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MR解决越区覆盖方法
MR覆盖范围不足

MR覆盖范围不足
摘要
本文将讨论目前网络通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MR覆盖范围不足。
MR(Measuring Report)是指移动设备对基站信号强度的测量报告。
而MR覆盖范围不足指的是某些区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MR测量数据。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问题描述
MR覆盖范围不足可能导致网络优化、故障排查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困难。
在某些地区或建筑物,由于基站信号传输受限,移动设备无法准确地测量信号强度并生成MR报告。
这将影响网络运营商对网络性能的监测和优化。
原因分析
MR覆盖范围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和地形遮挡:高楼、山脉和坡地等地形特点可能导致信号传输受阻,限制了MR测量数据的获取。
2. 基站数量和配置:某些地区基站的密度不足,或者基站的布局不合理,导致信号覆盖范围不够广,无法满足MR测量需求。
3. 技术限制:某些低端或老旧设备的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产生准确的MR测量数据。
解决方案
为解决MR覆盖范围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案:
1. 增设基站:在覆盖范围不足的地区增设更多的基站,提高信号覆盖范围,以便更好地收集MR测量数据。
2. 优化基站配置:对已有的基站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信号传输范围适当,从而提高MR报告的准确性。
3. 升级设备技术:对一些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或升级,增强其测量能力,以产生更准确的MR测量数据。
结论
MR覆盖范围不足是当前网络通信中的一个问题,可能导致网络优化和故障排查等方面的困难。
通过增设基站、优化基站配置和升级设备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精品文档_室分MR-MOD3-超远越区覆盖优化指导书

室分MR-MOD3-超远越区覆盖优化目录室分MR-MOD3-超远越区覆盖优化指导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MOD3干扰指标上报机制、定义及规则 (3)1.1 指标上报机制 (3)1.2 定义 (3)1.3 栅格计算规则 (4)1.4 问题栅格等级判定原则 (4)1.5 问题栅格区域等级判定原则 (4)二、越区+越区覆盖指标上报机制、定义及规则 (4)2.1指标上报机制 (4)2.2定义 (5)2.3计算业务范围 (5)2.4有效栅格计算规则 (5)2.5判定条件 (6)2.6分类 (6)三、优化方式 (6)3.1 MOD3干扰优化方式 (6)3.2 超远+越区覆盖优化方式 (6)四、优化案例 (7)4.1 MOD3干扰优化案例1 (7)4.2 MOD3干扰优化案例2 (9)4.3 超远+越区优化案例 (14)五、总结 (16)室分MR-MOD3-超远越区覆盖优化指导书【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数据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
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能够满足用户对无线通信的更高要求,因此在LIE中室分MR网络优化过程,需特别关注同频干扰、超远及越区问题。
从网优平台的数据来看,某些区域存在大量的覆盖问题(如MOD3干扰,重叠覆盖,越区覆盖,超远导致的弱覆盖等)会进一步引起网络问题,这对用户吞吐率影响较大。
本文以平台数据中MOD3干扰问题为指引,从而进行相应的覆盖优化、PCI调整、增补及建设等,降低MOD3干扰、超远越区水平以提升网络质量。
【关键词】 MR质差、覆盖性能、用户感知一、MOD3干扰指标上报机制、定义及规则1.1 指标上报机制登录安徽公司网络运营分析平台,进入MR分析-MOD3智慧诊断提取MOD3指标,如下图:图1:MOD3指标上报平台截图1.2 定义①基于同频段 MRO 统计,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定义为MOD3干扰采样;②服务小区RSRP≥-95 dBm;③干扰小区(即服务小区邻区)满足: RSRP±3dBm 区间内;④MOD3之后相同导频数≥ 2个。
利用原始MR数据判断网络越区覆盖

(I )小 区上 报MR 次 数满 足数 据需 求 。 ( 2)终 端 上 报 所检 测 到 的这 个基 站 不 在 uE 服 务 小 区的邻 区 列表 中 。 ( 3)终 端检 查 并 上报 的不在 服 务小 区邻 区列 表 的
