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海洋教育教案.doc

合集下载

海洋教育教案

海洋教育教案

第一课畅游海洋产业园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海洋旅游业及其对当地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初步了解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感受海洋产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了解海洋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活动重难点:1、了解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感受海洋产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世界地图、青岛市旅游地图、有关世界海洋产业发展视频或图片的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课题1、出示课件:2013年红岛蛤蜊节图片新闻。

2、谈话:老师带来一则新闻,从新闻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仔细阅读。

3、全班交流。

4、谈话:你们去红岛参加过蛤蜊节吗?你们感觉那儿的气氛如何,有什么特色?4、教师小结:红岛通过举办蛤蜊节发展成集吃、住、游、购、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海洋旅游产业,促进了当地发展,形成了“吃红岛海鲜,住红岛渔村”的青岛特色旅游品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游“海洋产业园”。

二、开展活动,初识海洋旅游业(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青岛旅游大放送”活动1、教师出示青岛旅游地图。

2、小组合作交流,吧去过的青岛旅游景点职称“观光卡”进行交流3、全班交流。

并将交流的景点标注在青岛旅游图上4、教师指导学生看图。

谈话:你们从大家推荐的景点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消费的增多带动了商业、金融服务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等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

(二)小组合作,了解世界著名海洋旅游圣地1、谈话,学生小组合作。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认识。

3、谈话:教材中也给大家提供了3个典型的海洋旅游业发展模式请大家静静地读一读,看看大家有哪些感受?4、教师总结:由此看来,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的促进作用很明显。

三、自主探究,纵览海洋产业1、出示课件:还带的图片。

谈话:你们熟悉图片的内容吗?小小海带能干什么?学生交流2、学生交流海带的作用。

3、谈话:海洋化工业、海洋养殖业、海洋生物制药业等都属于海洋产业。

现在,你们认为海洋产业指什么?4、出示课件:教材第4页的图。

海洋安全教育教案:掌握在海洋中安全行动的知识和技巧

海洋安全教育教案:掌握在海洋中安全行动的知识和技巧

海洋安全教育教案:掌握在海洋中安全行动的知识和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中的安全问题2. 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3. 学会正确的海洋救援方式4. 增强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 海洋中的常见危险(1) 海浪:海浪是海洋中常见的危险。

当你在海中畅游时,要时刻关注是否有大浪来袭。

如发现海浪过大,应尽快靠近岸边或寻找其他安全的地方避难。

(2) 海流:一些地方的海流十分强劲,尤其是在汹涌的大海中。

当你游泳或潜水时,要警惕海流,不要轻易接近可能有危险的区域。

(3) 海豹、鲨鱼等海洋生物:海豹看上去很温顺,但是当它受惊或者感到威胁时,会将自己的利齿暴露出来。

而鲨鱼则是极具攻击性的海洋生物,一旦激怒,就会发动攻击。

在接近这些海洋生物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要手抚它们。

2. 海洋安全手册(1) 珍惜生命:海洋环境是十分危险的,在海洋中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最最重要的。

(2) 不要单独下海:在大海中,人类是非常脆弱的,在单独下海时,我们无法保护自己。

一定要有同伴和教官一起下海,互相照应和保护。

(3) 遵守纪律: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海洋行为规则,不要超越限制区域,也不要随意丢弃垃圾。

同时,在观赏海洋生物时,也需要保持各位观看的距离。

(4) 应急处理:在海洋中,无论是潜水还是游泳,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如绑住伤口,控制大量出血,灌注水消除毒素等。

3. 海洋救援(1) 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

(2) 认识问题,确定危险程度。

(3) 选择正确的救援手段,如拿到救生圈向对方投掷,或者使用泳板推到对方身边,托住对方以慢速游回来,或者使用叽叽声和手势向危险中的人指引下落方向。

4. 海洋环保意识(1) 不乱扔垃圾。

在海洋中,垃圾问题很严重。

如果随手扔垃圾,会对海洋生态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2) 珍惜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我们要珍惜它,用它的方式正确保护它。

5. 海洋文化教育海洋是人类的浩大之源,也是崇高的文化精神之所在。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与海洋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是什么?海洋的特点。

2. 海洋的作用:海洋对气候、生态、经济的影响。

3. 海洋生物: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及其特点。

4. 海洋资源: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5. 保护海洋:为什么要保护海洋?如何保护海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一些与海洋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海洋的美丽和神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介绍海洋的作用。

3. 第三课时:介绍海洋生物(一)。

4. 第四课时:介绍海洋生物(二)。

5. 第五课时:介绍海洋资源。

6. 第六课时:讨论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及方法。

7. 第七课时:总结与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能力等。

4. 课堂小测:通过简短的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与海洋相关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 视频:寻找关于海洋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用于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海洋生物卡片:制作或打印海洋生物的介绍卡片,用于游戏和学习。

