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现代交换技术阶段作业答案.doc

北邮现代交换技术阶段作业答案.doc
北邮现代交换技术阶段作业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错误)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512,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325,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

A. TS512

B. TS325

C. TS69

D. TS63

2. (错误)

设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3的时隙2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5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5的23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A. 1

B. 3

C. 5

D. A

3. (错误)

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1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8,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

()号单元。

A. 123

B. 28

C. 21

D. 22

4. (错误)

T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

A. T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B. T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C. T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

D. T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

5. (错误)

ISUP消息的内容是在( )。

A. SCCP消息中传送

B. MSU的SIF中传送

C. TCAP消息中传送

D. 在LSSU中传送

6.在64kb/s的信令链路上传输时,信令单元为消息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

元的SIF和SIO字段的长度为200字节,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A. 0

B. 1~2

C. 63

D. 63以上

7.

8. (错误)

TUP和ISUP应配置于()。

A. 独立型HSTP

B. 独立型STP

C. 网管中心

D. 市话终端局

9. (错误)

信令点中信令单元的差错检测功能是在()完成的。

A. 信令数据链路级

B. 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C. 信令网功能

D. 信令链路级

10. (错误)

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第10帧(F10)的TSl6传送()的线路信令。

A. 话路9和话路26

B. 话路10和话路26

C. 话路9和话路25

D. 话路10和话路25

11. (错误)

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

A. 迂回路由

B. 高效直达路由

C. 转接次数较多的迂回路由

D. 基干路由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错误)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来存储注册所在地的移动用户的用户数据和移动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的数据库是()。

A. HLR

B. VLR

C. MSC

D. EIR

2. (错误)

程控交换机中用来描述说明交换机中各种硬件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相互连接关系等内容的数据是()。

A. 配置数据

B. 路由中继数据

C. No.7信令数据

D. 计费数据

3.程控交换机中用来详细记录与一个呼叫的相关信息的数据是()。

A. 资源状态表

B. 用户线存储器

C. 呼叫控制块

D. 设备表

4.

5. (错误)

根据不同的呼叫源,主叫用户拨发的号码等参数为索引查找相关的局数据表格,从而得到一次呼叫的路由、业务性质、计费索引、最小号长及最大位长,呼叫的释放方式等数据的程序是()。

A. 去话分析

B. 来话分析

C. 数字分析

D. 路由及中继选择

6. (错误)

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能够确定时钟级程序的入口地址的表格是( )。

A. 时间计数器

B. 时间表

C. 屏蔽表

D. 转移表

7.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检测到一个用户发生摘机事件时,将

()。

A. 向该用户送拨号音

B. 检查该用户的用户数据

C. 摘机事件登记到摘机事件队列

D. 为该用户分配收号器

8.

9.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能够确定时钟级程序的运行周期的表格是

( )。

A. 时间计数器

B. 时间表

C. 屏蔽表

D. 转移表

10.

11. (错误)

在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16行、9列,则程序周期最多有( )种。

A. 16

B. 9

C. 3

D. 5

12. (错误)

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A. 故障级程序

B. 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 分析程序

D. 时钟级程序

13. (错误)

在交换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阶段主要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

( )。

A. 规范描述语言SDL

B. 高级语言

C. 人机对话语言MML

D. 汇编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错误)

在ATM的VC(虚信道)交换时,()。

A. VCI值变,VPI值变

B. VCI值变,VPI值不变

C. VCI值不变,VPI值变

D. VCI值不变,VPI值不变

2. (错误)

在移动智能网的目标网中,对始发呼叫MO的智能业务的触发是根据

()来触发的。

A. 接入码

B. 始发CAMEL签约信息O-CSI

C. 终结CAMEL签约信息T-CSI

D. 主叫号码

3. (错误)

在下一代网络中,不同的软交换机之间采用的协议是()。

A. H.248/Megaco

B.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或会话启动协议SIP

C. H.323协议

D. 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4. (错误)

在下一代网络中,信令网关与软交换之间采用的协议是()。

A. H.248/Megaco

B.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

C. 会话启动协议SIP

D. 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5. (错误)

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接入设备实现不同用户的接入,并实现不同信息格式之间的转换。

A. 接入层

B. 核心传输层

C. 呼叫控制层

D. 业务/应用层

6.在ATM的VP(虚通道)交换时,()。

A. VCI值变,VPI值变

B. VCI值变,VPI值不变

C. VCI值不变,VPI值变

D. VCI值不变,VPI值不变

7.

