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并购徐福记
雀巢和徐福记并购案例

一、并购概述2011年7月11日,雀巢和徐福记同时宣布,雀巢和徐福记的创始家族签署了合作协议,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但该交易仍有待我国监管部门批准。
雀巢溢价24.7%收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雀巢将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徐氏家族持有剩余的40%。
目前,这一收购计划尚未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徐福记现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徐承将继续负责合资公司的运营。
雀巢当天表示,通过计划安排方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的该公司43.5%的股权,收购价为每股4.35新元,相当于过去180天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
如果这一方案被独立股东批准,雀巢公司随后将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
目前,雀巢已获得两个最大的独立股东——Arisai g Partne rs Holdin gs(持股9.0%)和The Baring Asia Privat e Equity Fund IV,L.P. 的下属机构(持股16.5%)-不可撤销的投票赞成此协议方案的保证。
雀巢获得徐福记60%股份的总价格约为21亿新元(约合17亿美元)。
7月4日,徐福记宣布在新加坡交易所的股票暂停交易,原因是雀巢与徐福记正在洽谈收购事宜。
此次收购之前,雀巢已先后收购了云南山泉和银鹭食品60%的股权。
二、案例综述1、交易双方(1)雀巢公司。
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Nestle)于1867年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Vevey),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
拥有138年历史的雀巢公司起源于瑞士,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
2005年,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
雀巢并购史-收购银鹭,并购徐福记,惠氏奶粉-

五.并购的结果、影响及启示
• (一)并购结果: • 2011年12月7日雀巢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获 商务部通过。
3.并购惠氏
• 并购方式---•
从行业隶属关系看,双方同属于乳制品行业,所以属于横 向并购
双方系经过谈判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愿,故属于善意收购 支付方式上,雀巢以118.5亿美元的形式收购了惠氏,所以 又属于购买示兼并
2
雀巢并购史雀巢公司源自数据来源:雀巢中国/Pages/nestle.aspx
一、概况
• 雀巢公司(Nestle)创建于1867年,总部在瑞士沃韦 (Vevey),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基本位于《财富 》500强位居五十多位,08年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896.3亿美 元,利润88.74亿美元,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近28万名 员工。 雀巢公司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现在的经营项目已 扩展到饮料、调味品、宠物食品、乳制品、巧克力、冰淇淋、 药品等。 雀巢于1987年在双城市开设在华第一家工厂,并于1990 年投产。1990年至2006年,雀巢在中国大陆建立了16家工厂。 截至2012年,雀巢与银鹭、徐福记、太太乐、惠氏营养品、 豪吉及大山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大中华区共运营33家工 厂,拥有50,000名员工。
2、并购原则 • 雀巢公司的收购行动通常运用于进军新的行业,或提高现有 市场的占有率。其目标锁定为长期盈利,绝不会为短期内追 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影响集团的发展。 雀巢公司在收购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原则: 双方自愿原则。成功收购必须在双方都有意愿从对方获 得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其中,被收购公司的高级主管对 收购的接受程度,也是影响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雀 巢很少勉强进行对方不太愿意甚至含有敌意的收购案。 竞争优势原则。雀巢公司把自己的优势带进每一个新收 购的公司里,也挖掘并保留收购企业的优势,以进一步增强 并购后的企业竞争优势。 产品同构原则。雀巢把收购案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之内, 以市场或生产过程作为考虑——只有和现有产品或刚完成收 购公司的产品及生产、销售经验有关的领域才是进行收购的 对象。
雀巢收购徐福记

近日来,网易财经在与徐福记内部多名老员工的交流中发现,渠道盘面过大导致管理混乱、销售增长空间面临瓶颈利润缩小以及徐福记总裁徐乘自身的健康因素,或成为徐福记谋求出售的众多原因。
“一句话,公司发展的太快了,盘子大到管理已经跟不上了。
”徐福记内部员工周军(化名)告诉网易财经。
他在徐福记东莞总部目前工作已经超过5年。
据周军介绍,在分公司设置方面,徐福记已“多到失控”。
据其介绍,基本上全国每个省都有省级分公司,而每个省级分公司又在各自省内设立了很多子公司,“这些公司都属于徐福记全资子公司,总共数量超过120家”。
据网易财经了解,仅在四川一省内,徐福记省公司就有7家子公司。
“徐福记的子公司负责徐福记的市场开发,但是这么多子公司,层层管理效果不好不说,成本也很大。
