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医术与医德
黄元御医书全集阅读笔记

《黄元御医书全集》阅读笔记目录一、基础理论 (2)1.1 黄元御医学理论体系 (3)1.1.1 五运六气理论 (4)1.1.2 三阴三阳理论 (5)1.1.3 五行顺逆篇 (6)1.2 黄元御脉学 (8)1.2.1 诊法总论 (9)1.2.2 脉诊详解 (10)二、病因病机 (11)2.1 黄元御对病因病的认识 (13)2.2 黄元御辨证论治 (14)三、诊断方法 (15)3.1 黄元御望诊 (16)3.2 黄元御问诊 (17)3.3 黄元御切诊 (18)四、治疗思想 (19)4.1 黄元御治病原则 (20)4.2 黄元御方药运用 (21)五、经典医案 (22)六、药物疗法 (24)6.1 黄元御常用药物 (25)6.2 黄元御药物配伍禁忌 (27)七、养生保健 (28)7.1 黄元御养生理念 (29)7.2 黄元御养生方法 (30)八、临床实践 (31)九、学术传承 (32)9.1 黄元御医学影响 (34)9.2 黄元御医学传承现状 (35)一、基础理论《黄元御医书全集》是一部集黄元御医学思想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医学巨著。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黄元御的基础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
黄元御的医学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易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黄元御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做了全面阐述。
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五行构成,人体亦如此。
人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等都与阴阳五行息息相关。
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阴阳五行会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元御强调治病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五行的平衡。
在理论阐述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黄元御对人体脏腑的认识。
他将脏腑分为阴脏和阳脏,详细描述了各脏腑的功能特点及其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他还强调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如肝与脾、肺与肾等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在《黄元御医书全集》中,我还学到了关于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世家——田山庄陈氏家族

中医世家相传清朝末年,聪明好学的陈超然多次参加乡试,但他文运不佳,屡试不中。
因陈超然年事已高仍参加乡试,省巡抚呈报礼部,被皇帝钦赐副贡,也就是副举人,所以陈家前厅有竖匾“钦赐副贡”。
一百多年以前,陈超然儿子陈守瓶是个坐堂郎中,悬壶济世,为百姓解除病痛,方圆几十里之内很有名气,许多病人被家属用木船送到陈家治病,陈家屋前的小河里经常是船满为患。
据《新中国成立前上海针灸发展》记载,“陈守瓶,擅长针灸、喉、外科,世居青浦金泽,师从卫朝栋(清名医,青浦人),得其奥旨,医名大噪。
传业于三子一婿,后继有术,已历四世。
”陈家的后厅有横匾“德心堂”,陈家又是中医世家,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德心堂是个中药铺。
据《昆山陈氏三世名医——陈怜时、陈正一、陈华元》记载:“陈怜时(1882-1952),陈守瓶之子,青浦金泽镇田山庄人,辛亥革命后,弃儒行医,1939年迁居周庄开诊,主治咽喉兼治其它外科,撰有《疔疮外科与咽喉治验》一书。
”陈守瓶的孙辈中又有多人子承父业,治病救人,如陈仲逸、陈正一、陈仲仁,孙媳沈彩珠等,都得到陈家真传,专治疮疡、咽喉疾病,享誉周边乡镇。
陈氏第三代传人陈正一(陈怜时次子,1913—1990),字仲羲,早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但是为了家传医术,他还是回乡从医,一干就是一辈子。
从此,世间就少了一位建筑师,多了一位名中医。
陈正一医生迁居陈墓镇(今锦溪镇)俞家桥北堍,善治喉症疮疡,疗效如神,享誉昆山、青浦、吴江一带。
他为病人写的处方落款是“田山庄咽喉外科陈正一”。