8. (错误)

ATM中信元定界是依据()来完成的。

A. 53个字节的信元计数

B. 标志符

C. 信头中HEC

D. 信头前4个字节与HEC的关系

9. (错误)

()操作是由SCF传送至SSF的,要求SSF将一呼叫由SSF连接至指定的资源。在本操作的参数中给出识别专用资源功能SRF的物理位置及建立到SRF连接的路由地址等。

A. 启动DP(Initial IDP)

B. 连接到资源 CTR ( Connect To Resource)

C. 连接( Connect)

D. BCSM事件报告 ERB (Event Report BCSM)

10. (错误)

当业务交换点(SSP)中的基本呼叫控制模块(BCSM)在呼叫处理过程中检测到一个触发请求点TDP-R后,SSP就发送()操作给业务控制点(SCP),请求SCP给出完成此智能业务的指令。

A. 启动DP(Initial IDP)

B. 请求报告BCSM事件操作 RRBE( Request Report BCSM Event)

C. 连接( Connect)

D. BCSM事件报告 ERB (Event Report BCSM)

11. (错误)

在智能网中,通常包括业务呼叫控制功能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的设备是()。

A. SSP

B. IP

C. SCP

D. SMS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设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3

的时隙2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5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5的23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A. 1

B. 3

C. 5

D. A

2.

3.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125

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8,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

()号单元。

A. 123

B. 28

C. 21

D. 22

4.

5. (错误)

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输入、输出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2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78,则话音存储器的()号单元的内容为A。

A. 223

B. 78

C. 55

D. 512

6.ISUP消息的内容是在( )。

A. SCCP消息中传送

B. MSU的SIF中传送

C. TCAP消息中传送

D. 在LSSU中传送

7.

8.国际7号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位二进制数。

A. 12

B. 14

C. 24

D. 36

9.

10.TUP和ISUP应配置于()。

A. 独立型HSTP

B. 独立型STP

C. 网管中心

D. 市话终端局

11.

12.信令点中信令单元的差错检测功能是在()完成的。

A. 信令数据链路级

B. 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C. 信令网功能

D. 信令链路级

13.

14. (错误)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话路时隙为TS19,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中传送。

A. TS0

B. TSl9

C. TSl6

D. 以上均可

15.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第10帧(F10)的TSl6传送()

的线路信令。

A. 话路9和话路26

B. 话路10和话路26

C. 话路9和话路25

D. 话路10和话路25

16.

17.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

A. 迂回路由

B. 高效直达路由

C. 转接次数较多的迂回路由

D. 基干路由

18.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错误)

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如果移动用户MS用其识别码IMSI来标识自身时,移动用户MS新进入的MSC/VLR将向()发送置更新区消息。

A. 该移动用户MS注册的HLR

B. 该用户先前所在的MSCVLR

C. 该用户先前所在的MSC

D. 该移动用户MS当前所在的VLR

2. (错误)

当PSTN用户呼叫移动用户时,入口GMSC向被叫MS所在的MSC发送的IAM 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号码是()。

A. 被叫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

B. 被叫移动用户的识别码IMSI

C.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MSRN

D.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3. (错误)

GSM系统中不同的MSC之间采用的信令规程是()。

A. BSS管理应用部分BSS MAP

B. DTAP部分

C. Q.931

D. TUP(ISUP)和 MAP规程

4. (错误)

在以下数据中,用户数据的关键字是()。

A. 用户线类别

B. 用户的设备码

C. 话机类别

D. 用户的服务等级

5.程控交换机中用来描述说明交换机中各种硬件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相

互连接关系等内容的数据是()。

A. 配置数据

B. 路由中继数据

C. No.7信令数据

D. 计费数据

6.

7.程控交换机中用来详细记录与一个呼叫的相关信息的数据是()。

A. 资源状态表

B. 用户线存储器

C. 呼叫控制块

8.