小 区RS C P 值满 足 一定要 求 ,即高 于弱 覆盖指 标 门限 。
较 大 ,本 文 利用 S P S S Mo d e l e r 软件 对原 始MR 数据 进行
处理 。
此 方案 首 先 不能 摒除 T A、P r o p a g a t i o n De l a y B 论 误 差 ,同时 没 有一 个 有效 的评 判 依 据 ,不
: 上 反映小 区 实际 的覆盖 范 围。
MR中每 一个小 区的一 个网络指 标 ( 如R s cP)为维度进
荷 ,甚 至 造成 本 小 区 的 网络 拥 塞 。找 到 一 种
效 评估 越 区 覆 盖 的方 法 将 是对 日常 网络 优化
: 助 力 。越 区覆 盖 是 由于 基 站 天线 挂 高 过 高或
j 过 小 引起 的该 小 区覆 盖 距 离 过远 ,从 而越 区 他 非 邻 区站 点 覆 盖 的 区域 ,并 且特 别 的 在该 l 接收 到 的信号 电平较 好 。 I 判 断越 区覆 盖 ,主要 有如 下3 种方 法 :
)通 过对 路 ̄ . I J L OG的解 析 ,查询 WC DMA导频 自 定 对 应 的小 区 ;从所 有样 本 点 中判 定 出 多个
覆 盖 样本 点 ,并 统计 所 述 有效 越 区 覆 盖 样本
通 过 本 方 案可 有 效 评 估W C DMA网 络越 区 覆 盖情
况 ,同时通 过对 原始 MR数据 的挖 掘 ,还 可对 室分 外泄 及 临 区漏 判 小 区对 以及 结 构 问题 小 区 进行 评 估 。该 方 法从 网络实 际信 号接 收 角度 出发 ,通 过对 用 户原始 MR 进 行 分析 进 而 判 定 越 区覆 盖 ,因 此 同样 适 用 于 L TE网
MR覆盖专项优化案例分析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调整后茶丰峽1小区主覆盖(原旁瓣)方向实景图
调整前RSRP分布图 调整后RSRP分布图
通过RF调整、增加 RS参考功率、形 成衔接覆盖,改善 用户集中区域信号 覆盖效果能够有效 改善MR覆盖率值。
第 11 页
六、MR覆盖率差解决案例(沙县翠绿小学)
现场图片
天馈核查
MR覆盖率差小区方向
沙县翠绿小学 1小区使用 18dbi增益定 向天线,实地
调整覆盖方站点连片覆盖、RF调整控制覆盖距离
是否孤站、是否高山站过覆盖严重
第8页
五、MR覆盖率差解决案例(茶丰峽路段)
沙县RF调整前DT测试
说明:沙县琅口到沙县琅口茶丰峡路段(茅坪村),信号非常弱,平均电平在-110左右,SINR也因此
比较差,茅坪村为聚集居住区和交通要道,因此琅口茶丰峽1小区和沙县琅口1小区都进入了MR覆盖率差 小区列表里。
3、信令流程如下图:
第1页
二、MR采集应用场景
▪ 小区话务分布分析:分析通话过程中的周期性测量报告,可获得话 务在小区内的分布情况,为网络优化工作(调整小区功率、增加载 频、调整站址分布等)提供依据。
▪ 无线覆盖的实时评估:采集测量报告,获得小区内的无线覆盖情况, 节省运营商日常路测费用支出。
▪ 切换分析:采集切换前/后的测量报告,获得切换区的地理分布和无 线环境信息;分析切换过程中使用资源,定位特定资源的故障,提 高切换成功率;分析切换流程的信令,统计切换原因、切换失败原 因。
第4页
四、MR覆盖率差解决方案(覆盖篇)
覆盖不合理
控制下
倾角。
新增站 点补盲 补弱
站点高、过覆盖严重、覆盖 方向与设计规划不符;城郊
LTEMR功能操作说明

LTEMR功能操作说明LTE MR功能操作说明1.1L TE MR功能点介绍⽬前针对LTE MR已经做了如下专题功能,菜单界⾯如下:1.2TD覆盖分析系统利⽤MRO的邻区测量数据,从重叠覆盖、过覆盖等⽅⾯,展开LTE⽹络覆盖分析。
1.2.1基本概念⼩区相关性:在采⽤周期性测量情况下,主⼩区s的某⼀个邻区在服务⼩区s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强度差⼤于-6dB(邻⼩区-服务⼩区)的采样点数之和与服务⼩区的采样点总数的⽐值。
主⼩区与每个邻区均计算⼀次⼩区相关性。
采样点重叠覆盖度:采样点中测量到的⼩区接收电平和主⼩区电平差⼤于-6dB的⼩区数量(含主服,即满⾜条件的邻区数+1)。
重叠覆盖采样点:采样点重叠覆盖度>=X(集团规定是5,可配置)的采样点,为重叠覆盖采样点。
⼩区重叠覆盖度:服务⼩区的重叠覆盖采样点数与服务⼩区的采样点总数的⽐值。
过覆盖影响⼩区:主⼩区s与邻⼩区n的⼩区相关性>3%,且主⼩区与邻⼩区的距离⼩于5KM(可配置),则主⼩区s⼩区为邻⼩区n的过覆盖影响⼩区。
提⽰:可以点击右上⾓的,查看跟当前功能有关的指标算法说明。
1.2.2操作步骤点击“LTE覆盖分析”功能图标,选择MR统计时间,点击查询,查看查询结果。
查询结果界⾯如下:查询结果包括重叠覆盖、过覆盖等2项,每⼀项⼜包括指标统计结果表格和GIS云图两个部分。
选择不同的分析项⽬,相应的结果会随之切换。
GIS上的带圈数字代表该区域中的⼩区数,地图放⼤到⼀定⽐例后,将显⽰实际⼩区。
1.2.3重叠覆盖选择重叠覆盖,可以看到如下的查询结果。
结果中详细列出了本地市每个⼩区在X分别取2、3、4、6、8、10时的重叠覆盖采样点数和⼩区重叠覆盖度。
查询结果⽀持排序、过滤和导出到excel。
