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骆驼祥子_悲剧命运浅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刘巧芳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成功塑造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他想通过勤劳的拉车,买属于自己的车、过安稳的生活,但现实的悲惨使祥子在经历人生波折后梦想破灭。
笔者从祥子的性格特点及作为城市贫民的典型形象入手,分析了祥子悲剧一生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祥子的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性格命运的悲剧。
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最满意的作品,其主人公祥子是作者倾注了诸多情感和心血塑造的,他的悲剧命运有其时代的典型性,今日读来依然震撼人心,引人思索。
祥子堕落的原因文中并有明确的答案,本文从祥子的性格特点和个人形象入手,简单叙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对祥子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展开探究,以揭示其现实教育意义。
一、祥子的形象和性格老舍作品《骆驼祥子》塑造的角色祥子是那么的真切,他来自破败的农村,本身就是个破产者,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怀揣信念和追求到城市谋生活,成为城市贫民。
小说开场这样描写祥子的外貌,“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拉车姿势很漂亮,带给读者的是很正面的形象。
祥子有着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忠厚老实、热爱劳动、穷死不偷的美好品德,他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力车夫,他意志坚强、为人正直、敢于奋斗。
这是一个有着诸多劳动人民优良品质,有着美好精神世界的城市贫民形象。
二、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在农村破产后没了活路,逼不得已流向城市靠气力讨生活,在做过众多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后,最终选中了人力车夫这个行当。
在拉车后,他就想结束风餐露宿的日子,想努力拉车积攒一些积蓄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立业成家在城市里繁衍生息。
祥子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为尽快达到目标,拉车时浑身是劲,他天真地认为不用几年就能买上车,有了自己的车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
祥子把为自己拉车看成这一生最有骨气的事,经过三年拼命地拉车干活,他终于买上自己的第一辆车,可世道黑暗、弱肉强食,不久车子就被乱兵抢去。
他不忘初心,又重新积攒够买车的钱,还没买上车,又被孙侦探勒索去了。
骆驼祥子社会底层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社会底层的悲剧命运社会底层的悲剧命运是鲁迅先生《骆驼祥子》一书中的主题。
该小说通过描绘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深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在残酷社会现实下所遭遇的无奈和悲剧。
本文将从经历、平凡与伟大、个人选择等方面来探讨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
首先,通过骆驼祥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所遭受的社会压迫和不公平待遇。
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不得不忍受艰辛的工作和不充裕的生活条件。
他将自己比作一匹驮着重担的骆驼,为了生计而不断奔波劳累。
正是这种压力和负担使得他的命运变得如此悲剧。
他不仅面临着长时间的工作,还要与残酷的资本主义竞争环境作斗争。
这种无情的环境和不幸的经历让骆驼祥子感到无助和绝望,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其次,小说中还通过让骆驼祥子具有平凡的特质来突出其悲剧命运。
他并非一个英雄或者伟大的人物,而只是社会中普通而平凡的一员。
他没有特别的才华或者背景,只是一个劳动者。
然而,他的悲剧命运却更深刻地表达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奈和困境。
这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在现实社会中,无数平凡的人们都在默默承受着不公平和压力,他们的命运也常常是悲剧的。
此外,个人的选择也是导致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小说中,骆驼祥子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和选择。
然而,这些选择并没有给他带来所期望的结果,反而加剧了他的痛苦和悲剧。
他的贪婪、狡诈和报复心理,最终让他走上了自毁的道路。
这也给我们上了一课,即个人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整个人生的前景和价值观。
总之,骆驼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代表人物,承载着悲剧命运的重压。
他的经历、平凡与伟大和个人选择,都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残酷社会现实下所遭遇的困境和不幸。
