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114答案
文字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字部分练习题参照答案思虑与练习一P114一、文字和语言有何不一样?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套音义联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交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文字和语言有亲密的关系,但文字和语言之间不可以划等号。
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诉诸于人们的感官,是让人们写的、看的,形体是其存在的独一方式。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以其形体和语言的某种单位发生联系。
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是让人们说的、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
文字是增补有声语言的社交手段,产生的语言要比语言晚。
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文字是协助性社交工具。
二、为何说文字是最重要的协助性社交工具?协助性的社交工具好多,像旗语、手势、红绿灯、色彩、音响等,都能够在必定的范围内传达信息,起到交流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像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交通工具,甚至还能够不改变语言的有声特质,传达信息既快又广,但这些工具,远不及文字那样方便,不及文字使用范围那样广,文字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语言的功能,这是其余语言协助工具所不可以比的,所以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协助社交工具。
三、汉字有哪些特色?一是汉字以独有的形体记录汉语声音和意义。
二是汉字在形体上表现为二维平面组合的方块形,构字零件沿着横向和纵向睁开。
三是用方块字形来表示汉语的音节,一个字形恰巧与一个音节对应。
四、汉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一是汉语由单音词到双音节的变化使汉字实现了一字一音的一致性。
二是汉语靠虚词和语序等句法手段表示语法意义的特色影响了汉字构形原则的选择,决定了汉字长久逗留在表意文字系统中。
三是思虑与练习二P135一、汉字是如何产生的?结绳、契刻都是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手段,还不可以算文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固然带有神话色彩,但折射出汉字发源的一些道理,一是跟着社会发展,原有的记事方法已不可以知足需要,人们一定创建相互能相互区其余书写符号来记录语言,创建汉字可能遇到鸟兽脚迹的启迪。
现代汉语复句

父①亲允许了,我②也很高兴,因③为我早
听到闰土这个名字,而④且知道他和我仿
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⑤以他
的父亲叫他闰土。
?
A、7 个 B、6 个 C、5 个 D、4 个
zzrui
精选课件
确定分句数目
明确每个分句的起止 注意非主谓句作分句的情况 注意不要把以下成分看成分句:
主谓结构短语充当的句子成分 其他复杂短语充当的句子成分 复句形式充当的句子成分 独立成分、句首状语
精选课件
复句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基调,心灵美是 语言美的前提。 并列复句
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 块钢。 转折复句
弼时同志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 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解说复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
桂林的山! 并列复句
非主谓句充当分句
zzrui
精选课件
复句的特点
1. 从结构上看,组成复句的分句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互不作句子成分。
语法部分
汉语的复句
·
精选课件
本节重点
复句的关系类别 紧缩句 如何区分单复句 多重复句的分析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zzrui
精选课件
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 相关,在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单句 形式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短语,也可以是非主谓短语。
zzrui
zzrui
精选课件
根据结构关系
注意 主谓短语、复句形式作句子成分 非主谓句形式构成分句 分句成分的省略
zzrui
精选课件
主谓短单语句、复句形式作句子成分
➢ 老师证实:他确实是个好学生。主谓短语作宾语 ➢ 老师证实:不仅高二的学生要参加,而且
高中语文知识点题库 114文言文翻译

1.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
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
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
"元忠独曰:"昌期不堪。
"太后问其故。
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廊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
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太后默然而止。
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太后不悦。
由是诸张深怨之。
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
"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征元忠。
说许之。
太后召说。
说将之。
凤阁舍人南和宋臻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若事有不测,绿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
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
"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
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
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
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
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
"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一一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注】①对仗:当廷奏事。
②廊:从前。
③承乏:充任(谦辞)。
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共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思考和练习一P7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
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
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
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
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
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
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
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第二章 语音.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音·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语音具有、、三方面性质,其中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的不同变化决定的。
