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

简析维也纳体系内容摘要: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改变了旧欧洲的政治格局,即从以前的诸强纷争一改而为法国的独霸天下。
然而,由于拿破仑的一味好战,残酷掠夺各国人民,激起整个欧洲的反对,所以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1814一1815年,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先后两次击败拿破仑,最终推翻了盛极一时的法兰西帝国。
战后,作为战胜国的反法联盟诸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重建欧洲秩序的和平会议,形成了以“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为标榜的维也纳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欧洲重又回到诸强争场的旧格局。
但是,这时的欧洲毕竟不是18世纪封建时代的欧洲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
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运转终结评价一、体系建立的过程(背景):1789年7月14日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极大地展撼了欧洲,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
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王冠,各国封建君主策划联合干涉法国革命。
英国惧怕法国革命后国力增强,会威胁到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因此,在英国的积极活动下,一个以英国为首,包括欧洲大陆众多封建国家的反法大联盟正式形成了。
法国革命开始演变为一场国际战争。
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人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工权的斗争。
从1793年3月第一次反法同盟开始,到1815年6月,共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间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拿破仑时代的强盛。
但是,由于拿破仑沉迷于绝对的战争和绝对的征服,耗尽了法国的国力,加上他对大陆各国的奴役统治,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普遍反抗,所以拿破仑帝国的根基非常脆弱。
高二历史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高二历史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历史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高二# 导语】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19世纪前期的欧洲 和1848年革命
19世纪上半叶 欧洲的两件大事
经济:工业革命得到扩展,
阻 碍
资本主义经济有很大发展。
政治:处于维也纳体系之下,
封建主义统治欧洲绝大部分。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瓦解
形成------维也纳会议(1814---1815)
维护------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严重动摇-----19世纪二三十年代
什么是维也纳体系
体系是一种秩序。维也纳体系是通 过维也纳会议确立的一种新的统治 秩序。这种新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 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如何评价维也纳体系?
大会发出响亮的口号:“重建社会秩序”,“恢复 欧洲政治制度”,在“公平的力量配备”的基础上建立 “持久和平”等等,都是为了安抚各国百姓,为了使这 次大会带有一些崇高、庄严的性质;但是大会的真正目 的在于战胜国瓜分战败国的遗产。
法兰西第 二帝国
法国1830年革命
1848年2月,巴黎人民起义
1848年匈牙利革命中,击退沙俄军队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的
和
1、匈牙利革命:被沙皇俄国镇压 2、法国二月革命 六月起义失败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1、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强大 2、资产阶级背叛革命 3、无产阶级的不成熟 4、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处在继续发展时 期,远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程度
革命
打击欧洲封建 势力维也纳体系
瓦解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提高工业资产 阶级的地位 民主民族意识 空前高涨
1848年欧洲革 命的历史意义
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
资产 阶级 民族 民主 革命
近代史上法国政权的演变:
1789-1792:波旁王朝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1830:波旁王朝复辟 1830-1848:七月王朝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
【历史课件】维也纳体系

吞声地服从这样一个阶级的统 治, ······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斗 争已不可避免,这个斗争几乎在和约 缔结后就开始了.。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作品
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
维也纳 会议
1814--1815
《 1、恢复旧制
最 后 2、限制法国,重划版图
议 定
3、分割殖民地,英国巩固霸主地位
书
》 4、维持德、意分裂
英国
普鲁士 王国
俄罗斯
奥地利 帝国
1815年的欧洲地图
“公平的力量配备”---势力均衡(漫画)
缔约三国的君主…… 无论何时、何地,均将 互相救援; 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兵之父, 又将以本身所赋有的同样的手足精神来引导他们, 去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维也纳体系

