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上色方法
sai工具使用介绍

画笔工具盘:能够新建用户自定义的画笔将对象拖动到面板外(Ctrl+左右键拖动)可实现删除Ctrl+左键拖动对象的移动右键单击显示菜单(再单击右键一次关闭)右键拖动对象的移动/复制双击打开设置窗口菜单上未显示的快捷键:特殊操作:方向键移动视图空格+拖动移动视图Ctrl+拖动移动图层/选区Ctrl+Shift+拖动选择图层并移动Ctrl+空格+拖动矩形缩放视图Ctrl+空格+左键单击缩小视图Ctrl+空格+左键单击还原视图[ 将画笔直径调小一些] 将画笔直径调大一些0~9 切换画笔浓度- 切换前景色与透明X 调换前景色与背景色画笔类操作:Shift+左键拖动在最后绘制的位置与拖动开始点之间连结直线Ctrl+Alt+左键拖动调整画笔大小Alt+左键单击吸管工具矩形选区工具的操作:Shift+左键拖动添加到选区Alt+左键拖动从选区减去Alt+左键拖动除去选区Enter 确认图像变形Esc 停止图像变形各工具的通用操作:按下某个选择按钮暂时切换为当前工具Ctrl+方向键图层or选区以1像素为单位移动Ctrl+Shift+方向键图层or选区以8像素为单位移动补充:以下方图层进行裁切(启用【剪切图层蒙版】)选项:勾选【剪切图层蒙版】后的图层将会以其下的图层(无勾选【剪切图层蒙版】)的透明度进行裁切(蒙版操作)假设有以下情况:图层1 【剪切图层蒙版】关闭图层2 【剪切图层蒙版】开启图层3 【剪切图层蒙版】开启图层4 【剪切图层蒙版】关闭此时,图层1 和4将进行普通合成。
而图层2和3将以图层1的透明度进行蒙版合成图层操作:图层面板左方的一系列按钮有:【新建图层】【新建钢笔图层】【新建图层组】【向下转写】【向下合并】【清除图层】【删除图层】【向下转写】与【向下合并】的区别如下所述:【向下转写】:被选择的图层与其下的图层合并,原图层被清除【向下合并】:被选择的图层与其下的图层合并,原图层被删除文件浏览:在以下文件夹内生成缩览图文件:X:\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SYSTEMAX SoftwareDevelopment\SAI\thumbnail还原/重做:还原/重做所保存的数据存放于临时文件夹,程序将生成多个16MB的文件,由于目前版本不会检查磁盘剩余空间大小,因此,出于安全考虑,请在有充裕空间的磁盘内运行软件线稿转化为图层(线的抽取):从扫描仪得到的线稿,可以执行菜单的图层|线稿转化为图层(亮度转化为透明度)选项,以抽取线稿,生成单一的线的图层。
[论文]SAI绘画基本步骤
![[论文]SAI绘画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cd0e1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8.png)
SAI绘画基本步骤一、工具与界面SAI的工具很少,我用的更少。
基本就是如下几个部分,一看就知道都干什么用吧?从上往下依次说起:1、“旋转和放大缩小”以及“翻转”控制画布。
对于我等右撇子来说右上角往左下角的线条绘画最稳定,旋转画布就顺手一些。
另外大部分人画图会有不对称的问题,隔一段时间将画布水平翻转可以消除不对称以及视觉疲劳等问题。
2、“铅笔”用来画草稿和线稿,我用的是默认硬度设置(那四个黑块右端最硬左端最柔,默认最硬)。
“画笔”主要是上色用,不习惯它变色的人可以把混色、水分量、色延伸这三项都关掉,还是不能适应可以用软头铅笔代替它。
画笔的起笔压力可以调,默认是50%。
“橡皮”用来擦掉错误的或者画多了的部分。
橡皮没有压力变化,这让我有点不满,擦细处请换用小橡皮。
3、“图层”是数码绘画基本概念,所有软件里都是一样用,高处的遮盖低处的。
如果是带有白色背景的线稿可以放置在顶端把属性设置为正片叠底,别的属性倒是没什么用。
“钢笔图层”是SAI的特色之一,本图层中的钢笔工具可以和铅笔一样直接画,可以调节锚点和线条粗细。
不过较长的线条中曲线工具比钢笔工具更好用。
4、这个橡皮擦清除当前层上选区内全部的内容,没有选区的情况会清除当前层所有内容。
要清理画糟糕的草稿请用此项目,而不是按DELETE或者扔进旁边的垃圾桶……5、笔刷大小,铅笔常用的是起草稿的1像素,描线的9像素,画笔常用的是大色调50像素及以上,细部20像素及以下。
二、起稿阶段在开始画图之前,首先要确立自己画图的目的,是要练习提高画技,还是单纯地想要完成一副作品。