”周军告诉网易财经,在徐福记子公司中甚至很多经理级别的都是通过人际关系进入的,管理能力跟不上达不到要求。
“雀巢收购以后估计会砍掉一部分分公司。
”而对于徐福记一直引以为荣的销售渠道方面,周军认为“代理商模式”相对徐福记已经很难持续下去。
据网易财经了解,目前徐福记在销售渠道方面主要分为直营与代理商。
直营渠道包括卖场、超市、单店。
“徐福记已经在慢慢缩小代理商数量,扩大直营范围”“徐福记在国内的销售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代理商盘商利润空间相当有限。
”据了解,徐福记的糖果多数品项在去年9月份已经涨价10%,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相对较高价位,而据周军透露今年可能还会有一次涨价。
“到时候代理商利润会降低,营业额也难上去。
”此外,据了解,虽然徐福记在近来年销售额方面增长较快,但是在员工待遇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涨幅。
“为安抚民心,总经理胡加逊这段时间在OA上总强调待遇一定会越来越好。
”周军透露。
徐氏家族出售套现商务部审批成关键据了解,“徐福记”由徐氏四兄弟徐镨、徐承、徐沆与徐梗于1978年创办,曾在台湾经营徐记食品、徐福记食品、安可食品蜜饯等知名品牌。
1992年,徐氏兄弟正式在广东省东莞市投资创立“东莞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徐镨担任集团董事长、徐乘担任总裁、徐沆是集团副董事长。
国并购案例分析——雀巢并购徐福记

➢ 看好新兴市场业务增长,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根据雀巢首席执行官保罗·巴尔克的计划,雀巢的目标是 在2020年实现新兴市场对该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 45%,而当前这一指标为31%左右。目前雀巢销售额最高 的十大市场(合占总销售额的2/3)中,只有三个是新兴市 场,仅为雀巢提供1/10的营业收入
➢ 人口数量的庞大和人均消费指数的偏低,再加上中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会给未来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发展潜 力
市场环境
➢ 但是近期来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致消费
者预期指数和消费信心有所下滑,进而致使消费 者的热情下降。
背景分析 交易双方概况 交易动因分析 洽购进展 交易分析与评估
交易的影响及启示
收购方:雀巢
18.3x 20.0x
23.9x 27.8x 22.0x 18.6x 16.3x 24.4x 24.7x 22.5x 23.9x
本次雀巢收购,每股作价4.35新币,较公告前180个交易日按成交 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
雀巢报价对应2012财年预测P/E 的24.9倍,低于大多数中国龙头消 费类可比公司水平
发出要约时,雀巢已经获得了前两大独立股东(Baring Asia Private Equity Fund和Arisaig Partners Holdings)不可撤销承诺函,接受要约
根据协议,徐氏家族在雀巢成功收购43.5%独立股东股份后向雀巢转让所持有的 16.5%徐福记股份
交易完成后,徐氏家族将继续持有徐福记40%股份,雀巢将持有60%;徐福记将 在新加坡交易所退市;徐福记现任主席和CEO徐乘将继续管理公司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雀巢并购徐福记
2011年12月6日,雀巢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福记60% 股份的申报获得商务部批准。雀巢在11月份刚刚完成对国 内蛋白饮料和八宝粥市场份额最大的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 限公司60%的股份收购。在雀巢中国区版图中,咖啡、乳 制品、威化和糖果,以及液体饮料和调味品,将会成为雀 巢未来业务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此次雀巢收购徐福记之 举,奠定了雀巢在糖果市场的霸主地位,未来的糖果市场 将会因为雀巢公司的渗透而大幅洗牌。
雀巢徐福记谈判策划书3篇

雀巢徐福记谈判策划书3篇篇一《雀巢徐福记谈判策划书》一、谈判主题雀巢公司收购徐福记公司的谈判二、谈判团队成员主谈:[姓名]副谈:[姓名]记录员:[姓名]三、谈判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具体地点]四、谈判目标1. 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徐福记公司,实现双方的共赢。
3.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
五、谈判背景雀巢公司是全球知名的食品和饮料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徐福记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糖果和糕点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雀巢公司希望通过收购徐福记公司,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战略布局的优化。
六、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1. 雀巢公司的利益和优势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
获得徐福记公司的品牌和产品线,丰富自身的产品组合。
利用徐福记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提高市场渗透力。
借助徐福记公司的生产基地和技术实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徐福记公司的利益和优势获得雀巢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借助雀巢公司的全球资源和市场渠道,拓展国际市场。