3.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
4.北京人所说的sh sh ng(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性质。
5.人的调声器官指的是、两部分。
6.按照汉语传统分析方法,一个音节可分为、、三部分。
7.b 中的B,从音素性质看是,从它在汉语音节中所处的位置看是。
8.《汉语拼音方案》于年由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它包括、、、、等五部分。
方案的主要用途是。
9.国际音标是由制定的,公布于年,目标是用来,其记音原则是。
10.语音是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工具。
11.语音是的声音。
12.音高是,决定于的多少。
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有关。
13.音强是,决定与一定时间内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由决定。
14.音长是,决定于存在时间的久暂。
语音的长短指。
15.音色是声音的、,决定于,语音的音色同有关。
16.音色不同的原因是不同、不同、发音时不同。
17.语音是从人的发出的,人们发出不同的语音决定于。
18.发音器官包括、、三个部分。
19. 是发音的动力站,是发音的共鸣器,是语音的主要体。
20. 分上腭、下腭。
上腭包括,下腭包括。
其中能动的器官是,的活动性最大。
21.语音的社会性质可以从语音的特征和______ 特征以及语音的______ 来看。
22.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
23.语言里的叫音位。
24.反切是我国记录的方法之一,它的注音方法是拼合成音。
25.音素是语音的单位。
普通话的元音音素有个;辅音音素有个,其中个可以作声母,只有辅音不能作声母,只作韵母的构成部分,除了作声母,还可以作韵母的构成部分。
26.普通话音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a属于,b属于。
27.普通话音素和音位的关系是。
2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
29.普通话中是前低不圆唇元音;是前高不圆唇元音;是后、半高、圆唇元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答案】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该句重点词语:三军,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泛指军队;夺,改变;帅,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匹夫,平民中的男子,也指平民百姓。
整句译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1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③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 ④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回头看趁,乘名词做动词,打洞生气,发怒【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顾:回头看;②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舞。
因:趁,乘;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④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愠:生气、恼怒。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乎?”(《学而》)而不愠,不亦君子..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现代汉语---语音题库和答案

现代汉语题库——语音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试题库(语音?试题)一、填空1.语音具有三方面性质,其中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b ow i与b ow i的区别决定于。
3.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
4.北京人所说的sh sh ng(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性质。
5.人的调声器官指的是两部分。
6.按照汉语传统分析方法,一个音节可分为三部分。
7.b 中的B,从音素性质看是,从它在汉语音节中所处的位置看是。
8.汉语拼音方案于年由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它包括等五部分。
方案的主要用途是。
9.国际音标是由制定的,公布于年,目标是用来,其记音原则是。
10.语音是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工具。
11.语音是的声音。
12.音高是,决定于的多少。
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有关。
13.音强是,决定与一定时间内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由决定。
14.音长是,决定于存在时间的久暂。
语音的长短指。
15.音色是,决定于,语音的音色同有关。
16.音色不同的原因是不同、不同、发音时不同。
17.语音是从人的发出的,人们发出不同的语音决定于。
18.发音器官包括、、三个部分。
19. 是发音的动力站,是发音的共鸣器,是语音的主要发音体。
20. 分上腭、下腭。
上腭包括,下腭包括。
其中能动的器官是,的活动性最大。
21.语音的社会性质可以从语音的特征和特征以及语音的来看。
22.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
23.语言里的叫音位。
24.反切是我国记录的方法之一,它的注音方法是拼合成音。
25.音素是语音的单位。
普通话的元音音素有个;辅音音素有个,其中个可以作声母,只有辅音不能作声母,只作韵母的构成部分,除了作声母,还可以作韵母的构成部分。
26.普通话音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a属于,b属于27.普通话音素和音位的关系是。
2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
29.普通话中是前、低、不圆唇元音;是前、高、不圆唇元音;是后、半高、圆唇元音。
现代汉语复习(名词解释部分)

现代汉语复习(名词解释部分)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3.※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4.※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5.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6.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7.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8.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9.音色(音质):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10.音素: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11.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12.元音(母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13.音节:从听觉角度: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从发音过程角度:发音时口腔肌肉紧张松弛一次14.声母: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15.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16.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17.※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18.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19.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20.国际音标顺口溜:俺乖爱团圆[a]华夏是一家[A]港澳消狂强勿显你裂绝21.单元音韵母(单韵母):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22.