9. (错误)

设系统每隔200ms对相对时限队列进行一次处理,相对时限队列中的第1个时限控制块TCB中的时限值为3,第2个时限控制块TCB中的时限值为2,第2个时限控制块TCB的定时时间是()。

A. 700ms

B. 2000ms

C. 1400ms

D. 1000ms

10.在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16行、9列,则

程序周期最多有( )种。

A. 16

B. 9

C. 3

D. 5

11.

12.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A. 故障级程序

B. 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D. 时钟级程序

13.

14. (错误)

规范描述语言SDL中用来说明一个模块由几个进程组成,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该模块与其它模块的关系的表示层次是()。

A. 模块定义

B. 进程定义

C. 系统定义

D. 以上各层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错误)

在移动智能网的目标网中,对终结呼叫MT的智能业务的触发是根据

()来触发的。

A. 接入码

B. 始发CAMEL签约信息O-CSI

C. 终结CAMEL签约信息T-CSI

D. 被叫号码

2. (错误)

在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采用的协议是()。

A. H.248/Megaco

B.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

C. 会话启动协议SIP

D. H.323协议

3.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

务/应用层四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设备为整个下一代网络体系提供业务能力上的支持。

A. 接入层

B. 核心传输层

C. 呼叫控制层

D. 业务/应用层

4.

5.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

务/应用层四层。()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数据流(媒体流和信令流)的传送,一般为IP或ATM网络。

A. 接入层

B. 核心传输层

C. 呼叫控制层

D. 业务/应用层

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为什么说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 如何理解ATM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1)提高节点吞吐量。2)降低交换成本。3)透明性。 第二章 说明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模拟交换和数字交换,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 答:书21 页 2.1.2节 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 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电路交换系统在呼叫处理方面应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书23页节

电路交换机由哪些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并说明各模块作用 由终端接口功能、连接功能信令功能和控制功能等模块组成,终端接口功能主要作用是适配外部线路传输信号的特性要求,将外部信号传送格式与适合交换机内部连接功能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并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息。信令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终端接口电路监视外部终端的工作状态和接收呼叫信令,并将接收的状态和信令消息转换成适合控制功能进行处理的消息格式。连接功能的作用是在控制功能模块的管理下,为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终端提供可任选的相互连接通路。控制功能的作用是依照用户需求结合交换设备性能指标要求,快捷可靠的实施电路接续操作,并有效地管理交换设备正常运行。 电路交换机有哪些接口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书26页——31页节 简述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能。 馈电B,保证通话时有馈电电流,过压保护O,为防止雷电等高压损坏交换机,振铃R,通知被叫用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监视用户线环路的通断状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挂机状态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完成二四线转换测试T,检测故障 数字中继接口电路完成哪些功能简述在数字中继接口电路如何实施信令的插入和提取 答:功能:书29页 插入和提取:书30页(6)信令提取和插入 什么是集中式控制,分散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集中控制子系统通常由两台或更多台处理机组成主备用工作方式,每台处理机均装配全部相同的软件,完成相同的控制功能,可以访问所有的资源。分散式控制就是在给定的系统运行要求和工作环境下,用于控制的每台处理机只能访问一部分资源和完成部分功能。分布式控制架构中每个功能电路板上都配有单片机和相关的处理程序,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基础模块,通过与其他模块相互通信和对消息加工处理,一模块化方式独立完成自己在一个呼叫处理进程中所承担的功能或作用。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的研究与实践_吴建伟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吴建伟,刘奕彤,桑 林,孙 礼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 摘 要:现代通信技术是信息通信类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良好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该课程的特色,针对基于全程全网实验平台的建设,探讨了实验设计思路、教学重点与难点、实验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考核内容与方法,讨论了该新型实验教学的创新特点。关键词:信息通信类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4956(2010)03201842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experiments for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u Jianwei ,Liu Y itong ,Sang Lin ,Sun Li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China ) Abstract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ackbone cour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7447498.html,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better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Based on the construc 2tion of the whole 2network experimental plat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ideas ,teaching focal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experimental forms of organization and instruction methods ,and assessment content and methods are described.The new innovative feature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re discussed. K ey w ord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las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modern com 2munic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收稿日期:2009212212 作者简介:吴建伟(1968— ),男,山东省龙口市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实验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通信类专业实践教学与研究. 1 背景介绍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为适应现代通信技术融合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北京邮电大学自2002年起 在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其指导思想是以全程全网为主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通信类主干课程,构建关于现代通信网及关键技术的、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认知平台。 迄今为止,《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已在北邮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8届本科生中完整开设,成效显著,对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方向,树立大通信、大网络的全程全网思想起到了关键 作用,获得学生的普遍好评。课程组编写的主讲教材 被列入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3]。 围绕《现代通信技术》理论课的教学,设立了“现代通信技术实验”,编写了与之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通过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尽可能体现实际通信网环境特点的全程全网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了专项通信技术实验、系统测试实验、虚拟实验、自选实验等实验项目,实验受益面每年约700人。其中专项通信技术实验设置了9个方面48个实验项目,包括光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多媒体通信、计算机通信、天线与电波传播、射频测量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通信技术应用,包含有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等,构成了面向现代通信技术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425]。如下页图1所示。 2 实验环节设计思路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通信类专业对实验教 ISSN 1002-4956CN11-2034/T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第27卷 第3期 2010年3月 Vol.27 No.3 Mar.2010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练习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7-1“竹信”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的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的声音。绳子 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_________开始的。电报 7-3电报(Telegraph)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 符号(点、划) 7-4“电信”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的通信。电磁 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光 7-6交换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电路交换机。建立连接 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 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面向 7-9电路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的通信路径。信息 7-10物理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实 7-11信息在通信网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________方式。 交换 7-12时分复用,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的信道。时间 7-13交换技术从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的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电子 7-14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的一种通信技术。实时 7-15分组交换采用的路由方式有数据报和_________两种。虚电路 7-16宽带交换技术就是指支持传输比特速率高于_________的交换技术。2M/s 7-17交换的目的就是将交换机入端的信息按照_________的需要转移到出端。用户 7-18交换机的功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一种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另一种是把入端的信息按照其_________分发到出端去。地址 二、选择题 7-19我们把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A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时隙 D、信元 7-20虚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B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实连接 D、无缝连接 7-2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B A、数据交换 B、电话交换 C、报文交换 D、图像交换 7-22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A A、存储——转发 B、建立连接 C、拆除连接 D、物理连接 7-23常用宽带交换技术有快速电路交换、帧中继、IP交换、标记交换、软交换、光交换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会

