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次作业
河南电大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

1.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D)(2.00分)A. 晕轮效应B. 近因效应C. 首因效应D. 社会刻板印象2.群体这个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 A )提出来的,用来描述社会中一小群具有特定关系的人群。
(2.00分)A. 库利B. 米尔斯C. 勒温D. 马斯洛3.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B )(2.00分)A. 情绪B. 意志C. 态度D. 理智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是人际吸引中的( B )。
(2.00分)A. 接近吸引B. 相似吸引C. 才能吸引D. 互相吸引5.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 B )。
(2.00分)A. 兴趣B. 需要C. 价值观念D. 诱因6.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 C )(2.00分)A. 多血质B. 粘液质C. 抑郁质D. 胆汁质7.人与人从不认识到关系亲密,通常有四个发展阶段,A觉察相识、B稳固相容、C亲密互惠、D表面接触。
按照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规律,发展顺序应该是( A )。
(2.00分)A. A-D-C-BB. A-B-C-DC. A-D-B-CD. D-A-C-B8.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A )(2.00分)A. 个案法B. 实验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9.“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 A )(2.00分)A. 晕轮效应B. 近因效应C. 社会刻板印象D. 首因效应10.个体在群体中有时会比他们单独时有更小的责任感,属于( D ) 群体心理现象。
(2.00分)A. 从众B. 社会致弱C. 社会促进D. 责任分摊11.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灵活的类型是( B )(2.00分)A. 兴奋型B. 活泼型C. 抑制型D. 安静型12.( D )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次作业(斯滕伯格)

参考文献
Sternberg,S.(1966).High-speed scanning in human memory.Science,153(3736):652-654. Sternberg,S.(1969).Memory-scanning:Mental processes revealed by reactiontime experiments.American Scientist,57:421-457. Robert J. Sternberg, Karin Sternberg.(2016) .认知心理学.(邵志芳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罗伯特· L.等著.(2008)认知心理学.(邵志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治良等编著.(2012) 记忆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 L· 索尔索著.(1990)认知心理学.(黄希庭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哈里.T.赖斯. ﹠查尔斯.M.贾德.(2011)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 册.(张建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age 8
对唐德斯减数法的扩展
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并被视为减法反应 时方法的延伸,其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 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 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 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Page 4
单个试次流程图
Page 5
流程说明
实验向被试呈现诸如数字的一系列项目,每个呈现1.2秒。这些项目 会被记录到被试的短时记忆中。完整的系列组成一个记忆集合,当被 试确信自己已经记住了这些项目时,他便按键反应。随后呈现一个探 测数字,这个数字与被试记忆集合中的数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被试的任务就是报告数字是否属于记忆集合。每次试验都包含一个不 同数字个数的记忆集合。实验者可以在1个到6个之间选择记忆集合的 大小,因为他们都处于被试的即时记忆范围之内。因此,如果列表由 数字“4、1、9、3”组成,后来在屏幕上闪现的测试数字是“9”, 则正确答案应该是有。如果测试数字为“7”,正确答案应该为 “无”。记忆时呈现过的数字被称为“肯定集合”;未出现过的则被 称为“否定集合”。
心理学答案

心理学答案第一次作业:1、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 )A:暗示B:定势C:定型D:期待2、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灵活D:弱3、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有(AC)A:语义编码B:语音编码C:形象编码D:想象编码4、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5、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论述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像,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像;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知觉虽然不同于并高于感觉,但它同感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在:事物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知觉它。
感觉与知觉也有某些共同性,它们同属于感性认知过程。
第二次作业:1、注意的心理功能有(BCD )A:引起个体活动的功能B:对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加以选择的功能C:使心理活动持续进行并在意识中得以保持的功能D:调节和监督心理活动朝预定方向进行的功能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B )A:精神分析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三重需要理论D:需要演化理论3、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A )A:记忆的作用B:思维的作用C:想象的作用D:联想的作用4、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C )A:后象B:假象C:表象D:想象5、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论述表象的特征并试着表述表象和想象的区别.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感知觉中的客观事物是具体、形象、直观的,所以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第二次作业客观题

第二次作业客观题一.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2 详细介绍:编辑本段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Yerkes &Dodson,1908)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
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_Dobson Law)表明,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这说明,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
如高度愤怒或过分高兴时,解答难题的效果不佳,简单的操作高度的激动水平效果较佳;而一般操作,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
在考场中应如何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呢?首先,要认识到在考场中出现了适度的紧张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我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考试。
心理与健康(新)作业2答案

