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诊断基础:体格检查——水肿
临床医学概论-体格检查

指导治疗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体格检查结果,医生 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 剂量调整等。
治疗效果监测
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医 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 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指导
对于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 医生可以根据体格检查结 果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 者进行康复训练。
线索。
规范操作
医生在进行各项体格检查时,应遵循 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
确性。
仔细询问
对于患者主诉的症状,医生应仔细询 问其发生时间、部位、性质、程度等, 以便全面了解病情。
注意患者反应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应注意观察患者 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表现,应及 时停止检查并处理。
检查后的处理
分析检查结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视诊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 深度及呼吸运动是否对
称。
触诊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皮下捻发感及胸廓压痛
等。
叩诊
正常肺部叩诊呈清音, 注意叩诊音的变化及异 常浊音或实音的出现。
听诊
正常呼吸音清晰,注意 异常呼吸音、啰音、胸
膜摩擦音等的出现。
循环系统体格检查
01
02
03
04
视诊
观察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及有 无异常搏动。
临床医学概论-体格检查的背景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体格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 要。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迹象,为 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医学概论-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 疾病诊断的依据:体格检查是医生获取患者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 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检查,医生可以发现异常体征和症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 据。
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及问诊、病历书写】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检查方法——通过体格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对大多数疾病作出临床诊断。
2、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即问诊(inquiry),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许多疾病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配合系统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诊断或印象3、体征(Signs):医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疾病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
是指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4、症状: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如疼痛.胸闷.恶心5、主诉chief complaint: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包括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6、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即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7、既往史(past history):既往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疾病、外伤史、手术史、预防接种史、过敏史等8、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包括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及嗜好、冶游史等【发热】1.发热(fever):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5.波状型(undulant fever):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临床医学概论的体格检查

palpation
Light palpation
(1)浅部触诊法
营养状态异常
F
F
1. 营养不良 由于摄入不足或(和)消耗增多引起。 消瘦(ematiation)当体重减轻至低于正常的10% 恶病质(cachexia)极度消瘦者 常见原因 (1) 摄食障碍 (2) 消化障碍 (3) 消耗增多
营养状态异常
2. 营养过度 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 肥胖(obisity) 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或体重
F
体格检查时注意事项-1
1.应以病人为中心,要关心、体贴病人,要有高度 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检查过程中,应注 意避免交叉感染。 2.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3.医师应站在病人右侧。检查病人前,应有礼貌地 对病人做自我介绍,并说明体格检查的原因、目 的和要求,便于更好地取得病人密切配合。
第三节 体格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一、基本检查法
体格检查是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 简便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 、叩诊锤等)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的过程。 – 视诊:(inspection) – 触诊:(palpation)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 叩诊:(percussion)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 音响分: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 – 听诊:(auscultation)直接听诊法、间接听诊法 – 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水肿程度的分级标准

水肿程度的分级标准水肿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组织发生液体潴留引起的症状。
根据水肿的程度,可以进行分级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评估和治疗水肿。
1.体征和症状:通过观察患者的肿胀区域的外观和皮肤的变化,包括肿胀的程度、红肿、压痛等,来判断水肿的严重程度。
同时,还需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相关症状,如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
2.测量肿胀部位的周径: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软尺或皮尺,测量肿胀部位的周径,比较其与健康对侧的差异,来评估水肿的程度。
根据差异的大小,可以确定水肿的轻、中、重度。
3.体重变化:由于水肿主要是由于体内液体潴留而引起的,因此,患者的体重变化也可以作为评估水肿程度的指标。
通过比较患者在水肿发生前后的体重变化,来评估水肿的严重程度。
根据以上的评估方法,可以将水肿程度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轻度水肿:肿胀区域轻度增大,周径增加在1-2厘米左右,皮肤颜色正常,无红肿、压痛等明显症状。
患者体重增加在1-3公斤。
2.中度水肿:肿胀区域明显增大,周径增加在2-4厘米左右,皮肤出现红肿、压痛等症状。
患者体重增加在3-5公斤。
3.重度水肿:肿胀区域显著增大,周径增加超过4厘米,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压痛等症状。
患者体重增加超过5公斤。
当然,水肿的程度还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有关。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水肿程度的判断还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来综合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水肿的程度只是评估和判断的一个指标,对于具体的治疗和管理,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基础疾病的治疗、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等。
总之,水肿程度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体征和症状、测量周径以及体重变化来评估。
根据水肿的轻、中、重度,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水肿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诊断学体格检查流程

