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 第一单元《电》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1.2 点亮小灯泡 说课稿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1.2 点亮小灯泡 说课稿 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二课《点亮小灯泡》,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

1、本节课分2个部分内容,分别是:(1)、小灯泡的构造;(2)、让小灯泡发光。

2、本节课贯穿了第一单元《电》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是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电路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我从三个方面来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小灯泡的构造;(2)、会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3)、学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小电珠连接的相同点,猜测电流在小灯泡内是怎样流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进行猜想的方法;(2)、通过画图记录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符号呈现思维过程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获取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2)、用一根导线、一个电池使小电珠亮起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探究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定位。

1、教学重点:了解小灯泡的结构,通过自主尝试小灯泡的连接,从失败中总结并获得成功。

2、教学难点:正确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流动路线。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自主操作法(3)、发现法(4)、反思法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五、学法:1、主动学习法: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我通过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电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案)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电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案)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
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
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电第2课点亮小灯泡
集体备课
年级
四年级
集体备
课学科
科学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午第节
执教学校
及班级
教学内容
2、点亮小灯泡
课时
第课时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科版科学四下1.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1.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1.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简单的材料组成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实验探究电路的基本组成;2. 学习电路中电流的方向;3. 制作简单的电路,点亮小灯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年级科学的基本知识,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兴趣和能力。

但在电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电路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2. 对电路组成材料的了解较少;3. 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简单的材料组成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简单的材料组成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2.教学难点: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的电路。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电路知识;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采用讲解法,为学生讲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教学材料:导线、灯泡、电池等实验器材;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电路实验,引起学生对电路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展示电路图,讲解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四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点亮小灯泡 说课稿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点亮小灯泡 说课稿 教科版

《点亮小灯泡》说课教材说明:《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学生对小灯泡既熟悉又陌生,他们早就知道它能发光,且通过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学习,学生知道要想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电源和电路。

但是如何连接起来,学生们就不清楚了。

本课的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

主题:本课主要分为两个环节,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和原因。

本课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

本课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任务驱动为活动线索,后面的活动以前面的活动为基础,尽可能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灯泡的结构2、理解小灯泡发光原理教学流程:1.课程伊始,用自制教具—简易手电筒吸引学生注意力,请学生猜一猜点亮小灯泡的材料。

同时再对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如果我也给你们这三种材料,你们能点亮小灯泡吗?)从而揭示本课研究课题《点亮小灯泡》。

2.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1)介绍实验材料(投影下展示):教师投影下展示点亮小灯泡的材料,介绍电池、导线和灯泡。

学生介绍灯泡结构时,教师演示白板课件,要在给出各部分结构专业名称的同时明确灯丝是灯泡发光部位、灯泡有侧连接点和下连接点)(2)连接电路,做好记录:实验前,教师先提出实验要求,重点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把尝试的所有连接方法全都记录下来并介绍记录单、演示实验记录方法师。

提出实验要求后,教师便直入主题放手让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的多种连接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各组活动过程中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多种方法连接电路:还能再想出其它的连接方法吗?引导学生注意把没有成功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也要记录下来。

随时把学生想到的成功连接用电池和小灯泡纸板摆在黑板上,不成功连接把记录单放投影下展示。

(3)总结规律:先请同学汇报四种成功接法是如何连接的?请学生在汇报时要说清2个问题:①“谁和谁连”②“是怎么连接的”。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 电 点亮小灯泡》公开课课件_8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 电  点亮小灯泡》公开课课件_8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个课题内容。

本课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意在为后面的活动过程作铺垫。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点亮一个灯泡的活动过程,理解回路、断路和短路。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多种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学情分析这个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池、灯泡,学生平时能够说都接触过,都很熟悉,要点亮一个小灯泡,对相当部分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对于电路的连接情况,或者电流的线路如何,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含糊不清的,所以,让学生亲历设计、验证、探究点亮灯泡的过程,并在连接过程中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点亮一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能够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3.了解短路和断路。

1.引导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基础上,能准确连接电路,了解短路和断路。

教学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1.5V电池若干、导线若干、小灯泡若干、实验设计单、“小小工程师”奖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PPT配乐播放黄石美丽的夜景图片,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因为有了电点亮这些美丽的彩灯,黄石的夜晚才会分外美丽.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点亮这些美丽的彩灯呢?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个小灯泡为例(举起小灯泡),当小小工程师,一起来探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夜景灯光引入来探究相关点亮灯泡的问题,既创设了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对学生渗透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教育。

二、合作探究点亮灯泡1. 出示图片理解灯泡(1)PPT出示灯泡图片,学生上台介绍。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4篇)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4篇)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 4 篇)第一篇:《点亮小灯泡》教案《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我们许多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夜景。

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把漆黑的夜装扮的如此美丽呢?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2.同学们都知道通电灯泡会亮,那你知道这个电路具体是怎样连接的吗?同学们不是很清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简单电路,一起来探究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二、1.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路元件,有灯泡、电池、导线。

