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云量》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云量》


多云

知识点归纳: 1.云就是高空中非常轻的小水滴和小冰晶。 2.云从低到高依次为层云、积云、卷云。三种云 都位于大气圈的对流层中。 3.层云高度接近于地面,积云的高度位于层云和 卷云中间,卷云高度最高。 4.层云和积云都有可能形成降水,卷云代表晴朗 天气。 5.我们根据对云量的观察,可以把天气分为晴、 多云、阴天。
1.积云(中间的云)
高于层云,看上
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叫做积云,积云通常 与晴好的天气相联系, 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 云,并形成雷阵雨等 天气。
1.卷云(高空的云)
纤细的羽状云 是卷云。卷云只有 在温度非常低的高 空才能形成。所以 卷云是有微小的冰 晶组成的。
卷云必然与晴 朗的天气相联系。
3.观察云量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云量
1.云是指海洋上或陆地上的水向上蒸发形成水蒸气, 再向上漂浮,在高空中形成非常轻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就形成了云。
2.云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从低到高依次为 层云、积云、卷云。这三种云都位于大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层 云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 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 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 雨,大雨或雪。所以, 层云也叫作雨层云。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羽毛、面粉、纱巾、食盐它们也是固体吗?纱巾、羽毛比较柔软,面粉、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们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都属于固体。

4.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还是固体吗?粉笔、纸、蜡经过外力作用,虽然形状、大小等改变了,但它们依然是固体。

5.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会变成小石子或沙子。

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属于固体。

6.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7.比较积木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行拆分。

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那么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8.比较粉末堆的体积:可以把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画线的方法,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从而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9.比较玩偶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埋盐法来比较玩偶体积的大小。

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其体积。

再分别把不同的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从而比较出不同玩偶体积的大小。

盐也可用沙子代替。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9.认识液体1.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量筒读数时,平视是正确的读数方法。

仰视和俯视是两种错误的读数方法。

仰视读出值会小于实际值,俯视读出值会大于实际值。

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5.在水面放一根牙签更有助于观察水平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 《我们关心天气》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  《我们关心天气》课件

云量:今天有云。 降雨量:今天下起了小雨。 气温:天气有点热。 风速:有风吹,操场上的旗子在飘动。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今天有云,会不会下雨呢?早上冷。 ——阴天,还有风,我看见树枝在动。 旗子飘起来了。
——凉,云遮住了太阳。
新知讲解 2.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
新知讲解
风、霜、雨、雪对人体会产生各 种影响,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如中暑、 冻伤、感冒等。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 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还可 以保证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天气与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
新知讲解
3.观测天气。
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 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 变化。
图 片




文 字
风:风是 由空气流 动引起的 一种自然 现象,在 科学上, 可把风分 为13个 等级。
雪:由大 雷阵雨:
量白色不 表
及其聚合 还伴有放
物(雪团) 点现象,
组成。
常见于夏
季。
大雨:雨 冰雹:春 露:是空
声激烈, 夏之交最 气中的水
在排水不 为常见, 蒸气在地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应用于研究和业务的气象观测仪器,已有数十种之多,主要包 括直接测量和遥感探测两类:前者通过各种类型的感应元件,将直接感应到的大气物理 特性和化学特性转换成机械的、电磁的或其他物理量进行测量,例如气压表、温度表 、湿度表等;后者是接收来自不同距离上的大气信号或反射信号,从中反演出大气物理 特性和化学特性的空间分布,例如气象雷达、声雷达、激光气象雷达、红外辐射仪等。
新知讲解
3.观测天气。
风杯风速传感器
温湿度表
声雷达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家庭用电》知识梳理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家庭用电》知识梳理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家庭用电》知识梳理1.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2.手电筒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

3.手电筒由筒身、电池、开关、灯泡和导线组成。

4.小灯泡由两个连接点和灯丝组成。

5.电池分为正极和负极。

6.小灯泡能亮起来是因为它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路。

7.在研究有关电的问题时,我们只能使用电池来进行实验,绝不能使用家里插座上的电。

8.不能直接用电线把电池的两端连接起来。

9.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形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我们称之为电路。

10.小灯泡能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有两个共同点:形成了闭合的电路,由开关、电池和导线组成。

11.小灯泡不亮的问题可能是短路、断路、电线断了、电池没电等。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开关来控制电灯或其他电器的电路。

2.开关之所以能控制电路,是因为按压下去后形成了闭合回路,打开后电路就断开了。

3.开关由连接点、闸刀和底座组成。

4.开关分为明开关和暗开关。

5.开关通过断开或连接电路来控制灯泡的亮灭。

6.导体是容易导电的材料,绝缘体则不容易导电。

7.铜片、钥匙、人体和铁丝等都是导体。

8.纸条、塑料片、木片和橡皮等则是绝缘体。

9.导体可以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而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不需要的地方。