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和企业文化的传承。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 双方的劣势雀巢公司可能面临文化差异和管理整合的挑战。
徐福记公司可能担心品牌被稀释和市场份额下降。
七、谈判策略1. 开局阶段营造友好、合作的谈判氛围。
明确双方的谈判目标和底线。
提出初步的合作方案,包括收购价格、股权结构、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报价阶段雀巢公司提出合理的收购价格和条件。
强调自身的优势和对徐福记公司的价值。
倾听徐福记公司的意见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3. 磋商阶段就收购价格、股权结构、品牌管理、员工安置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磋商。
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提出解决方案。
关注对方的反应和态度,及时调整谈判策略。
4. 成交阶段确认最终的谈判结果,签订收购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后续的合作计划。
雀巢收购徐福记

徐福记CEO继续,则很可能对国内市 场造成冲击。 二、垄断 对国家经济构成威胁 三、资源配置 四、市场集中度
并购对两公司的影响
对雀巢
一. 利用徐福记已有分销网络可以不断使其产品下沉,铺 开市场,赶超竞争对手。 二. 但是收购并非百利无一害,雀巢同时也面临着声誉损 失。
对徐福记 一.开拓海外市场,强化竞争,确保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二.借助雀巢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企业得到提升
启示
1、对企业
2、对政府
3、对我们
谢谢观看
成员:
关于雀巢
1867年创建 瑞士 1908年进驻中国 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之一 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 际化的跨国集团”
相关产品
关于徐福记
1978年 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
终端销售网点每年以30%的速率成长
相关产品
并购动机
徐福记良好口碑
中国糖果业市场 徐福记的竞争优势
并购动机
经济全球化 公司战略 雀巢的实力
并购流程
2011.7.12 2011.7.8 2011.7.6 2011.7.5 垄断嫌疑明显 前景不被看好 徐福记不会全部卖掉 雀巢被指洽购徐福记 重在合作 得到证实 雀巢拟17亿美元收购 徐福记品牌将被保留
组织调整
雀巢将控制60%的股权 收购后徐福记品牌不变
1关于雀巢1867年创建瑞士瑞士1908年进驻中国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之一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2相关产品3关于徐福记1978年4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终端销售网点每年以30的速率成长相关产品5并购动机徐福记良好口碑6徐福记的竞争优势中国糖果业市场并购动机?经济全球化?公司战略7?雀巢的实力2011782011782011
雀巢收购徐福记60%股权

雀巢收购徐福记60%股权意在扩⼤在华糖果市场份额 瑞⼠⾷品巨头雀巢和中国糖果⼤佬徐福记昨天双双发布合作声明,证实了坊间盛传的收购传闻。
雀巢与徐福记表⽰,双⽅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雀巢取得徐福记60%的股份,⽽徐福记的创办者徐⽒家族将持有40%的股份。
徐福记现任⾸席执⾏官兼董事长徐乘将继续带领新的合资公司。
7⽉11⽇ 雀巢公司宣布,已和徐福记创始家族签署合作合议,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份 ■已取得两⼤独⽴股东的赞成 根据双⽅协议,徐⽒家族同意将⽬前持有56.5%的徐福记股权转让16.5%给雀巢,⽽此转让有⼀个条件,即在雀巢成功地完成对徐福记独⽴股东的协议⽅案,并获批准同意取得其持有徐福记43.5%的股权后实施。
雀巢的提议价格为每徐福记股4.35新元,相当于过去180个交易⽇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
双⽅透露,雀巢⽬前已获得徐福记两个最⼤的独⽴股东,分别是持股9%的ArisaigPartnersHoldings和持股16.5%的TheBaringAsiaPrivateEquityFundIV,L.P.的下属机构,其“不可撤销的投票赞成此协议⽅案的保证”。
此外,雀巢取得徐福记60%股权的总价格为21亿新元。
■意在扩⼤在华糖果市场份额 ⼀向⾏事沉稳的雀巢今年在中国动作频频。
2011年2⽉,雀巢完成对云南⼭泉的收购,4⽉⼜拿下银鹭60%的股份。
⽽此次将徐福记60%的股份收⼊囊中,业内⼈⼠分析,雀巢意在提⾼在中国糖果市场上的竞争⼒。
⽬前,雀巢虽是全球销售额最⼤的⾷品公司,去年全球总销售额为8407亿元,但其巧克⼒和糖果业务只占总销售额的11%,在与玛⽒、卡夫等对⼿的竞争中⼀直居于下风。
⽽徐福记品牌在中国则家喻户晓,旗下产品包括糖果、新年巧克⼒、糕饼点⼼、萨其玛及果冻布丁等,与雀巢⾃⾝的烹饪产品、速溶咖啡、瓶装⽔、奶粉和餐饮服务等现有产品线,形成充分的互补。
据透露,从1998年⾄今,徐福记糖果的销售额已经连续13年居于市场⾸位,⽬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6.6%。
雀巢收购徐福记案例分析资料重点

目录
Ⅰ
谈判双方
Ⅱ
收购原因
Ⅲ
洽谈进展
Ⅵ
影响
Ⅴ
建议
雀巢
雀巢公司,由亨利·内 斯特莱(Henri Nestle) 于1867年创建,总部设 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 沃韦 (Vevey),是世界 最大的食品制造商。拥 有138年历史的雀巢公 司起源于瑞士,最初是 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 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 咖啡闻名遐迩。
雀巢有何实力?