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 意义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 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基本功能: (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3) 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 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

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

第4章 4.2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各自如何工作?有什么区别? 面向连接方式: 通信分三个阶段: 1.连接建立过程 (1)连接的发起者发出信令协议分组,要求建立连接; (2)连接建立请求分组到达目的端后,会以某种方式向被叫用户提示这个连接请求;(3)如果被叫用户同意建立连接,则会回送一个响应信令分组。该分组沿着刚才的走过路径回到源端,并且在沿途每个交换节点分配虚电路标号,建立转发表项。 (4)当响应分组到达源端后,连接就成功建立起来。 2.通信过程:通信双方互相发送分组数据包,沿着已建立的虚通路传送到对端。每一个分组都包含分配的虚电路标号。 3. 连接拆除过程:结束通信时,任一方可以发出呼叫拆除信令分组,这个分组沿着转发路径到达另一端,在途中逐个节点释放虚电路标号和转发表项。到达另一端后,会以某种形式通知用户采取相应动作。这样,一次通信结束。 无连接方式: 源端发出的每个数据分组都包含源和目的地址。交换节点收到分组后,从分组头部取出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以确定其出口链路。一旦找到就将其转移到相应的出口链路模块发送出去。 区别:面向连接以“有状态”方式工作,发送数据包以前首先要建立连接,在通信中要维持连接,通信完成要拆除连接。而无连接是以“无状态”方式工作,转发过程只依赖路由表、目的地址和出口链路的状态随机转发。 第五章: 5.2 LAPB帧的地址字段与控制字段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地址字段(A):在X.25协议中,该字段用来区分两个方向的命令/响应帧以及单链路/多链路。 ?控制字段(C):指示帧类型,规定了信息帧、监控帧和无编号帧3种类型。 5.9 与X.25网络相比,帧中继有哪些优点? ①只有物理层和链路层,网内节点处理大为简化,处理效率高,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 低,用户接入速率高。 ②帧信息长度长,最大可达1600字节/帧。 ③在链路层完成动态复用、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网内节点只检错不纠错,出错帧丢弃, 无重传机制,额外开销小。 ④具备动态分配带宽功能,适合突发业务。 5.12在帧中继网络中,什么是PVC?什么是SVC?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2012211110 学号: 2012210299 姓名:未可知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个词“通信人”警醒了我,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通信工程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忙着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似乎大家都为了分数在不懈奋斗。作为一个北邮通信工程的大三学生,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找寻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通信这个行业如此之大,我到底适合什么。本学期,现代通信技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也让我对“通信人”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信知识的储备 《现代通信技术》第一页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所谓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它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因此,我们通信人的任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等形式来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在传输过程中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具体来讲,要实现信息传递,通信网是必需的通信体系,其中通信网分层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的支撑技术,包括业务网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介入与传送网技术,实现信息由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一些点的功能。对此,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安排让我们一步步打下基础,建立起知识储备。 知识树如下: 如知识树所述,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一下6类基础:

