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

《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海洋是个聚宝盆》一课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第10课46-49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呈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海里的宝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海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2、海洋宝贝大搜索:通过引导学生对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等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种类丰富,用途广泛,海底蕴藏着储量极为丰富的各种矿产,即使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海水也是海洋中不可或缺的宝。
3、海洋宝贝数不清: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了解海洋里蕴藏着数量极其庞大的宝藏,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类正在积极开发、利用海洋里的宝藏,让海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4、珍爱海洋宝库: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把了解到的海洋宝贝画一画,同时让学生知道虽然海洋是个聚宝盆,但我们也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现集约用海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海洋是个聚宝盆》这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爱海洋的情感,理解“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海洋,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感知海洋资源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珍爱海洋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培养珍爱海洋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海洋生物的资料或图片七、教学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记忆,自然而然地把书本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
海洋安全教育教案:掌握在海洋中安全行动的知识和技巧

海洋安全教育教案:掌握在海洋中安全行动的知识和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中的安全问题2. 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3. 学会正确的海洋救援方式4. 增强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 海洋中的常见危险(1) 海浪:海浪是海洋中常见的危险。
当你在海中畅游时,要时刻关注是否有大浪来袭。
如发现海浪过大,应尽快靠近岸边或寻找其他安全的地方避难。
(2) 海流:一些地方的海流十分强劲,尤其是在汹涌的大海中。
当你游泳或潜水时,要警惕海流,不要轻易接近可能有危险的区域。
(3) 海豹、鲨鱼等海洋生物:海豹看上去很温顺,但是当它受惊或者感到威胁时,会将自己的利齿暴露出来。
而鲨鱼则是极具攻击性的海洋生物,一旦激怒,就会发动攻击。
在接近这些海洋生物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要手抚它们。
2. 海洋安全手册(1) 珍惜生命:海洋环境是十分危险的,在海洋中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最最重要的。
(2) 不要单独下海:在大海中,人类是非常脆弱的,在单独下海时,我们无法保护自己。
一定要有同伴和教官一起下海,互相照应和保护。
(3) 遵守纪律: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海洋行为规则,不要超越限制区域,也不要随意丢弃垃圾。
同时,在观赏海洋生物时,也需要保持各位观看的距离。
(4) 应急处理:在海洋中,无论是潜水还是游泳,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如绑住伤口,控制大量出血,灌注水消除毒素等。
3. 海洋救援(1) 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
(2) 认识问题,确定危险程度。
(3) 选择正确的救援手段,如拿到救生圈向对方投掷,或者使用泳板推到对方身边,托住对方以慢速游回来,或者使用叽叽声和手势向危险中的人指引下落方向。
4. 海洋环保意识(1) 不乱扔垃圾。
在海洋中,垃圾问题很严重。
如果随手扔垃圾,会对海洋生态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2) 珍惜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我们要珍惜它,用它的方式正确保护它。
5. 海洋文化教育海洋是人类的浩大之源,也是崇高的文化精神之所在。
二年级_海洋教育备课

一、导入
二、讲授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准备带大家去一个既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呢?我们一起看看吧,可以同桌边看边说,说一说你们看到什么?(播放课件)(板书课题:海底世界出示课件)
师:谁来说一说海底世界给你什么感觉?你可以用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师:海底的生物太丰富了,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鱼儿吧。(播放课件,不同的鱼)
师:有这么多动物朋友呀!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真高兴呀!我们请梅海鸥坐上旅游车好不好?火车继续出发,呜——
学生参与游戏
扮演“海鸥”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
思考问题
课题
海洋不是垃圾箱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
教
材
简
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不同地区的一些海上的污染情况,与其呈
现的壮观景象
教
学
目
的
1.让同学们认识各种景观
2.初步了解由于环境恶化所导致的海鸟生存面临的困境。
3.树立保护海鸟、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保护海鸟、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课前
预习
有关海鸟的知识
教具
运用
多媒体、图片
第页
教学过程
第页
第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海上飞行家