点击“⼩区GIS渲染”,系统以X=5的⼩区重叠覆盖度,进⾏云图渲染。
颜⾊越深的地⽅,说明重叠覆盖越严重。
双击指标结果统计表格,可以查看所在列⼩区的重叠覆盖⼩区明细,了解不同邻区对其重叠覆盖贡献度。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1.MR相关考核项定义1.1面覆盖率指标定义:面覆盖率=(RxLev_DL>-90dBm的采样点数)/(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面覆盖率主要反映了网络的深度覆盖强度,提升该指标需要增强网络的深度覆盖。
1.2网络干扰水平指标定义:网络干扰水平=网络上行干扰水平+网络下行干扰水平=(RxLevUL>-80dBm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1.3MR数据达标率指标定义:MR数据达标率=(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 ×20%+(1-干扰小区比例)×40%+(1-过覆盖小区比例)×20%。
其中过覆盖小区定义:(下行电平高于-80dBm 且TA大于1的采样点数)*100%/(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 的小区。
2.考核规则:2.1网络干扰水平(10分)2.1.1指标定义网络干扰水平=网络上行干扰水平+网络下行干扰水平=(RxLevUL>-80dBm 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上行电平_上行质量MR有效采样点总数+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2.1.2考核时间选择按月评估。
每月每周选取工作日的实际忙时数据进行评估,实际忙时指一天24 小时中各BSC语音话务量与数据等效话务量之和最大的时段。
2.1.3计分规则满分为10分。
网络干扰水平高于5%时计0分,小于等于5%时的得分计算公式为:(5-指标值)*10/5。
2.2GSM网MR数据达标率(10分)2.2.1指标定义MR数据达标率=(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 ×20%+(1-干扰小区比例)×40%+(1-过覆盖小区比例)×20%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RxQualUL=[0,1,2,3]的采样点数/上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RxQualDL=[0,1,2,3]的采样点数/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网络干扰水平:(RxLevUL>-80dBm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上行电平_上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干扰小区比例:“(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100%/(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30% 的小区占所有小区的比例过覆盖小区比例:“(RxLevDL>-80dBm 且TA>2的采样点数)*100%/(下行电平_TAMR 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 的小区占所有小区的比例。
关于MR覆盖率提升的案例

关于MR覆盖率提升的案例关于MR覆盖率提升的案例【问题现象】:根据从集团网优平台提取的MR覆盖率2018年4月19日的数据,XXX市MR覆盖率为90.42%,距离双提升一阶段目标92%尚有一定差距,与集团目标95%差距较大。
为了整体提升MR覆盖率,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原因分析】:1. 质差区域覆盖提升,形成一点一方案筛选总采样点数大于300点且覆盖率(RSRP>-100dBm)低于90%的小区,根据经纬度信息生成MR弱覆盖区域Mapinfo专题图层,如图一所示。
可以清楚的看到,MR弱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郊县,包括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及李沧区等,市区覆盖相对较好。
根据专题图层中MR弱覆盖区域,形成一点一方案,进行网络优化。
共计完成机械及电子下倾角调整145处,方位角调整66处,小区功率调整1621处,通过网优手段完成覆盖盲点的补充,解决因小区天线挂高过大、下倾角配置过小等原因出现明显越区覆盖现象,导致分布在路损较大区域相关用户选用越区覆盖信号作为服务小区后出现RSRP感知问题。
对于优化手段无法解决的弱覆盖区域,提出基站规划方案。
