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吸声结构
多种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介绍

多孔吸声材料对低频声吸声性能比较差,因此往往采用共振吸声原理来解决低频声的吸收。
由于它的装饰性强,并有足够的强度,声学性能易于控制,故在建筑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单个共振器1结构形式它是一个密闭的内部为硬表面的容器,通过一个小的开口与外面大气相联系的结构,称为核姆霍兹共振器。
单个共振器示意图2吸声原理单个共振器可看成由几个声学作用不同的声学元件所组成,开口管内及管口附件空气随声波而振动,是一个声质量元件;空腔内的压力随空气的胀缩而变化,是一个声顺元件;而空腔内的空气在一定程度内随声波而振动,也具有一定的声质量。
空气在开口壁面的振动摩擦,由于粘滞阻尼和导热的作用,会使声能损耗,它的声学作用是一个声阻。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接近共振器的固有频率时,孔颈的空气柱产生强烈振动,在振动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声能。
反之,当入射声波频率远离共振器固有频率时,共振器振动很弱,因此声吸收作用很小,可见共振器吸声系数随频率而变化,最高吸声系数出现在共振频率处。
3共振频率计算单个共振器对频率有较强选择性,共振频率f0可由下式求得:式中,c 为声速;S 为颈口面积,S=πr²;r 为颈口半径;V 为空腔体积;t为颈的深度,即板厚;d 为圆孔直径。
因为颈部空气柱两端附近的空气也参加振动,需要对t 进行修正,其修正值一般取0.8d。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1结构形式在各种薄板上穿孔并在板后设置空气层,必要时在空腔中加衬多孔吸声材料,可以组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由于每个开口背后均有对应空腔,这一穿孔板结构即为许多并联的核姆霍兹共振器。
一般硬质纤维板、胶合板、石膏板、纤维水泥板以及钢板、铝板均可作为穿孔板结构的面板材料。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简图2吸声原理由于它是核姆霍兹共振器的组合,因此可看作是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一个共振系统。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穿孔板颈的空气产生激烈振动摩擦,加强了吸收效应,形成了吸收峰,使声能显著衰减;远离共振频率时,则吸收作用小。
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

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玩意儿!你说声音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咋就能被吸掉呢?这就好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乱跑,而共振吸声结构就是专门来收服它的法宝。
咱想象一下啊,共振吸声结构就像是一个特别的小房子,声音跑进去后,就像进了迷宫一样出不来啦。
这个小房子有它独特的构造,能和声音产生一种奇妙的“互动”。
其实啊,它就是利用了共振的原理。
就好比你荡秋千,只有当你推动的频率和秋千本身的摆动频率一样时,秋千才能荡得高高的。
声音也有它自己的频率呀,当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声音的频率对上号了,那可就热闹了!它们俩一碰上,就像好朋友见面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时候,声音的能量就被这个结构给吸收啦!它就像一个贪吃的小怪兽,把声音的能量一点点吃掉,让声音慢慢变弱,最后消失不见。
你说神奇不神奇?而且哦,不同的共振吸声结构还各有各的特点呢!有的像海绵一样软软的,能把声音温柔地包裹起来;有的像坚硬的盔甲,却能在和声音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咱平时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共振吸声结构的应用呢。
比如在一些音乐厅、会议室里,那墙壁上可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在那里默默地工作,让我们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共振吸声结构,那音乐厅里的声音不就乱成一团啦?我们听音乐的时候不就像在嘈杂的市场里一样,啥也听不清了。
那多糟糕呀!所以说呀,共振吸声结构可真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呢!它们虽然不起眼,但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不就是科技的魅力吗?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原理的运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下次你再走进那些安静的场所,可别忘了这些默默工作的共振吸声结构哦!它们就像一群无声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耳朵和心灵。