教学重点
树立保护海鸟、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欣赏东营黄河入海口的景观
2.观看烟台万鸟岛的视频片段
3.观赏烟台的海市蜃楼影片
带领同学们观赏以下景象:
1.澳大利亚大堡礁
2.塞班岛喷水洞
3.海上龙卷风
4.南极冰山
二年级海洋教育

3.鱼儿超级变变变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鱼种从幼鱼到成鱼的特殊变化。
2.探究鱼的外形变化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3.激发探究海洋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1.不同的鱼的卡片,答题卡、评价卡。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你说我说,激发学习的兴趣。
1、提出话题:同学们,海洋里不少可爱的鱼儿(贴:鱼儿),你都知道哪些?大家说说你知道的海洋里的鱼儿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3、看图片,同学们说的海洋鱼儿可真不少,让我们随海底摄影师的镜头去看看海底世界都哪些美丽的鱼儿。
(课件播放海底鱼儿的图片,最后把图片定格在小黑鳗和黄鳗上)。
4、激趣揭题:大家知道吗?漂亮的黄鳗是由小黑鳗变化而来的,它们是怎么变化的,让我们走进我们的海洋王国去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海底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小黑鳗和小黄鳗的变化结果。
二、你看我看,了解鱼儿的变化。
1、播放视频,黑鳗成长记。
小时候,我是黑色的丑小鳗,我快乐地在海底玩耍。
当我成年之后,我学会了装扮,我变成海底华丽的蓝帅哥。
后来,蓝帅哥的衣服渐渐变成了蓝黄色,我也由“帅哥”变成了“淑女”。
老年时,我才成为优雅的“黄丝带”奶奶。
2、看了视频,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认一认:在黑板上出示不同时间五彩鳗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是哪个阶段,回答正确的就给他一张海洋小博士的卡片。
3、小结过渡:五彩鳗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场魔法,在海洋王国里有不少这样的魔法公民,让我们去认识认识它们。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介绍小黑曼的变化过程,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然后通过贴图的形式进行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三、找找贴贴,拓展海洋的知识。
1、认识海洋王国的“魔法”公民。
粘贴:皇帝神仙鱼、双印龙、短鳍红娘鱼、花尾美鳍鱼、圆翅燕鱼。
你还知道哪些吗?(学生交流后,以PPT介绍这些不同的变身鱼)2、了解不同种类鱼的幼年和成年:老师来考考大家,能不能根据图片,来找出那些是它们的幼年,那些是它们的成年。
小学海洋教育教案模板

年级:二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知道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海洋的基本知识。
2. 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海洋知识PPT、海洋生物图片、海洋环保视频、海洋保护手册等。
2. 学生准备:收集海洋相关资料、制作海洋保护手抄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面积、深度、生物种类等。
2. 学生通过观看海洋生物图片,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收集海洋保护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制作海洋保护手抄报,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海洋知识?2. 学生回答。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包括调节气候、提供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2. 学生观看海洋环保视频,了解海洋面临的困境。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海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制定保护海洋的行动计划。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并表示要为保护海洋做出贡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评估学生的手抄报制作情况,了解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年级上 海洋教育 1-8课

《海洋教育》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海上奇观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有许多海上奇观。
2.欣赏海上奇观,初步了解海洋奇观的成因。
3.培养学生探究海洋、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山东的海上景观1.通过“石老人”的传说引出本科的教学内容。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海洋奇观的资料、图片等。
3.像这样的奇观海上还有很多,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我们的家乡山东省内的著名海上景观。
出示山东海上奇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探究,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请同学们说说你最想去观赏哪一个景观?二、海上奇观集萃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上的神奇景观多不胜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地有名的自然海洋景观吧。
师生搜集海上奇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热爱海洋、探索海洋奥秘的热情。
三、景观推介会。
引导学生以推介会、导游等形式交流收集到的海上奇观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四、总结教学,拓展延伸2.多变的海浪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海浪形成的原因和海水运动的规律。
2.了解海浪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感受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一、通过播放海浪拍岸的短片引出教学内容1.海浪是怎样形成的呢?2.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海浪?二、海浪的形成1.海浪是风吹起来的吗?2.动手做一做:老师准备一盆水和一个吹风机,用吹风机模拟风的大小,观察海浪波动的变化。