通过深入探讨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可以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关注和关怀社会底层人士,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会环境。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内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篇1《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内容摘要: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社会环境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骆驼祥子》是其最具代表力的作品之一,艺术成就卓越,思想内涵深刻,影响深远。
作品主要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最初,祥子以积极进取、充满生气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淳朴忠厚、勤劳善良,有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力车是他的最大梦想,并且为了这个梦想一直努力,但是,现实生活残酷无情,几经波折后,祥子在失去自己辛苦挣来的车的同时,美好品质也逐渐丧失,最终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如行尸走肉一般生存。
老舍通过描写祥子的悲剧命运,向人们揭示促成祥子命运的因素,根本上说,病态社会产生病态的人,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的病态与个人的病态[1]。
一.时代注定的悲剧命运《骆驼祥子》中作者的意图明显,祥子的悲剧命运是时代所注定的社会悲剧。
小说于1936——1937年发表,揭示贫苦人民生活,描写底层人民命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是作者的主要目的。
因此,包围祥子的是强大凶险的社会环境,为了加强作品的悲剧效果,作者特意安排了一种架势,即强汉对阵。
现实无情的社会力量无疑是强大的,而祥子本身也是非常强大的,他有健壮的身体、执拗的性格以及争强好胜的心地,而且脾性正直、忠厚、朴实、坚韧,这些特点都是他作为一个强汉的典型标记。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北京城中一个顽强的“骆驼”人物——祥子的命运起伏。
祥子性格坚毅、勤劳,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他先是靠着劳作立业,然后靠买骆驼翻身,最终走上了经商致富之路。
爱情的悲剧和意外的打击让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通过分析祥子的三次起点和落点,我们可以看到他命运的曲折和挣扎。
作品呈现出了老北京的生活画面,也揭示了生存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祥子的命运轨迹反映出了社会变革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同时也呼应了作品中所揭示的对贫苦人民命运的关怀和思考。
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和寓意。
【关键词】《骆驼祥子》、祥子、三起三落、背景介绍、性格特点、梦想、家庭、买骆驼、经商、爱情悲剧、破灭、悲剧结局、命运轨迹、主题、寓意、总结、探讨。
1. 引言1.1 介绍《骆驼祥子》的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鲁迅创作于20世纪初。
小说以北京城市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骆驼祥子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
小说被誉为揭露封建社会黑暗面的杰作,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骆驼祥子》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早期的北京,这个时期正值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工,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说以祥子为主角,通过他的命运起落,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不公,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们的生存困境。
《骆驼祥子》所描绘的背景是中国20世纪初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写照,通过祥子这一形象塑造,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引起了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1.2 阐述祥子的性格特点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的人物。
他从小就在困苦的环境中长大,这使他变得顽强和勇敢。
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祥子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努力拼搏。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祥子——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
他是30年代旧中国进城谋生的破产农民的缩影。
小说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世界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
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他的经历与近代农村破产而成批涌进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
