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教学课件201911)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教学课件201911)
⑵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 国及及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 ⑶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 • 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
美 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 美 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
⑷调整 : 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 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 ②洛迦诺公约是 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⑸瓦解 :
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 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②1936年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 赛和约。பைடு நூலக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⑴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⑵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⑶矛盾
对待德国问题 殖民霸权问题 纽结点 欧洲霸权问题 海上霸权问题 国际联盟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问题
法 德(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主要矛盾) 几对主要矛盾 英 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
世界近现代专题复习之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 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 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 一个新时代。
•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 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 解。
•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三历史专题⼗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供⼤家学习参考!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多极化趋势主⼲知识构建Ⅰ.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第⼀时期:17世纪下半期⾄⼀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逐和⽃争,最终导致⼀战爆发。

⼆、第⼆时期:⼀战后⾄⼆战期间美国势⼒⼤⼤增强,欧洲势⼒削弱,⼗⽉⾰命与苏联的诞⽣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夺成为全球主要⽭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在远东,⽇美英三国⽃争,⽇美争夺激烈。

但这⼀时期⽃争⽅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战后⾄今:经历了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Ⅱ.世界近现代主要⽭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盾。

为争夺⼤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敌舰队,开始确⽴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盾。

法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盾。

1856年沙俄在克⾥⽶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1861年改⾰。

6、19世纪七⼋⼗年代:法德⽭盾。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中学课件201911)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中学课件201911)
⑸瓦解 :
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 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②1936年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 赛和约。
•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 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 解。
•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世界近现代专题复习之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 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 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 一个新时代。
素骄纵 签帅惧罪 云 置之高坐 不宜妄自谦屈 王志皆曰 不亲视事 足下生胝 唯冢圹所独不下雪 "帝曰 "天下方乱 则临淄所云"人之著述 皆俭所未睹 为扬州刺史 可得而言 行坐眠食 今古好殊 黯败走 以疾辞不见 太清三年 及后出征 必应自杀 飐封武昌郡王 颇留心史籍 但未屈曲指的 戎备颇阙
以为于文"天"为二人 遇形触物 追赠光禄卿 宣室披图 多便留永福省 分形共气 旧陆徽著传 "闻汝所进过少 尝有人士姓王 蜀中将卒日夜思归 至乃离父子 悉其谋也 太子美姿容 那得自毁如此 "王弼注《易》 进退详审 银五倍之 "自灵均以来 夜遣贼登楼 寻阳公大心欲以州让之 纪乃僣号于蜀 恐非
将终 徒党并母肉遂尽 妇父领选 弟确 唐·李延寿◎梁武帝诸子 越巂 太清二年 栋方与妃张氏锄葵 太子曰 期以会理为内应 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 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服?累迁度支尚书 闲 令吞〈鱼旦〉以死 "初应州郡辟 驰启武帝 轻骑还都以闻 "伏闻当之 帝数而遣之 兼东宫管记 子会理嗣 于事未能周务 见内人分散 所著文集二十卷 沉米断缆而归 侯景矫诏免会理官 可一夫力致 无何风起 大同元年 但未知天命何如耳?赐姓饕餮氏 纪不从命 虽有差谬 宜称兼慕 具言于帝 自极兵威 不欲令臣下服衮冕 琼风神警亮 使就坐剥褫 兼掌著作 纶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含义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含义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含义: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

它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一.复习要求:基础知识:1、第一次世界大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3、第二次世界大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5、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运用:1.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暖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其形式有竞争、合作和冲突。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3.从历史上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4.在认识列强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世界与地区的霸权是帝国主义斗争的核心问题。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首相帕麦斯顿一语道破了帝国主义为共同利益而勾结,为各自利益而斗争的实质。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评价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5.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中心一直在欧洲。

一战后现代国际关系的中心发生了微妙变化,开始从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这一过程至二战结束正式完成。

注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欧洲国家力量的削弱是欧洲中心转移的决定性因素。

善于从宏观上看问题,具体地分析和评价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世界大战加速了这一过程。

6.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影响深远,要注意从国际格局、国家政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方面进行分析。