3.吧看到的现象画一画!画一画风小的时候海浪的形状,再画一画风大的时候海浪的形状。
三、海浪的运动1.海浪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2.乘着海浪可以前进到远方吗?海浪的推移能将人随着波浪推高或者降低,但在短时间内人之在原处运动,并没有随着海浪前进。
四、海浪与生活1.海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想一想,海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教材通过对海浪与生活、生产关系的情境呈现,拉近了海浪与人的关系,并通过卡通人物的语言提示,引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
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三

一、鱼类运动会活动目标:1.知道我国沿海的名山,了解其地理位臵及美丽的风景。
2.感受海上名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海上名山照片:(1)欣赏这些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2)你知道图片中的名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2.谈话导入:这些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山都矗立在我国的海岸线上,被称为“海上名山”。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这些名山。
二、探究活动(一)海上名山之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1.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分成“崂山采风”、“普陀山寻访”、“阿里山揽胜”三个小组。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
(二)海上名山印象(全班交流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崂山采风:1.“崂山采风”小组推荐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本组的探究情况。
(展示图片或者是介绍相关的文字资料等)2.小组成员补充。
3.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对崂山的了解。
4.曾经去过崂山的同学介绍崂山景点、游览体会等。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1)“崂山十二景”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谈感受。
(2)关于崂山道教的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体会崂山是名副其实的道教名山。
(3)关于崂山的美丽传说。
6.小结: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是崂山的特色。
奇峰异石,峡谷幽涧,流云飞瀑,古树名花,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普陀山寻访:1.“普陀山寻访“小组交流本组的探究成果。
2.其他同学补充自己的所见所知。
3.教师谈话: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它的景点大多与佛教有关,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呢。
你知道哪些传说呢?4.学生交流。
5.教师补充:普陀山诗文碑刻。
6.小结:“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阿里山揽胜1.出示阿里山云雾的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2.这汹涌澎湃的可不是大海,而是被誉为“阿里山五奇”之一的云海。
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奇妙海洋世界教案概述:本次教案针对二年级学生,旨在通过海洋教育激发学生对海洋世界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学习到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并记忆海洋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海洋、大洋、海洋生物等。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兴趣。
3. 启发学生思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沟通以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海洋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海报等多媒体资源。
2. 海洋生物模型或图片卡片。
3. 分组活动所需材料,如彩笔、海洋生物图片等。
4. 学生的个人笔记本或绘画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海洋的景色,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洋的了解和想象。
2. 引入“海洋”和“海洋生物”的概念,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解释。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二:海洋生物认识(25分钟)1. 使用海洋生物的图片卡片,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生物的特征以及它们在海洋中的生活方式。
2. 进行小组分工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海洋生物进行研究,然后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使用图片、绘画等形式)。
3.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步骤三:探索海洋环境(20分钟)1. 分发学生的个人笔记本或绘画纸,并要求学生用画画或写字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海洋环境的想象和感受。
2.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认知,绘制一副想象中的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图片,并解释他们所画的内容。
3. 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评论。
步骤四:海洋保护行动(15分钟)1. 与学生讨论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
2. 学生分组进行短暂的讨论和合作,以制定他们认为有效的保护海洋的行动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教学目标1、感受神奇的海洋植物的千姿百态,通过展示海洋植物的图片对海洋植物喜爱之情。