对于想要提高画技的人,我建议在此阶段多花一些时间,不假思索潦草地画十张图还不如动脑认真地画一张,不要回避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比如故意把手藏在身体后面),被挡住的身体部位最好也在底层全都画出来。
首先建立新文件约600X800像素,如此小的草稿的尺寸看似不合理,其实非常实用,它可以避免我们陷入对细节的追求以及节约宝贵的电脑资源。
SAI日系插画零基础入门教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SAI日系插画零基础入门教程》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再者,书中的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实践和互动。通过临摹和原创的练习,我开 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想法和感受。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创作 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我的技巧和认知。
阅读感受
然而,《S日系插画零基础入门教程》并不仅仅限于技术的教授。书中强调了 艺术和生活的,鼓励我们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到创作中。这让我意识到, 插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解读。
精彩摘录
可以根据发际线和头发轮廓,再次细化头发的各个部分。注意保持细节和整 体的比例一致。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在我踏入插画世界的道路上,我遇到了《S日系插画零基础入门教程》这本书。 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扇通向日系插画的大门,而且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基础知识部分非常详尽,从线条的绘制到颜色的选择,从基本的图 形到复杂的构图,都做了清晰明了的解释。对于零基础的读者,比如我,每一个 章节都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我逐渐了解到,插画并非单纯的艺术表现,而 是一种可以用作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
目录分析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其中重点强调了对于零基础 学习者而言,学习SAI软件的使用和掌握日系插画的基本概念是极其重要的。还 介绍了SAI软件的基本界面和一些常用工具,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目录分析
该章节主要讲解了线稿的绘制技巧。从线条的分类、绘制方法到线条的运用 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够迅速掌握不同种类 的线条的绘制方法,从而为后续的上色和细节刻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文翻译]SAI教程3(小佳译)
![[中文翻译]SAI教程3(小佳译)](https://img.taocdn.com/s3/m/3b018d09763231126edb11d5.png)
本来是好几个月前就翻译的,可脑残的摆渡老是说文档质量低于是一拖再拖到现在再试试看看能不能上传本教程由阿命收集翻译:小佳原址:CG・イラストの描き方講座-お絵描きIRADUKAI/感谢翻译的牧葉的好友小佳,及牧葉[No.544]大嘘様◆SAI講座◆はじめまして、大嘘と申します。
SAIのCG講座をさせていただく事になりました。
ほとんど独学ですが、最後までお付き合いください。
大家好,我叫“大嘘”,这次很荣幸能担讲SAI的CG讲座,大部分为自学内容,请大家陪我到最后。