在他性格由勤劳善良、正直朴实、有理想有上进心逐渐堕落到吃喝嫖赌、谋财害命、自暴自弃这一过程,赋予了作者对当时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的深刻的批判和对落后的国民性、传统文化的反思。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性格的变化是以他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而叙述展开的。
祥子的“三起三落”是故事的发展线索,与虎妞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中心,作者让祥子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中发展变化,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祥子的“三起三落”可简单归纳为:一起:艰苦奋斗,如愿以偿,买了新车。
一落:好景不长,军阀混战,乱兵劫车。
二起:努力拼命,积攒够钱,再想买车。
二落:时运不济,遇孙侦探,敲诈抢走。
三起:被迫结婚,用私房钱,买辆旧车。
三落:难产死去,无钱下葬,卖掉洋车。
祥子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
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
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
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贷款,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这是他生活的全部理想——买一辆洋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然而现实生活却在给了他希望后又不断斩断他的退路,使祥子在堕落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北京人骆驼祥子的命运,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社会底层人士在残酷现实中的挣扎和悲剧。
祥子是一个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年轻人,然而最终他还是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本文将从祥子自身的劣势、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道德困境三个方面对其悲剧原因进行浅析。
首先,祥子自身的劣势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祥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缺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低、经济能力有限。
他从小就被环境所迫,不得不与贫困搏斗。
他虽然努力奋斗,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
他被迫沦为社会底层的马夫和环卫工人,压力和剥削让他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成长。
他努力赚钱,却总是被剥夺,就像一个草履腾挪的骆驼,永远无法驰骋自由之地。
其次,社会环境的限制也是祥子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社会,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转型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风气的浮躁和道德的沦丧。
在这个崇尚金钱和权力的社会中,穷人如祥子往往只能被剥削和压迫。
他们被迫选择不可取的手段去赚钱并追求一些短暂的欢愉,而这些行为又让他们陷入更加恶劣的境地。
社会的冷漠和矛盾加重了祥子的困境,使他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和幸福。
最后,祥子面临的道德困境也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之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祥子不得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去追求生存和成功。
他通过欺诈和犯罪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这些行为最终使他陷入绝境。
他追求金钱和地位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尊严和人性的底线。
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宏伟理想时,已经无力挽回。
综上所述,祥子的悲剧原因可以归结为他自身的劣势、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道德困境。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他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在那个时代,祥子虽然努力奋斗,但却无法逾越他在社会阶层和道德上的局限。
他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底层人士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无法实现自我的痛苦和无奈。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1.祥子的悲剧命运1.1 买车――丢车(北洋军阀的祸害)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就跑到城里来了。
他靠什么在城里站住脚呢?他靠的是健壮和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不久,他就看上了拉车这一行,认为拉车是更容易挣钱的。
于是,他当上了人力车夫。
开始,他是租别人的车拉,赚到的钱,除了交车租外所剩无几。