欧洲大国协调
梅特涅体系 亚琛会议:1818年 亚琛会议:1818年9月(俄奥普英法)赔款与驻法盟军撤军问题。 特洛波-莱巴赫会议:1820年10月,五国特洛波会议。 1820年10月,五国特洛波会议。
1821年 1821年1月,(俄、奥、普、英、那不勒斯)莱巴赫会议。(欧洲协 调裂痕扩大)
维罗纳会议:1822年10月,(俄奥普英法)策谋反革命武装 1822年10月,(俄奥普英法)策谋反革命武装
这是圣马丁的画像,该画现藏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圣 马丁是南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他生于阿根廷一个 西班牙殖民官吏家庭,8岁时迁居西班牙,就学于马德里军事学校。 1808梍1811年参加西班牙反抗拿破仑入侵的解放战争。由于受到美 洲独立运动思想的影响,1812年初他返回阿根廷,参加反对西班牙殖 民统治的斗争。他在阿根廷训练了一支革命军队,攻入智利。1818年, 他们与智利军民联合起来打败了当地的西班牙殖民军,智利宣告独立。 1820年攻入秘鲁,次年进军利马,秘鲁宣布独立。1822年7月圣马丁 到瓜亚基尔会晤玻利瓦尔,随后便引退。1824年后侨居法国,直至去 世。 由于他的英雄业绩,在圣马丁诞辰100周年时被阿根廷、秘鲁和智利 共尊为“祖国之父”,这充分表现出广大人民对他的崇敬之情。
詹姆斯.门罗( 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 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THE MONROE DOCTRINE ):1823年12月2日,为 : 年 月 日 抵制欧洲数国插手拉丁美洲事务, 抵制欧洲数国插手拉丁美洲事务,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宣 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和任何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 称: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和任何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但任何 欧洲国家也不能干涉美洲事务和在美洲进行新的殖民扩张, 欧洲国家也不能干涉美洲事务和在美洲进行新的殖民扩张,否则就 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其口号是: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其口号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门罗主义是国际关系上第一个旗帜鲜明的美国的主义, 门罗主义是国际关系上第一个旗帜鲜明的美国的主义,概要地宣布 了新世界对旧世界的分离。 了新世界对旧世界的分离。
维也纳体系述评

维也纳体系述评摘要: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维也纳体系,确立了一系列原则,据此,欧洲重新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然而欧洲各国矛盾重重,国际关系异常复杂,在各国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下,维也纳体系却维持欧洲几十年的和平,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梳理和辩识维也纳体系的建立、解体的过程,对认识19世纪的欧洲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欧洲国际关系;评价Abstract:After the Napoleon ,established a fe。
Hoies in European all countries is layer after layer,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bnormality is plicated in European countries of antinomy and struggle。
Vienna system maintained Europe for several decades of peace,exerting deep influences o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sorting out and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isintegration of the Vienna system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no; Europe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va luation引言进入近代以来,欧洲的国际关系一直错综复杂,各大国对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日趋激烈,尤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彻底打碎了旧有的欧洲统治秩序,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同拿破仑帝国进行了多次较量,最终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维也纳体系和五级均势格局