使用ソフト:SAIペンタブ:Intuos4 PTK-840使用的软体:SAI 手绘板:Intuos4PTK-840①作業環境◆◆作業画面◆◆作業画面はこのようになっています。
这是打开后的操作画面。
ツールやレイヤーの配置設定などは、[ウィンドウ]にあるそれぞれの項目にチェックを付けはずしする事で調整できます。
工具和图层的配置设定放在window中了。
各个项目都可以通过选择来进行调节设置。
◆◆ショートカットキー◆◆ショートカットの設定は[その他]→[ショートカットキー設定]またはショートカットに設定したいツールをダブルクリックする事で設定できます。
快捷键的设置快捷键的设置可以通过“其他”中的“设定快捷键”或者双击想设定的快捷键来完成。
↓は自分が設定しているショートカットキーの配置になります。
色のついている部分が最も多用するショートカットキーです。
(これは左利きの人用前提の配置なので、参考程度にご覧ください)↓是自己设定的快捷键的配置。
有颜色的部分是用得最多的快捷键。
(这是以左撇子的使用者为前提的设置,请看一下参考程度。
)※訂正:F…消しゴム×→E…消しゴム○订正:F…橡皮改为E…橡皮。
◆◆解像度◆◆イラストは大きく描いて最後に40~60%程縮小すれば綺麗な仕上がりに見えますので、あらかじめ画像サイズは大きめに設定します。
解像度因为开始把草图画大一些最后缩小40%到60%就可以看到漂亮的成图了,所以画前先把图的整体尺寸定大一些。
sai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sai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sai工具栏是绘画软件SAI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各种绘画操作。
以下是sai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1. 选择笔刷:点击工具栏中的笔刷图标,可以出现多种笔刷供选择。
不同的笔刷可以用于不同的绘画效果,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 选择颜色:点击颜色图标,弹出颜色选择器。
用户可以在选择器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颜色进行绘画。
3. 调整画笔大小:点击画笔大小图标,在出现的选项中可以调整画笔的大小。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画笔大小。
4. 橡皮擦:点击橡皮擦图标,可以使用橡皮擦进行删改操作。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橡皮擦的大小。
5. 填充工具:点击填充工具图标,可以进行填充操作。
用户可以选择需要填充的颜色或材质。
6. 模糊工具:点击模糊工具图标,可以进行模糊操作。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模糊的程度。
7. 恢复和撤销:工具栏中的恢复和撤销图标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撤销和恢复操作。
以上就是sai工具栏的使用方法,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教程] SAI绘画讲座 第1期【图多杀猫】
![[教程] SAI绘画讲座 第1期【图多杀猫】](https://img.taocdn.com/s3/m/e76888bf65ce05087632131c.png)
[教程] SAI绘画讲座第1期【圖多殺貓】转载请著名出处/bbs大家好!我是Sui。
这次,我将带来如何使用SAI来绘画的讲座。
如果能帮上各位的忙,我将十分高兴。
作画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 内存1 GB软件:画图工具SAI绘图板:Intuos3 PTZ – 9301:引言工作画面我一般画画时是这样的。
[初始窗口],可以在屏幕上进行设置,您可以尝试定制自己喜欢的创建画布[文件]→[新文件]创建一个新的图片文件。
这样就准备完了让我们绘制新的图吧。
2:草稿和素描首先是把想要的东西先画下来。