4. 海洋资源地图:准备一些海洋资源的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分布。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如海洋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2)掌握海洋的分类,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3)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鱼类、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4)认识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渔业、石油、旅游等。

2. 技能目标:(1)培养观察和描述海洋生物的能力。

(2)提高搜集和处理海洋信息的能力。

(3)学会制作简单的海洋生物标本。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教学难点:(1)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海洋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具。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观察和记录海洋生物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2)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讲解海洋的分类,如太平洋、大西洋等。

(3)讲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举例说明。

3. 课堂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和描述。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海洋信息,互相交流。

4.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1)绘制一幅海洋生物图画。

(2)写一篇关于海洋生物的小短文。

6. 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前往海洋公园或海滩,观察海洋生物。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1.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面积、特点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激发他们对海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海洋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海洋的面积、深度、温度等。

海洋的重要性:介绍海洋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海洋有直观的认识。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的了解和感受。

老师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4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海洋的图画,并写上他们对海洋的认识。

第二章:海洋生物2.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的种类: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介绍海洋生物对盐度、温度、压力的适应。

2.3 教学活动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

观看海洋生物的纪录片,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感受。

2.4 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海洋生物的信息,并进行简要介绍。

第三章:海洋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保护海洋环境。

3.2 教学内容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介绍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介绍减少塑料使用、保护珊瑚礁、减少碳排放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现状。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老师讲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小短文。

第四章:海洋资源利用4.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培养学生的资源利用意识,学会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4.2 教学内容海洋资源的种类: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介绍海洋捕捞、海洋石油开采、海洋能源开发等。

4.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情况。

六下海洋教育教案

六下海洋教育教案

六下海洋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的行动能力。

教学内容:1.海洋的概念和特点;2.海洋中的生物;3.海洋污染和保护;4.环境保护与个人行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海洋的概念和特点教学活动1:引入1.教师介绍海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海洋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活动2:讲解1.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海洋的特点:广阔、深邃、蕴藏丰富资源等。

教学活动3: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实际生活和自身经验,总结海洋对人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课:海洋中的生物教学活动1:引入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海洋生物的种类和形态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2:分类讲解1.老师讲解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藻类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教学活动3:小组探究1.学生分小组进行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的探究,撰写小报告并进行展示。

第三课:海洋污染和保护教学活动1:引入1.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海洋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教学活动2:讲解教学活动3: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海洋污染的影响和解决方法,并设计提倡环保的口号、标语等。

第四课:环境保护与个人行动教学活动1:讲解1.老师讲解环境保护的内涵和方法,强调个人行动对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2: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个人行动保护海洋的方式和实践,制定环保计划并分享。

教学活动3:总结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评价方式:1.学生小组探究小报告的评价;2.学生环保计划的评价;3.学生对海洋保护意识的表现。

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海洋生物分类和特点的相关资料;3.环保行动案例和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海洋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的行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七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七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七年级《海洋教育》教学案2019—2020学年度学校:______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探秘海洋世界课题1:海水性质课题2:海水运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2)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3)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3.情感目标:通过洋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洋流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潮汐的形成,洋流的名称及其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指导【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巨大的损失。

请同学们分析德军潜艇能神秘出入地中海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本节课复习的四个要点。

一、海水运动形式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一)、波浪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海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

〖阅读〗《一堂地理课救了百余人》〖启示〗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要学以致用。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问题探究〗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读图分析问题:①试从海岸形状、地形、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大班海洋教育主题教案

大班海洋教育主题教案

大班海洋教育主题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海洋世界——大班海洋教育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描述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海洋中的生物和景观。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海洋相关的图片、海洋动物玩具、海洋景观模型等教具。

2. 海洋相关的图书、视频资源。

3. 大班教室环境布置,如海洋主题的海报、装饰品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海洋主题1. 师生共同观察海洋相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 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故事,介绍海洋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探索海洋生物1. 准备一些海洋动物的玩具,让学生观察、摸索,并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海洋动物,用纸板和颜料制作相应的模型,然后向其他小组展示并介绍。

活动三:探索海洋景观1. 展示一些海洋景观的图片,如珊瑚礁、海底火山等,引导学生描述这些景观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海洋景观,用废纸板和彩绘制作相应的模型,然后向其他小组展示并介绍。

活动四:海洋游戏1. 进行海洋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海洋生物或海洋保护者,通过游戏体验海洋生态的平衡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海洋故事,可以绘制插图或进行口头表达。

活动五:总结与展示1.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海洋动物和海洋景观模型,并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海洋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或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海洋生物的拼贴画、海洋垃圾的分类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海洋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小结:是的,大海的神秘和宽广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都喜欢大海,大海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而海底的世界却更加奇妙。

