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1、说出: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2、理解: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改新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难点】1、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导学问题】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做好标记)(一)大化改新阅读教材29页,思考: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政治、经济)、意义。
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二)伊斯兰教的兴起1、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西部的,形成于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伊斯兰教的主旨是信仰,其最基本的经典是。
2、通过表格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诞生时间创始人诞生地经典(三)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人在(时间),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广为传播。
2、阿拉伯帝国在时期最为繁荣,首都是,帝国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的交流和沟通。
3、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覆亡。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1、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课堂小结】你说、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当堂检测】比一比,看谁学得好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
公元7世纪,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c.明治维新d.废除农奴制改革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兴起于a.阿拉伯半岛b.小亚细亚地区c.印度半岛d.北非埃及等地3、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其创始人是自称为“安拉使者”的穆罕默德。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及说课稿(公开课)

公开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前河乡中心学校李全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古代世界文明开端后安排的,对于把握早期封建社会的特点,把握本章的总体阶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由来,对于理解和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我在农村乡镇中学任教,学生的阅读面小,视野不宽,认知水平相当有限,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初三学生刚接触世界史,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有限。
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发展及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应进行科学分析,弹性操作。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人教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识记统一日本的时间及国家,理解记忆日本大化革新的背景、时间、在位天皇、主要内容及意义。
2.回忆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的事件,理解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密切关系。
3.识记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创立者、圣地、影响及阿拉伯国家建立的时间。
4.认识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阿拉伯民族的兴盛。
二、知识梳理1.日本: 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7世纪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混乱动荡——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加——630年穆罕默德返回麦加——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封建国家建立点评:本课主要讲了日本和阿拉伯如何走向封建社会的,重点识记大化改新和穆罕默德创教、传教、建国、统一半岛的过程,认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既是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又是伊斯兰教创立传播的过程。
三、教材详解1.日本的奴隶社会:1世纪前后,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本州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①背景:六七世纪的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②开始: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③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6世纪末的阿拉伯半岛:为争夺水源和牧草,部落间相互仇杀,由此导致矛盾丛生、商路不通、外族入侵。
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4.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610年,目睹世间暴力和混乱的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只信仰“唯一真主——安拉”的伊斯兰教。
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通过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X的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难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亚洲,中国是较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了周边的国家的发展。
公元7世纪中国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繁荣局面,中华文化圈逐步扩大深深影响了日本的发展。
在遥远的西亚,“新月之乡”的阿拉伯半岛被强力民族轮番控制,纷争不断,百姓渴望安定,盼望建立统一的强力政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日本、阿拉伯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封建国家的。
自我研学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大化改新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1~2题:1.简述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时间:1世纪前后。
过程:①奴隶制国家出现;②本州中部大和兴起;③大和扩X,5世纪统一日本。
2.找出并归纳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时间:7世纪中期背景:①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②受中国统一兴盛的唐朝影响。
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知识模块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3~4题:3.请找出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作用。
背景:6世纪末,阿拉伯部落为争夺水源和牧场而相互仇杀,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新人教版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武德田令请回答:①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②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念:念诵“除真主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拜:每日要面向克尔白神庙按规定的仪式礼拜五次。
课:每个信徒都要交纳天课,即施舍财物。
后变为国家税收。
斋:在回历9月进行斋戒,即从黎明到日落整天戒除饮食。
朝:每个信徒,不分性别,只要身体健康,旅途安全,能自备旅费,而且家属的生活有着落,平生要朝圣一次。
请回答:①这是哪种宗教的宗教礼仪?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②该宗教的信徒如果要去朝圣,你认为他应去哪座城市?③该宗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3.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分属于亚洲东部和西部的两个重要国家。
回答:(1)图一从建筑风格上看,该寺仿效隋唐风格,你知道当时日本还有哪些方面受隋唐影响?(2)图二中,该神庙属于哪一宗教?麦加对该教有何意义?二、学科综合题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材料二“古代日本国家图‘【参考答案】①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②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
2.【课标要求】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本题使用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穆罕默德主要是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对统一阿拉伯半岛做出了贡献。
【解题思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穆罕默德”、“回历”、“斋月”等关键信息中,可以判断出该教是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1)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2)麦加。
(3)一神崇拜,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打破了氏族之间的界限,确定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
3.【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图一的建筑风格不由得使人联想到中国唐代得历史文化;图二中的圣物在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中产生重要作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2新人教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二单元主题为“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本课为“亚洲的封建社会”,主要讲述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为以后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东地区的讲述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二、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
三、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掌握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及阿拉伯国家的统一等主要知识点。
通过讨论中日之间的交往及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等问题,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只有国家统一,人与人之间和平友好相处,才能促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东风日产富士山教师:同学们看到的图片与哪个国家有关?学生:日本教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日本?学生:(争先恐后地)和服、寿司;武士道、靖国神社;争抢中国的钓鱼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右翼势力……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有谁知道“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分别是指哪个国家?学生:“日出之国”指的是日本;“新月之乡”指的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教,而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清真寺的建筑上有个弯月的特点。
)教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这两个国家的封建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板书: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设计说明:从学生比较熟知的景物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知道的与日本有关的事物,教师引导下切入课题,学生乐于接受。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古代日本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古代日本的情况。
学生:1世纪前后,日本建立奴隶制国家,5世纪时期,大和统一日本。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含答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中考考点】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对日本的影响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化改新”;第二部分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1.(温馨提示: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内容)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思考:①大和改名为日本是在什么时候?②日本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③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④理解大化改新的意义?⑤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
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①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他为什么要创立宗教呢?②穆罕默德有哪些主要活动?③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加强了阿拉伯人民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④为什么伊斯兰教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⑤比较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建立封建国家的不同之处?【直击中考】1.(2017•吉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2.(2017•岳阳)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3.(2016•永州)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4.(2016•黑龙江)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农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C.查理•马特改革 D.大化改新5.(2017春•射阳县校级月考)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目标导航】
1.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内容自学
1.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时间
(2)内容、意义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伊斯兰教诞生的历史背景(原因)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初,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1)根据材料一,7世纪初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日本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2.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三、巩固检测
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下列属于“汉化”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7世纪时,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
5.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前往麦地那
D.穆罕默德隐居创教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730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
一唐朝武德田令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说明什么问题?
(2)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背景:①国内,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的权势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②国际上,中国唐朝的统一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时间:7世纪。
(2)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①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②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其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此后中日文化相互影响,成为较有特色的亚洲封建文化。
2.(1)6世纪末7世纪初,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阿拉伯部落之间经常发生仇杀;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2)①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②起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
③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④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下层民众的反抗。
(2)中国隋唐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伊斯兰教以一神信仰代替多神信仰,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其有
利于打破氏族间的界限,促进部落间的交往,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巩固检测
1.B
2.A
3.D
4.A
5.C
6.(1)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
(2)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