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23.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指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24.调值: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25.※相对音高: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26.五度标记法: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27.※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28.音节: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29.韵腹:音节中的主要元音[ā、ò、ē、ê、ī、ū、ǖ、er、-ī([]、[])]30.韵头(介音):韵腹前面的元音(ī、ū、ǖ)31.韵尾:韵腹后面的音素(ī、ū、n、ng)32.※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的变化33.※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34.※儿化: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35.辅音音位: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36.元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37.声调音位(调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138.※※※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39.※※※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书P116)40.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41.互补分布: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叫作“互补分布”42.×语调:说话或阅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总称语调43.×停顿:说话或阅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之间、后头出现的间歇44.×意群:从意义上的联系来看,词与词可以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整体,这叫“意群”45.×节拍群:较大的意群里,还可以按照疏密不同的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再划成更小一些的意义整体46.×重音: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47.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48.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表意体系的文字49.×宋体(老宋体、古宋体、灯笼体):笔画横细竖粗,结体方正严谨,是最通用的印刷体50.×仿宋体(真宋体):笔画不分粗细,结体方正秀丽,讲究顿笔51.×楷体(大宋体):近于手写楷书52.×黑体(黑头字、方头字、方体字):笔画等粗,浓黑醒目,一般表示着重时用,常用来排标题53.×手写体: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54.×软笔字:传统的毛笔字55.×硬笔字:钢笔字、铅笔字、圆珠笔字、尼龙笔字等56.×金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这里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57.×大篆: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58.×秦隶(古隶):秦代运用的隶书,汉隶(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59.笔画: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60.复合笔画: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61.部件(偏旁):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字结构的视角)62.部首:字书中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目(字书中排序的视角)63.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64.象形: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月雨口牛羊车舟泉瓜65.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上下三本末朱甘刃66.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武休取明涉益从森67.异体会意字:用不同字组成同体会意字68.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90%)69.亦声字:会意兼形声字70.古代“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71.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72.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73.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74.定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75.音序法:按照字音排列字的顺序76.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77.笔画法:根据笔画数和笔形的顺序编排的78.部首法:按部首编排汉字的79.号码法:按字形确定的号码编排汉字280.81.82.83.84.85.86.87.88.89.汉字编码:汉字输入码的编制不规范简体字: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简体字错别字(错字):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别字(白字):把甲字写成乙字读错字:把字音念错规范字:通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以及笔画少的字异体字: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词汇(语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90.※※※区别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91.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9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93.剩余法:拆开后各自能单独做句法成分的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可以单用是词94.短语:词和词的语法组合95.扩展法:短语中间可以插入别的造句成分,词不能分离,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96.固定短语: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97.自由短语: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98.略语: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99.简称: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100.数词略语: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即是数词略语101.词根: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102.词缀: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103.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104.合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105.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106.词义: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16分,每小题4分)