雀巢SWOT分析
徐福记集团
徐福记1992年在中国创立,1994年“徐福 记”品牌注册诞生,全面开展中国糖点领域的 持续发展。公司主要的生产基地坐落于广东东 莞,总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拥有47个大 型现代化车间,220条一流自动化生产线,736 台尖端的高速包装设备。主要生产:糖果、糕 点、沙琪玛、巧克力及果冻等糖点休闲食品, 散、包装类超过1000多个款式,每日产能超过1 500吨,拥有超过2900个40呎货柜的自动化仓储 物流调拨能力,以强大的效率充分供应市场。 自1998年以来,在糖果市场上的销售额与占有 率都稳居国内第一名。
徐福记有哪些优势?
徐福记SWOT分析
雀巢在中国
时间
1998年8月 1999年 2001年
2010年2月 2011年4月 2011年12月
收购企业 太太乐
五羊冰淇淋 四川豪吉 云南山泉 银鹭食品
徐福记
收购内容
2011年7月11日,雀巢公司宣布,计划 出资21亿新加坡元(约17亿美元)收 购糖果制造商徐福记的60%股权。该项 收购将改变我国的糖果业市场格局, 势必将面临严格的反垄断审查。 雀巢将通过计划安排方案收购徐福记 独立股东所持有的该公司43.5%的股权, 收 购 价 为 每 股 4.35 新 加 坡 元 , 相 当 于 过去180天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 24.7%。如果这一方案被独立股东批准, 雀巢随后将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 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雀巢 将为此合计支付21亿新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购双方情况简介
(二)雀巢公司
• • •
1867年创建,总部设在瑞士的韦维;全球最大的综合化食品集团 市值近1900亿美元 主要产品为速溶咖啡、炼乳、奶粉、婴儿食品、巧克力制品、糖果等, 其中糖果业务约占雀巢总销售额的12% 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 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 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在国内糖果市场位列第五,市场份额1.8%,业务拓展相对滞后
7月12日,雀巢中国公司称111亿控股徐福记获批有望。
12月7日,徐福记国际集团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商务部昨天已 经批准了雀巢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的交易。雀巢计划把
徐福记从新加坡交易所摘牌。摘牌时间将另外公布
并购原因分析 ——市场观点
国内增长触及天花板,借助雀巢切入其他品类 徐福记在国内市场的增长已触到天花板,且目前业务主要集中 在糖果散货 引入雀巢,可以利用雀巢的专业实力迅速切入其他领域,增加 新品类的实力 国际市场知名度不高,借船出海 徐福记品牌国外影响比较弱。近年来徐福记谋划“走出去”, 树立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但要借助自有渠道渗透海外仍有困难 徐福记长期以来在糖果领域寻求与日本、欧美企业的合作,雀 巢在国际市场的优势有助徐福记的海外市场拓展,帮助徐福记 实现从“国内品牌”向“全球品牌”的飞跃 业务鼎峰期出售股权,条件优惠 徐福记目前业务正处于鼎峰期,雀巢本次出价对应2012财年 P/E(市盈率)24.9倍,估值不低 收购完成后,徐氏家族仍然保留40%股权,主席及CEO徐乘 依然管理公司,徐福记品牌保留,整体条件优惠
雀巢收购徐福记
——入境并购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唐冬梅 罗洪荣 杨霞
目录
案例背景 并购双方情况简介
并购过程
并购原因分析
并购的影响
案例启示
案例背景
• 2011年12月7日,雀巢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福记60%股份的 申报终于获得商务部批准。这是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2011年3
月履新后主持完成的第二桩收购案。雀巢在11月份刚刚完成对国
案例启示
从国家、企业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
(1)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和时机,学会控制并购 中的财务风险,重视并购中的法律问题。 (2)合理控制整合成本。充分预计公司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
计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不能忽视并购整合的风险 。
(3)珍视民族品牌,远离合资陷阱。 避免形成外资垄断中国市场。 (4)努力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营造良好的环境