临床诊断学体格检查总结准备:检查者站右侧,先做自我介绍,准备、清点器械,当着被检者的面洗手。
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检查一.生命体征检查★: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体温:(进食、喝热饮等休息30min)→看→甩(35℃以下)→擦汗→放→等10分钟报告内容:体温正常指标:口测法:36.3~37.2腋测法:36~37肛测法:36.5~37.7呼吸:计数1min报告内容:节律、类型、深度。
正常指标:12~20次/min,呼吸:脉搏=1:4脉搏:三指并拢,放在右手腕桡动脉搏动处。
计数1min报告内容:脉搏、节律,感知血管壁紧张度、脉搏强弱,检查对称性。
正常指标:60~100次/min,节律规整血压:排空膀胱→排气,打开开关,水银与0平齐→缚袖带,肘上2.5cm(约两横指)。
松紧:能伸进一指→扪及肱动脉搏动,放听诊器→充气→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30mmHg→缓慢放气(2~4mm/s)→→整理,向右倾斜血压计越45度,关闭开关(向右)间隔1~2min后重复测量,如2次度数相差5mmHg以下,取平均;大于5mmHg,再次测量,取平均。
报告内容:血压正常指标:血压:充盈于血管内的血压作用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高血压:在安静、清醒、未服药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正常:90~139mmHg/60~89mmHg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正常30~4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二.全身状态其他情况检查:(性别、年龄、发育与体形、营养状态、意识状态、语调与语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步态)1、发育:头部长度为身高的1/8~1/7;胸围为身高的1/2,双上肢展开与身高基本一致,坐高等于下肢长度2、体形:测腹上角:无力型(瘦长体型),正力型(匀称型),超力型(矮胖型)3、营养状态:前臂屈侧/上臂背侧下1/3,良好中等不良4、意识状态:嗜睡、意识模糊、谵妄、昏睡、昏迷三.皮肤检查1.颜色2.湿度:上臂内侧肘上3-4cm3.弹性:手背或上臂内侧肘上3-4cm4.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5.脱屑6.皮下出血:瘀点<2mm,紫癜3~5mm,瘀斑>5mm,血肿: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7.蜘蛛痣与肝掌:蜘蛛痣:上腔静脉,棉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掌:大小鱼际发红,加压后褪色,去除压力后又出现【慢性肝病】8.水肿★:双手拇指按胫骨前或踝部,5s,两侧对比。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水肿的分类和特点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水肿的分类和特点
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水肿的分类和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今天帮助大家梳理水肿的分类和特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一、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伴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可出现全身水肿伴胸水、腹水等。
肾源性水肿:早期晨起眼睑和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性水肿。
伴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异常。
肝源性水肿:水肿首先出现在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和上肢常无水肿,患者常同时伴有脾肝肿大、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以及黄疸、肝掌、蜘蛛痣、ALT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营养不良性水肿:先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及全身,常伴消瘦、体重减轻等。
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因组织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好发于下肢胫骨前区域,也可出现在眼眶周围。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前7-14天出现眼眶、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乳房胀痛、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水肿逐渐消退。
特发性水肿:周期性,主要见于身体下垂部位,体重昼夜变化很大,天气炎热或月经前变化更为明显。
二、局部性水肿
局部炎症、肢体静脉血栓形成、过敏、丝虫病等。
例题:
下列不是右心衰的体征的是( )。
A.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C.肝脏肿大
D.水肿
E.交替脉
【答案】E。
解析:交替脉是左心衰的体征,右心衰的体征是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静脉压升高和水肿。
诊断学查体

