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 科学教案 优质公开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依据教材第十章“天空中奥秘”中第三节“多变云”。

详细内容围绕云形态、分类、形成原理以及与天气关系展开,通过实践观察、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解云多样性,认识不同云种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解云形态、分类、形成原理,掌握基础天气预测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分类和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云形态,掌握基本天气预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云图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展示多云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云形态。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云形态、分类、形成原理以及与天气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种类云图卡片,分析每种云特点和对应天气情况。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窗外云,绘制云形态,并尝试预测天气。

5.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分享观察和预测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预测天气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云形态:棉花状、羽毛状、层状等云分类:积云、层云、高层云、积雨云等云形成原理:水汽凝结、气流上升等云与天气关系:积云晴朗,积雨云降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天空云朵,预测第二天天气。

2. 答案:根据观察到云朵形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天气预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互动讨论等方式,学生对云形态和分类有更深入解,但在形成原理方面还需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解气象观测设备和天气预报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天空中变化》,详细内容为《多变云》。

通过观察、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形态、颜色和变化描述。

2. 教学重点:观察云基本方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画纸、彩笔、画板。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发现云朵。

(2)让幼儿用自己语言描述看到云朵,教师记录。

2. 例题讲解(1)展示云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讲解云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解云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云图片,描述其形态、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观察成果。

4. 创作环节(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云朵。

(2)鼓励幼儿为自己云朵涂上颜色,发挥想象力。

(1)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1)云形态:棉花状、羽毛状、波浪状等。

(2)云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3)云变化:聚集、分散、升高、降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云朵,并描述它形态、颜色和变化。

2. 答案示例:(1)我喜欢这朵像棉花糖一样云朵,它是白色,看起来很柔软。

(2)这朵云像一只大鸟,翅膀展开,正在飞翔。

它颜色是灰色,变化是从左边向右边慢慢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创作,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描述较为简单,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多加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云朵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记录每天看到云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2.掌握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多变的云》科普读物;2.工具:PPT、投影仪;3.实物:云模型、天气图;4.其他:纸笔、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自然现象引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关于云的视频或呈现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云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欲望。

2. 云的发展演化(10分钟)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水蒸气产生、上升冷却、凝结成云的主要原理,激发学生对云变化的好奇心。

3. 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云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同时指导学生观察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如观察云的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培养学生对云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云模型制作与观察(20分钟)教师将云模型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围观,指导学生观察云模型的变化过程,如云的形状、大小、高度等,通过云模型的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

5. 天气图分析(15分钟)教师以天气图为例,向学生展示不同云的形态,并辅助学生观察区分不同云的特征和对天气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云的形态和类型与天气之间的联系。

6. 学生活动与小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云,记录云的形态特征、位置、运动等,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实际云观察时间较短,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外观察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与自然亲近,加深对云的认知。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PPT和云模型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应注意课堂的平衡,避免学生对电子设备过分依赖。

可以结合实物、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具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天空的秘密》中的第四章《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成因、云的种类、云的观察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认识不同种类的云,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种类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重点:云的成因、观察方法以及认识不同种类的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成因挂图、云的种类挂图、观察云的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云朵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云朵,引导幼儿描述云朵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讲解云的成因,让幼儿了解云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2)介绍不同种类的云,如: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并讲解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识别云的种类。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云与天气的关系。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云朵。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制作过程和成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成因:水蒸气遇冷形成。

(2)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

(3)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种类和形态可以预示天气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记录云朵的种类和天气情况。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云朵的种类和天气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种类和与天气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互动性。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第三节《多变的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形成原因,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云彩变化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关注云与天气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云的形态观察、描述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观察窗外的云彩,让幼儿自由发表对云的印象。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云彩形状,引导幼儿关注云的多样性。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通过展示云的图片、视频,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形成原因。

(2)讲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云的形状。

(2)结合云的图片,讲解云的分类及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云彩。

(2)用放大镜观察云彩的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1)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云的认知。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云彩,发现更多自然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形态:像棉花糖、像羽毛、像羊群等。

(2)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

(3)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

(4)云与天气的关系:预示着晴天、阴天、雨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一天中云彩的变化。

2. 答案:(1)早晨:云彩较少,形状较简单。

(2)中午:云彩增多,形状复杂。

(3)傍晚:云彩颜色变深,形状逐渐消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主要围绕《认识云》这一章节进行。

通过观察和了解,让幼儿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了解云的基本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云朵贴纸、画纸、彩笔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纸、一盒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引导他们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

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认识云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详细讲解云的特点,帮助幼儿加深对云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云朵贴纸,让幼儿观察云朵的形态和颜色,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

同时,教师用画笔在画纸上示范绘制云朵,展示云朵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讲解,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云朵,并尝试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云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云的形态: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云的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云的变化:聚集、分散、消失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述云的特点和变化。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关于云的照片,并附上简单的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云朵手工制作、云朵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云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特点,让幼儿了解云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形态、特点,知道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 能够观察、描述云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云,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态变化及成因。

重点:观察云的形状,了解云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朵模型、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谜语“天上飘来一块白布,不是棉花,不是雪花,猜猜是什么?”引发幼儿思考,揭示谜底:云。

(2)展示云朵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云的形状。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观看PPT,了解云的形态变化。

(2)讲解云的成因,让幼儿知道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云,引导他们用放大镜观察云的形状。

(2)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观察到的云的形状。

4.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云的形状。

5.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形状。

(2)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2)引导幼儿思考:云还有哪些形状?为什么会变化?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形态:棉花状、羽毛状、层状、积状等。

(2)云的成因:水蒸气凝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形状。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了解不同天气下的云。

(2)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了解云的奥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基本特征,如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想象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态变化及其原因。

重点:观察云的形态、颜色,了解云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放大镜、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利用PPT展示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a. 云的形态:让幼儿观察各种形状的云,如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

b. 云的颜色: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云,如白色、灰色、红色等。

c. 云的变化:让幼儿观察云的动态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3. 实践: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云,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道关于云的谜语,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谜语:天上飘来一块布,不是白布是黑布,布上有个小洞洞,雨点掉下来嘀嘀嗒。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他们观察到的云。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a. 云的形态: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b. 云的颜色:白色、灰色、红色等c. 云的变化:聚散、飘动、形状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云的变化。

2. 答案:a. 云的形态:如上午的云呈棉花糖状,下午的云呈羽毛状。

b. 云的颜色:如上午的云为白色,下午的云为灰色。

c. 云的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基本特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a. 带领幼儿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彩虹、雷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三、教学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