⼼理与健康(新)作业2答案⼼理与健康第⼆次平时作业⼀、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认知偏差:是指⼈们根据⼀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对他⼈作出判断,从⽽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2、情绪:是⼀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变化模式,包括⽣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和⾏为反应。
3、未竟事物:是指⼀切未能表达出来的情绪,包括悔恨、愤怒、痛苫等。
4、空椅技术:是⼀种使当事⼈的未竟事物得以宣泄的⼀种有效途径。
这种技术通常运⽤两张椅⼦,要求来访者坐其中的⼀张,扮演事件的⼀⽅,然后再换到另⼀张椅⼦上,要求当事⼈扮演双⽅进⾏对话,将未竞事物再现,允分体验冲突,将⼼中积郁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
5、⾃我概念:是指⼀个⼈对⾃⼰⼈格特质的知觉,包括认为⾃⼰是什么样的⼈的所有想法和感觉。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记忆包含有编码和提取两个历程B、记忆有三个存储系统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信息的提取通常会采⽤两种⽅式即回忆和再认D、长时记忆是具有巨⼤容量、可长期保持信息的记忆系统,信息容易提取。
2、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错误的是(D)A、竖轴表⽰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B、横轴表⽰时间(天数)C、曲线表⽰记忆量变化的规律D、曲线表⾯了遗忘发展的⼀条规律是“先慢后快”3、导致遗忘的原因有(ABC)A、衰退B、⼲扰C、线索依赖性遗忘D、外界刺激4、导致认知偏差的因素有(ABCD)A、系列位置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5、理情⾏为治疗法是由⼼理学家(A)提出的。
A、阿尔伯特·艾利斯B、伯恩斯C、塞利格曼D、贝克6、⽐较有代表性的认知治疗技术有(ABC)A、理情⾏为治疗法B、三栏⽬技术C、ABCDE反驳记录D、⾃我拷问治疗法7、具有创造⼒的⼈通常具有的⾏为表现特征是(ACD )A、变通性B、创新性C、流畅性D、独特性8、抑郁产⽣的原因有(ABCD)A、遗传B、环境C、药物D、个性9、关于⼈格特质理论描述错误的是(B)A、奥尔波特将⼈格特质在类别上划分为共同特质和个⼈特质。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次作业

