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浅谈

合集下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离开农村,把孩子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祖父母照管的现象。

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道德价值观的淡化、品德修养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薄弱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意识。

尽管留守儿童不常与父母在一起,但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同样需要接受道德教育。

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重视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其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其发展的基础。

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他们排解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可以通过组织才艺表演、文化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增强自信心。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

社会应该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倡导社会各界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需求。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用于改善他们的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和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与支持。

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应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和实施正确的育儿方式。

政府可以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他们的父母教育水平。

对策的实施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合力。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增加投入,完善制度和政策,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学校要加强儿童的道德教育,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开展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活动。

家庭要重视亲子沟通,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不在家照看孩子的情况下,孩子留在农村的现象。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留守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初中生,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心理压力、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问题。

面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校需要深入思考并实践有效的方法。

一、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思考1.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例如焦虑、孤独、自卑等情绪,甚至对外界产生适应困难。

这些问题将不利于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自我意识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容易产生自我意识不强,自尊心低等问题。

这将影响其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态度。

3.人际交往问题留守儿童长期在父母不在家的环境中成长,缺乏与家人的交流和亲情的熏陶。

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针对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实践方案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专门的心理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干预。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加强留守儿童情感交流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情感交流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之间和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的良好情感联系。

4.注重德育引导学校可以结合留守儿童的特点,开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德育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5.家校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互动,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6.文化课程与兴趣课程结合学校应该在丰富的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兴趣教育课程,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课余活动,培养其兴趣爱好。

浅谈“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心得

浅谈“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心得

浅谈“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心得秭归县杨林桥镇中心小学向秀魁我们学校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服务区经济不发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是我们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

我班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 或者是寄养在伯、叔、姑、舅、姨等家里。

这些委托监护者因为种种顾虑对孩子多采取得过且过或任其发展的的简单方法教育孩子。

他们往往只重视物质上对孩子的满足,而缺乏对孩子心理、品行上的沟通、交流和指导。

学生远离父母,再加上学生与委托监护人不能良性互动。

使得这些孩子无形中养成孤僻任性、内向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等不良心理。

在长期远离父母的环境下成长,这些孩子大多数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也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比其他孩子差。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监管和教育,孩子作为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弱,极易被不良社会习气带坏,养成一些诸如:撒谎,不讲卫生,爆粗口,懒散、未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

长此以往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形成极为不利。

通过这几年“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摸索,本人得出了以下几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心得,望能与同仁共勉:一、德育与教学相结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品性等各方面具体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将德育教育和教学教育有效结合。

通过父母或以前的教过这些学生的老师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家庭状况。

做好详实记载,再与学生本人谈心沟通并通过平时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学生。

将学生的思想行为底细摸清楚后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的学习氛围中,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培养良好的性格。

我去年班上的一位留守生原来贪玩,上课思想开小差通过我对他学习上的指导和鼓励,学习成绩提高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欣赏,期末考试还被学校评成了优秀学生,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教育有效结合起到了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和支持。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儿童。

他们通常面临着孤独、缺乏关爱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

农村初中学校是留守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德育的重要性1.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特殊,需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常常处于缺乏关爱和照顾的状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和压抑。

他们的成长环境需要特别关注,德育工作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2.德育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良好的德育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从而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1.加强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负责,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因此,学校可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从而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德育。

2.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心理上的困扰,学校应该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孤独等心理问题,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3.设置特色课程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学校可以设置特色课程,如农村实践活动课程、家政技能培训课程等,帮助他们培养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4.丰富校园生活学校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归属感。

四、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实践1.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学校与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平台,定期与家长进行亲子交流和育儿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和教育孩子。

2.注重德育课程设置学校设置针对留守儿童需求的特色德育课程,如家庭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长期在家乡留守,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缺乏家庭的教育和熏陶,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往往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或与老人相处,社交圈子狭小,缺乏对外部世界和社会的了解,容易产生偏执和孤立的心态。

他们往往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和辅导。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员和专业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应该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陪伴。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与留守儿童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提供他们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学校应该增加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课程,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培养自律和自律的能力。

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交和交往。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和交友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走向光明的未来。

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论文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常常面临道德教育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独自生活在农村或城市的儿童。

他们缺乏亲子关系中的父母指导和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一些道德教育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容易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范。

父母的缺席导致他们无法从父母身上学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并缺乏良好的行为示范。