总之,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真的是太奇妙啦!让我们为它点赞吧!。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判断题1.一列平面波在传播过程中,横坐标不同的质点,位相一定不同。
〔×〕2.同一种吸声材料对任一频率的噪声吸声性能都是一样的。
〔×〕3.普通的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吸声材料。
〔√〕4.对于双层隔声结构,当入射频率高于共振频率时,隔声效果就相当于把两个单层墙合并在一起。
〔×〕5.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波的传播就是媒质质点的传播。
〔×〕6.对任何两列波在空间某一点处的复合声波来讲,其声能密度等于这两列波声能密度的简单叠加。
〔×〕7.吸声量不仅与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而且与材料的总面积有关。
〔√〕8.吸声量不仅和房间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质有关,还和房间壁面面积有关。
〔√〕9.微孔吸声原理是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是我国科学家最先提出来的。
〔√〕11.对室内声场来讲,吸声性能良好的吸声设施可以设置在室内任意一个地点,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2.噪声对人的干扰不仅和声压级有关,而且和频率也有关。
〔√〕13.共振结构也是吸声材料的一种。
〔√〕14.当受声点足够远时,可以把声源视为点声源。
〔√〕15.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噪声感觉有较大的差异。
〔√〕16.室内吸声降噪时,不管把吸声体放在什么位置效果都是一样的。
〔×〕17.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噪声有较好的吸声效果。
〔√〕18.在设计声屏障时,材料的吸声系数应在0.5以上。
〔√〕19.在隔声间内,门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隔声效果。
〔√〕20.噪声污染的必要条件一是超标,二是扰民。
〔√〕21.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噪声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
〔√〕22.在实际工作中,低频噪声比高频噪声容易治理。
〔×〕二、填空题。
1、描述声波根本的物理量有波长、周期和频率。
2、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各种声源发出的声波简化为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三种理想情况。
建筑物理声学复习整理

1.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分类?①多孔材料,板状材料,穿孔板,成型顶棚吸声板,膜状材料,柔性材料吸声结构:共振吸声结构,包括1。
空腔共振吸声结构,2。
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其他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强吸声结构,帘幕,洞口,人和家具,空气吸收(空气热传导性,空气的黏滞性和分子的弛豫现象,前两种比第三种的吸收要小得多)。
吸声与隔声有什么区别?吸声量与隔声量如何定义?它们与那些因素有关?答:吸声指声波在传播途径中,声能被传播介质吸收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隔声指防止声波从构件一侧传向另一侧。
吸声量:指材料的吸声面积与其吸声系数的乘积,单位为m2。
隔声量:指建筑构件的传声损失,,单位为(dB)。
它们主要与构件的透射系数有关,和构件的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有关。
2. 衍射的定义: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起伏尺寸与波长大小接近或更小时,将不会形成定向反射,而是声能散播在空间中,这种现象称为散射,或衍射。
影响因素:障碍物的尺寸或缝孔的宽度与波长接近或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不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仅是使衍射现象明显表现的条件,波长越大,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3.解释“波阵面”的概念,在建筑声学中引入“声线”有什么作用?答:声波从声源发出,在某一介质内向某一方向传播,在同一时刻,声波到达空间各点的包迹面称为“波阵面”,或“波前”。
“声线”主要是可以较方便地表示出声音的传播方向;利用作图法确定反射板位置和尺寸。
波阵面为平面的称为“平面波”,波阵面为球面的称为“球面波”。
4.什么是等响线?从等响线图说明人耳对声音的感受特性。
