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继电保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扩展,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则是保障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继电器保护技术,现代继电保护技术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1.传统继电器保护技术传统继电器保护技术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继电保护技术,常常采用机械式测量和贝尔曼方程来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因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保护技术中得到了应用,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机械式继电器保护技术。
2.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首次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式保护技术。
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采用微处理器来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具有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功能强大等特点。
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机械式保护技术成为历史。
3.通信保护技术通信保护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继电保护技术,它通过光纤通信和遥测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多站相互通信和信息共享。
通信保护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灵活多样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
4.智能化保护技术智能化保护技术使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结合计算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智能化保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其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前景展望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则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方向。
从当前的技术研究方向,未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率继电保护技术面对大规模复杂的电力系统,常规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环境要求。
因此,未来的继电保护技术需要提高其计算效率和精度,提供更好的故障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出现的电力故障,保护电力系统设备免于过电流、过电压等故障引起的损坏情况,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现状和未来发展如下:
(一)现状
1.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国内继电保护技术的水平有所提升,国内继电保护设备的研发也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大量的国际先进技术,比如微机技术、DSP技术、模拟电路技术等已经在继电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保护功能更加完善。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保护的功能也逐渐完善,从最初的电压、电流保护到现在的差动保护、微机保护、数字保护等各种保护手段。
3.设备智能化程度提高。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应用,继电保护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逐步提高,如智能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远程通信控制技术等。
(二)未来发展
1.继电保护设备的远程通信能力。
未来,继电保护设备将更加注重其远程通信能力的发展,以便于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系统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2.保护设备的集成化设计。
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将来的继电保护设备将越来越向着集成化的方向设计,即不同保护功能的设备将集成到一个设备中来,实现对设备的一体化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待在保护能力、智能化程度、远程通信等方面的深入提高和完善。
继电保护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继电保护的历史现状及展望1.继电保护的历史及现状:与当代新兴科学技术相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相当古老了,然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又总是充满青春活力,处于蓬勃发展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技术,又与电力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以电力系统的需要作为发展的泉源,同时又不断地吸取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出现的新成就作为发展的手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论点。
首先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继电保护的技术发展史。
随着电力系统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就相伴而生。
在19世纪末已开始利用熔断器防止在发生短路时损坏设备,建立了过电流保护原理,1905~19O8年研制出电流差动保护,自1910年起开始采用方向性电流保护,于19世纪20年代初生产出距离保护,在30年代初已出现了快速动作的高频保护。
由此可见,从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上看,到本世纪20年代末现在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已建立,迄今在保护原理方面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
从实现保护装置的硬件看,从1901年出现的感应型继电器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型计算机式等发展阶段。
纵观继电保护将近100年的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虽然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早已提出,但它总是在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发展和完善自身。
总的看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两次飞跃。
三个阶段是机电式、半导体式、微机式。
第一次飞跃是由机电式到半导体式,主要体现在无触点化、小型化、低功耗。
第二次飞跃是由半导体式到微机式,主要在数字化和智能化。
显而易见,第二次飞跃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它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当前正面临第二次飞跃的大好机遇,因此应该立足于充分发挥微机保护的智能作用,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利用相关技术的新成就,把继电保护技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自从1984年4月12日由杨奇逊教授主研的第一套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在河北马头电厂投入运行以来,微机保护的发展已经历了11年的历史。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探讨与应用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探讨与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快速、准确的切除故障部分,并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电力系统的初期阶段,继电保护技术是比较落后的,主要是依靠人工操作和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来实现。
在这个阶段,由于电力系统的规模相对较小,故障率较低,因此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可以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
2. 电力系统的发展阶段,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负载的增加,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开始出现了新的继电保护设备和技术。
隔离式电器继电保护装置、差动继电保护等新技术逐渐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当代电力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继电保护技术开始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继电保护装置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实现了远程监控和通信功能。