数学基础: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 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 场与波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射频与天线; 计算机应用能力:C 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时嵌入式系统 信号处理类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 通信类课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从大一开始学习的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数学基础,物理基础,计算机能力,然后逐步加大难度,细化课程,方向逐渐明朗详细。同时,课程中加入了各种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通信知识的小小应用 实验课上老师说过,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已经可以制作简单通信的手机的草图了,我对此跃跃欲试。经过思考和调研,以下是我对于简单手机设计的原理框图和思考结果。 一部手机的结构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中央控制模块、电源和人机界面部分,如下图 手机结构设计图 电路部分包括射频和逻辑音频电路部分,射频电路包括从天线到接收机的解调输出,与发射的I/O 调制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电路。其中,射频接收电路完成接收信号的滤波、信号放大、解调等功能;射频发射电路完成语音基带信号的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要用到的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鉴相器等在《通信电子电路》书本中的知识。逻辑音频包括从接收解调到接收音频输出、送话器电路到发射I/O 调制器及逻辑电路部分的中央处理单元、数字语音处理及各种存储器电路。由核心控制模块CPU 、EEPROM 、 FLASH 、SRAM 等部分组成,一个基本 天线 接收机 发射机 频率合成 电源 逻 辑 音 频 人 机 交 互

现代交换原理答案

一填空题 1.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设备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2.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话设备、信令设备和转换设备。3.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和控制设备这几部分组成。 4.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省级交换中心(DC1)和本地网长途交换中心(DC2)两级组成。 5.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6.S1240交换机由数字交换单元和终端控制单元,辅助控制单元组成。7.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大致可分为分级控制方式、全分散控制方式和基于容量分担的分布方式三种。 8.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9.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10.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秒抽样8000 次,每个抽样值编码为8 比特,每一路PCM话音的传输速率是64 Kbit/s 。 11.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不同时隙的交换。12.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在同一复用线(母线)上不同时隙间的交换。13. T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14.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7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0,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0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7号单元的内容是20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 15.空间(S)接线器的作用是将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同一时隙。 16.S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n*n的电子接点矩阵和控制存贮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 17.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贮器SM 、控制存贮器CM ,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如串/并,并/串转换等)组成。 18.T接线器的话音存贮器SM用来存贮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个单元的位元数至少为8 位,控制存贮器CM用来存贮处理机的控制命令字,控制命令字的主要内容是用来指示写入或读出的话音存贮器的地址。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复用线的复用度为j,则i和j的关系应满足2i≥j 。 19.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复用线和8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256。则该S接线器的控制存贮器有8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256 个。20.设S接线器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1的时隙46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2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1 的46 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2 。 21.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 4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512×512的T接线器。 22.设某个中继群的完成话务量为5,每条中继线的平均占用时间为120秒,则该中继群的 平均同时占用数为 5 ,该中继群的各中继线在一小时时间中占用时间