答:等响线是指响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频谱特征曲线,从等响线图可知:1.人耳在高声压级下,对声音频率的响应较一致;2.在低声压级下,人耳对于低于1000Hz的声音和高于4000Hz的声音较不敏感,而对1000Hz~ 4000Hz的声音感受最为敏锐;3.在同一频率下,声压级提高10dB,相对响度提高一倍。
(完整版)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
小孔与外部空气相通; 腔体中空气具有弹性,
相当于弹簧;
孔颈中空气柱具有一
定质量,相当于质量块。
入射声波
原理:入射声图波单激腔发共振孔吸颈声结中构空示意气图柱往复运动,与颈壁
摩擦,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达到吸声目的。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
共振,空气柱运动加剧,振幅和振速达最大,阻尼也
式中 l——颈的实际长度(即板厚度),m;
——d颈口的直径,m。
空腔内壁贴多孔材料时,有
lK l 1.2d
【讨论】单腔共振吸声结构使用很少, 是其它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基础。
2.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简称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结构:薄板上按一定排列钻很多小孔或狭缝,将
穿孔板固定在框架上,框架安装在刚性壁上,板 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实际是由多个单腔 (孔)共振器并联而成。
使用环境 5
4 护面层
1 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由实验测试可知:
同种材料,厚度增加一倍,吸声最佳频 率向低频方向近似移动一个倍频程
厚度越大,低频时吸声系数越大; >2000Hz,吸声系数与材料厚度无关; 增加厚度,可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 对高频声效果不大。
图2-15 不同厚度的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
特征:穿孔薄板与刚性壁面间留一定深度的 空腔所组成的吸声结构。
分类:按薄板穿孔数分为
单腔共振吸声结构 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材料:轻质薄合金板、胶 合板、塑料板、石膏板等。
穿孔吸声板
1.单腔共振吸声结构
又称“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或单孔共振吸声器
结构:
封闭空腔壁上开一个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或其奇数 倍时,吸声系数最大。
七种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介绍

七种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介绍来源:整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程⼿册》,作者:马⼤猷。
多孔吸声材料对低频声吸声性能⽐较差,因此往往采⽤共振吸声原理来解决低频声的吸收。
由于它的装饰性强,并有⾜够的强度,声学性能易于控制,故在建筑物中得到⼴泛的应⽤。
单个共振器⼀、单个共振器⼀、1结构形式它是⼀个密闭的内部为硬表⾯的容器,通过⼀个⼩的开⼝与外⾯⼤⽓相联系的结构,称为核姆霍兹共振器。
单个共振器⽰意图2吸声原理单个共振器可看成由⼏个声学作⽤不同的声学元件所组成,开⼝管内及管⼝附件空⽓随声波⽽振动,是⼀个声质量元件;空腔内的压⼒随空⽓的胀缩⽽变化,是⼀个声顺元件;⽽空腔内的空⽓在⼀定程度内随声波⽽振动,也具有⼀定的声质量。
空⽓在开⼝壁⾯的振动摩擦,由于粘滞阻尼和导热的作⽤,会使声能损耗,它的声学作⽤是⼀个声阻。
当⼊射声波的频率接近共振器的固有频率时,孔颈的空⽓柱产⽣强烈振动,在振动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阻⼒⽽消耗声能。
反之,当⼊射声波频率远离共振器固有频率时,共振器振动很弱,因此声吸收作⽤很⼩,可见共振器吸声系数随频率⽽变化,最⾼吸声系数出现在共振频率处。
3共振频率计算单个共振器对频率有较强选择性,共振频率f0可由下式求得:式中,c 为声速;S 为颈⼝⾯积,S=πr²;r 为颈⼝半径;V 为空腔体积;t 为颈的深度,即板厚;d 为圆孔直径。
因为颈部空⽓柱两端附近的空⽓也参加振动,需要对t 进⾏修正,其修正值⼀般取0.8d。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1结构形式在各种薄板上穿孔并在板后设置空⽓层,必要时在空腔中加衬多孔吸声材料,可以组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由于每个开⼝背后均有对应空腔,这⼀穿孔板结构即为许多并联的核姆霍兹共振器。
⼀般硬质纤维板、胶合板、⽯膏板、纤维⽔泥板以及钢板、铝板均可作为穿孔板结构的⾯板材料。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简图2吸声原理由于它是核姆霍兹共振器的组合,因此可看作是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个共振系统。