1.当电路出现故障时,灯泡就不会亮了。

2.XXX手电筒不亮可能是因为电线间断了、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或灯座不通电了。

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仪器来快速、准确地检测设备故障。

4.我们可以制作简易的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故障,一般需要检测两次。

5.如果手电筒不能正常工作,我们应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其各个连接处是否正常通电。

6.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方法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

答:在使用电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插头拔出时拉扯电线,不要在水中使用电器等。

同时,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等设备是否有损坏,确保家庭用电安全。

3.如果我们想要检查家庭电路中的故障,应该怎么做?答:不建议自己动手检查,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并记录下他们解决家庭用电故障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观测云》PPT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观测云》PPT课件
体。 4.高于层云,看上云像棉花一样的云叫__积__云___。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 3.看天上的云可以推测天气状况。(√ ) 4.云在天空是不会变化的。( ×) 5.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
三、连线题
课堂练习
积云
卷云
层云
课堂练习
四、填图题,下图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将空白的地方填写完整。
种类 卷云 积云 积雨云 层云 雨层云
形状 像羽毛像绫纱
像棉花团 形成高大的云山
像毛玻璃 布满天空
位置 最高
2000米左右 更低 低 更低
天气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
天气晴朗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阴天:云量很多 (很难见到太阳)
新知探究
•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 圆面内。
➢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

什么情况是多云和阴天呢?
新知探究
➢ 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

新知探究
➢ 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怎样对云进行分类呢?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 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 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新知探究
天气
晴天:无云或云量少 (太阳总能看见)
多云:云量较多 (太阳时常可见)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溶解的秘密 1《不一样的溶解》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溶解的秘密 1《不一样的溶解》
第三单元 溶解的秘密
1.不一样的溶解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观察高锰酸钾的外形特征, 你发现了什么?
★颜色:__紫__黑__色__,__有__光__泽___ ★状态:__固__体__小__颗__粒_______
用药匙取少意: 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药匙取放。高锰酸钾溶 液也不能直接接触。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马上下沉,而且一边下沉 一会形成紫色的线条,非常漂亮,真的像烟花似的。
最终整杯水变成紫红色的,高锰酸钾完全溶解了。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 用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
①白糖 ②小苏打 ③洗衣粉 ④食用色素 ⑤盛水烧杯
实验过程
归纳总结 相同点和 不同点
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 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腐蚀 钥匙
紫 继续
不能
均匀
白糖 食盐 小苏打
1. 从材料超市中取少量的白糖、小苏打、洗衣粉和食用色 素,分别放入水中。
2.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将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用文字或画的方式记 录下来。
材料 白糖 小苏打 洗衣粉 色素
刚入水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溶解的特征
1.物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2.刚入水时一边下沉,一边向水中各部分扩散溶解。 3.被溶解的物质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6 观察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6 观察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6 观察云》教学设计2.给同学们的云进行分类?3.同学们能将这些云进行分类吗?你的依据是什么?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将云的形态记录,并且尝试着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于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这也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通过观看视频,对比教科书,学习积云、层云、卷云的形貌特点;2.根据积云、层云、卷云的特点,重新将同学们的画进行分类;3.将今天天空中的云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31.学生分组讨论,学会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2.学会自己记录晴天、多云、阴天的云量;晴天的云量为:多云的云量为:阴天的云量为:3.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学会区分每张图片属于哪种天气,有哪些类型的云组成。

教师活动21.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云的视频或者照片,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各种云的特点。

2.引导学生将同学们收集的云的照片进行重新分类,学会认识天空中的云。

教师活动31.教师引导学生来观察和鉴别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

2.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和归纳的结果填写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3.教师提供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判断所属天气。

活动意图说明:在学生掌握云的分类的基础上,学会对云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并且掌握云的多少对天气的影响,层层递进的理解和掌握天气的形成原因,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明白科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影响,学会判断云量的方法,为室外的实际观察做准备。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学生到室外进行云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云的形貌。

观察今天的云量并记录:2.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教师活动41.教师带领学生有序的开展室外云形态的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记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云量多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以及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将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认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知道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教案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教案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教案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研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环境?- 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什么需要保护环境?- 环境破坏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有哪些?3.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 节约用水和用电- 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教学步骤1. 导入环境概念- 让学生思考、讨论环境的定义和作用。

- 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 研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用案例和图片展示环境破坏的后果。

- 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理由和意义。

3. 研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分组完成垃圾分类游戏,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 观察水和电的使用情况,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用电。

- 观察校园和社区的植被状况,讨论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 检查学生对环境概念理解的准确性。

- 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游戏表现- 评估学生在垃圾分类游戏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 评估学生对节约用水、用电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延伸1. 利用视频资源展示环境保护实践的案例,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动力。