陈正一医生深入研究家传秘方,炼制成珠黄四宝丹、珍珠清喉散、轻乳生肌散、红珠膏、斑蝥丸等丸散膏丹。
此外,陈氏还懂日语,研读了西医外科著作——《实用外科手术》(松本喜代美著)。
生前撰有《外科治法》和《咽喉治法》,有其手抄本《咽喉方案存根》三册存世。
陈医生常说,人能够帮助别人,就是福气。
田山庄有许多人都去陈墓镇找陈正一治病,只要一提是田山庄人,陈医生从不收田山庄人一分钱。
吴永健无愧于心做医生

能成 为医生将 是我最高 兴的事。” 一 挑 选分配单 位 , 那 最终 他选择 了中国医学 止 。吴 永 健 没有 放 弃 , 他
年。8 1 个志愿 , 永健只填 了5 全是 科 学 院下 属 的阜 外 医院 。但 这个 决 定 校 招生 办 公室和 工作人 吴 个, 医科 院校 。当吴 永 健被 第一志 愿 的 山 遭到父 亲的反对 . 他不同意作为长子 长 半天 , 追加上一 个报考 名{ 东 医科大学录取 后 , 爷高兴地 说 , 孙 的吴 永健 远 离 家 乡发 展 事业 。 父 吴 永 健 白天 工作 , 上 爷 自 但 晚 从 吴 己当年 花那 么 多大 洋 买回来 的 医学书 亲最 终也没 能说 服吴 永健 , 此 , 永 三 点 。其他 考 研 的医 生
陈氏中医文案

陈氏中医文案建于1993年的陈氏中医诊所是广仁堂的传承,重建1903年创办的广仁堂是陈氏中医的归宗广仁堂记广仁堂,古郡夷安陈氏中医药百年老号。
犹京之同仁、杭之庆余,承一脉而秉持,历三代而不衰。
仁心妙手,济世救人,邑人莫不许之。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柳南公(讳星炜)初创广仁堂。
公幼秉家风,立志耕读。
先登县试榜首,后取监生。
以期秋闱中式,光耀门庭,得展修齐治平之抱负。
然事与愿违,时疫渐起、乡人非命。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成良相,莫若济世良医。
公遂投笔辍学,潜心医典。
后拜潍州名医门下,数年尽得师传。
年方二十四,便独立行医。
凭学养深厚、师承名家,更兼天资聪慧、勤于研习,出师未几便声名鹊起。
年及而立,所设广仁堂前,每日求医问药者已络绎不绝。
出诊平、胶、诸、潍等邻县,声望愈发远播。
又七年,应友人盛邀设广仁堂于青岛。
期间角逐中医考试,名列前茅,自此誉满岛城凡二十余载。
抗战爆发,青岛沦陷。
公年近花甲愤然回乡,先后于县城东门里、南门里设广仁堂,并坐诊行医,报效桑梓,三载而卒。
毕生潜研《内经》《伤寒》《本草》诸典,于明清吴又可、王梦英等医家论说探究尤深,著《临床经验集》两册传世。
时人感佩其医德医术,与邑内同为名家高手、且排行皆为第九的綦樟若、单培源,并称“医界三九”。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戟门先生(讳树棨)生于城南柏城单家庄故里。
虽系柳南公次子,然家教愈严,课业不苟。
私塾启蒙,遍习经史子集。
后为塾师,教学相长,国学功底日渐深厚。
逘及承家学、习中医,则轻车熟路、一通百通。
更拜师名医綦樟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先生年方二十六,独赴县城行医。
三年未及,医术独到,风貌儒雅,“小陈先生”之名已闻遐迩矣。
后随父行医,辗转青高两地;鼎革之际,避乱回乡坐堂;公私合营,并“广仁堂”于公立医院。
先生自此开启亦官亦医之途,历任县中西医协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中医院名誉院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显职凡四十余载,克已奉公、内敛敬业,政声一时无两。
医德与医术

龙源期刊网 医德与医术作者:戴永夏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4年第10期清朝初年,江苏常州城里出了个魏神医。
有一次,魏神医到一个危重病人家看病,他走后病人枕头下放的十两银子不见了。
那银子是病人的儿子刚刚借来,预备给老人请医买药用的。
病人的儿子听信谗言,怀疑是魏神医拿了,便捧了一炷香,跪倒在魏神医的门前。
魏神医很奇怪,问他这是干什么。
病人的儿子委婉地道出了疑情。
没想到,魏神医听后痛快地承认了下来,并说:“确有此事,因我有急事需要银子,手头一时不便,就悄悄拿了你家的银子应急。
我本想今天去给你父亲诊脉时,再偷偷地放回原处的。
”说完,他拿出十两银子,交给了病人的儿子。
这一来,街上围观的人都惊呆了。
他们本以为魏神医道德高尚,不想他竟是如此卑劣。
一时间,对魏神医的非议之声传遍大街小巷。
然而,魏神医却神态自若,毫不在意。
半个月后,病人痊愈。
在彻底清理病床时,在褥子底下发现了那十两银子。
于是,羞愧难当的父子俩又跪倒在魏神医面前,病人痛哭流涕地说:“我们家的银子并未丢失,是我儿子诬陷了先生。
今天一则来送银子,二则特地来向您请罪。
”魏神医将他们拉了起来,好言相劝。
病人的儿子十分不解地问道:“先生,我那天听信谗言诬陷了您,您明明没有拿银子,为何甘愿蒙受骂名呢?”魏神医说:“你父亲的病情正在紧要关头,若找不到丢失的银子,一定会伤心绝望,邪火上攻,病情会急剧加重,很可能一命呜呼。