后来,他想,一定要自己买一辆新车,顶漂亮的新车!他系紧自己的腰,拉起车来姿势非常好看,跑得又快又稳。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茶里饭里的自苦,整整地积攒了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上了自己的车。
祥子高兴极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不例。
就在他买了新车后的不久,北京城外打起仗来,兵慌马乱,拉车的都不大出城。
坚强的祥子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1.2 攒钱――丢钱(国民党特务的祸害)祥子在痛定思痛时,他想到,丢了车算了,逃命要紧。
三十五块钱买不到车,他只好又去租人家的车拉。
他灰心丧气,决心再买一辆车。
为了再买上车,别的车夫在大热天一般都买上十个铜子一包的茶叶,或者喝一碗白糖水,而祥子则只喝一个子儿一包的碎末,糖水就更谈不上了。
每天他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有时连拉一天一夜。
为了有固定收入,他拉上了包月。
祥子一天到晚忙着,送了老爷上衙门,又送太太上街,还要送小孩上学。
还要挑水,扫地,抱孩子,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最后还是在街上自己花钱买了两个烧饼吃。
他忍无可忍,只好辞职不干。
后来,他又到了曹先生家里拉包月。
曹先生可是个好人,他把祥子当个人看。
这是两起两落,这一次的打击来自国民党特务。
孙侦探跟踪的对象是曹先生,对祥子的讹诈只不过顺手一击,就得到意外收获。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尸 走 肉 )。 就 这 样 反 复 了j 次 ,祥 第 二 个创 作 阶段 (1930— 1936)摒 起 的作 用 作 了准 确 而 又 充分 的 揭
子 再 也 无 法 鼓 起 生 活 的 勇 气 。他 弃 以 前 “教 民 ”的 主 张 ,主 要 描 写 示 。 虎 妞 死 后 ,祥 子猛 一 看 到 “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祥子 精 神防 线 的最 终崩 塌 , 成 伤 害 影 响 之 深 刻 ,他 心 中 的 恐
不 同 的方 面 突 出 描 写 祥 子 外 貌 到 是 受 到 小 福 子 上 吊 自杀 的 打 击 , 惧 丝 毫 未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能发现其缺陷、 弊病的高明智者。作品中的祥子正是这场 悲剧的实践者、 亲历者和体验者。 作为创作主体来说, 老舍占 据着创作悲剧作品、 打造悲剧人物的精神立场、 思想意识, 也 有着相当充足、 厚实的塑造这类人物的艺术准备和创作经验。 作家所选取的观察点和视角---以祥子独特的婚恋、 买车卖车 经过来考察他的同类的整体性悲剧生存态势、 命运情状---非 常恰适、 精当, 他所采取的从人性和社会、 文化等方面挖掘个 人悲剧根源体现出来的艺术水准也相当惊人。 人本悲剧是客观的、 实存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息在这一 悲剧之中。当对这一悲剧有所领悟, 我们都会深感这种悲剧 性宿命力量的强大。既然祥子的悲剧是铁定的, 那么可以认 为, 祥子的悲剧, 其实也能上升到这一生命哲学层面; 老舍对 祥子悲剧的展显, 深度地看, 也表明了他对这种生存宿命的 把握。 更进一步, 我们如果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处于极为盲目、 困惑、 迷惘、 糊涂状态的祥子一边,从他的生存境遇、 命运遭 际出发, 反思、 窥测祥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其悲剧意 们更真切、 实在地感受、 体验到。由祥子外在生活、 表面生存 获得的认识、 发现是属于感性思考范围的东西,这些感性的 存在对塑造祥子丰富生动的悲剧性格特征自是特别重要, 我 们不能脱离这些感性的、 具体的、 有血有肉的存在来空谈祥子 的悲剧命运, 同时我们还要跳出感性世界启动理性思维, 通 过理性思考获得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东西。 有了这种理性观 照和把握, 就能更深入地认识老舍在作品中所采用的表现方 式、 艺术策略和修辞技艺的用意; 也就能更本质、 到位地理解 祥子宿命性悲剧结局的深邃含义, 就能真正明白祥子性格中 通过祥子 “这一个” 人物来表现整个社会黑暗的深层意图, 通 过祥子这一 “个别” 所达到的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就作品本 因而我们不能无视、 忽略融会在作品中的那些理性的、 抽象 的、 概括的概念、 命题、 定律, 因为它们是用来标识、 表明祥子 悲剧命运的实质和黑暗社会的本质的。可以这样认为, 正是 因为老舍把具有深度、 见地的理性思考和具体、 生动、 丰富的 感性 “质料” 有机结合、 融会贯通起来了,使得作品塑造的人 物形象鲜明生动, 传达的内涵意蕴深刻厚实。祥子这一经典 文学形象, 可以说是共性和个性的凝聚体, 是旧社会底层劳 动人民的缩影。 借助他, 我们看到了旧社会贫困交加的底层人民的无奈、 辛酸和悲楚、 窘迫,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好人性和美好生存的 毁灭、 丧失。祥子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是我们的民族一 个时代的悲剧。 老舍,凭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思想、 厚实的文化 素养,为我们打造了祥子这一罪恶时代、 畸变社会底层迎领 着悲剧性命运的市民的典型代表。
的看,有的听,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自己只要卖力气, 味就会更浓烈、 更深刻,祥子滴血淌泪的困顿遭遇就能被我
感: 身体不仅仅是他生产的手段, 而且也是他的第二个自我。 变与不变、 变多变少的内在逻辑和真实原因,就能领会老舍
因此, 当祥子把自己的身体当作资本投入到生产中去时, 身来说, 老舍的理性思考的力度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穿透力,
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 冲突,则使祥子的理想在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而这