诊断学查体前言物理诊断实验课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技能的学习,全面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临床见习是通过对临床典型疾病的了解及全面的体格检查,让学生掌握一套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疾病的方法,为将来做好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教学使用,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可参考使用.实验一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计划学时 3)【目的要求】一、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二、熟练掌握一般状态、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血压、体温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实习方法】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
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习器材: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表、皮尺。
四、实习内容: (一 )生命体征:1.体温:口测法,测前注意消毒,将汞柱甩到36 ℃以下,测时舌下放置 5分钟,然后读数,记录。
2.呼吸:通过视诊观察胸、腹部的运动的频率和节律,要求观察一分钟。
3.脉搏:一般常用桡动脉处通过触诊,记录一分钟频率和节律的结果。
4.血压 (略 )(二)一般状态:发育: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判断为正常或不正常。
营养: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为良好、中等或不良。
神志:清晰、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体位:自动、被动、强迫。
表情:正常、淡漠、烦躁不安、痛苦、忧郁。
面容: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病危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等。
步态:正常,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等)(三)皮肤:色泽:发绀,苍白,潮红,黄疸,色素沉着。
弹性:正常,减弱。
检查方法: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位,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皱折立即平复;弹性减弱时皱折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病人。
《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第三章基本检查法本章重点: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几种、各检查方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2.触诊方法有几种及各种触诊法的适用范围3.正常人体的基本叩诊音有几种及存在的部位(一)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方法、概念、适用范围】(二)触诊【触诊的方法】【触诊的检查方法】【触诊的适用范围】(三)叩诊【叩诊方法】【叩诊音】(四)听诊(五)嗅诊第四章一般检查本章重点:1.生命征包括哪些内容及各项内容的正常范围、改变的临床意义(生理性、病理性)2.临床如何对营养状态分级3.急性、慢性、甲亢、二尖瓣、贫血、粘液性水肿、肾病面容、肝病面容特点及意义4.概念:被动体位、强迫体位5.临床常见的强迫体位有哪些6.概念:出血点、紫癜、瘀斑、血肿(出血点与充血性皮疹的检查特点)7.斑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的特点及临床意义8. 皮肤苍白、发红、发绀、黄染、黄疸、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的概念及临床意义9. 黄疸的概念及其早期最容易出现在何部位10.蜘蛛痣的概念、分布区域、检查特点及临床意义11.正常浅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12.正常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 【生命征及正常范围】(一) 体温(T )【生理】【发热】(二)脉搏(P)(三)呼吸(R)第七章第三节(课本P 149)(四)血压(BP)【血压的定义】【血压水平的分类】【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1、高血压:绝大多数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少见(甲亢、颅内高压)2、低血压:A、体质性低血压:患者自述一贯血压偏低,一般无症状B、体位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 >20mmHg,或舒张压下降 >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晕或昏厥。
3、脉压增大和减少:4、上、下肢血压差异常:(五)发育与体型(六)营养状态(1)理想体重(IBW): IBW (kg)= 身高(cm)- 105(2)体重指数(BMI):(3)营养状态的分级:(七)面容与表情(1)急性(热)病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口唇干燥,呼吸急促,有时鼻翼扇动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最多见(2)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苍白无华,双目无神,表情淡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重症糖尿病,严重结核病等(3)贫血面容:面色苍白无华,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4)肝病面容: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有时可见蜘蛛痣见于:慢性肝病(5)肾病面容:面色苍白,双睑及颜面浮肿,舌色淡,舌缘有齿痕见于:慢性肾脏疾病(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眼球突出,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7)黏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颜面浮肿,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毛发稀疏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9)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弱者(10)苦笑面容:发作时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11)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脸面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眉弓及两颧隆起,耳鼻增大见于:肢端肥大症(12)病危面容 / Hippocrate面容:面色苍白或铅灰,眼窝凹陷,鼻梁,颧骨突起,表情淡漠,目光晦暗,面肌瘦削,唇干,皮肤干燥,松弛而无光泽见于:大出血,休克,脱水及急性腹膜炎的患者(13)面具面容 / 面具脸:面肌运动减少,面部呆板,无表情,不转眼,双目凝视,似面具样见于:震颤麻痹、脑炎等(14)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症、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八)体位(1)自动体位: 见于轻病或疾病早期、正常人(2)被动体位 : 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下组织水肿(edema)通过视诊和触诊较易确定。
水肿部位的皮肤张力大且有光泽,但轻度水肿有时视诊不易发现。
检查有无水肿时,可用手指按压被检查部位皮肤(通常是胫骨前内侧
皮肤)3~5秒钟,若加压部位组织发生凹陷则称为压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
若颜面、锁骨上、胫骨前内侧及手足背皮肤水肿,伴有皮肤苍白或略带黄色,皮肤干燥、粗糙,但指压后无组织凹陷,则为粘液性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若下肢出现不对称性的皮肤增厚、粗糙、毛孔增大、有时出现皮肤皱褶,指压无凹陷,亦可累及阴囊、大阴唇及上肢等为橡皮肿,见于丝虫病。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水肿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
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
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