1.现代汉语
同前。
2.元音
同前。
3.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4.句式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1. 下列关于词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词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 词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 词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2. 下列汉字中不含辅音音素的音节是( B )。
A. 用
B. 围
C. 回
D. 安
3. “从”和“林”这两个字都是( A )。
A. 象形字
B. 会意字
C. 指事字
D. 形声字
4.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 C )。
A.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5.“一月、一年”中的“一”应该读作( C )。
A. 阴平、阳平
B. 阳平、阴平
C. 阴平、去声
D. 阳平、去声
6.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 B )。
A. 轰堂大笑
B. 改弦更张
C. 脍灸人口
D. 卑躬曲膝
7. 从词的构成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C )。
A. 单纯词
B. 派生词
C. 复合词
D. 简缩词
8.从结构上看,“让人家上当太不应该”是(A )。
A.兼语短语B.连谓短语C.偏正短语D.主谓短语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D )。
A. 她太讲究了,衣服是她的第二生命。
B.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C.父亲失明后,他就成了父亲的拐杖。
D.他那执着的样子,非常像我当年的一位学生。
10.“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其修辞手法为( D )。
A. 比喻
B. 借代
C. 比拟
D. 夸张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个2分)
1.下列方言中属于非官话区的是(BCE )。
A.昆明话 B. 杭州话 C. 长沙话 D. 济南话 E. 广州话
2.下列有关“论文”两个音节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BD)。
A. 都是零声母
B. 都是合口呼韵母
C. 都是由三个音素组成的
D. 都是前鼻音韵母
E. 都是舌尖中音声母
3. 下列双音节单纯词中属于叠韵词的是(AE )。
A. 徘徊B.垃圾C.蝴蝶D.芭蕾E.烂漫
4. 下列句子中属于连谓谓语句的有(DE )。
A. 他喜欢喝酒
B. 谁迟到就批评谁
C. 几个女生边走边唱
D. 我们有义务维护社会治安
E. 每天晚上他都要躺着看一会书
5. 下列短语中可能产生歧义的是(ACDE )。
A.三个学校的学生B.买教材
C.学习文件D.烤红薯
E.他走了两个多小时
四、操作分析题(共46分)
1.分析下列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每词1分,共6分)。
回顾__偏正________ 事变___主谓_______ 纠正__述补________
动员___述宾_______ 说服___述补_______ 冷清___联合_______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词(4分)。
“这就是我以前买的包。
”
这、就、是、我、以前、买、的、包
3.辨析同义词(每组2分,共4分)
(1)化妆——化装
两个词都有修饰容貌的意思。
在意义上,“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如“女大学生也喜欢化妆了”,“化装”则侧重在改换装扮,如“化装成卖报纸的”。
在用法上,“化妆”一般不带宾语,“化装”可以带宾语。
(2)失望――绝望
两者都是丧失希望的意思。
失望,是对别人的;绝望,是对自己的。
4. 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12分,每个2分)。
(1)词典一本()
(2)一本词典()
(3)买一本词典()
(4)买一本词典看()
(5)小王想买一本词典()
(6)小王托我买一本词典()
同前。
5. 确定下列句子的句型(5分,每个1分)
(1)他每天骑车去学校。
(连谓谓语句)
(2)小王高高的个子。
(主谓谓语句)
(3)多美的西湖!(非主谓句)
(4)呼呼地吹着的北风。
(非主谓句)
(5)请大家不要讲话。
(非主谓句)
6.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5分,每句1分)
(1)万籁俱寂,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
(夸张)
(2)拿中国的情形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证明了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借代)
(3)打王琳转学进我们班起,教室里每天都可听到她甜甜的声音。
(移就)(4)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拟人、对偶)
(5)“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比喻、夸张)
7. 试将下列重叠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10分)
星星猩猩妈妈刚刚蝈蝈个个试试轰轰烈烈大大方方热闹热闹
A1. 叠音式单纯词
A2. 重叠式合成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A3. 语法重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问答题(18分,每小题6分)
1. 请举例说明用“把”的格式在语法上要受到哪些限制?
(1)宾语有定性,就是需要是说话人都知道的东西或者有那个这个等限定成分。
如可以说“把那支笔递给我”,但是不能说“把一只笔递给我”,原因就是“那支笔”是定指,而“一支笔”则不是定制形式。
(2)动词的限制。
构成把字句的动词一般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能够带表示结果的补语或宾语。
像联系动词(有、在、是等)、感受动词(赞成、觉得、相信等)、趋向动词(上、下、离开、到达等)既不能带结果补语或宾语,又缺乏动作性,因此不能构成把字句。
(3)否定词、助动词的位置。
否定词以及助动词只能出现在把字结构之前,而不能出现在把字结构之后。
如可以说“你别把雨伞拿进来”,而不能说“你把雨伞别拿进来”。
在一些习惯用法中,“不”字可放到把字结构后面,如“太把人不当人了”。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发挥形声字声旁的积极作用。
(1)利用声旁类推,帮助记忆普通话字音。
如“正”的声母是舌尖后音,用“正”作声旁的一组字“政、整、证、征、怔、钲”也都是舌尖后音;“门”的韵母是前鼻韵母,用“门”做声旁的一组字“闷、们、钔、扪、闽”也都是前鼻韵母。
(2)利用声旁辩读生僻字。
在现代汉语中,声旁形声字的声旁表音率往往高于常用形声字。
这一规律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掌握比较生僻的形声字读音。
如葵(kuí)——睽、揆、暌(kuí),善(shàn)——膳、缮、蟮、鳝(shàn)。
(3)利用声旁分辨字形。
例如已经知道声旁“仑”读lún,就可以知道韵母为un的“论、轮、伦、抡”它们的声旁一定是“仑”,而不是“仓”(cāng)。
(4)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系统性,尽可能发掘出声旁在帮助认读汉字上的积极性。
如声旁独用时的读音和由它所构成的形声字的读音完全不同,无法通过声旁的个体来确定读音,但是该声旁经过归纳仍然具有提示读音的作用。
如“组”字的声旁“且”,它独用时的字音跟所构成形声字“组”的读音完全不同,但如以同类字“租”“祖”“组”“阻”作为背景进行归纳,那么“且”仍然可以具有提示“zu”这个读音的作用。
3. 请分析下面三个句子的歧义现象,并指出产生歧义的原因(用层次分析法或文字解释皆可)。
(1)给他准备好饭菜。
(2)给他的是一个女孩。
(3)华东师大梧桐树最多。
(1)是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歧义,“好”既可以和“布置”构成一个结构,理解为“布置”的补语,全句义为:房间给他布置好了;也可以和“房间”构成一个结构,理解为“房间”的定语,全句义为:给他布置好的房间。
(2)是语义关系的歧义,“一个女孩”既可以理解为“给”的施事,全句意思为:一个女孩给他;也可以理解为“给”的受事,全句意思为:给他一个女孩。
(3)是结构层次的歧义,“梧桐树”既可以和“华东师大”构成偏正结构,做“最多”的主语,也可以和“最多”构成主谓结构,做“华东师大”的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