随着国外资金不断流入中国市场、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并购行为的日 益频繁,国内企业也面临着对先进的管理模式、运营理念的学习和 借鉴,这些也将使广大消费者受惠。
案例启示
从方式上外资并购给我们的启示:
(1)由上至下,雪藏优势目标。外资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品
牌优势,并购中方品牌的进入方式则可以有效回避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风险。而且并购行为能够为本方品牌大搞促销活动,却将中方品牌搁
并购双方情况简78年由台湾徐氏兄弟创办;从事糖果行业,生产糖果、糕点等 1992在广东东莞设立厂房 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 2009年市值达26亿美元 2006年徐福记在中国拥有56家销售分公司,超过13000个直接管控的 终端零售点。目前为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在东莞、 成都、湖州、河南拥有4个生产基地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徐福记已经连续13年(1998-2010)蝉联 中国同品类产品销售收入第一名
另一方面 强强联合的局面也体现了伴随着传播成本和卖场费用上 涨,越来越多的企业缺乏打造品牌和渠道铺货的费用,更多国际热 钱为寻求增值保值而收购中国企业,令众多品牌企业可能沦为国际 品牌代工企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中 国消费品市场即将迈入寡头割据时代。
并购的影响
3.对消费者的影响
内蛋白饮料和八宝粥市场份额最大的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60%的股份收购。在雀巢中国区版图中,咖啡、乳制品、威化和 糖果,以及液体饮料和调味品,将会成为雀巢未来业务发展的五 大重点领域。此次雀巢收购徐福记之举,奠定了雀巢在糖果市场 的霸主地位。不难预见,未来的糖果市场将会因为雀巢公司的渗 透而大幅洗牌。
臵,使中方品牌逐渐丧失生命力,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偷梁换柱,旁敲侧击。控股权易手,风险的突变性需要进行控制。 从而对于价值较大知名的中方品牌会巨资竞争挤压,使对手无力还击。 (3)品牌体系的综合延伸。借用中国品牌原有的体系,对中国市场细分 进行渗透,增加市场适应力,顺利打开中国某一领域的大门。
•
•
并购过程
2011年7月5日,雀巢被指洽购徐福记,徐福记新加坡停牌;徐福记证实 与雀巢洽谈收购事宜; 7月6日,雀巢证实正洽购徐福记,并购需跨越很多障碍;徐福记称不会 将公司全部卖给雀巢,更侧重合作;
7月8日,雀巢收购徐福记,垄断动机明显,前景不被看好;
7月9日,徐福记承认雀巢洽购的甜与苦; 7月11日,雀巢已和徐福记签协议,拟17亿美元购60%股份;
徐 福 记
并购原因分析 ——市场观点
看好新兴市场业务增长,符合公司战略 公司计划至2020年,新兴市场所获收入比重从目前的38%提高 到45%,而目前雀巢销售额最高的十大市场(合占总销售额的 2/3)中,只有三个是新兴市场,仅为雀巢提供1/10的营业收入 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很多,2010年中国地区销售额与其在澳 大利亚的销售额大致相当,仍有很大挖掘空间 因此,进一步开发新兴市场、提高新兴市场业务比重是公司发 展的一大战略 借助徐福记的品牌弥补在中国糖果业务上的短板 国际市场调研公司 数据显示,按零售额计,2010年中国糖果市 场规模600多亿元,雀巢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1.8%,名列第五, 远落后于排名首位的美国玛氏13%,也落后于卡夫、联合利华 等竞争对手,而徐福记的份额为3.9%,排第三位 徐福记是中国市场糖果类(非巧克力业务)的龙头,其品牌价 值能够大大弥补雀巢在中国糖果业务上的短板 全国性网络价值巨大 徐福记在全国拥有128个销售机构,覆盖20,118个直接零售点, 网络价值巨大 雀巢能够借助徐福记的网络扩大其他产品的销售
雀 巢
并购的影响
(一)并购的影响:
1.对并购双方企业影响
对于 雀巢 公司而言,耗资17亿美元收购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仍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内糖果巨头徐福记,是物超所值的。
对于 徐福记公司而言,60%的股权的收购,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
并购的影响
2. 对国内糖果业的影响 一方面 糖果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雀巢+徐福记”将使雀巢 通过徐福记全国性渠道网络深入至增长最快的二、三线市场腹地, 颠覆目前糖果行业的市场格局,抑制其他国内糖果品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