现代交换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通信:指按约定规则进行的信息传送。通信三要素:信息,信息传送,约定规则2全互连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1)N2 问题; (2)经济性问题; (3)可操作性问题; (4)控制和管理问题。 3如何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 在用户分布密集的中心安装一台设备,每个用户通过专线与它相连。 交换机--switch 定义标准的通信协议,以使它们能协同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通信网。 4交换节点的功能 监视功能:发现和判断用户的呼叫请求。 信令功能:接收和分析地址信号,按目的地址选路,并转发信号。 连接功能:按需实现任意端口之间的信息传送。 控制功能:控制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5通信网的定义与构成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是由各种软、硬件设施按照一定的规则互连在一起,完成信息传递任务的系统。 6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终端(Terminal) 交换节点(Switching Node) 传输系统(Transmission System) 业务节点(Service Node) 8通信网络工作方式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面向连接适用于大批量、可靠数据传输业务,但网络控制较复杂;实连接专用电路级联,带宽恒定。虚连接电路分配随机,带宽按需分配 无连接方式控制简单,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业务。 9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主要区别 (1)面向连接网络 每次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传送信息、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无连接网络 并不为每次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2)面向连接网络 每个节点必须为每一个呼叫选路,一旦路由确定连接即建立,路由中各节点需要为接下来进行的通信维持连接的状态 无连接网络 每个节点必须为每个传送的分组独立选路,但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3)面向连接网络 用户信息较长时,通信效率较高 无连接网络 用户信息较短时,通信效率较高

《现代交换技术》习题(一)答案(1)

《现代交换技术》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引入交换设备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就可由交换式通信网来提供。交换机最早用于电话通信。 2.从交换机完成用户之间通信的不同情况来看,交换机需要控制的基本接续类型主要有4种: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和转接接续。 3. 根据交换机对分组的不同处理方式,分组交换有两种工作模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4. 从服务范围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5. 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网管配置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6.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机电式电话交换,到模拟程控交换,再到数字程控交换的过程。 7. 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标志着以分组交换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纪元。 8.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该模型依层级结构分为7层,其中第5层为会话层。对等层间通信产生和处理的对象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9. 无阻塞网络可分为以下三类:严格无阻塞、广义无阻塞和再配置无阻塞。其中,严格无阻塞网络又称为CLOS网络。 10. 交换单元根据入线和出线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集中型、扩散型和分配型。 11. 三级C(m,n,r)CLOS网络严格无阻塞的条件是:m>=2n-1。 12. 一天中电话负载最大的1小时称为最忙小时(忙时)。 13. 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有七种,即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与滤波、混合电路和测试。 14. ITU-T将ISDN业务划分为三类: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附加业务。 15. 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两大类。 16. 1条中继线连续使用1小时,则该中继线的话务量为1 Erlang。 17. 共路信令是指在电话网中各交换局的处理机之间用一条专门的数据通路来传送通话接续所需的信令信息的一种信令方式。 18. 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整个交换机所有呼叫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交换机各种新服

现代交换原理 知识点整理

现代交换原理知识点整理

填空26分 简答31分 简述14分 计算17分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CH9 有计算题 看图12分应该有,脉冲识别原理图,位间隔识别原理图 目前常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随机多址接入等 通信网的分类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帧中继特点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局域网高速互连业务。(1)

将逐段差错控制功能和流量控制功能删除,网络只进行差错的检测,发现差错就简单地丢弃分组,纠错工作和流量控制由终端来完成,使网络节点专注于高速的数据交换和传输,通过简化网络功能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2) 保留X.25中统计复用和面向连接的思想,但将虚电路的复用和交换从原来的第三层移至第二层来完成,通过减少协议的处理层数,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评价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 ⑴失效率 λ,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1/λ,⑶平均修复时间(MTTR) μ表示修复率MTTR=1/μ ,⑷系统不可利用度(U) 通常我们假设系统在稳定运行时,μ和λ都接近于常数, MTTR MTBF MTTR U=λ/(λ+μ)=