所以,我宁肯背上骂名,也要挽救他的生命。
”父子俩听了万分感激,磕头不止。
(王传生选自《老年生活报》)。
历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合集

历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合集一、身残志坚类1、李丽 :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2007年度)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
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被人们誉为“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提炼角度:从不幸的低谷到成功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轨迹。
面临厄运,你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展现了你生命的蓬勃。
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适用话题】挑战、不幸、美丽、付出与收获、坚毅的力量等。
2、邰丽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2005年度)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事迹〗: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
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二、赤胆忠心类1、明正彬:卧底缉毒刀尖跳舞(2004年度)颁奖词: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慑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
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
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
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事迹〗缉毒警察明正彬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份从容镇静让人觉得踏实。
2024年医生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医生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范文华益慰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了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调摄方法。
作为医生,学习华益慰对于提升我自身的医术水平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华益慰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总结出一份3000字关于医生学习华益慰的体会范文。
一、华益慰的理论基础华益慰作为中医学中情志调摄的重要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1.情志的作用:情志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的因素,情志的喜、怒、忧、思、悲、恐等情绪可影响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2.情志与五行学说的关系:根据中医理论,情志与五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情志的调节,可以达到调整五行的目的,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
3.肝脏与情志的关系:中医认为肝脏与情志相关,肝气郁结易导致情志失调,情志不稳定又会进一步影响肝脏的功能,因此,调节情志对于维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二、华益慰对医生的影响作为医生,学习华益慰,我深切体会到它对我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医疗技术:作为医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