2. 安排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3.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学到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方法。

教学资源1. 展示案例图片、视频资源2. 垃圾分类游戏材料3. 环境保护手工制作材料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的概念、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通过参与垃圾分类游戏、讨论节约用水、用电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方法,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教师要在教学中提供充足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堂应用实录
教材简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课在认识了木头、金属、塑料、纸这四种常见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的基础上,研究这四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进一步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塑料特性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课还将通过木头制品和用途对木头特性进行研究。

让学生知道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决定了材料不同的用途。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材料开始,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b: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一起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b: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意识。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说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观察判断方法。

b:能列举木头的特性。

4、STSE目标:
a:能认识到沉浮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水槽、塑料、木块、铜块、一组实验材料、记录表等。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认识
木头金属塑料……
f J f
课堂实录: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说过。

忘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块来重温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

(播放课件视频)生:好。

(学生观看视频)
师:孩子们如果乌鸦找到的不是小石子,而是小树枝,乌鸦能喝到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情况预设:不能。

因为小石子是沉的,小树枝是浮的。

教师讲述:因为小石子沉在水底,一颗一颗放进去后水就会慢慢升上来
了,而小树枝是浮在水面上的,如果不断地放进去,虽然水面也会上升一些,但是一会树枝就把瓶口堵住了,乌鸦就很难喝到水了。

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它们有的跟小石子一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和小树枝一样会浮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沉浮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动手实验,发现问题
师:请同学们快速观察,在你们小组的桌面上,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用品?
生:(观察后回答)水槽、一块布、木块、铜块、塑料。

师:在今天的实验中,我
们同学的手会弄湿,这块布是用来擦干你的小湿
手的。

你们想不想玩一玩桌面上的这些材料?生:(异口同声回答)想。

师:(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们在玩的过程中也会像科学家一样发现很多,收获很多。

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动作轻,发现问题多。

生:小组内动手实验、交流。

[ 鼓励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 师:(实验完成后)谁来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生:木块、塑料浮在水面上,铜块沉入水底。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吗?生:没有了。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你认为怎样算沉呢?生:挨住水槽底部;在水
中;……
师:我们一块儿看屏幕:判断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碰到容器底部是沉。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明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判断方法。

]
(三)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师:请组长收起第一组实验用品,取出第二组实
验用品,同学们仔细观察
每种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象棋子、积木、筷子是用木材做成;小圆柱体、硬币、曲别针是用金属做成的;小棒、月亮、雪花是用塑料做成的。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完成的保证。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发一张活动记录表,我们观察记录表上有哪些内容?
生:(观察后回答)有材料名称、预测、实验结果。

师:还有补充吗?
生:表格下面有注:沉用“J来表示,浮用“f来表示。

师:通过观察活动记录表,你知道我们在做实验前应该先做什么?
生:(争先恐后)先预测。

师:现在我们将这些物体一样一样的先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填在预测这一栏中。

[明确实验前应该先预测并填写预测结果。

]
师:预测完成后就可以做实验了,注意把实验结果填在记录表上。

生:动手做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

(师参与学生实验并巡回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
师:实验完成快的同学可找自己身边的材料试一试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
师:(学生完成实验后)我非常想知道你们的实验结果,哪一组先来说
说?
生:(争先恐后回答)象棋子浮、积木浮、筷子浮;小圆柱体沉、硬币沉、曲别针沉;塑料小棒浮、塑料月亮浮、塑料雪花浮。

师:哪位同学能按材料分类说一说?
生:木头类的浮,塑料类的浮,金属类的沉。

师: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发现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浮。

一块儿看大屏幕:由于材料不同,有的物体在水中沉,有的物体在水中浮,所以我们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用来制造的材料。

生:(异口同声回答)有关!
师: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把实验材料收起来。

(四)认识木头
师:通过做实验,我们大家都知道了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

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制成的?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生: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说明它比较坚硬;
木头可以做XX,说明它承重力很强;
木头可以造船,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
用树的枝条编筐,说明它有一定的柔韧性
[ 引导学生从观察周围的物品入手,认识木头。

使学生对木头特性的了解系统化]
木头
师:小福娃也在讨论木头的特性,请大家结合福娃的讨论,小组合作,把你知道的木头的特性填在58 页的气泡图中。

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保护森林资源的动画短片。

生:饶有兴趣地观看。

师:看完短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说句什么话?
生:不要再乱砍伐树木,要珍惜每一棵花草树木;
要保护森林资源;
大自然的生机,大自然的活力需要我们去珍惜
师:(发出感慨)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珍惜我们的森林资源。

[ 师生共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利用多媒体播放短片,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得了知识。


师:为了节约木材,我们可以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木材,你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呢?
生:塑料、玻璃、金属等。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知道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用来制造的材料有关,还认识了木头这种天然材料,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有关材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