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生态学

品牌生态学品牌生态学(Brand ecology):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目录[隐藏]∙ 1 品牌生态学概述∙ 2 品牌生态学诞生的背景∙ 3 品牌生态学理论概述∙ 4 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5 品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6 品牌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7 小结[编辑]品牌生态学概述品牌生态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学科,关于它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任务以及所采用的方法,都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对品牌生态学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之前,必须要明确生态学中的几个相关概念。
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
这里,生命系统是指由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组成的不同的生物系统,而环境则是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的环境系统。
生态群落: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的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国内众多学者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时,经常混淆“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
借鉴生态学对“生态学”、“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定义。
品牌群落是指在特定的商业领域里,具有一定的品牌种类组成及其与周围商业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品牌种类、数量、品牌力等)和功能结构(品牌相互作用格局),并具有特殊功能(演替、协同进化、自然选择)的品牌集合体;品牌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商业领域里,品牌群落与其商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品牌生态学则是指“研究品牌系统(品牌生命体、品牌种群、品牌群落等不同尺度的品牌系统)与商业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品牌战略的新趋势

品牌战略的新趋势
品牌战略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以下是一些新趋势:
1. 数字化品牌建设: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品牌战略越来越注重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品牌形象和推广产品/服务。
品牌必须在数字领域创造独特而有意义的体验,与消费者建立积极互动。
2.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越来越关注。
品牌战略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积极的社会行动来树立品牌形象。
3.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营销: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品牌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进行个性化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
个性化的体验和定制化的产品能够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和满意度。
4. 品牌合作和跨界合作:品牌间的合作和跨界合作越来越多见。
通过与其他品牌共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创新共赢的效果。
跨界合作也能够帮助品牌拓展到新的市场领域,吸引更多不同领域的消费者。
5. 品牌体验和情感连接:品牌战略需要在消费者情感和感触上进行更多关注。
通过创造独特而有意义的品牌体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从而提高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
6.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给品牌战略带来了新的机遇。
区块链可以实现品牌溯源和保护知识产权等功能,提高品牌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这些新趋势使得品牌战略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挑战和刺激,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品牌生态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生态学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学科,主要研究品牌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不仅涉及品牌本身,还包括消费者、竞争者、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
品牌生态学认为,品牌是一种生态系统,其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品牌需要了解和掌握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包括市场趋势、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保持品牌的市场地位。
同时,品牌生态学也关注品牌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
品牌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行为和决策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品牌需要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品牌生态学在品牌管理和营销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和竞争环境,制定出更合适的品牌战略,还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品牌发展趋势

品牌发展趋势标题:品牌发展趋势引言概述:品牌发展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变,品牌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品牌发展的趋势,包括数字化营销、社交媒体的影响、个性化定制、社会责任、品牌体验和品牌联盟。
正文内容:1. 数字化营销1.1 数据驱动决策:品牌发展趋势之一是数字化营销的广泛应用。
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
1.2 个性化推送:数字化营销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通过个性化的推送和定制化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购买体验。
2. 社交媒体的影响2.1 品牌形象传播: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品牌能够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形象和理念。
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品牌可以与消费者进行实时互动,增强品牌的可见性和认知度。
2.2 用户生成内容: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促使品牌更加注重用户生成内容。
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和评价,对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个性化定制3.1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品牌发展趋势之一是个性化定制。
品牌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3.2 定制化体验:个性化定制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购买的整个过程中。
品牌通过提供定制化的购物体验,增加消费者的参预感和忠诚度。
4. 社会责任4.1 可持续发展:品牌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社会责任。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品牌的社会责任表现,品牌通过积极参预环保、公益等活动,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4.2 品牌价值观:品牌的社会责任表现也能够体现品牌的价值观。
通过积极传播和践行品牌的价值观,品牌能够吸引更多具有相同价值观的消费者。
5. 品牌体验5.1 情感共鸣:品牌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品牌体验。
品牌通过创造与消费者情感共鸣的体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品牌认同感。
品牌生态位界定及其演化模式研究