吸声

第五节噪声控制技术——吸声一、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一)、吸声材料的分类吸声材料按其吸声机理来分类,可以分成多孔性吸声材料及共振吸声结构两大类。
1.多孔性吸声材料①无机纤维材料,如玻璃棉、岩棉及其制品。
②有机纤维材料,如棉麻植物纤维及木质纤维制品(软质纤维板、木丝板等)。
③泡沫材料,如泡沫塑料和泡沫玻璃、泡沫混凝土等。
④吸声建筑材料,如膨胀珍珠岩、微孔吸声砖等。
2.共振吸声结构由于共振作用,在系统共振频率附近对入射声能具有较大的吸收作用的结构,称为共振吸声结构。
穿孔板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薄板和薄膜吸声结构等。
(二)、吸声系数和吸声量1.吸声系数吸声系数定义为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可用吸声系数来描述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
计算式为:式中:Ei—入射声能;Ea—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Er—被材料或结构反射的声能;r—反射系数。
a=0,表示无吸声作用;a=1,表示完全吸收。
一般的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在0-1之间,a值越大,表示吸声性能越好,它是目前表征吸声性能最常用的参数。
吸声系数是颇率的函数,同一种材料,对于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吸声系数。
平均吸声系数a:中心频率125,250,500,1 000,2 000,4 000六个倍频程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吸声系数a。
2.吸声量吸声材料的实际吸声量按下式计算:A=aS (7-2)吸声量的单位是m2。
房间总的吸声量A可以表示为:右式第一项为所有壁面吸声量的总和,第二项是室内各个物体吸声量的总和。
二、多孔吸声材料(一)、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内部具有无数细微孔隙,孔隙间彼此贯通,且通过表面与外界相通,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在材料表面上反射,一部分则透入到材料内部向前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孔隙中的空气运动,与形成孔壁的固体筋络发生摩擦,由于粘滞性和热传导效应,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掉。
声波在刚性璧面反射后,经过材料回到其表面时,一部分声波透回空气中,一部分又反射回材料内部,声波的这种反复传播过程,就是能量不断转换耗散的过程,如此反复,直到平衡,这样,材料就“吸收”了部分声能。
穿孔板纽合共振吸声结构知识讲解

2、声速、波长和频率
▪ 声波在媒质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用符号c表示,单位m/s
▪ 声波在一个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长, 用符号λ表示,单位为m
▪ 声波在每秒钟周期性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用符号f表示,单位为Hz
▪ 关系: c= λ/T= λf
3、声音的传播
▪ ⑴直达声:是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的 声音。 它是接收声音的主体,又叫主达声,不受空 间界面影响,其声强基本上是与听点到声源间距 离的平方成反比衰减。
某个喇叭的频谱图
三、发声材料和声探测材料
1、压电材料 利用其压电效应来实现声电和电声转换:
利用声电转换作为声探测材料,利用电声转换做 为发声材料。
➢压电晶体 ➢压电陶瓷
四、声阻尼材料
▪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 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 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 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 要环境问题。
▪ 社会噪声 社会噪声主要指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所引起的噪声
2、噪声的危害
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 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内耳听觉组织受到损伤, 造成耳聋;——慢性的噪声性耳聋
▪ 听力损失用500Hz、1000Hz和2000Hz三个频率上听力 损失的平均值来表示。
▪ 听力正常(听力损失在15dB以内);接近正常(听力损失 15~25dB);轻度耳聋(听力损失25~40dB);中度耳 聋(听力损失40~65dB);重度耳聋(听力损失65dB以 上)。
Lp —— 声压级(分贝,dB); P —— 声压(pa) P0 —— 基准声压(即:听阈声压); P0 = 2×10-5 pa
2. 声强(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吸声和隔声材料