大家想去一睹它的风采吗?现在就让我们去神奇的海底游览一番吧!(设计意图: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生物。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名字、特征、习性)(播放课件)。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

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它虽然叫鱼,但并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

它力大无比、足智多谋,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瞧,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

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播放课件【知识窗】)●在远古时期,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

后来陆地逐渐扩大。

现在,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

●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因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

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3.互动交流。

谈谈你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洋生物的认识。

同学们,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海洋生物呢?说出它的名字、样子、色彩。

4.作品欣赏。

看来,大家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喔。

接着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

老师这儿有一些学生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课件),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它是如何表现海洋生物的?表现形式有:绘画、剪贴、泥塑、剪纸,等等5.创作思路。

看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有了这么多的独特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现你喜欢的或想象中的海洋生物。

可我们如何来创作呢?请某些同学来先说一说你的巧妙构思。

(学生谈想法,教师引导,讲解创作过程。

)小结:我们只需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画出外形,添上细节,再涂上鲜艳的色彩,美丽的海洋生物就会栩栩如生地呈现了。

(板书:画外形添细节涂色彩)(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引导学生知道常见海洋生物的种类。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海洋生物的种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探究天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令你惊奇的海洋生物,可以精细地描绘一个单独的海洋生物,也可以画出整个争奇斗艳的海洋世界。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为学生答疑解难。

1.通过整理资料做资料卡,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分成小组研究课前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整理分析资料,寻找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吧。

学生自由合作,分组分析资料。

(教师巡视并适时评价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3.全班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探究发现海洋生物圈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出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大海给予我们无限的神奇和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许多的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播放课件)如此下去,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些美丽、可爱的海洋朋友。

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结:是的,我们在感受大海美丽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

2.将自己好的构思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运用其他表现方法创作表现出更神奇的海洋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圈中各种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宣传课堂研究成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途径,激发继续探究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的责任感。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2.海底地形探秘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2.了解释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活动重难点:了解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海底地形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海底地形资料。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陆地的各种地形。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陆地上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各种各样的地形,那么神秘的海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课文的足迹,去探寻海底的秘密。

二、初识海底地形。

1.要利用开发海洋,就需要了解海洋,尤其是海底的地形。

2.现在我们就是一个个小研究员,要逐个探究这些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图片,看看这些图片里向我们讲述了那些地形。

3.从图片中,你知道有哪几种海洋地形?(相机板书:大陆架、大陆坡、海岭、海沟、洋盆。

)4.海洋的地形和陆地的差不多,人们是怎样了解海底的地形的呢?同学们注意到了吗,书上关于科学家利用回波探测仪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获取海洋数据和资料。

使用了“资料卡”的形式,大家想想用资料卡的形式有什么好处呢?好,大家评价一下吧。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引导学生知道海底的地形。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感知海底地形(一)海岸1.海岸线(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二)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

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

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

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

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

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三)海底地形的形成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四、海底地形奇观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海底地形奇观,谈体会。

2.我们平日所看不见的海底其实丰富多彩,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搜集更多的资料制作海底奇观信息卡。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海洋地形并通过宣传课堂研究成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途径,激发继续探究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海洋,关注未来。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3.大海的咆哮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及防护方法。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灾害的规律,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灾难的发生,增强面对突发灾害的应对与自救能力。

活动重难点:1.1.通过自主探究,形成海洋灾害是有规律的认识。

2.2.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强自救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日本20RR年3月11日海啸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灾害的文本资料。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是啊,因为大海是美丽壮观的,但是,大海有时候又是变幻莫测的,请看——(播放日本海啸的视频资料并讲解)。

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想?2.小结:大海也有可怕的时候,就像发出阵阵咆哮(板书:大海的咆哮)给人类带来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日益严重,也给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灾害。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要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了解海洋灾害。

同学们想了解海洋灾害的哪些知识呢?(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种类、规律、防护措施)2.现在我们就是一个个小研究员,要逐个探究这些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出的案例,看看这些案例里面有没有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3.从这几个案例中,你知道有哪几种海洋灾害?(相机板书:海啸、海冰、台风、风暴潮。

)这些都是常见的海洋灾害,除了书上给出的这几种,同学们还收集到其他种类海洋灾害的案例吗?(学生读案例,师相机补充板书: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4.海洋灾害的种类还真不少。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书上关于浙江省象山县风暴潮的记录,使用了“资料卡”的形式,大家想想用资料卡的形式有什么好处呢?好,大家评价一下吧。

5.请同位合作选择书上的或自己收集的一个案例做成资料卡吧。

全班展示资料卡。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引导学生知道常见海洋灾害的种类。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海洋灾害的种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探究天地1.通过整理资料做资料卡,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我们更想了解海洋灾害的发生有没有规律可循?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分成小组研究课前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