拿破仑征服葡萄牙与西班牙(1807、 1808) 第五次反法同盟的组建(英、奥) 维也纳和约的签订(1809年)
拿破仑征俄与第六次反法 同盟
理想主义者拿破仑 灾难的1812年 远征失败与第六次反法同盟的组建
(1813年3月)
莱比锡战役与拿破仑的失败
French Empire at its he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孙超
维也纳会议的结局
《最后议定书》
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荷兰、意大利诸邦等恢复法国 大革命前的旧王朝统治; 普鲁士占领波兰、萨克森、荷兰、瑞典的各一部分土地 俄国占领原华沙大公国的大部: 法国把边界恢复到1790年的六边形: 英国占领法国、荷兰、西班牙的部分海外殖民地 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组成尼德兰王国;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瑞典合并挪威 德意志由35个君主国、4个自由市结成松散的邦联,设邦联议会于 法兰克福; 意大利分裂成9个各自独立的单位。
各国的如意算盘
俄国:力图建立欧洲霸权 英国:建立起欧洲的大国均势,并保持海上的绝对优势 奥地利:恢复对意大利的控制,保持在德意志邦联中的优势 普鲁士:严惩法国,夺取其领土;提高自己的地位 法国: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并适机削弱其他国家的力量
山东师范大学 孙超
百日王朝与《第二次巴黎和约》
百日王朝 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 年3月) 滑铁卢战役与帝国的终 结
以大陆优势抵消英国的海上优势 柏林敕令(1806年11月)与枫丹白露敕令 (1810年10月) 大陆封锁在一段时间内给英国经济带来困
境,但是英国最终安全无虞,且有相对繁
荣。 大陆封锁激化了帝国国内外的一系列矛盾, 使欧陆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欧洲大陆产 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复习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学案【知识点拨】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动摇、瓦解(一)体系的建立1814年—1815年,俄英普奥四大国召开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了欧洲版图并确立了欧洲的统治秩序,这被称为维也纳体系。
1.维也纳会议的内容:①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②按大国意志重划欧洲版图③分割海外殖民地(法)④维持德意分裂。
2.维护体系的工具: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二)维也纳体系瓦解1.瓦解的原因: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封建君主国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政治上日趋反动,在其统治下,各种矛盾日趋尖锐,主要有以下矛盾: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被压迫民族与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同盟内部矛盾。
2.瓦解的过程:①动摇:1821—1829年希腊通过独立战争独立,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版图被改动,在希腊、比利时独立过程中,神圣同盟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以致破裂;1832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
②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进一步打击了欧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注意:维也纳体系的特点:①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的②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③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统治秩序,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④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三)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维也纳会议的主宰国逆历史潮流而动,扶助法、葡、西班牙等封建国家复辟,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镇压革命运动,是历史的倒退;最终被资本主义驱逐出历史舞台;四大国坐地分脏,践踏弱小民族国家利益是历史的反动;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所谓“历史的反动”,实质就指维也纳体系违背历史潮流。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日益觉悟,各地民族独立意识增强,这些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就是其历史的反动性表现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维也纳体系的
瓦解
浅论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国际关系学院级国政一班
王兴
摘要:
维也纳体系是建立于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国际体系,维持了欧洲近四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
但在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巨变下最终土崩瓦解。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德国统一欧洲均势
引言
维也纳体系作为在近代持续近六十年的欧洲体系,曾维护欧洲近四十年的和平与稳定,这是近代欧洲保持和平时间最长的时期。
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下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欧洲均势的打破和欧洲各大国间矛盾的加剧。
(一)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维也纳体系所存在的十九世纪正是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
拿破仑虽然在欧陆争霸上失败,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思想却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播到欧洲各地,使欧洲各国人民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虽然维也纳会议使欧洲各国如法国、西班牙等复辟,恢复其封建统治;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不可阻挡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浪潮在十九世纪席卷了整个欧洲,对维也纳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进而导致其瓦解。
首先,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同样使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逐渐激化,使维系维也纳体系的又一支柱大国协调体制即“欧洲协调”逐渐失效。
欧洲列强在干涉镇压革命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
在欧洲1820年革命中,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显现。
英国反对干涉意大利革命与西班牙革命,与俄普奥三国产生了矛盾。
虽然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最终遭到镇压,但大国协调一致的原则显然受到了破坏,欧洲协调体制开始破裂,主要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的维罗纳会议也成为了神圣同盟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
欧洲1830年革命则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矛盾更加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各大国对革命后成立的法国“七月王朝”的不同态度上。
俄国与英国态度截然相反:俄国极度仇视革命积极主张干涉革命但英国率先承认了法国的七月王朝新政府,普奥两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国内形势只好承认了法国新政权。
俄国为避免外交孤立,最终也被迫承认法国新政府。
虽然欧洲各大国最终都承认了法国七月革命后的法国新政府,但其中各国之间的分歧从中可窥见一斑,而最为突出便是英俄两国的分歧和矛盾,这也给之后两国进一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的1848年革命则进一步激化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使得俄普奥三国的关系相互恶化,神圣同盟也随之名存实亡,无法发挥实际作用,成为了明日黄花。
所谓“欧洲协调”也随着俄普奥三国不再“团结”而彻底解体。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不断的革命运动浪潮中逐步激化,不但使协调各大国之
间利益的欧洲协调机制解体,还为列强进一步的冲突与战争埋下了伏笔,而这些显然不利于维也纳体系的维系。
第三,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对比。
希腊、比利时等国的独立改变了维也纳会议上所确定的政治版图。
奥地利因其为多民族封建帝国,境内匈牙利、捷克、北部意大利等地区民族起义时有发生。
1848年革命使奥地利更加衰落,奥地利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维护本国封建统治以及加强对境内各民族的统治上。
而俄国在1848年革命中俄国经过镇压革命发展了自身的军事力量,在欧洲的地位大大提升,扩张野心也进一步增长。
而德国与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唤醒了两国的民族意识,为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国特别是德意志的统一不但造成了维也纳会议以来最大的领土变更,更使得传统欧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大改变了欧洲大国间力量的对比;其它欧陆国家都难以与统一后的德国相单独抗衡,欧洲均势受到冲击。
第三,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本身就其民族独立与资产阶级自由民主革命精神而言冲击了维系维也纳体系存在的正统主义思想。
正统主义思想本身就是为维护欧洲各国封建统治所提出的,而这一思想显然与倡导自由、民主、人权的革命思想格格不入。
(二)欧洲均势的打破
欧洲大陆上列强间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也是维也纳体系终结的重要原因。
维也纳体系一开始就建立在欧洲均势之上,欧洲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