CH2 传输介质的特点 分两类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双绞线:双线扭绞的形式主要是为减少线间的低频干扰,扭绞得越紧密抗干扰能力越好。便宜易安装,串音会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局域网范围内传输速率可达100 Mb/s)。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同轴电缆通常能提供500~750 MHz的带宽),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可以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输,多模光纤纤芯直径较大,主要用于短距低速传输,比如接入网和局域网,一般传输距离应小于2 km)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 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无线介质:1.无线电:(工作频率范围在几十兆赫兹到200兆赫兹左右)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2.微波:(频段范围在300 MHz~30 GHz的电磁波,低频信号穿越障碍能力强,但传输衰耗大;高频信号趋向于沿直线传输,但容易在障碍物处形成反射,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频段使用的分配管理)在空间沿直线传输。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1012~1014Hz范围的电磁波信号)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WDM 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 WDM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每一信道占用不同的光波频率(或波长),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分类:粗波分复用(Coarse 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DM) 时分数字传输体制: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

北邮《现代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阶段作业汇总

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所谓通信系统就是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递信息 的系统,也叫电信系统。 2. 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 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 3. 若按服务范围分,电话网通信网可分为本地网、 长途网和国际网。 ; 4.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 总线形、环形及线形、树形。 5. 未来的通信网正向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 和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6. 电话通信网通常由用户终端(电话机)、传输信 道和交换机等构成。 7. 我国电话通信网由长途电话网(长途网)和本地 电话网(本地网)两部分组成。 8. 二级结构的本地网,有分区汇接和全覆盖两种结 构。 < 9. 按组成路由的电路群的个数,路由可分为直达路 由和汇接路由两种。 10. 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 两种。 11. 动态选路方法有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 关选路(SDR)和事件相关选路(EDR)三种。12. B-ISDN的业务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交互型业务和 分配型业务。 13.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 14. ATM交换包括VP交换和VC交换。 15. ATM协议参考模型的三个平面包括用户平面、控 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16. ATM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有输入缓冲排队方式、 输出缓冲排队方式和中央缓冲排队方式。 IP协议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心。 18. 宽带IP城域网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 层三层。 19. 路由器按位置划分有核心路由器和接入路由器。 20.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 (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 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 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21. 接入网的业务节点接口主要有两种,模拟接口(Z 接口)和数字接口(V5接口)。 22. 根据传输设施中是否采用有源器件,光纤接入网 分为有源光网络 (AON)和无源光网络 (PON)。23. 无源光网络(PON)的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形、 树形和总线形。 - 24. 无线接入网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 接入网两大类。 25. 无线局域网(WLAN)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 络相结合的产物。 26. 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 信令链路组成。 27. 三级信令网由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 令转接点(LSTP)和信令点(SP)三级构成。28. 我国信令网是由长途信令网和大、中城市本地信 令网组成。 【 29.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基准时钟有两种:全国基准时 钟(PRC)和区域基准时钟(LPR)。 30. TMN主要从三个方面界定电信网络的管理:管理 层次、管理功能和管理业务。 31. 我国电信管理网的网络结构一般也分为三级,并 且在各级网管机构设置该级的网管中心,即全国 网网管中心、省级网网管中心和本地网网管中心。 32. 没有自环和并行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33. 一般有两种距离测度方法,即欧氏距离测度和矩 形线距离测度。 : 34. 具有n个点的树共有 n-1 个树枝。 35. 排队系统的基本参数包括:顾客到达率、服务员 数目和服务员服务速率。 36. 通信网络规划按时间跨度可分为长期规划、中期 规划和近期规划(滚动规划)。 37. 通信业务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预测、业务量 预测和业务流量预测。 38.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局所采用“大容量、 少局点”的布局已显得十分必要。 $ 39. 用户环路的配线方式有直接配线、复接配线和交 接配线。 40. 两交换局间中继路由种类主要由费用比和局间 话务量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是(C)C 交换设备 2. 通信网的下列基本结构中可以采用自愈环的是(C) C 环形网 . 3. 响度、清晰度和逼真度是用来衡量电话通信网的(B)B 传输质量 4. 我国电话网现在采用的等级结构为(B)B 三级 5. 我国在二级长途网上采用选路方式为D)动态无级 6. 话务量不允许溢出的路由为(D) A 低呼损直达路由C 基干路由 D A和C 、 7. 电子邮件属于(B)B 消息型业务 8. ATM网中VC交换是(B)B VPI值、VCI值均改变 9. 下列关于ATM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C ATM网中,要进行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 量控制 10. 二层交换机的特点是(A)交换速度快,控制功 能弱 : 11. 路由器可以实现协议转换的层次为(D) D 物理层、链路层及网络层 12. 下面所列接入网接口中,不属于用户网络接口的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交换技术简易知识点