学习华益慰可以帮助我调节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进而提升我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2.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情感的调节不仅可以使我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还可以帮助我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通过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3.培养患者的信任感: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关心患者的需求,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有效地增强患者对我的信任感,使他们更加愿意与我合作,积极配合治疗。
三、华益慰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华益慰可以被广泛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与情绪紧密相关的疾病: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一些功能性疾病如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等,其病因往往与情绪失调相关。
功效主义陈嘉映阅读理解

功效主义陈嘉映阅读理解①反思伦理生活,不妨从功效主义开始。
哲学家给了它很多赞誉:“现有伦理理论中最富雄心的“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占优势的一直是某种形式的功效主义”“唯一自成体系的道德哲学。
我也许可以加上说,在伦理维度上反思生活,通常会先想到功效主义类型的见解。
功效主义的大本营是英国,其理论资源来自休谟、亚当●斯密等重要哲学家。
功效主义理论的创建人是边沁,此后在约翰、密尔、西季威克等人那里发展成熟。
二十世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黑尔等人。
②由于翻译的原因,这种来自中国的理论常被称作“功利主义”。
“利”和“功利“在汉语文化中颇多贬义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功利主义”这个词平常用时也是贬义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讲原则而只从功效方面考虑问题。
但这不是这一理论的主张。
为了不把这个理论错当成自私自利主义,我像另一些论者一样,采用“功效主义”这个译名。
③功效主义理论是后果论的:某一行为是否善好,要看这个行为带来什么后果。
在这一点上,它与道义论相反。
道义论注重行为所依的原则和行动者的动机一只要我用心良善,只要我按道德律令做事,我就是道德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没那么重要,甚至全无所谓。
例如,康德主张,不得说谎是不易的道德准则,即使我不骗过歹徒就会伤及无辜,我也不可说谎。
④作为两种相异乃至相反的理论,功效主义和道义论各有得失,而在实际生活中,从功效出发和从道义出发则更多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从功效出发,多是冷静的,但易失于计较:从道义出发,则多带强烈的感情,如道德义愤。
我们也许应当把道德义愤视作一种重要的积极的“道德感情”但不幸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多半不像自以为的那样充满道义,更多的是把自己认可的东西上升到道义的高度,发展为狂热。
⑤功效主义有突出的好处,例如面对着装问题,我们要问:破洞裤对谁造成了伤害?如果它并不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而你仍然觉得不好,那么这更多是个人审美判断而非道德判断。
但我们似乎也不能单从后果来评价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嘉映:医术与医德医术与医德人类活动有些靠近取效一端,有些靠近游戏一端。
各种各样的绘画,取效的程度不同,但笼统说来,绘画以及其他艺术,比较靠近游戏一端;另外一些活动,比如行医,则靠近取效一端。
行医是手段,目的在于治病救人,或造就最广义的健康。
“为艺术而艺术”这话你能听懂,不管你是否赞同,却从没听说过“为行医而行医”。
行医虽然明显是取效的活动,但像大多数人类活动一样,行医的效果并不是单义的;因此,医疗不能只遵行程式,医疗过程中时时需要新判断;好医生不仅要有好技术,还要有医德;他行医也不只是为了挣钱,行医这种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生命的意义。