导论 [ . M] 刘丽 等译. 京 : 北 清华 大学 出版 社. 0 . 4 2 9 2 52 — 9 . 0 9
M] [ ] 丁 长 青.科 学技 术 学 [ .南京 :江 苏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2
2 0 .38 3 6. 0 33 - 5
[ ] 马 来平 . 3 科技 与 社会 引论 [ . 京 : 民 出版 社 ,0 119 M]北 人 2 0 .4 一
( 责任 编辑 : 高建 平 )
Th src e e o h l to e we n t a m iso f e Re t it d Viw n t e Rea i n b t e he Tr ns s i n o
参 考 文 献
l 7 8 .
视 科 技 M1太原 山西 [ ] 赵 乐静、 界 的融 合 : 学 、 术和社 会导 论 f . : 4 科 学 出版社 .0 31 5 1 1 2 0 .0 — 3 . 金 默顿. 十七 世 纪英格 兰 的科 学、 术与 社会 f . 技 M1 [ ] 罗伯特 ・ ・ 5
的 全 新 的 角 度 … 正 是 基 于 此 , 态 学 的 思 想 和 研 究 方 法 逐 。 生
渐融 人 品牌 商业 系统 的复杂 性研 究 中 , 品牌 与生 态 的结 使
合 成为 品牌理 论发展 的新 范式 , 而诞 生了品 牌生 态学 。 从
化培 训或经 营 当地化理 论 ” 等也 主要 是基 于 以上考 虑 。总 之 , 当尽量 避免 二 者 出现此 消彼 长 的结 果 , 应 使科 技 传 播 与 文化 因素相得 益彰 。
范 岱 年 等 译 . 京 : 务 印 书 馆 .0 02 1 2 5 北 商 2 0 .6 — 9 .
当今的品牌化趋势

当今的品牌化趋势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品牌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
以下是当今的品牌化趋势:
1. 网络品牌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网络上建立品牌形象,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自己的品牌。
2. 体验品牌化:消费者不再只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体验。
因此,企业需要将品牌建立成能够提供独特消费体验的形象。
3. 社交媒体品牌化:社交媒体成为了消费者获取信息和互动的主要渠道,因此将品牌与社交媒体相结合可以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
4. 创新品牌化: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将品牌与创新相结合可以切实增强企业品牌的竞争力。
5. 个性化品牌化: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品牌化趋势也发生了变革,倡导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品牌生态位原理及其对企业品牌战略的启示3.doc

品牌生态位原理及其对企业品牌战略的启示(3)5.品牌生态位重叠原理与品牌竞争战略假设两个品牌具有完全相同的市场生态位,这时就会出现竞争型排他现象。
拥有完全相同的市场生态位的两个主体必然是你死我活,或你走我在,很难共生共存。
这一自然规律几乎主宰了所有生物或拟生物的生态演化,因而品牌生态系统也不例外。
纵观国际市场的品牌竞争,只要品牌理念、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及营销策略完全相同,商战便不可避免。
尤其在品牌产品同质、目标顾客相同时,排他性竞争就会非常激烈。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品牌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生态位,因而排他性竞争只发生在某些环节或某些方面,而在其他一些方面则可能相容,品牌处于竞合状态。
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时,一定要高度关注主要竞争品牌的战略动向,尽可能在主要生态位维度上与强势品牌展开正面竞争,同时要与竞争品牌具有一定的生态位重叠,以便保持品牌的高效率运作。
当市场容量受到限制时,品牌要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竞争品牌,迫使竞争品牌退出市场,以便减少品牌的主要生态位重叠。
6.品牌生态位分离原理与品牌差异化战略当两个品牌利用同一市场资源或占有其他环境资源时,就会出现品牌生态位重叠现象。
根据品牌生态位排他性竞争原理,品牌必然会根据环境能力及目标选择竞争或退出,因而产生了品牌生态位变化与转移,导致品牌生态位重叠现象消失。
这种变化和转移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整体的。
我们将这种生态位分化机制称为生态位分离原理。
若品牌生态位处于完全分离状态,则两品牌无竞争关系。
不同类型的品牌可以借助于空间分离与资源利用分离把一种资源分离为很多不同部分而分别占有它。
而同一品牌的不同品种也会存在空间与资源利用分离的生态位。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当企业安排品牌竞争战略时必须首先弄清楚现有竞争品牌的生态位重叠状况及自身上风,然后确立与主要领导品牌生态位相分离的差异化生态位战略,以便避免恶性竞争。
差异化可通过在产品功能、目标顾客群、地域、价格定位等主要生态位维度上的不同加以体现。
品牌理论发展史