请小组长从器材区拿出小灯泡、电池、导线,小组成员共同观察电路元件的结构,观察完毕把器材放回器材区。

2.学生汇报,介绍灯泡结构。

最外面圆形透明的是玻璃制成的,叫玻璃泡,不通电。

里面的金属丝做灯丝,下面是金属壳是螺纹形的,上面有个连接点,最下面有一个深色的锡点,也是金属制成的,也可以通电。

灯泡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把灯泡剖开看一下。

3.介绍电池、导线结构。

功能:电池:两端是金属,有突起的一方是正极,平的一方是负极,分别用加减号标示,实验用的电池是安全电压在 1.5V,把电池剖开铜帽、碳棒(可以让电流通过)、锌筒。

导线:金属芯、绝缘外皮,我们实验用的两端加上了半月形的金属片,更容易连接。

三、1.我们认识了电路元件,接下来就动手让灯泡亮起来,不过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设计一下,怎样连接灯泡可以亮,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把最佳连接方案画在实验报告单一上。

(学生上台画)2.设计不一致,怎么办?实验逐一验证经过刚才的实验哪一种能亮?(第三种)我们看第三种连接方式,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这样灯泡就能亮起来了。

3.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大家想知道吗?电就像水一样会流动,一起看一下电流的流动,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两个连接点,经过灯泡的内部,然后回到了电池的负极,电流是循环流动的,叫电流的通路。

电流循环流动,就会是灯泡里的灯丝达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发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简单电路,我们仅仅用电池、灯泡、导线就可以连通一个简单的电路。

《点亮小灯泡》实验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实验说课稿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填写实验单 一
让学生先猜测如何才 能点亮小灯泡,用线段 表示导线作图。把自己 小组能够想到的方法的 猜想都画出来。
5.3 合作探究
实工验作教标回学顾目 教材实验分 析与改进 实验内容与
原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过 程
教学效果
1 合作探究一:尝试点亮小灯泡
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过 程
效果与评价
2
了解认识干电池
2.1 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实工验作教标回学顾目 教材实验分 析与改进
实验内容与 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过 程
效果与评价
3
认识导线的构成
2.1 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实工验作教标回学顾目 教材实验分 析与改进 实验内容与
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过 程
效果与评价
1.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目标
教材实验分析 与改进
实验内容与原 理
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过程
效果与评价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 光。
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 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 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
4
让小灯泡发光: 这一实验看
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
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
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
题。课本实验只提供了一个导线
让学生实验,虽然有学生可以点
了小灯泡,但就对于学生理解电
流回路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
以本次实验我先给学生提供两根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一、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课。

这一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池、灯泡,学生平时可以说都接触过,都很熟悉,要接亮一个小灯泡,对相当部分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对于电路的连接情况,或者电流的线路如何,大多数学生都是含糊不清的,因此,让学生亲历探究点亮灯泡的过程,并在连接过程中认识电路的真正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课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意在为后面的活动中体验电流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铺垫。

第二部分:让学生亲历探究点亮灯泡的活动过程。

包括:一、初步尝试用一根电线和一节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二、用不同的方法使灯泡亮起来。

希望通过同学们的实际操作明确怎样可以接亮灯泡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接亮灯泡。

第三部分:理解电流动的路线,理解为什么有些电路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

这一部分是前面学习的运用,为保证前面活动的探究时间,此部分可根据实际教学时间作机动处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及电路的连接装置。

教学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以及短路、短路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师:课件、大灯泡、电池和灯泡的模型图、白纸若干。

生:每组1根导线、1节2号电池、2个小灯泡、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ppt出示黄岩美丽的夜景,问:“这是我们家乡的夜景,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呢?2、这么美的夜景是依靠什么的帮助啊?灯是怎么亮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点亮小灯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亮小灯泡
【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第一单元《电》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使学生在融洽氛围中开拓实践学习新知识,逐渐的养成尊重客观事实、重视证据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现在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勇于开拓实践的学习。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使学生身边关注身边的事物,
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开始真正的开始探究电的第一课,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灯泡的构造,在这部分中要学生初步的认识到小灯泡有哪几部分构成,了解电流是怎样通过小灯泡内部的。

第二部分是让小灯泡发光,让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同时试着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了解不同的连接方法,从中了解什么是完整的回路,什么是短路与断路,对电流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课看似简单,但是有很多问题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认识小灯泡的构造对学生十分重要。

学生明白了小灯泡的构造后,再让学生进行电路连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电的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2、观察小灯泡链接的方法,描述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培养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结构图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新受
1、小灯泡的构造
(1)、老师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
(2)、师说:“我们一起观察一下小灯泡的内部结构”。

(3)、老师介绍小灯泡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师说:“有了电小灯泡才能亮起来,猜猜电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可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5)、学生交流、汇报。

(6)、小结。

2、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师说:“既然我们知道了电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能不能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1、讨论、确定试验方法
〈2、出示材料
〈3、学生实验
〈4、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并用实物图画下来。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5、把书打开阅读课本的几种电路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为什么?(请学生回答)
〈6、小结
三、安全教育
师说电可以点亮小灯泡,也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我们不能随意的去碰触它,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样的电易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的构造
小灯泡导线电池
回路
【教学反思】
上课时学生用导线、电池很快的点亮了小灯泡,但是并了解电路的意义,同时对于电流是怎样在小灯泡中流动的也是理解的不够,虽然电流是怎样在小灯泡中流动的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学生要是能掌握这一点就会对电路、电流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用多种方法链接使小灯泡发亮学生兴趣很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的找到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很快的理解了短路、断路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