为了说明我想说明的,下面的议论常以中医这样的传统医学为例。
我对中医以及医学了解不多,好在我并不是要讲医学,只是用它来举例,涉及的是些常识,应不至于太离谱。
一我请郎中,上医院,是为了治病,医生好不好,要看他是不是把我的病治好了。
但这不是整个故事。
大家知道,现在抱怨最多的不是治疗效果,而是抱怨看病难看病贵。
你拉稀,验血验尿然后五脏六腑做了B超,脑部做了CT,折腾好几天,花了万儿八千,拉稀治好了,或许还没开始治就好了。
高干病房的医生,也许完全不用考虑医疗费用。
但我想象过去的郎中,他考虑你花多少钱,并不亚于考虑你的病能不能治好。
病人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黄帝内经》有言:“贵贱贫富,各异品理。
”郎中大概不能让你倾家荡产把你的脚气治好。
有一种药治疗脚气更有效,但十分昂贵,我们多半不会去用,实际上,由于很少有机会使用这种药,它不大可能被找到,找到了也很容易失传。
买点儿什么花多少钱合适,这当然不限于求医治病,但在治病这事儿上更加突出。
病来如山倒,我们平常买东西则比较从容;个体健康的“价格”极难衡量,不像平常买东西可以货比三家;治疗的效果尚在未定之天,不像买橘子可以先尝一尝;该怎么治病,多半只能依赖大夫的判断,而病人和大夫之间几乎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势。
回过头来单说治疗效果,它也不等于治愈率。
一位名医,很多疑难杂症来求医,病危病重的来求医,就算他神,他的治愈率也比不过一个治疗普通感冒拉稀的郎中。
治疗效果还牵涉到其他很多事情。
尽量保住乳腺癌患者的乳房,是不是疗效的一部分?该冒致死之险把一个病人治愈,还是取“保守疗法”听任病人落个终身残疾?为此还得考虑病人是老人还是少年,而不能“见病不见人”——折腾个天翻地覆,把个风烛残年身上的某种病根除了,有啥意义?除了治疗,还有与病人的沟通。
求医,不止是有了病想把病治好,经常,求医人想了解自己有没有病,这病有多要紧,都有哪些治疗或控制办法,或泛泛想了解跟某种身体不适相关的一般情况。
我这里那里不舒服,不一定算得病,需要的不是治疗,而是依照良好的建议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得了小病,也许我用不着理睬它。
严重些的病,我想知道治好这病麻烦不麻烦,要花多少钱。
要命的病呢?不一定治得了,我最关心的也不一定是怎么千方百计治好这病,而是自己走前还有多久,还来得及安排点儿什么。
不少时候,病人想知道这些的愿望并不亚于把病治好的愿望。
这些,从前比现在更突出些——我甚至猜想,无论得个大病小病,都要玩了命把它治好,这是相当晚近的习俗,由患者、医生、医疗制度合力造成。
在现代医院里,医学能做到什么医生就去做什么,这倒有点儿“为行医而行医”的意思。
一位医生自问:“生命不息治疗不止,让人心生几分沮丧,治疗有何意义?”行医是跟人打交道的。
医学史专家张大庆引用西人所云Medicine is an art之后说,“请注意,这里用的是art,而不用skill或craft,行医是需要用心和用情的,而不只是简单地靠技巧。
”跟画画相比,行医的确十分靠近取效一端,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艺术。
让患者了解他的身体和疾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医经验,帮助患者以更加合情合理的方式对待疾病,这些也该是行医的一部分。
反过来,医生那份冷漠,那份不耐烦,那份字迹古怪的诊断书,没少让患者抱怨。
嘿嘿,刚刚写到这里,读到名医顾晋在全国人大上的讲话,说是“80%的医患纠纷,不是医疗差错,而是沟通问题”;他接着说,“我的经验是,做医生,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重要。
”从狭义的疗效着眼,现代医疗的确进步很大,但在与病人沟通等不少方面,恐怕没多少进步,说不定还不如从前。
二现在的医疗效果比以往大大提高了,但到底能治好多少病,仍难定论。
一位名叫特鲁多的美国医生,他的墓志铭是:“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减轻;总是去慰藉)。
治病当然是个技术活儿,但行医不仅要靠医术,同样要靠医德。
贫富患者一视同仁,减轻患者痛苦,尽量保持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这些都要求医生有德,更不用说不用假药和多余的药、不侵犯患者这些更基本的要求。
流传千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全篇所涉都是医德。
这里还不是泛泛谈论有德,医生需具备特有的德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当有一个行当特需的才能,但说到德性,今人广受普遍主义影响,似乎所有人都应该具备同样的德性。
这显然不合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感知。