2、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汇报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神奇的海洋植物的千姿百态教学过程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的海洋知识,你们都学到了哪些东西呢?今天我们去看看海洋王国吧~你都知道哪些海洋植物呢?把你们收集的材料拿出来分享一下吧~ 收集的材料真多,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植物吧~1. 人类已知的海洋植物大约有一万多种,主要包括藻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 我们还认识马尾藻,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
红树是海洋中的种子植物。
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
他们最长的可达百米。
3. 海洋植物的用处很多,大家来说说你指导的。
海藻是小鱼的食物,能制造氧气,还是很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
4. 还有更多的有点,大家自己读读书,来说一说~你吃过这些海洋食品吗?给你喜欢的海洋植物制作小名片吧漫游海洋水族馆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中的动物们。
2、通过神奇的海底世界,感受海洋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海洋中的动物教学过程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洋植物,你还记的有哪些吗?今天我们来到了海洋水族宫,一起去漫游、去看看海洋动物们吧:1. 大海里动物很多,呈现各种图片。
2. 但是动物们分成两类,我们也分成两个小组,分头参观,记录重点,然后交流你所看到的好吗?3. 海洋动物分为脊椎和无脊椎动物,来看看都有哪些?脊椎动物有哪些呢?鸟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
你能说出几个吗?无脊椎动物也有很多: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节支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来看看他们的样子。
4. 我们先来看看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有五千多种,他们的形状千奇百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5. 再来看看棘皮动物,你们来观察一下棘皮动作的特点是不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刺,才叫棘皮动物呢?讲解棘皮动物门快来看看,腔肠动物馆就像个大花园。
有海葵,珊瑚,水母,还有海笔,海身体笔是有许多水螅虫群居形成的。
6. 还有这些软体动物,有些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些却长着壳。
7. 海洋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有些靠体内的水压维持身体的形状,我们常见的虾蟹都是无脊椎动物。
8. 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来看看这些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
鱼儿超级变变变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鱼种从幼鱼到成鱼的特殊变化。
2.探究鱼的外形变化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3.激发探究海洋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某些鱼种从幼鱼到成鱼的特殊变化。
2.探究鱼的外形变化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你说我说,激发学习的兴趣1、提出话题:同学们,海洋里不少可爱的鱼儿(贴:鱼儿),你都知道哪些?大家说说你知道的海洋里的鱼儿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3、看图片,同学们说的海洋鱼儿可真不少,让我们随海底摄影师的镜头去看看海底世界都哪些美丽的鱼儿。
(课件播放海底鱼儿的图片,最后把图片定格在小黑鳗和黄鳗上)。
4、激趣揭题:大家知道吗?漂亮的黄鳗是由小黑鳗变化而来的,它们是怎么变化的,让我们走进我们的海洋王国去看看。
(补贴)(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海底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小黑鳗和小黄鳗的变化结果。
)二、你看我看,了解鱼儿的变化。
1、播放视频,黑鳗成长记。
小时候,我是黑色的丑小鳗,我快乐地在海底玩耍。
当我成年之后,我学会了装扮,我变成海底华丽的蓝帅哥。
后来,蓝帅哥的衣服渐渐变成了蓝黄色,我也由“帅哥”变成了“淑女。
”老年时,我才成为优雅的“黄丝带”奶奶。
2、看了视频,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认一认:在黑板上出示不同时间五彩鳗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是哪个阶段,回答正确的就给他一张海洋小博士的卡片。
4、小结过渡:五彩鳗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场魔法,在海洋王国里有不少这样的魔法公民,让我们去认识认识它们。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介绍小黑曼的变化过程,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然后通过贴图的形式进行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找找贴贴,拓展海洋的知识1、认识海洋王国的“魔法”公民。
粘贴:皇帝神仙鱼、双印龙、短鳍红娘鱼、花尾美鳍鱼、圆翅燕鱼。
你还知道哪些吗?(学生交流后,以PPT 介绍这些不同的变身鱼)2、了解不同种类鱼的幼年和成年:老师来考考大家,能不能根据图片,来找出那些是它们的幼年,那些是它们的成年。
(请不同小组的代表上来把不同种类的鱼粘贴在“幼年”和“成年”的类别里)3、评价,交流,看大图说一说。
4、小结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海洋王国的魔法公民,我们想不想进一步成为海洋魔法堂的讲解员。
(设计意图:介绍其它变身鱼幼年到成年的不同变化,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此类变身鱼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它变身鱼的变化历程。
)四、练练看看,培养探索能力。
1、练一练:要想观看海洋魔法堂的电影,首先要通过过关考试,出示答题纸,让学生把成年鱼和幼年鱼连一连。
2、:通过过关考试,我们进入了魔法堂。
魔法堂给我们揭秘了几种可以变身的鱼,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五、总结。
1、孩子谈收获。
2、教师总结:神奇的海洋有很多的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人人争当海洋小博士,勇敢去探究吧!(设计意图:让孩子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本节课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海洋知识的欲望。