当前,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中,包括输配电系统、发电系统、变电站等。
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功能性:现代的继电保护装置不仅具有故障切除和系统保护的功能,还具备了监测、通信、录波、故障定位等多种功能,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智能化:智能化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自动识别故障类型和位置,调整保护参数和动作逻辑,适应系统负载和故障条件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3. 高速性:现代继电保护装置具有非常高的动作速度,能够在几毫秒内响应故障,迅速切除故障部分,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继电保护发展历史阶段

现代继电保护装置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云计 算能力,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管 理。例如,通过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技术, 继电保护能够实时监控和分析电力系统的 各项参数,确保其高效、安全运行。
02 半导体时代
晶体管在继电保护中应用
晶体管基本特性
晶体管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期。它具备开关特性,能够实现快速开通和关闭, 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供支持。此外,晶体管 具有抗干扰稳定性和长期运行的高可靠性。
智能型继电保护特点
智能型继电保护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人工 智能,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它能够 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保护策略,提高系 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技术复杂,需要 较高的维护要求。
代表案例分析
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
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技术在继电保护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装置以小 型化、可靠性高为特点,大幅提升了电力 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继电保护发展
数据采集与处理
微机继电保护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模 数转换器进行数据采集,将模拟的电气 量转换为数字信号。随后,利用数字滤 波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优化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特征量提取与算法设计
微机继电保护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和故障特征,提取关键的特征量,如电 流突变、电压幅值下降等。通过设计合 适的保护算法,如差动保护、比率制动 等。
系统中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光纤继电保护特点
光纤继电保护利用光纤传输信号,具有抗 电磁干扰能力强和数据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保护功能,特别适 用于超高压和远距离输电线路。但其成本
较高,且对光纤质量要求严格。
微机继电保护特点
微机继电保护引入了数字化技术,具备快 速、灵活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它能实现复 杂的算法和策略,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 平。然而,其高度依赖电子元件,增加了 系统故障的风险。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T E C H N 0 L 0 GY A N D MA R K E T
继 电保 护 技 术发 展 现 状及 未来 趋 势
徐明辉
( 永贵 五凤 煤业有 限责任 公 司,贵 州 大 方 5 5 1 6 0 0 )
摘 要: 继 电保护技 术在 维护 电力 系统安全 、 稳 定运行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近 年来 , 随着科 学技 术的更新 , 继电保护技
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 的人才队伍。同时 , 建 立了 自己的继 电保
护 制造 业 , 主要 是 机 电式 的继 电 保 护 技 术 , 为 我 国继 电 技 术 长 远 发展 奠 定 了基 础 。
技术突飞猛进 , 尤其是 微机保护 经过多 年的发展 , 凭借 先进 的 技术和 良好 的 口碑 , 产 品质量 已经超过了进 口产品 。尤其是 在 高压电力系统 的应 用 中, 国内继 电保迅猛发展 , 尤其是计算机技 术在 继电保护技术 中的应 用, 开启了继电保 护技 术的新篇章 。文章 阐述 了继电保护技
术的发展现状 , 分析 了继 电保护技 术存在的 问题 , 论 述 了继 电保护技 术未 来的发展 趋势 , 为更好发展应 用此项技 术提 供
了借 鉴 参考 。 关 键词 : 继 电保 护 技 术 ; 发 展 现 状 ;未 来趋 势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 2 01 4 . 0 4. 1 4 5
1 继 电保 护 技 术 的发 展 历 程 和 特 点
1 . 1 发 展 历 程
应用和研究 , 在微机保护软 件 、 算 法等方 面也取得 了不少研 究 成果 。可以说从 9 0年代开始 , 我 国继 电保 护技术 已经 由计 算 机过渡到微机化发展时代 。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则依赖于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的目标是快速检测和切除故障,以保护电力系统的设备和人员安全。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推进,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本文将从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内容如下:一、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1. 传统继电保护技术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主要采用电磁继电器作为触发元件,依靠电磁吸铁和机械传动机构实现动作。
这种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但在快速动作和准确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适用于简单的保护需求。
2. 数字继电保护技术数字继电保护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传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数字继电保护装置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等高性能处理器,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保护算法和功能,提高保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通信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通信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实现了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功能。
通过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保护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了保护的灵活性和一致性。
4. 智能继电保护技术智能继电保护技术是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和自优化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和故障信息,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提供更加精确的保护动作。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电气设备的增多,传统的人工运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未来的继电保护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设备的自动切除和故障定位。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将融入其中。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提前采取措施防范潜在的故障。
3. 混合保护技术的应用:混合保护技术是传统继电保护技术和智能保护技术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浅谈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谈 继 电保 护技 术 的现 状与发展 芰
张 文 华
( 天津晋铝 建设有限公 司 山西河津 0 30 ) 4 30
摘
要:本文 回顾 了继 电保 护技 术发展的过程 ,概 述 了微 机继 电保护技 术的成 就 ,提 出了未来继 电保护技术发展 的 趋 势是 :计 算机化 ,网络化 ,保护 、控制 、测量 、数据 通信一体化和人 工智 能化 。
现状 发展 保 护装置 网络 文章编号 :10 - 6 7(0 2 0 0 5— 3 0 2 3 0 2 1 )1 - 0 1 0
关键词 :继 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 :T 7 4 M7
文献标 识码 :B
1 继 电保护发展现状 .