参考答案:错
第28题 判断题 (2分) 职业倦怠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一样的感觉。
您的答案:错
参考答案:错
第29题 判断题 (2分) 职业倦怠主要是影响个体的工作状态,不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您的答案:错
参考答案:错
第30题 判断题 (2分) 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D 偏执者
您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第10题 单选题 (2分) 人际吸引的最强列的形式是( )
A 亲合
B 喜欢
C 亲情
D 爱情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11题 单选题 (2分) 下列属于爱的能力畴的是( )
A 拒绝爱
B 承受失恋的能力
C 表达爱
D 以上都正确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12题 单选题 (2分) 第一位提出“自我管理”思想的管理学家是( )。
A 预警阶段
B 抵抗阶段
C 衰竭阶段
D 恢复阶段
您的答案:ABC
参考答案:ABC
第19题 多选题 (3分) 自我意识的主要容是( )。
A 生理的自我状态
B 心理的自我状态
C 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 道德的自我状态
您的答案:ABC
参考答案:ABC
第20题 多选题 (3分)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较容易或其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
A 戴维•麦克利兰
B 格林豪斯
C 彼得•德鲁克
D 施恩
您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第13题 单选题 (2分) 职业分层是指按照职业的( )及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排位。
11春社会心理学第二次作业[参考]
![11春社会心理学第二次作业[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99fb5d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b.png)
11春社会心理学第二次作业_0004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70一、单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20 分。
选对得分,选错不得分)1..以下选项中关于“自我监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B. 故意低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C. 为自己预期的失败事先准备理由D.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满分:4 得分:42.自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A. 形象B. 气质C. 情绪D. 能力满分:4 得分:43.下面不属于弗洛伊德人格三分法的是A. 本我B. 自我C. 主我D. 超我满分:4 得分:44.---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A. 自我确认B. 自尊C. 自我提升D. 自证预言满分:4 得分:45.()是指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全面性的因素时所带来的悲观状态。
A. 自我效能B. 控制感C. 习得性无助D. 应对方式满分:4 得分:4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20 分。
选对得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类( )A. 系统的正规的教育B.社会风俗C.群体亚文化D. 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满分:4 得分:02.性别角色的特点有A. 功能分化与定型B. 相对稳定性C. 多样性D. 文化制约性满分:4 得分:23.自我意识有 ( )两项功能。
A. 控制功能B. 组织功能C. 调节功能D. 管理功能满分:4 得分:44.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 ( )ABCA. 个体内在的生理基础B. 个体内在的心理基础C. 个体外在的全部环境D. 父母满分:4 得分:05.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由( )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A. 自我接受B. 自我认知C. 自我控制D. 自我体验满分:4 得分:4三、判断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选对得分,选错不得分)1. 在社会化的研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偏重于社会文化因素,后来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则偏重于生物学的观点。
管理心理学B第2次作业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个案研究()(A) 现场实验(B) 观察法(C) 谈话法(D) 活动产品分析法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2.下列那本著作并未全面反映美国、西欧国家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及其主要内容()(A) 列维特所著的《管理心理学》(B) 季托夫所著的《管理心理学》(C) 罗桑所著的《组织行为》(D) 雪恩所著的《组织心理学》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3. 下列哪项不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局限性()(A) 缺乏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全面、深入的考察(B) 注意中心为个别工人(C) 过多强调非正式群体的作用(D) 缺乏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权变观点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4.()对人性的假设提出了另一种分类,即存在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A) 布劳纳(B) 莫尔斯(C) 洛希(D) 雪恩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5.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需要()(A) 食物(B) 饮水(C) 爱与归属(D) 住所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6.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知觉的具体研究范围()(A) 对社会对象的知觉(B) 对他人的知觉(C) 对自己的知觉(D)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7.经验表明,在招聘工作中,第一个()分钟的印象往往对录取与否有较大的影响。
(A) 8(B) 7(C) 6(D) 5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8. 下列哪项是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A) 个人对角色认知的程度(B) 客观的自我评价(C) 自己的个性特征(D) 角色的职务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9. 下列哪项属于情绪调节的有利方面()(A) 你的行为可能适宜地消除压力源(B) 可以弥补未发现的损失(C) 可以维持增长的希望和勇气(D) 可以提高控制感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10. 下列哪项不属于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症状()(A) 感情压抑(B) 交流的效果降低(C) 注意力分散(D) 睡眠不好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共10道小题)11.现场调查研究是操纵一个或几个自变量并观察它们对因变量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的影响因素
• 先天遗传与智力发展 • 后天环境与智力发展 • 个人的主观努力
一、先天遗传决定智力架构
• 关于遗传与环境在智力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论。图1-1列出的是来自许多 研究者对不同遗传关系的人IQ的相关研究结果。从中可见,遗传关系越相近,测得的 智力越相近:父母的IQ和亲生子女的IQ相关约为0.50,而养父母和养子女IQ的相关仅 为0.25左右;同卵双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其IQ相关可以高达0.90以上,而 异卵双生子的遗传的相似性类似于同胞兄弟姊妹,他们的IQ相关就只有0.55左右了。 这些结果说明了遗传对智力发展的重要影响。但另一方面,该资料研究也说明了环境 对智力发展的作用。如图所示,虽同为同卵双生子,在一起长大的环境条件下,其IQ 相关要高于分开长大的情况而抚养在一起的孩子,即使两者没有血缘关系,其IQ的相 似性也会提高。 智力是心理特质,它本身是不能遗传的。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 如感官的特征,发音器官的特征,四肢和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等。 身体素质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自然前提,任何智力都无从产生。 但身体素质本身并不等同于智力。具有相同身体素质的人,可以发展出不同的智力; 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培养和训练,智力也不可能有好的发展。这说明 ,在智力形成的问题上,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但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形成和发展 的一个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班级:影响因素 小结
智力的含义
智力(Intelligence):
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 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 言和学习的能力。
•
图1-1具有不同关系的人在智力测验得分上的相关
二、后天环境影响智力发展
家庭环境
后天环境
学校教育 社会实践
共同影响
智力的发展 水平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 • • • • • 家长的职业与子女智力发展的关系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子女智力的关系 家庭结构与孩子智力发展的关系 家长的行为与子女智力发展的关系 早期教育与子女智力发展的关系 家庭中的危险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三、个人的主观努力
• 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 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 功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世界上许多杰出的思想 家、科学家、艺术家,无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多么不同, 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点,即醉心于自己的事业,长期坚持不 懈,刻苦努力,顽强与困难作斗争。如果没有这些,他们 也只能是平庸的人,既不可能取得成就,能力的提高也无 从谈起。
小结
• 现代科学心理认为,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先 天遗传决定智力的基本架构,后天环境则影响了智力发展 的水平。也就是说,个人智力的高低实际上是决定于遗传 与环境两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天环境影响早期大 于后期。当然,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智力也随之发展,个 人主观的努力也同样决定了智力的发展水平。
(二)学校教育
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 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运用分析和概括的 方法讲授课程内容时,不仅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掌握了把这种方法作为思维的 手段,如果把这种外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渐转化为内部概括的思维操作,这方 面的能力便形成了。
1、失教与非失教儿童智力的比较
2、幼儿不同教养环境与智力发展
3、大学教育对智力发展影响
(三)社会实践
• 人的智力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 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离开了 社会实践,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 和发展起来。爱迪生的启蒙教师是自己的母亲,但实验是他创造发明 的基地,是他才智形成的重要条件。 • 当今,社会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通过学校 离知识的接纳,更多的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同时,社会也呼唤多种 不同的能力,或者说多元智能,要想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和提高,也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