
色脉 时令
相合
正常
肾旺于冬-脉石-色黑;
非其时色脉,皆当病:(病理现象)
春-脉毛色白-金乘木; 夏-脉石色黑-水乘火; 色脉 秋-脉洪色赤-火乘金; 时令 冬-脉缓色黄-土乘水; 长夏-脉弦色青-木乘土;
不相合
皆当病
【原文】问曰: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 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则死,入腑则 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 为入脏则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11) 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 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 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 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12)
第2段:杂病发病的三条途径: 经络受邪 二者病邪

中医养生五行ppt课件

中医养生五行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7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把病消 收势
完整版ppt课件
18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1.动作要领 双手十字交叉放于腹前.双掌向上托起, 至胸双臂内旋掌上托,目视双掌继续上 托,双掌左右分开下按,双臂捧抱还原。 2.健身功效 双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拉伸,可上调 心肺,中调脾胃,下调肝肾。调和气血 运行,可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
完整版ppt课件
20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1、动作要领
接上式,两腿慢慢挺膝伸直,左掌随之上 托,经面前外旋上穿,随之内旋上举到头左 上方,力达长根,同时右掌微上托,右臂内 旋下按至右髋旁,掌心向下力达掌跟,目视 前方。 松腰沉髋,重心缓慢下移,收势。 左右交替,共做3遍。
2、健身功效:通过松紧对拉,可刺激胸腹
中医养生
时辰养生
完整版ppt课件
1
十二时辰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 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 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 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 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 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 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 “十二时辰无病法”。
完整版ppt课件
12
肾经走向图
完整版ppt课件
13
心包经走向图
完整版ppt课件
14
三焦经走向图
完整版ppt课件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提要】本条说明与时令不符反常气候 的四种类型,常为外感病因。
暴雪下沈阳
沙尘暴
高温热浪
水灾
【分析】
冬至之后 :
甲子夜半,少阳起,阳始生,天得温和 时令到气候至 正常
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未至而至
以得甲子
天温如盛夏五六月 天未温和
至而太过 至而未至
天大寒不解
至而不去
太过 不及
反常
2.疾病分类与病邪特性
【分析】
五邪 特 性
致病规律
病位(时间) 病 变
风 大邪(散漫) 中表;中于午前 令脉浮
属性
寒 小邪(紧束) 中里;中于暮 雾 清邪(轻清) 居上;伤于上 湿 浊邪(重浊) 居下;伤于下
令脉急 伤皮腠 流关节
极极 热寒 伤伤 络经
宿食 穀饪之邪 从口入;伤于中 伤脾胃
(四)病 机
【原文】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10)
令九窍闭塞。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既医治之 (3)守法免受刑伤及虫兽外伤 (4)房室有节—勿令竭乏 (5)服食不偏—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6)注意皮肤保护。
(三)病 因
1.反常气候
【原文】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 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 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 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 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 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 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 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 至而太过也。(8)
【提要】 本条望形态并结合闻呼吸来诊察疾病。
【分析】
1.息摇肩:心中坚满,实邪壅塞胸肺——喘。 2.息引胸中上气:邪阻胸肺气道——咳。 3.息张口短气:肺脏萎弱不用——肺痿唾沫。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一)发病与预防。

(二)病因。

(一)发病与预防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1.人与自然的关系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疾病可以是人体内、外环境失调所造成。

2.杂病的发病机理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力量的对比。

3.杂病的发病原因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脏腑经络分内外,客气邪风为主因。

(1)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2)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3)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陈无铎(宋):内伤外感分内外,三因无主次之分。

4.预防措施(1)未病先防: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而且保持五脏元真通畅(2)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二)病因1.反常气候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一)发病与预防。

(二)病因。

(一)发病与预防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1.人与自然的关系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疾病可以是人体内、外环境失调所造成。

2.杂病的发病机理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力量的对比。

3.杂病的发病原因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脏腑经络分内外,客气邪风为主因。

(1)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2)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3)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陈无铎(宋):内伤外感分内外,三因无主次之分。