随着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 展对 继 电保护不断提 出新 的 要求 ,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 术与通 信技术 的飞速发展又
中,运用法拉第 笼原 理,将 内部防雷接地 装置与外部防 雷接地装置结合起来 ,综合考虑接 闪、分 流、均 压、屏
蔽 、布线和接地等要 素, 良好 的设计 和优 质的施工 ,才
能真正保证建筑 物防雷的可靠性 。 恕余赘述 ,高层建筑 的防雷接 地工程 设计理念与方
Hale Waihona Puke 源线和信 号线 接 口的防过 电压、等 电位连接和接地 ,是 确保屏 蔽有 效性的措施 。 ( )为了保证 电气线路在 防雷装 置接 闪时不受影 1 响,应采用 金属管布线 ,这样防止雷 电反击 的能力强 , 对 防各种 电磁 脉冲也具有较好 的屏 蔽能力 。 ( )高层 建筑 的电气线路 主干线 一般集 中于 中心 2 部 位 ,其 雷 电电磁场 强度 最 弱 ,且 避 免靠近 作 为 引下 线柱筋 的位 置 。 ( )穿线钢管和线槽等都应与各楼层 的等 电位连接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72290X(2003)0320011204微机继电保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尹星光,韩荣珍(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惠州供电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01)摘 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经过长期发展,已经进入微机继电保护发展时期。
为此,对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作了简述,指出其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重点介绍了微机继电保护的新趋势,即自适应控制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继电保护;微机继电保护;自适应;人工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TM77:TP39 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of microprocessor2based relay protection:history,status quo and tendenciesYIN Xing2guang,HAN Rong2zhen(Huizhou Power Supply Branch,GPG,Huizhou,Guangdong516001,China)Abstract:The 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microprocessor2based relay protection upon years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icroprocessor2based relay protection,and indicates its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means. The tendencies of microprocessor2based relay protection are stressed,which include the applications of adaptive control,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technology.K ey w ords:relay protection;microprocessor2based relay protection;self2adaptive;ANN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几个阶段后,现在发展到了微机保护阶段。
1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学者的倡导下开始进行研究的。
6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因此没有在保护方面取得实际应用,但由此开始了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大量研究,为后来的继电保护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计算机技术在70年代初期和中期出现了重大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收稿日期:2002208226发展,使得微型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进入了实用阶段。
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可靠性、运算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促使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出现了高潮。
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并投入到电力系统中试运行。
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日趋成熟,并已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
90年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到了微机保护时代,它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第四代。
我国的微机保护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尽管起步晚,但是由于我国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努力,进展却很快。
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到了80年代末,计算机继电保护,特别是输电线路微机保护已达到了大量实用的程度。
我国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
从70年代开始,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 第16卷第3期广东电力Vol116No13 2003年6月GUANG DONG E LECTRIC POWER J un12003 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
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的新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
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年、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
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年、1996年通过鉴定。
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因此到了90年代,我国继电保护进入了微机时代。
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1~3]。
2 微机保护的主要特点研究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较,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4],其主要特点如下:a)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
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正确率很高也已在运行实践中得到证明。
b)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
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c)工艺结构条件优越。
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制造容易统一标准;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功耗低。
d)可靠性容易提高。
体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不易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不易受元件更换的影响;且自检和巡检能力强,可用软件方法检测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以及功能软件本身。
e)使用灵活方便,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
其维护调试也更方便,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同时依据运行经验,在现场可通过软件方法改变特性、结构。
f)可以进行远方监控。
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串行通信功能,与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的通信联络使微机保护具有远方监控特性。
3 继电保护新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
311 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可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
这种新型保护原理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6]。
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自动重合闸等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针对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单相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的影响、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以及故障发展问题,文献[7]提出了自适应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实现自适应式微机距离保护的可行性。
文献[8]对自适应原理在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应用作了全面的分类描述,使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文献[9]研究了将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原理应用于距离保护中,根据系统运行工况的变化,调整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从而提高了距离保护的性能。
312 人工神经网络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向人工智能的研究[10]。
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21广东电力第16卷 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基于生物神经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其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问题。
近几年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
文献[11]提出用CPN (counter2propagation network)模型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故障类型进行识别;EMTDC(electro2magnet2 ic transients including DC)仿真计算结果表明,CPN 模型能可靠地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别,并依据判别结果对直流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优化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
文献[12]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该故障诊断系统利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和断路器的状态信息来进行故障范围的估计。
这一系统可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中心,辅助调度员对故障范围进行判别,及时地采取措施对故障进行处理,以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经济性。
文献[13]研究了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来实现高压输电线路的方向保护,提出用BP模型作为方向保护的方向判别元件。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向判别元件能准确、快速地判别出故障的方向。
文献[14]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继电保护系统的优越性;论证了由单层感知器网络或TH网络可以实现最小二乘算法,这两种网络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数纳秒或几百纳秒)内完成全部运算;给出了电流继电器、圆特性以及四边型特性阻抗继电器的神经网络模型,并证明了三种模型都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
文献[15]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型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利用了比传统保护多得多的信息量。
它比传统保护能区分更多的故障类型,提高了继电保护的适用范围,从原理上解决了经高阻抗的短路故障保护问题。
文献[16]提出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自适应电流保护的方法。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模式识别能力,实现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故障情况的识别,解决电流保护中的灵敏度补偿和故障方向识别问题,使电流保护对正方向各种故障都有足够的保护范围,而对反方向的各种故障实行闭锁,从而实现电流保护的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