2.3 共振吸声结构
在室内声源所发出的声波的激励下,房间壁、顶、地面等围护结构以及房间中的其他物体都将发生振动。
结构或物体有各自的固有频率,当声波频率与它们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发生共振。
这时,结构或物体的振动最强烈,振幅和振动速度都达到最大值,从而引起的能量损耗也最多,因此,吸声系数在共振频率处为最大。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设计出各种共振吸声结构,以更多地吸收噪声能量,降低噪声。
一、 薄膜与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等材料具有不透气、柔软、受张拉时有弹性等特性。
这些薄膜材料可与其背后封闭的空气形成共振系统。
共振频率由单位面积膜的质量、膜后空气层厚度及膜的张力大小决定。
实际工程中,膜的张力很难控制,而且长时间使用后膜会松驰,张力会随时间变化。
因此考虑不受张拉或张力很小的膜,其共振频率可按下式计算:
L M L M c f 0020060021≈=ρπ (3)
式中,M 0为膜的单位面积质量(kg/m 2);L 为膜与刚性壁之间空气膜的厚度(cm)。
薄膜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通常在200~1000Hz 范围,最大吸声系数约为0.3~0.4,一般把它作为中频范围的吸声材料。
当薄膜作为多孔材料的面层时,结构的吸声特性取决于膜和多孔材料的种类
以及安装方法。
一般说来,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吸声系数比没有多孔材料只用薄膜时普遍提高。
把胶合板、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石棉水泥板、金属板等板材周边固定在框上,连同板后的封闭空气层,也构成振动系统。
这种结构的共振频率可用下式计算:
020021M K L M c f +=ρπ (4) 式中,ρ0为空气密度,c 为空气中声速(m/s),M 0为膜的单位面积质量(kg/m 2);
L 为膜与刚性壁之间空气膜的厚度(m)。
K 为结构的刚度因素(kg/m 2s 2)。
K 与板的弹性、骨架构造、安装情况有关。
对于边长为a 和b ,厚度为h 的矩形筒支薄板,
22222)1(12⎥⎥⎦
⎤⎢⎢⎣⎡⎪⎭⎫ ⎝⎛+⎪⎭⎫ ⎝⎛-=b a a Eh K ππ (5) 其中E 为板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N/m 2),σ为泊松比,对于一般板材在一般
构造条件下,K =1×106 ~3×106。
当板的刚度因素K 和空气层厚度L 都比较小时,则(5)式与(4)式相同,这时的薄板结构可以看成薄膜结构。
但是当L 较大,超过100cm ,(5)式根号内第一项比第二项小得多,共振频率就几乎与空气层厚度无关了。
由式(4)和式(5)式可见,薄膜和薄板共振结构的共振频率主要取决于板的面密度和背后空气层的厚度,增大M 0和L 均可以使f 0下降,实用中薄板厚度常取3~6mm ,空气层厚度一般取3~10cm ,共振频率约在80~300Hz ,故通常用于低频率吸声。
常用的薄膜、薄板结构的吸声系数见表2。
表2 薄膜共振结构的吸声系数(αo)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穿孔板共振器是噪声控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共振吸声结构。
为了阐述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原理,先看如下的单腔共振吸声结构。
图1 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单腔共振吸声结构是一个中间封闭有一定体积的空腔。
并通过有一定深度的小孔和声场空间相连。
见图1(a)。
当孔的深度t和孔径d比声波波长小得多时,孔中的空气柱的弹性形变很小,可以看作一个无形变的质量块(质点),而封闭空腔V 的体积比孔颈大得多,随声波作弹性振动,起着空气弹簧的作用。
于是整个系统
类似于图2(b)中的弹簧振子,称为亥姆霍兹共振器。
当外界入射声波频率f和系统的固有频率f0相等时,孔颈中的空气柱就由于共振而产生剧烈振动。
在振动中,空气柱和孔颈侧壁摩擦而消耗声能,从而起到了吸声的效果。
表3 薄板共振结构的吸声系数(αs)
单腔共振器的共振频率f0可用下式计算:
)
(
2
0δ
π+
=
t
V
S
c
f(6)
式中,c为声速,一般取340m/s,S为孔颈开口面积(m2),V为空腔容积(m3),t为孔颈深度(m),δ为开口末端修正量(m)。
因为颈部空气柱两端附近的空气也参加振动,所以对t加以修正,(t+δ)为小孔有效颈长。
对于直径d的圆孔,
d
d8.0
4/≈
=π
δ。
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特点是吸收低频噪声并且频率选择性强。
因此多用在有明显音调的低频噪声场合。
若在口颈处加一些诸如玻璃棉之类的多孔材料,或加贴一层尼龙布等透声织物,可以增加颈口部分的摩擦阻力,增宽吸声频带。
图2 穿孔板结构
在板材上,以一定的孔径和穿孔率打上孔,背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就成为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见图2。
这种吸声结构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由单腔共振吸声结构的并联而成。