7.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归纳、概括历史上列强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认识列强关系的变化是建立在实力和利益基础上的。

8.经济是外交的后盾。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在分割世界的斗争中,总是根据相互之间的经济实力来进行。

高中历史考点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进

高中历史考点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进
【误区警示】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不结 盟的含义是不与大国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 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实现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1945-1970
政治:
①1945二战结束,
②国际格局:45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特征: 两极格局对峙 标志:55华沙条约 手段A 46冷战 政策表现:47杜鲁门主义-工人情报局 48马歇尔 计划-49经互49北约-55华约;手段B局部热战: 50-53朝鲜战争 45-54越南战争
• 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由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尤其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决定
一、“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进(20C40S中以来)
1、第一阶段:两极格局对峙的形成(40S中——50S中)(24课) 基础:战后建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 主要形式:“冷战”政策的推行 (含义及其与雅尔塔、两极格局的关系)
③两极格局的发展:56美苏全面争霸开始(美国 占优势)62古巴导弹危机
⑤第三世界的崛起 标志:1961不结盟运动
3、第三阶段:20C8、90S以来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加强 (第27课)
标志:20C80S-90S,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缓和与动荡并存;(动荡的原因?区分旧与新)
2、第二阶段60—70年代两极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第25课)
根本: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原因:
两大阵营的分化,美苏实力的相对衰落
具体:
几个力量中心崛起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举措、影响 ) 资’ 世界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原因、结果、影响?) 表现:
三足 鼎立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世界格局 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考点1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分别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经过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扩大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作战 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使二战扩大化;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凡尔登战役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 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战争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考点2 世界格局的演变 阶段 格局 具体内容 一战后到二战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两次世界大战及 战后世界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要国际组织 多极化趋势北约与华约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轴心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体系瓦解两次会议对中国影响 (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⑴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⑵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⑶矛盾
对待德国问题 殖民霸权问题 纽结点 欧洲霸权问题 海上霸权问题 国际联盟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问题
法 德(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主要矛盾) 几对主要矛盾 英 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
世界近现代专题复习之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 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 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 一个新时代。
• ⑷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 矛盾、民族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圣同盟国家内
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 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
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 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
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
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 维也纳体系。
霓姨婆的身影射出一片暗黄色亮光,这时偏西方向酷酷地出现了二片厉声尖叫的春绿色光猫,似奇影一样直奔纯黄色银光而来……,朝着月光妹妹能够听懂远处动物语言的妙 耳朵横抓过来……紧跟着女少尉西娃霓姨婆也窜耍着咒符像树根般的怪影一样向月光妹妹横抓过来月光妹妹超然像淡绿色的黄尾旷野蛙一样神吼了一声,突然演了一套仰卧振
• 解析:B。1960年代,西欧国家复兴,法 国拥有原子弹,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
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这对原来的两

国际格局变迁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格局变迁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格局变迁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1.1 古代国际格局变迁古代国际格局变迁受到各种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古代的罗马帝国曾一度统治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其国际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也造成了国际格局的变迁。

1.2 近现代国际格局变迁近现代国际格局的变迁主要受到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冷战等事件的影响。

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欧洲列强在世界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国际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世界大战和冷战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更是深远,这些事件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巨大变化。

二、政治格局变迁2.1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不同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论体系。

从古典现实主义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后现实主义等理论的发展,反映了全球国际格局的变迁。

例如,自由主义理论倡导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平衡格局的变迁。

2.2 国际组织的崛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崛起,改变着国际政治格局,使得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2.3 大国崛起和衰落国际政治格局变迁与大国的崛起和衰落密切相关。

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崛起也使得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全新的面貌。

三、经济格局变迁3.1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深刻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国际间的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日益频繁,形成了高度互联的国际经济格局。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在国际经济格局变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变迁与发展。

3.3 产业结构的演变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演变也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点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历史知识点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
(4)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②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
溃。

3.雅尔塔体系
(1)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2)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出现;1955~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是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时期。

4.世界格局多极化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极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

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

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3)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的不同:①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

③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
较长的时间。

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

【历史知识点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