也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缥赌。 平日最怕最可耻的一件事, 地一步步走进这个陷阱。 “ 这件事使祥子开始直面自己身体里
2009 年第
1期
安徽文学
157
经 典 重 释
村生产方式中是被视为异端的, 但在资本主义入侵后的都市 中却是习以为常的。当祥子染上性病后, 周围的车夫们不但 没有歧视他, 反而热心地向他推荐治疗的方法。车夫们生活 方式的选择, 并不是因为他们自甘堕落,而是与他们所从事 的职业有关, 是生存的压力所致,因为他们的劳动只能养活 自己而不能养活家庭。 当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变 成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主宰自己 的命运时, 它的子民也同样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仅传统 的生活方式受到挑战, 而且原本属于自己的自足的身体也开 始异化, 它们不再仅仅是获得生活的手段, 而成了被奴役的 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 祥子是带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城市的。 当祥子摆脱乱兵重新回到城市时, 祥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祥子想爬下去吻一吻那个灰臭的地, 可爱的地, 生长洋钱的 地! 没有父母兄弟, 本家亲戚, 他的惟一的朋友是这座古城。 这座城给了他一切, 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 这里有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 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的好东西。 这表 ” 明祥子在摆脱了乱兵的迫害后, 并没有吸取教训, 仍然固执 地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重新买一辆新车。 他仍然选择独 立自主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像着通过自己艰苦的劳动 获得私有财产权(买一辆新车) ,获得他本人的独立, 重新掌 握自己的命运。既然他缺少可以投入的物质手段, 他就必须 继续出卖自己的体力, 并将他的肌肉转化为资本。结果, 一 种矛盾油然而生于二者之间, 其一是祥子对自己身体的自恋 式的爱慕; 其二是他由自己的身体而亲身经历的深刻的异化 当他失去了用自己的血汗买来的车后, 事实上他也就丧失了 自我。 这个身体就不再属于他自己。而与虎妞的性关系, 则使他丧 失了对自己的身体的自信,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祥子生活信 仰的基础。 因此,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而非祥子所认为的 “偶 然的事件” (乱兵拉夫与孙侦探的敲诈) ——祥子的彻底失败 仅仅是时间问题。 三、 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通过对祥子必然悲剧命运的揭示, 突显了作家老舍在作 品中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本质的思考, 对酿成祥子悲剧命运的 根源的理性发掘。 老舍在小说中一再提到所谓 “辙儿” ——当 起初祥子好强自爱时,作品说他是还没有入车夫门道的 “辙 儿” “辙儿” —— ;而当他后来自甘堕落后又称他为名符其实的 其实便隐含着祥子的悲剧性性格是从一而终因而是不可抗拒 的。由此看来, 在作家的体认领会中, 作品所呈现的这场悲 剧是铁定的。当我们阅读并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意蕴后, 也 会强化、 肯定这种必然的悲情含义,并因此给我们带来一种 异样的审美感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小说的创作过程是 一个完全清醒、 冷静、 理智的作者在刻意创造一个相当糊涂、 困惑、 难堪的盲目奋斗者的过程。也就是,其实老舍对这场 悲剧的结局早已心知肚明下了定论, 但在构思设计时,故意 让笔下的祥子表现出极大的不明智状态。
经 典 重 释
“骆驼祥子关键词
江苏・南京
211171)
本文首先介绍了祥子的悲剧命运, 分析了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和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骆驼祥子 悲剧命运
一、 祥子的悲剧命运 祥子来自农村, 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保留着农村哺 育他、 教养他的一切, 勤劳、 纯朴、 善良的他, 却再也不愿意回 农村去了, 渴望在城里创立新的生活。进了城的祥子, 选中 拉车这一行, 把买上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 作为自己的生活 目标, 是他的 志愿, 希望, 甚至是宗教', 凭着勤劳和坚忍, 他 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 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 成为自食其 失去了洋车, 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 他依然倔强 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 还没有等他再买 上车, 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 洗劫一空, 买车的梦想再次 成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 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 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 因虎妞死于难产, 他不得不卖 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 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 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 吹熄了心中最后的一朵希 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 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 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 不再像从前一样 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生活捉弄了他,他 现在他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为了喝酒, ” 到处骗钱, 连 他一直都尊称好人的曹先生家, 他也行骗。