他们可能在学校或社区中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容易迷失自己的价值观。

其次,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孤独感和心理问题。

长期独处的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

这种情绪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对道德问题的认知产生偏差,逐渐形成不良的道德观念。

最后,留守儿童在独自生活的环境中可能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照顾,他们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人员的利用和欺骗,甚至可能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

这对于他们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形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加强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范。

首先,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力度。

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他们可以在学校中接受专业、系统的道德教育。

学校应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开设道德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社区和家庭应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社区可以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或俱乐部,为他们提供课后托管和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社区居民可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尽量回乡探亲,与孩子共度时间。

在与留守儿童相处时,家长应当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通过亲子交流和家庭活动,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与关爱。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探讨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探讨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探讨概要:留守儿童的家长为了家庭的经济问题,常年工作在外。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是他们的孩子却面临着种种阻碍自身健康成长的问题,这些孩子的未来又该由谁来负责呢?这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问题。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所呈现出的问题:一、心理问题。

不少留守儿童的内心是很敏感的,当自己处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位置时,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同,没有父母的陪伴,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有本事,还需要外出挣钱。

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会变得孤僻,不喜欢和他人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偏激心理和行为。

二、隔代问题。

留守儿童大都由隔代的亲属监护。

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比较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都会“有求必应”。

当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他们需要有人听他们倾诉,需要有人帮他们解惑,对于隔代的親属来说这其中有很大的困难。

在爷爷奶奶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往往无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三、学习问题。

在学校里经常会有留守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逃课、学习成绩差等现象。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像出笼的鸟儿,没有约束,没有家庭的管制。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没有父母的监管,爷爷奶奶又放纵不管,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普遍突出,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这些孩子的管制更有困难。

四、健康问题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衣衫不整或者个人卫生比较差,这些就是留守儿童。

由于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或者无人监护的孩子不懂得照顾自己,这些孩子的个人卫生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在留守孩子中经常会出现肠胃疾病或者传染疾病。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与实践一、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失和监护人的不在身边,容易出现社会适应问题、心理问题等。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实践。

二、留守儿童德育的特点1.家庭缺失: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容易心理上感到孤独和孤单。

2.社会适应问题:由于长期缺少人陪伴,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对社会规则和社会交往不够了解。

3.心理问题:长期的孤独和无助容易引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三、德育工作的思考1.关注心理健康: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抗压能力。

2.建立家庭教育: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组织家庭教育活动,加强家庭关系与亲子交流,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3.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开展社会体验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了解社会规则、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四、实践案例1.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干预。

2.家庭教育活动:学校组织亲子互动活动,如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等,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加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3.社会体验活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参与社区义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效果评估与总结1.效果评估:学校可以定期进行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收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数据,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变化情况。

2.总结经验:针对评估结果,学校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六、结语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需要充分了解其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方案和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实现综合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浅谈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已不是新
鲜话题。

回想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留给我
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与日俱增,因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亟待
解决。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进行德
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德育多元化时期,我们应以德治校、以德服人,更应该注重于德育的生活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产生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本人
认为:“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心”,德育教育会有良好的效果。

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的阶段,自律能力非常弱。

由于
自己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
一股采取认可的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国内一个调查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或保持沉默,
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

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
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对留守儿童
在学校以外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长、学校等方面都难以控制。

而这些外部不良因素的
影响,使没有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
心健康。

以上所述的一些青少年对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小学也不鲜见。

这是因
为他们对爱缺乏理解,爱心是在别人付出时的培养,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爱的回报越多。


得爱的内涵就越深刻,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爱,理解爱。

很多留守儿童没得到父母养育的爱
就长大了,得“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教育效果顿感欣慰。

升华理念,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祖国。

“关心自己”是学生的基础,“关心他人”是形成良
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道理,关心集体、关心国家是培养学生更高层次。

是爱的内涵广博、延伸,树立更高的理念。

紧接着在班里开展了“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系列活动,列举中国北京
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夺金壮举,5-12大地震奉献爱的仁人志士,杨善洲护村、造村、爱村奉
献国家的崇高精神,使学生深受感动,紧接着又在班里开展“关心集体、关心祖国”的演讲比赛,他们深知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很多中华儿女关心祖国、感恩祖国的丰硕成果。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明天的太阳。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心是新时代的教育主题,只有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祖国,才能成为一个抱负远大,胸怀
天下的祖国建设者,祖国的明天才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