图一:MR弱覆盖区域Mapinfo专题图层2. 邻区优化现网存在部分小区的邻区关系不完善,导致邻区信号已经高于服务小区一定门限后,终端仍然驻留在服务小区无法完成切换,从而造成弱覆盖的现象。
据此,完成XXX全网的邻区关系优化核查工作,删除冗余邻区,完善全网小区双向邻区添加5963条,尽量减少因邻区漏配、错配以及干扰等原因导致用户不能及时占用覆盖更好的小区现象。
3. 小区选择及重选参数调整重选参数本身并没有直接影响到MR覆盖率,但由于重选策略配置不合理导致终端未能及时驻留到覆盖更好的小区,进而可能影响到终端未能在覆盖更好小区发起下一次业务请求间接影响到MR上报。
据此,完成了MR弱覆盖TOP小区选择及重选参数的优化调整,使终端尽可能的驻留在质量更好的网络上,主要完成以下两方面的参数调整。
MR信号覆盖不足

MR信号覆盖不足
问题描述
本文档旨在分析和解决MR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
MR信号覆盖不足可能导致用户在特定区域内遭遇较差的网络连接质量或无信号情况。
这会影响用户体验和网络服务质量。
分析原因
MR信号覆盖不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站布局问题:基站的位置和数量与区域的地形和人口分布相关,不当的基站布局可能导致信号覆盖不均匀或不足。
2.功率配置问题:基站的发射功率配置可能不合理,导致信号覆盖范围不足。
3.阻塞和干扰问题:建筑物、地形、植被等物理障碍物可能影响信号传播,同时邻近基站的频率干扰也会降低信号质量。
解决方案
针对MR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1.基站优化:通过优化基站的位置和数量,使其尽可能覆盖到
目标区域的每个角落。
可以通过现场勘测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基站布
局是否合理,并适时进行调整。
2.功率调整:根据目标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用户密度,调整基站
的发射功率,以达到最佳的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
3.阻塞和干扰处理:针对存在的物理障碍物,可以考虑在关键
位置增加信号补充设备或调整基站天线的方向。
对于频率干扰问题,可以通过频率规划和信号调制等技术手段来解决。
结论
通过对MR信号覆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实施,可以
提高用户在目标区域内的网络连接质量和用户体验。
为确保解决方
案的有效性,建议在实施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并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
该文档旨在提供对MR信号覆盖不足问题的简要分析和解决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技术方案制定和操
作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MR解决越区覆盖方法
判断小区越区覆盖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根据DT测试查看小区是否有越区覆盖的情况存在,这种比较简单判断;第二是根据MR采集观察TA分布来判断.这次主要说下根据MR采集解决越区覆盖方法.
第一步:
提取MR数据中的TA分布性能测量(取至少连续3天的MR采集数据),把TA大于2的比例超过25%(市区),TA大于3的比例超过25%(县城城区与郊区)挑选出来.对于农村广覆盖站点,如果没有过大TA分布,和严重的干扰,可以暂时不考虑调整.
第二步:
把挑选出来的小区,结合MAP地图或者Goole earth 查看挑选出来站点的覆盖环境和与相邻站点的覆盖距离.根据与相邻站点的距离,确认小区是否存在越区覆盖.我们有时候也要拿TA其它比例的分布与站点的距离做为参考综合判断(例如市区某个小区与相邻站点的距离为1KM,这样我们可以查看这个小区TA大于4的比例,如果TA 大于4的比例也比较多(例如达到20%以上),这就说明这个站点肯定存在越区.
第三步:
由前两步确认完越区覆盖小区,根据覆盖三角公式算出目前覆盖距离和需要调整的覆盖距离,进一步得到需要下压的下倾角的度数.三角公式如附件,只需要填写原始天线计算公式sheet中的绿色部分,就
可以得到不同下倾角的覆盖最大和最小距离.
第四步:
原则上是否真正需要去下压下倾角还要结合小区的指标综合考虑,我们主要看覆盖率,下行MR质量优于4的比例,MR干扰比例,干扰带3-5的比例,IOI等,结合这些指标判断是否真正需要调整.一般如果覆盖率比较差我们不做调整,质量和干扰比较差我们一般会去调整;如果指标都很好,越区覆盖不严重一般不调整.这个需要结合指标来综合判断.有时候我们选出的下压度数可能还没有实际工参度数大,这样的小区如果指标没问题建议不处理,如果指标有问题建议排查工参的准确性.附件是广州的一个调整记录模版可以做参考:
问题分析表.xls问题跟踪总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