)海上奇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海上奇观黄河入海口、万鸟岛、海市蜃楼的美丽,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海上奇观对大海产生热爱、敬仰之情。
2、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汇报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出示石老人的图片)它像什么?(像一位老人)这是海上的奇观。
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
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崂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
在崂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 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
”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
你还知道哪些海上奇观?美丽的景象?感受海上奇观的美与壮观1. 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请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海上奇观,美丽的景象?让学生说一说。
三、介绍山东的海上奇观介绍山东的几个海上奇观:黄河入海口、万鸟岛、海市蜃楼,以及形成的原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海上平流雾形成的原因。
2、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海上奇观集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上奇观的壮丽美景,同学们对大海充满了好奇,今天老师要来介绍海上的另一奇观——海上平流雾,查阅资料的同学上来为大家讲讲吧。
二、介绍海上平流雾1. 学生自己介绍2. 教师补充:当暖空气流到冷海(地)面上时,就会降温而凝结成雾,这种雾称为平流雾。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
通常发生在冬季,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范围大,雾较浓,厚度较大,有时可达几百米。
三、欣赏看完了我们身边的海上奇观,让我们看看世界上的海上奇观吧。
(出示世界海上奇观的图片,并出示一段大碉堡的视频),你最喜欢哪一个?让学生来说一说。
树立环保意识1.海洋是我们的家,但是现在大量的开采海洋资源、过度的捕捞海洋中的生物、旅游业的发展都对海洋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作为环境的一分子,点什么呢?2.学生交流3.除了要爱护海洋,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四、我是小导游下面请同学们来做小导游,介绍一处你最喜欢的海上景观。
介会。
完成后进行展示。
我们该为海洋做完成P4 景观推多变的海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海浪的成因及类型2、初步感知海浪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实验发现风是导致海浪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现了浩瀚大海惊涛拍岸的场景,岸边的孩子们正在猜测海浪形成的形式呈现,将学生带入大海的情境,使其感受浪的气息,对问题探究产生兴趣。
学生对海浪形成原因的猜测并不会只局限在这一单一方面,教师先引导学生多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测,在相互的交流中,将错误的猜测排除掉,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选择探究主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们根据研究兴趣及主题自由结合,开展探究活动。
二、了解海浪的成因及类型1. 做实验:究竟“海浪的形成与风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做个实验吧2. 学生分小组通过讨论、对鱼缸进行吹起实验来初步感知风与浪的关系。
3. 是海浪的成因并非只源于风,“除了风,海浪的形成还于什么有关呢?”让我们课后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来了解了解吧。
三、感知海浪与生活的关系1. “想一想,海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通过对海浪与生活、生产关系的情境呈现,拉近了海浪与人的关系,引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
2.海浪不仅能为人类所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危害。
分小组谈一谈海浪对人类的危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海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海浪的形成还有哪些因素。
3、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海洋,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海浪的成因,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海浪的形成除了和风有关还和什么有关?让我们一起交流探讨一下吧。
二、交流资料、了解海浪的成因1.学生自主交流资料2.教师总结:海水是由许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当外来的力量发生作用时,水分子先是跟着外力的作用方向走。
可是海水的表面张力和地心引力,又把水分子往下拉。
于是,水分子就沿着固定的圆心,上上下下的兜圈子。
很多水分子一起运动,因此形成上下起伏的波浪。
三、认识海浪的危害,树立防范意识1.海浪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同时也有很多危害,谁来谈一谈都有哪些危害?学生交流2. “我们怎样才能减少海浪带来的危害呢?学生交流3. 教师总结:海啸与海底地震有关,可引发高达30 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带会造成巨大破坏。
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
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要抓紧时间尽快远离海滨,登上高处。
不要去看海啸- 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若是在海上航行时遇到海啸,应快速驶向海深的地方四、树立环保意识只要我们热爱大自然,大自然是不会轻易伤害我们的,交流交流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
海洋里的好伙伴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生物间的互生共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