品牌理论发展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品牌理论发展史侯芳(湖北大学,湖北武汉)【摘要】品牌理论研究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追求的调整,品牌理论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求证和实践的过程。
如今,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品牌理论又将演变出一些新趋势。
【关键词】品牌;西方品牌理论;发展进程;中国品牌理论研究成果;新趋势。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TheoryHou Fang(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 Abstract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brand theory have gone a relatively long-term pro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hanges of market environmen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consumers and the adjustment of enterprises` pursuits, brand theory has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exploration, confirmation and practice from the very first moment of its birth to the present. Today, brand theory will evolve into some new trends because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siderably destroyed.【 Key words 】Brand; Brand Theory of Westerner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f Brand Theory of China; New Trends.一、前言1.1 概述品牌理论是企业对其品牌管理及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者一种企业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作者:来自:发布时间:2005-8-28 22:45:27品牌被企业用做区分工具已经由来已久。
实际上,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
现在,品牌的用途已远远超出早期的“识别”范畴,此变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后期。
由于不断演化,品牌已经具备了识别、质量承诺和质量保证、广告和导购、心理效用、资产、获利、竞争、延伸和价值链等一系列功能,品牌运营已经代替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成为当今国际大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
中国商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由资本、市场、品牌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逐步向品牌集中。
可见,“品牌管理”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双向互动和共同进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又具有了构建关系、价值范畴和生态系统的新功能。
然而,传统品牌理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和发展,已经严重束缚了企业品牌管理的视角,当务之急是更新和发展品牌理论。
一、品牌问题的复杂性及其生态特征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发展品牌至少有36个关键要素:即市场定位、品牌辐延、驰名商标、工业设计、专利发明、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信息网络、市场调查、公关策略、广告创作、CI策略、新闻宣传、企业外脑、价格策略、销售观念、营销改革、战略联盟、企业竞争、CS理念、市场扩张、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作业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财务管理、企业文化、资产评估、上市公司、股份制、资产重组、企业融资、风险投资、扩张兼并、海外战略以及国际市场等等。
由此可见,品牌管理再也不可能仅仅由营销部门独自承担了,它应成为公司整体战略的核心。
而品牌生存的真正意义更在于和市场生态的相互作用之中,这是企业无法控制的领域。
很多公司看到的品牌,只是印在产品包装上的名称和商标,它们忽略了以下真相: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内心。
换言之,即使公司拥有品牌名称和商标所有权,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却是利益相关者(Tom Duncan,1998)。
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四类(David Wheeler和Maria Sillanpaa,1997):(1)主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和管理人员、投资者、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和当地社区;(2)次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竞争对手、贸易团体、媒体和评论家、压力集团和工会、社会和政府;(3)主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自然环境,非人类物种,人类后代;(4)次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压力集团,动物利益压力集团。
因此,企业的品牌问题是由各种复杂的物理、事理、情理关系综合在一起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问题,牵涉到各种组织和人的行为、体制和观念问题,单靠经济或营销手段是解决不好的(Agnieszka Winkler,1999)。
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品牌管理的层次已经与以前大不一样,其视野已经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的疆域,其中至少有四股力量成为这场剧变的催化剂,即科技进步、全球化、自由化和民营化 (Philip Kotler,2002)。
这些催化剂的改变造就了“新经济”、“今日(新旧混合)经济”和“旧经济”的分界、区别以及行事方式的根本性差异,奠定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兴起的基础和前提,即“技术和最终使用者是固定的、既有的”,“管理的范围由法律和政治界定”,“管理领域只限于内部”等假设已成为一种限制和管理政策失误的最大根源(PeterF.Druek,1999)。
今日经济,以协同进化为主导,其范围和格局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内业务单元之间,而且更着眼于企业群、营销网、供应链、经济链和组织生态系统、品牌生态系统,甚至与竞争对手之间。
可以说,商业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共同进化为显著特征的商业生态系统时代(James P.Moore,1996),生态协同与进化已经成为高层次、激烈竞争的基础、前提和常态。
从生态的观点来看,品牌塑造环境也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一般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即品牌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品牌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物理量(如物流、能流等)、生物量 (如品牌个体、种群、群落等)和关系量(如信息、位势等)的研究。
目前,企业品牌问题的生态特性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类是“流”的问题或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问题。
品牌是通过连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所有权流、促销流等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