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很多规划,然后一定程度上定稿。
因此,只需要一个大致的粗糙线稿。
我觉得使用什么工具都没有问题。
如果要定一个大致的图像,需要在原来的草图上继续制作。
将草图图层的透明度下降至20%,然后制作一个草稿图层。
在创建这些图层时,都应该持续命名来更容易分辨。
阴影和细节也都应该这样做以确保每一个都可以清楚分辨。
在草稿上如果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草稿,那就进入素描做成的阶段。
和前面一样降低草稿图层的不透明度,在那上面创造素描图层,用素描手法来划线使用工具“铅笔”,设置成这样的感觉。
使用的笔刷大小为0.5 到 2.0。
手的抖动修正的补正是15背景颜色需要用看起来舒服的颜色。
绘制时的感觉要一笔平滑画到底,如果不满意就按Ctrl + Z(返回),这样重复来回。
如果把Ctrl+Z设定在画图版上的一个快捷键会很方便。
雖然綫的強弱也要注意,使用“水平翻转”和“画面翻转”来画所有的线。
然后继续修改草稿,完成。
这个时候,眼睛和眉毛要在另外一个图层画。
此外,创建一个新的图层组,在这之中将草稿全部放在一起。
今后,和这个人物相关的图层放入这个图层组,一起制作。
3:上色1现在开始在线稿上上色使用“自动选择”工具,将每个部分都完成上色首先从皮肤开始。
首先选择素描图层的皮肤部分开始。
选定区域用蓝色显示。
在这个时候,如果线稿把需要选择的部分分开就不能一次性选择,所以需要把它们连在一起。
sai绘画教程

Sai的基本功能介绍1Hello 大家好呐~我是绘伴大陆老师今天我们午间分享的主题是sai的基本功能介绍。
在大家刚开始接触板绘的时候, 我们需要一个绘画软件作为使用的载体, 充当我们的笔和纸,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软件就是sai了。
Sai的操作简单, 学习成本低, 对于刚接触板绘的新手来说比较友好, 我们将会从以下两点开始学习。
①sai的常用功能(第一部分)②线稿上色的基本操作Sai可以说是ps对绘画功能的提取, 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先将最常用的功能认清, 熟悉最基本的操作, 然后才来慢慢展开探索。
首先大家看这张图, 会不会有同学好奇, 这种工整的颜色是怎样实现的呢, 是用画笔像手绘一样直接涂的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初步学习这种上色的铺色方法常用功能:①新建文件:我们的文件就是我们将要绘制的图片, 在点击新建文件后, 我们可以选择画布的尺寸等信息。
②图层: 图层对于习惯传统绘画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每一个图层上的内容都是独立开来不相影响的, 我们可以增加和删除图层。
这种分层绘画的方式将大幅增加我们绘画的效率。
/③选区工具: 选区工具的作用是, 当我们选定了一个选区后(即蚂蚁线的框选范围), 我们在绘制的时候内容是不会超过这个选区范围的, 这样我们在填充基本颜色的时候就会比较工整, 不会把颜色涂出边界。
同时我们可以反推一下, 有些同学有时在画布上画不出东西, 是不是忘记把选区取消了?④画笔工具: 陈列在这里的就是我们的画笔了, 不同笔刷的设置不同, 画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
我们常用的橡皮擦也在这里。
线稿上色的基本操作:当我们熟悉基本操作后, 可以对sai 最简单的上色方法做一个了解, 就是我们上色的第一步, 填底色。
这里我们拿一个正方体做示范(这种画法对线稿质量有一定的要求, 首要的一点就是线条要密闭, 建议大家先把描线学好)第一步。
选区: 我们使用魔棒工具, 点选我们的上色范围, 选择后选区会呈现蓝色, 但这不代表这里被填充了颜色, 只是代表选区的范围。
sai的使用方式以及设置方法有示范

Easy Paint Tool SAI1.软件小常识。
2.如何使用它的水彩方式。
sai是个绘画(打底用)的小软件,私以为它的线条表现不错,旋转功能方面,在图像缩放时抗锯齿能力很强大。
1.软件小常识也许有人会对SAI无法建立你需要的尺寸感到麻烦,这跟电脑的内存容量有关(欺负我家的老电脑>_<)当文件长宽象素乘积比超过你家电脑胃袋时,它就华丽丽给出了红字。