4.预防措施(1)未病先防: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而且保持五脏元真通畅(2)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二)病因1.反常气候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2024版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对《金匮要略》中的理论、方剂、药物等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对《金匮要略》的深入研究,旨在挖掘其学术内涵,阐发其理论精髓,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对该书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研究方法与目的
辨证治疗
根据湿邪的性质和部位,采用健脾祛湿、利水渗湿、芳香化湿等治法。
外感暑热之邪或内伤饮食不节,导致气阴两虚。
病因
暑热耗气伤阴,气阴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病机
根据病情轻重和暑热的性质,采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和胃降逆等治法。
辨证治疗
暍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04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精神恍惚、沉默寡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差、口苦、尿黄、脉象微数。
治法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方药
柴胡截疟饮加减。
症状表现
较间日疟症状轻,但病程较长。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祛邪截疟,调和营卫。
治法
何人饮加减。
方药
03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01
症状表现
症状与间日疟相似,但病程更长,病情更重。
02
治法
祛邪截疟,清热保津。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05
疟病脉证并治
疟病分类
根据病程和症状的不同,疟病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四种类型。
疟病定义
疟病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流行病学特点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第2条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 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 ,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 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 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 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 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 由都尽。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 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 余” ,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返回
-
6
名词
❖ 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灵枢·邪气脏腑病 形篇》:“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 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中 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下工,下工十全 六。”
·正 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
16
讲解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1 经络受邪—————入脏腑; (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
2 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 窍壅塞不通
(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
3 房室、金刃、虫兽。
-
17
讲解
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之别


要 内


其他
立论依据
仲景三条
无择三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
❖ 湿(浊邪)重浊
居下 伤于下 湿流关节
❖ 谷饪 胃
隔宿不化 居中 从口入 食伤脾
太 过
五六月时
•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及
-
24
第13条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 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 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 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 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 食伤脾胃 ,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返回
-
13
名词
❖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 不正常气候。
❖ 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 为导引。
返回
-
14
提要
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 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分类、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 的措施。
-
15
讲解
杂病的发病机理
-天人合一
·邪 客气邪风
中人多死
-
25
名词
▲清邪:雾露之邪。 ▲浊邪:重浊之湿邪。 ▲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返回
-
26
提要
论述五邪的特性及中人的一般规律。
-
27
分析
五邪中人 各有法度
❖ 风(大邪)大而散漫 中表 中于前 风令脉 浮
❖ 寒(小邪)小而收引 中里 中于暮 寒令脉 急
❖ 雾(清邪)轻清
居上 伤于上 雾伤皮腠
-
19
名词 ❖ 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
20
第8条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 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 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 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 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 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 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 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木(酸)
酸---酸入肝,本味补本脏 焦苦---焦苦入心,心为肝 之子,子能令母实 甘---甘入脾,甘味之药调 和中气
水 金
火(苦) 土(甘)
-
10
讲解
虚实异治的原则
正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补虚泻实 误治:虚证用泻法--虚虚
实证用补法--实实 李世材:“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 有羸状,误补益疾。”
-
21
词解
❖ 未至而至:前面的 “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 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 到。
❖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 正当雨水节。
-
22
提要
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 型。
-
23
分析
反常气候变化
• 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
❖ 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素问·四气 调神大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指治未病之人。
返回
-
7
名词
❖ 实脾:调补脾脏。 ❖ 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
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 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 ❖ 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 虚;实证用补法,使邪更盛,谓实实。
-
11
【辨治要领与思路】
1.掌握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应以整体观念为 指导,从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除治已病 脏腑外,应注意治疗未病之脏腑,防止疾病 的发展与蔓延。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
2.掌握虚实异治的原则。脏腑之间的虚实异治 还应考虑到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实 证以泻本脏为主,并安他脏,以防疾病蔓延 。虚证以补本脏为主,并通过整体调节以防 他脏乘侮。
一 病因、发病及预防 1、2、8、13
二 病机 10
三 四诊举例 3、4、5、6、7、9、11、

12
五 四 治则 14、15、16、17
-
4

一、 病因、发病及预防
-
5
第1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 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 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返回
-
8
提要
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 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 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
9
讲析
肝虚证治法: 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
之。
传变规律:按五行相克的 规律传变。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有病 , 则各传 其所胜”及《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 , 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其不及,则己所不 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1
目的要求
❖ 1.了解本篇为全书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以 及病机特点、四诊要领。
❖ 2. 熟悉病因致病的情况。 ❖ 3.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预防方法、治病
法则。
❖ 重点掌握条文:
1、2、8、 10、13、14、15、17
-2Βιβλιοθήκη “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
经络
先后
脏腑
-
3
基本内容
内伤七情
四肢九窍血脉 相传壅塞不通
外感六淫
房室金刃虫兽 所伤
房室金刃虫兽 饮食跌仆
脏腑经络分内外 内伤外感分内外 客气邪风为主因 三因无主次之分
-
18
第2条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 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 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 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 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 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 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 文理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