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是:
)
8.0
(
2
0d
t
L
P
c
f
+
=
π(7) 式中,c为声速(m/s),L为板后空气层厚度(m),t为板厚(m),d为孔径(m)。
P 为穿孔率,即穿孔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圆孔正方形排列时, 224/B d P π=,
圆孔等边三角形排列时,2232/B d P π=。
其中d 为孔径,B 为孔中心距。
由(6)、(7)式可知,板的穿孔面积越大,吸声的频率越高。
空腔越深或板越厚,吸声的频率越低。
一般穿孔板吸声结构主要用于吸收低中频噪声的峰值。
吸声系数约为0.4~0.7。
工程上一般取板厚2~5mm ,孔径2~4mm ,穿孔率1%~10%,空腔深(即板后空气层厚度)以10~25cm 为宜。
尺寸超以上范围,多有不良影响,例如穿孔率在20%以上时,几乎没有共振吸声作用,而仅仅成为护面板了。
在确定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主要尺寸后,可制作模型在实验室测定其吸声系数,或根据主要尺寸查阅手册,选择近似或相近结构的吸声系数,再按实际需要的减噪量,计算应铺设吸声结构的面积。
图3是填充多孔材料前后吸声特性的比较。
填充多孔材料后,不仅提高了穿孔板的吸声系数。
而且展宽了有效吸声频带宽度。
为展宽吸声频带,还可以采用不同穿孔率、不同腔深的多层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组合。
图3 穿孔板共振结构的吸声特性
(1)背后空气层内不填多孔吸声材料
(2)背后空气层内填25-50mm 厚玻璃棉吸声材料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板厚度小于1.0mm薄板上穿以孔径小于1.0mm的微孔,穿孔率在1%~5%之间,后部留有一定厚度(如5~20cm)的空气层。
空气层内不填任何吸声材料。
这样即构成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常用单层或双层微穿孔板结构形式。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是一种低声质量,高声阻的共振吸声结构,其性能介于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之间。
其吸声频率宽度可优于常规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一般性能较好的单层或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频带宽度可以达到6~10个1/3倍频程以上。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扩大吸声频带宽度,往往采用不同孔径,不同穿孔率的双层或多层微穿孔板复合结构。
微穿孔板可用铝板、钢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塑料板等材料制作。
由于微穿孔板后的空气层内无需填装多孔吸声材料,因此不怕水和潮气,不霉、不蛀、防火、耐高温、耐腐蚀、清洁无污染,能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因此,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吸声降噪和改善室内音质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例子:德国新议会大厦会议大厅为玻璃墙面建成的圆形建筑物,耗资2.7亿马克,但建成后由于声学缺陷(声聚焦和声场不均匀)而无法使用。
德方请了许多专家都没有解决。
1993年一位中国访问学者根据微穿孔理论,在5mm厚的有机玻璃板一用激光穿出直径0.55mm,孔距为6mm的微孔(穿孔率1.4%左右)装于原玻璃墙内侧,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声学缺陷问题。
四、薄塑盒式吸声体
薄塑盒式吸声体也称无规共振吸声结构。
是由改性的聚氯乙烯塑料薄片成型制成,外形像个塑料盒扣在塑料基片上。
其截面形状如图4。
当声波入射时,盒体的各个表面受迫作弯曲振动,由于塑料薄片弯曲劲变的
作用,薄片将产生许多振动模式,这些模式取决于它的边界条件,在振动过程中,薄片自身的阻尼作用将部分声能转换为热能。
从而起到了吸声的作用。
图4 薄塑盒式吸声体剖面图
这种结构的吸声特性,和薄片厚度、内腔变化、断面形状及结构后面的空气层厚度等因素有关。
塑料薄片的厚度直接影响结构吸声性能的变化。
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面层薄片以薄为宜,有利于高频吸收,而适当增加基片厚度,可以改善低频吸声效果。
结构的断面形式可采用单腔、双腔和多腔结构。
使之适应不同的吸声频率特性,恰当地组合内腔可以有效地展宽结构的吸声频率范围,增大结构内腔的容积可以稳定结构在高频范围内的吸声特性。
在结构背后留有空气层,有利于提高低频段的声吸收。
一般地说,空气越厚低频吸收频带越宽。
在一块基片上进行多个单元结构的组合,使各单元的共振频率无规地分散开。
这种结构可以在相当范围内有较高的吸声系数。
而且,它还具有结构轻、耐腐蚀、易冲洗等优点,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吸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