更有甚者, 为了 多弄几个钱享受生活, 他竟出卖阮明。最后, 他靠给人干红 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计。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垃圾, 由一 个 体面的, “ 要强的, 好梦想的, 利己的, 个人的, 健壮的, 伟 大的” 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 堕落的, “ 自私的, 不幸的, 社会 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二、 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 他没有父母, 乡村生活的 破产使他来到了城市, 他希望凭借拉车在城市谋生。祥子之 所以选择拉车作为自己的职业, 是因为拉车在很大程度上是 一个力气活而不是技巧活。祥子有强健的体魄: “到城市以 后, 他还能头朝下, 倒着立半天。 他相信凭借自己强健的体 ” 魄, 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高等的车夫, 过上独立有尊严的 生活。当他想到有一天他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时, 傻子似 地自己笑了。由此可见, 祥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身体自 信的基础上的。 他对自己能成为一名高等车夫的想法深信不 疑:“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 他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 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 绝不是梦想。这表明, ” 祥子 已经做好了出卖体力的准备, 他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买车的
[2]曾广灿. 老舍研究纵览.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7. [3]高树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老舍专集). 徐州师范学院中 1979. 因而,老舍是看清了社会实质,看透了祥子悲剧人生, 文系(内部印刷 ) ,
理想。 祥子的劳动一开始就带有 “异化” 色彩。在这种带有 “异 化” 色彩的劳动中,祥子想象中的带有表演色彩的拉车过程 中身体展示时的快感荡然无存, 祥子成了自己劳动 “对象” 的 奴隶而不是主人。 这就意味着祥子从一开始便无法保持身体 的自足与完整, 他的身体开始与他本人分离, 自足的身体开 始异化。 他对自己身体的过分自恋与身体被迫 “异化” 之间的 仅仅是他悲剧性命运的开始。 开始的时候, 祥子还是一个天真浪漫的乡间小伙子, 带 有乡间小伙子的纯朴与善良。 祥子知道自己的全部财产只有 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照看自己的身体, 也晓得如何把自己 的身体投资到梦想中去。与其他车夫不同, 祥子拒绝沉迷酒 色, 以免葬送自己的身体。与洋车不同, 祥子认为这个身体 生下来就属于他自己, 他深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但 事实证明他错了, 他与虎妞的性关系首先动摇了这一信念。 尽管祥子对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不上, 但他还是被她引诱了。 虽然祥子在这件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但他还是不由自主 有着他自己以前所不知道而且无法控制的东西。 尽管祥子对 自己的行为颇感后悔: 不但身上好像粘上了点什么, “ 心中也 仿佛多了一个黑点儿,永远不能再洗去” 但 , “不管怎样的愤 恨, 怎样讨厌她, 她似乎抓住了他的心。这种矛盾的心态显 ” 示出祥子对自己性行为的暧昧态度。 他始终无法确认自己的 行为究竟是受虎妞赤裸身体的吸引还是排斥。 他无法弄清自 己身体的真实情况, 更无法提出明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 面对自己内在的性驱力, 祥子无能为力: 渺茫的他感受到一 “ 种比他自己还要更有力气的劲头儿,把他要揉成一个圆球, 抛到一团烈火里去, 他无法阻止自己的前进。 ” 从此以后, “他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自信了” 祥子的失贞, 。 致使他在试图一如既往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心智、 男性气质于 完整健全的状态时,遭受到连续的失败, “在人格独立、 身体 健壮和生活方式诸方面, 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农民——车夫的 完整性。祥子对自己的身体由自信到怀疑的转变, ” 使得他赖 以生存的信念受到致命的打击。他理想中的世界开始坍塌, 这就使得他以后所做的全部努力, 都成了一种徒劳的挣扎。 既然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把握, 又怎能把握本来就不属于他 的世界!祥子的经历并非是个别现象, 而是年轻男子在变化 了的生存环境中的代表。车夫们身体的使用和滥用, 这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