你可以在【其他】菜单中的【选项】,在【选项】窗口中的【工作规模】选项卡里设置。
某人设的是A4 300dpi的宽度2480 高度3536。
同时这下面也是你需要设定临时文件存放处。
放一个大点的盘。
不过它临时文件也不算很大。
建立文件后,默认为色彩图层,在这个图层里你可以试验大部分的东东。
由于某人一开新软件,就习惯性的东调西按,笔刷设置早就大变样了,死活没找到能调回默认的常见选项。
后来通过建立初始笔刷恢复了几个,可恢复了多少初始设置,天晓得~所以,咳,看着办吧。
在色彩图层上,打草稿之前,可以调出【窗口】菜单下的【快捷工具栏】。
你可以撤销,恢复刚才的动作,也有取消选择和反选的按钮,图片缩放的下拉菜单『快捷键:PgUp放大,PgDn缩小』,画布为了绘画方便的旋转角度下拉菜单,查看的翻转按钮『快捷键:H』,及抖动修正,普通线条,抖动不需要开很高,反而会拖累速度。
玩个3~10之间就可以了,除了线条需要外,开不开这个值对上色关系不大。
【b3】涂得不满意,可以按下图层关联面板的小橡皮键,一下子清除整个画面太方便了。
【b2】『ctrl+Alt+压感笔拖曳』可以方便迅速调整笔刷大小,『[ ]』也很方便,而且缩小大小根据笔刷的现有宽度更改得很适合。
按『TAB』键,来把可画面积放到最大。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这个软件不能把单一面板移动,你最好多多设定笔刷快捷键。
『ctrl+Z』依然是老牌的撤销键。
『E』是默认的橡皮擦,你可以对某个铅笔设定,例如B为它的快捷键。
左键在笔刷上双击,直接调出【自定工具设置面板】【b5】或者按右键,还可以建立复制笔刷做更多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教程是在本人多次研究磨练下领悟的一种上色方法
首先,请准备好需要的工具:
数码板
电脑
SAI (我用的是英文版)
Photoshop
注:此教程只是关于上色方面,人体结构和线条的任何错误请无视。
运行SAI, 打开一张之前画好的线图:
(这次教程我们来请至高无上的帝王摩尔大人来当模特~*散花散花*)接下来是用魔法棒全选修要上色的地方然后新建一个图层上基本颜色:
1。
线图
2。
魔法棒圈选所有上色以外的部位
3。
反选
4。
为需要上色的部位上一层灰色调,确保所有上色的部位之间没有空隙<----注:如果您以后上色认真的话,此步可省略。
5。
用魔法棒在灰色范围内上基本颜色
在此注视一下上色全程要用到的笔刷:
从上到下:水彩,橡皮,细钢笔,自定义笔刷(属性设置请看图)
在此怨念一下,不管是在PS还是在SAI里,魔法棒都不是万能的。
经常会有色彩出操的情
况。
这时要使用细钢笔修改。
修改完毕后,在基本颜色图层上新建立一只正片遮底图层,用来画阴影。
类似由良式的画风的特点:色彩鲜艳,单纯,明亮,阴影大多数是以渐变效果而呈现,阴影部位清晰,是一块一块的,而不是柔和的那种。
那么从皮肤开始:
1。
用自定义笔刷刻画阴影的大概位置和边缘。
自定义笔刷的效果比细钢笔柔和,适合上色。
2。
用水彩笔柔化边缘。
水彩笔的透明度很高,适用于画渐变效果。
一般来说,在光滑的表面上,亮面与暗面的边缘的颜色最深切最明显(所谓的明暗交界线)。
所以真正大块面的阴影里的颜色比边缘的颜色要浅。
利用水彩笔的柔软透明性质可以将这种区别表现出来。
因为经常画脸,所以对脸部的结构比较熟悉。
在其他的部位,因为高低不平的关系而使阴影的明暗度变得复杂。
所以在其他的部位多画一些时间,多多试验一下,用自己的眼睛看看什么样子的效果最合理,最漂亮。
其实画阴影的步骤很简单:自定义笔刷上实色,水彩柔化渐变,橡皮修改边缘。
这三个简单的步骤有时要重复很多遍,给与部位的阴影层次感。
不管是皮肤还是衣物都是一样的。
上实色--->柔化--->修改这样的办法就可以做出类似于由良大人的画风~ (当然我不知道她本人怎么画的。
OTL)
按照步骤为其他的区域上阴影:
接下来画头发。
这里我比较懒,没有按照之前的步骤来画。
只是上了实色。
不过如果人物的头发很长占的面积很大的话,还是会用之前的上色方法的。
好了!阴影部分结束,画的整体也完成了80%。
接下来按照光源的角度上一下高光和亮点
(各建一个新图层,高光在线图的下面,亮点在线图的上面),再把线图加上颜色:
之后把图用photoshop打开然后更改一下明暗和颜色的对比度,AND WE ARE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