1、本地网:是指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若干端局(或端局与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及端局用户线所组成的自动电话网。 2、本地电话网: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的电话通信网 3、路由:指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一条信息传送通路 4、交换机接通率:成功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100% 5、话务量BHCA:是指表征电话交换机机线设备负荷的一种度量值 6、转发等价类(FEC):具有相同业务特征和转发处理要求的分组的集合 7、信源:产生各类信息的实体 8、话务量: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单位为爱尔兰 9、交换:将某一输入线上的信号交换到任一输出线上的技术 10、呼叫损失:按时间呼损=全部出线被占用时间/总统计时间;按呼叫次数呼损=失败 的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 11、信令:控制电信网的协调运行,完成任意用户的通信连接,维护网络本身的正常运 行,是终端与交换系统之间,以及交换系统与交换系统之间进行的通信语言。 12、帧中继:X.25的简化协议,只有两层,在数据链路层也只保留了核心功能 13、ATM:异步传输模式 14、TCP/IP:传输控制协议/智能外设(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15、MFC:多频互控 16、OAM:操作、管理、维护 17、ISDN:综合数字业务网 18、MPLS:多协议标签互换 19、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20、BHCA:最大忙时试呼叫次数 21、ADSL:非对称数字环路 22、ATN:扩充转移网络 23、VPI:虚通路标志符 24、VCI:虚信道标志符 25、QoS:服务质量,是指用户对提供给他的服务满意程度主观评定意见的一种度量。 26、AAA: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 27、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28、MTP:消息传递部分 29、RIP:路由信息协议 30、DTMF:双音多频 31、PSTN:公用电路交换网 32、STP:信令转接点 33、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4、OSA:开放系统体系结构 35、OADM:光分插复用器 36、LCN:逻辑信道号标识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就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与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就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与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与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 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就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与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与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与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 建立、拆除与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与流量控制。会话层:1)

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与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与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就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意义就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与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与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就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就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就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就是什么? 基本功能: (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与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与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3) 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 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与维护、计费、话务统计、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完整版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复习要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光纤熔接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题目:光纤的熔接 : 班级: 学号: 序号:

光纤的熔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剥线钳、光纤切割刀和光纤熔接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实际动手完成光纤的熔接; 二、实验容 在老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完成光纤的熔接。 三、实验仪器介绍 实验仪器:光纤剥线钳、光纤切割刀和光纤熔接机。 其中光纤熔接机组成: 1.光纤的准直与夹紧机构 光纤的准直与夹紧结构由精密V型槽和压板构成。精密V型槽的作用是使一对光纤不产生轴偏移。 2.光纤的对准机构 要对准两条光纤,每条光纤需要6个自由度。将光纤在准直与夹紧机构的一段光纤作为对象分析,并把光纤的放置方向定为Z方向,即有以下6个自由度影响光纤的位置: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自由度和绕X,Y,Z三个方向旋转的自由度。 3.电弧放电机构 熔接机的电弧放电由两根电极完成。熔接机的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均可以调节。 4.电弧放电和电机驱动的控制机构 驱动机构由丝杆和步进电机构成。为了实现光纤的对准过程,使V型槽可以在X、Y、Z 三个方向上平动。 四、实验过程 1.使用光纤剥线钳剥除2cm左右的光纤被覆,光纤剥线钳上有3个钳孔,孔径尺寸由大至 小分别用于剥除光纤的塑料保护层、光纤的被覆以及树脂涂层。在剥除时,注意将光纤置于刀孔正中间,防止光纤折断或扭曲;此外光纤应尽量保持平直,避免过度弯曲裸光纤,从而导致光纤变形影响熔接参数。(剥线钳可以适度倾斜,方便快速剥除被覆)2.用蘸有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光纤,去除光纤表面的被覆残留。擦拭时应注意避免重复污染, 擦拭干净后不能再触碰裸光纤。 3.按步骤用光纤切割刀切断光纤。光纤切割刀的截面如图所示。将清洁后的裸光纤放置在 光纤切割刀中较小的V型槽中(如果固定端有被覆,应置于较大槽),保持光纤与刀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