粗说,每个业行有它格外重要的德性。
政治家需要大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学问家需要自甘寂寞。
说得远一点儿,盗亦有道。
冷兵器时代的战士,他的首要德性当然是勇敢。
相较之下,医生更应具备的德性是富有同情心、冷静和审慎,这还包括富有同情心与冷静审慎的相当困难的结合。
当然不是说,每个业行各自封闭,它们各自的德性不相通融。
相反,没有哪种德性单属于一个业行。
有些业行,就它们所需要的德性而言,比较接近,优秀的将军、政治家、企业家身上有很多相近的品质,优秀的学者有几分像修行人。
有些德性几乎遍布所有业行,最突出的例子,对,又是勇敢——人们自古以来把勇敢视作“通行的美德”。
举报不法者多半需要勇气,有些政治决断更需要勇气,即使从事学术,也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气”。
维特根斯坦甚至说,天才在于才能中有种勇气。
不过,勇敢在不同业行有不同的分量。
在某种延伸的意义上,医生也需要勇敢,但它在行医这个业行里不像同情、冷静、审慎那样突出。
从反面说,贪婪在哪里都是恶品,但比起商人,医生身上更容它不得——在突来的寒天里把柴煤的价格抬到最高价位固然可恨,医生若乘病人之危把医药费用抬到最高限度,那真正是丧尽天良了。
在一个目标单一的活动中,从事者只要技术高明就能胜出,但在多数人类活动中,优异的成就既依赖特定的才能,也依赖特定的德性。
而且,才与德常常连在一起难解难分。
双方格斗,当然要看谁技高一筹,但勇气也是制胜的因素,甚至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俗语;若更深一层说来,格斗技术一开始就跟勇敢连在一起——一个懦夫学不到高超的格斗技巧,就像心浮气躁的人学不成出色的外科大夫。
更宽泛说,要在一个业行达至优异,他必定要热爱这个业行——这个业行引发他的热情,调动着他的心智。
虽然我们不愿把才与德混为一谈,但在相当程度上,在一位优秀的从业者那里,他的优异技术跟他的性情和品德连在一起,跟他整个的人连在一起。
画出好画,不只依赖良好的绘画技巧,并且依赖于画家的气度、见识、一般的感受力等等,此陆游所谓:汝等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优异技术与整个人连在一起,这一点在古时候更为明显,乃至于arete这个古希腊词不分才与德,意思就是卓尔不群的才德。
社会的演进倾向于尽量把技术从整体活动中独立出来,以便脱离开这个那个具体的个人以固定程序来教授技术,施展技术。
医疗拆分成多个部门,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技术的学习和实施最大程度与从业人的性情和品德隔离开来。
在国外的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那里,倒是还能依稀看到旧时行医者的情形。
但即使在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技术仍不是一切,每一个业行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它,这个行当无法维持下去。
三艺术比较接近于游戏,实际上我们常把艺术说成游戏,但艺术也有功效。
另一方面,医疗是取效的活动,但医疗的效果并不能从正确诊治这个单一的目的来衡量;而且,医疗的目的不断改变——“何为健康”不仅随着其他社会观念改变,它也随着医疗自身的发展改变。
营养不良(维生素的发现)、整容整形、器官移植、变性、试管婴儿,一样一样纳入了医疗范围之内。
“心理健康”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些外向效用之外,医生的所作所为还有内向的效用。
一位医生品行高尚,知识渊博,论理通达,这些不一定如数反映在他的疗效上,但对医疗这个业行本身却有促进提高之功。
这些不仅影响我们对这位医生的评价,也影响我们对医疗这个业行的感知。
由于以上种种,行医形成了一个多多少少自主的实践传统。
行医不仅需要独特的技能,而且要求特定的德性。
医学生不限于学会这种疗法这种药物会有何种疗效,他还需要学知在当今时代行医与一般健康观念及其他社会观念的关系,学会在医疗过程中怎样平衡各种因素,例如治什么病人的什么病值什么样的风险,值得让病人支付多少费用等等。
只与病人面对,他做不出这些判断,他得看看同行一向都怎么做,他得了解这个业行的一般行为方式。
概括言之,他需要依托一个传统来培养特定的德性,做出某些判断,采用某些做法。
这在过去更加明显。
那时候没有发达的生理学药物学等等来帮助从医者判断治疗方式是否科学,没有广泛的统计来帮助他判断疗效,学医差不多就是,郎中爸爸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前辈同行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他总体上是依循一个实践传统来行医。
关于实践传统,我还要慢慢展开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