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只顾眼前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第二类是“网”的问题或生态系统的成员构成和关系结构问题。
品牌是一个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网络、管理网络、文化网络和关系网络交织而成的超维人文空间,它们的形成可能是自发或自觉的、无序或有序的。
例如,其中有些格局从品牌个体、微观、局部和一时的眼光来看可能是合理的,但从品牌群(David A.Aaker,1998)的宏观、整体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却是不合理的,从而导致一系列诸如亚品牌、托权品牌、品牌结构、资源利用方式、管理体制和模式,以及品牌建设中的价值比例失调等问题。
究其原因,根源就在于系统关系的网式而不是链式调控 (Tom Duncan,1998)。
第三类是“序”的问题或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一个和谐的品牌生态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品牌生态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品牌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管理、领导控制行为。
当今企业的“品牌短命症”就是品牌决策和管理部门企图用机械控制论代替生态控制论,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的结果。
二、品牌生态学理论背景及学科逻辑1.品牌生态学提出的理论背景品牌理论研究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其历程概要如下:1870年以前,为品牌观念时代。
1870~1900年,主要是个体生产者拥有消费品品牌。
1915~1928年,主要在广告方面突出了品牌的宣传,有了新的管理方式,即品牌由职能部门管理。
1930—1945年,出现了品牌经理,诞生了品牌管理系统(Neil McElroy,1931)。
1950—1960年,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实施品牌管理系统,特别是消费品企业,重塑品牌忠诚,品牌管理和品牌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出来,有学者开始对品牌管理理论进行研究(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 J.levy,1955)。
1960~1980年,品牌经理制在全球盛行。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出现品牌整合,品牌资产理论盛行(David A.Aaker,199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战略和管理成为公司战略和管理的重要新领域,围绕如何做好品牌管理,出现了不少的专著和可操作方法。
例如,奥美提出了“品牌管家”(brand stewardship),并在90年代末进一步提出了“360品牌”理论模式;萨奇提出了“全球品牌策略”(the global branding);电通提出了“品牌传播”(brand communication);达波思提出了“品牌轮”(brand wheel);智威汤逊提出了“整合品牌建设”(total branding);戴维森(1997)提出了“品牌冰山”理论和思想;Tom Duncan(1998)提出用“价值范畴”代替“价值链”的品牌关系研究新模式。
David A.Aaker(1998)明确提出了基于单个企业品牌系统的“品牌群”概念,首次将生态学的种群概念引入到品牌理论的研究中,并指出这是一个认识品牌的全新角度,又在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品牌领导”的新管理模式;Agnieszka Winkler(1999)提出了品牌生态环境的新概念,并指出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充满活力并不断变化的有机组织的论断。
从上述品牌理论研究和发展历程看,品牌与生态的结合将成为品牌理论发展的新趋向,生态学将成为解决品牌复杂性问题的桥梁,成为品牌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视角。
为此,我们基于驱动品牌生态学科形成的五种互动力量,顺应国内外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的前沿趋势,提出基于生态学和品牌学的交叉学科——品牌生态学,这合乎学科形成史的概念逻辑(如图1所示)。
从理论上讲,品牌生态学是网络经济时代各种具体品牌思想、方法及先进品牌管理技术的集成、综合和创新。
品牌生态学将成为解决企业品牌复杂性问题的一门指导性科学。
2.品牌生态学研究的学科逻辑为了理清品牌生态的思维逻辑,我们借鉴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层次和思维架构,结合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整理出一幅能直观反映未来品牌生态学研究结构和层次的逻辑图(如图2所示)。
该图展示:从小的商标或新兴注册公司开始直到品牌圈,复杂程度逐级增加。
当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较高的层次时,生命品牌组织便会出现前一级不曾具有的新的性质和特征。
品牌管理的复杂性和艺术性正是体现在平衡各个层次的发展中。
图2所示的品牌学层次、品牌系统与生命品牌界的组建水平体现了“品牌生态学”未来发展的学科逻辑,它是各种背景下品牌理论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这些选择构成了包含三大层次(微观、中观、宏观,即单个企业、扩展企业、企业生态系统)和七个次级层次(品牌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的连续体。
因此,品牌管理范式的变革和重的研究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复杂性。
然而,品牌生态学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它正是要通过品牌生态学发展的跨学科研究,使人们可以在更加开阔、更为复杂的生态背景下,研究品牌的昨天(品牌史学)、今天(品牌发展现状)和明天(品牌发展趋势)。
品牌生态学的任务:首先是从社会角度出发,以系统网络的观点,全面地分析各种品牌与品牌之间以及品牌与品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品牌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品牌的作用机理和规律。
其次是按层次分析方法,把品牌生态粗分为宏观品牌生态和微观品牌生态;细分为品牌的个体生态、群体生态和品牌生态系统等。
在品牌生态的不同层次中,有一系列品牌生态的原理和规律,尤其是品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发展,以及关于品牌生态系统中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需要重点加以探讨。
3.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任何学科的研究方法,按其运用的普遍性程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哲学的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同样,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哲学的”、“一般的”和“具体的”三个层次:(1)品牌生态学的哲学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坚持以历史的观点分析品牌生态学;2)坚持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品牌生态学;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品牌生态学。
(2)品牌生态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系统研究法;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3)多维综合研究法。
(3)作为跨越品牌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品牌生态学必须借鉴这两个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如生态学的、哲学的、营销学的、管理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经济学的、物理学的、组织科学的、符号学的、生理学的、信息学的、数学生态学的等研究方法),并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