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操作指南
喷粉机操作维护指南

喷粉机操作维护手册一. 功能:1.防霉隔离粉通过振动测量器从盛粉罐中流到隔离粉分配器中。
振动测量器振动的粉量在控制器指示面板上以百分比设定来显示。
2.振动器中下来的隔离粉会被平均分配到各个喷嘴中。
喷粉的宽度可以通过开关分配器上的旋钮来调节。
3.高性能的空气压缩机可以给分配器提供干燥温暖的压缩空气。
4.当小的盛粉罐粉位低时,大的盛粉罐底部的阀门会打开,此时大盛粉罐上的振动给料器会振动,从而实现自动加粉的目的。
当粉加满后阀门关闭振动给料器停止振动。
5.小盛粉罐侧面的料位检测开关检测罐内的粉位。
如果粉位过低黄色的报警灯就会闪烁。
二. 操作指示1.控制器操作面板按钮名称:S1: 紧急模式关(上面第一行左一)S2: 紧急模式开(上面第一行左二)S3: 按钮没有定义S4: 按钮没有定义S5: 自动模式开(最下一行左一)S6: 测试模式开关/相当于手动模式开关(中间一行左一)S7: 菜单切换键(中间一行左二)S8: 增加数值键(中间一行右一)S9: 减小数值键(最下一行右一)S10: 回车键(最下一行左二)可以通过这10个键来进行模式和不同喷粉量的设定2.控制器显示面板符号解释:参见英文说明书第12页7.2.2A: 显示正在喷粉显示没有喷粉B: 投自动喷粉模式测试喷粉模式(手动喷粉模式)紧急操作模式(一般不用)3.粉分配器粉分配器上有12根分配管,每个分配管分别连接2个喷粉杆上的喷嘴。
粉分配器上还装有4个带红绿标记的旋钮,分别控制编号为1,2和11,12的4根分配管。
1,2在喷粉杆的最左边;11,12在喷粉杆的最右边。
当红色标记朝上时,表示此根分配管打开,如果绿色标记朝上时,表示此根分配管关闭。
也就是说喷粉杆上的24个喷嘴中左边4个和右边4个可以通过上述的4个旋钮来人为的开关,从而实现板宽不同时的喷粉宽度人工调节。
4.压缩机压缩机提供喷粉用的压缩空气。
压缩机上配有空气过滤器和压力指示表。
空气过滤器建议一周清洁一次,3个月更换一个。
心电图机器日常维护指南

心电图机器日常维护指南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心电图机器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然而,若心电图机器没有得到正确的维护和保养,其性能就会受到干扰,进而影响诊断结果。
因此,正确的日常维护对于保证心电图机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心电图机器的日常维护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保养和操作心电图机器。
1. 清洁心电图机器需要定期清洁,确保其外部和内部的清洁度。
首先,使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机器外壳和屏幕,确保其表面干净。
其次,我们需要清洁各个接插口和连接线的接头。
使用专用的电子清洁剂来喷洒清洁剂,然后使用棉签或软刷将污物去除。
此外,应定期清洁心电图机器的内部,也就是清洁传感器和电极。
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具体操作,确保使用正确的清洁方法,以避免损坏机器。
2. 校准心电图机器的准确性对于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心电图机器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校准。
校准可以在机器菜单中找到,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
校准过程中,需要确保机器连接到稳定的电源,并且按照指示进行操作。
定期校准能够保证机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保养除了日常的清洁和校准,心电图机器还需要定期进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
保养包括更换电极和传感器,检查电池以及更换机器内部的滤波器等。
各个心电图机器厂商都会提供相应的保养手册,根据手册上的指引进行保养操作。
保养不仅可以确保机器的正常工作,还能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存储和运输正确的存储和运输对于心电图机器的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存储和运输心电图机器时,应确保它们放置在干燥、通风和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中。
避免存储在潮湿或温度过高的地方,以免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此外,在心电图机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机器受到碰撞和摔落,以免损坏机器。
5. 培训和操作在维护心电图机器时,我们还需要培训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操作人员应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了解心电图机器的基本操作和维护知识。
2024版监控系统操作与维护手册

监控系统操作与维护手册contents •监控系统概述•监控系统操作指南•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常见问题解答及案例分析•培训与考核要求•总结与展望目录01监控系统概述报警功能在检测到异常或潜在问题时,触发报警通知相关人员。
长期存储历史数据,用于后续分析和报告生成。
控制功能根据预设规则或用户指令,对被监控对象进行远程控制。
定义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监视、控制和记录特定环境或设备状态的技术系统。
实时监视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时收集被监控对象的状态信息。
定义与功能传感器用于检测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摄像头用于捕捉视频或图像信息。
•控制设备:如开关、阀门等,用于执行控制命令。
数据采集软件负责从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中收集数据。
控制软件用于发送控制命令到相应的硬件设备。
数据存储与分析软件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用户界面提供用户与监控系统交互的界面,显示实时数据和报警信息。
安全保障提高效率数据支持降低成本监控系统重要性01020304通过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自动化监控和远程控制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帮助优化运营和管理。
通过预防性维护和远程故障诊断,减少设备损坏和维修成本。
02监控系统操作指南登录与退出系统登录系统在浏览器中输入系统网址,进入登录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系统。
退出系统在系统页面右上角找到“退出”按钮,点击即可安全退出系统。
展示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和主要监控数据,包括设备状态、网络状态、存储状态等。
主界面功能导航栏详细信息展示区位于主界面左侧,提供系统功能菜单,包括设备管理、报警管理、数据分析等。
位于主界面右侧,展示选中设备或功能的详细信息。
030201界面介绍与功能导航监控数据查看与分析实时数据查看在主界面选择需要查看的设备或功能,详细信息展示区将展示实时数据。
历史数据查询在数据分析功能中选择历史数据查询,设定查询条件,即可查看历史监控数据。
设备维护与检修操作指南

设备维护与检修操作指南第1章设备维护与检修基本概念 (4)1.1 设备维护的定义与意义 (4)1.2 设备检修的分类与要求 (4)1.2.1 预防性检修 (4)1.2.2 故障性检修 (5)1.3 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关系 (5)第2章设备维护策略与计划 (5)2.1 设备维护策略制定 (5)2.1.1 维护目标的确立 (5)2.1.2 维护类型的确定 (5)2.1.3 维护周期的设定 (5)2.1.4 维护资源的配置 (6)2.1.5 维护标准的制定 (6)2.2 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 (6)2.2.1 设备检查与评估 (6)2.2.2 维护项目清单编制 (6)2.2.3 维护时间安排 (6)2.2.4 维护费用预算 (6)2.2.5 维护计划审批 (6)2.3 设备维护计划的实施与调整 (6)2.3.1 维护计划发布 (6)2.3.2 维护前准备 (6)2.3.3 维护过程执行 (6)2.3.4 维护记录与反馈 (6)2.3.5 维护计划调整 (6)第3章设备检修流程与方法 (7)3.1 设备检修流程设计 (7)3.1.1 检修前期准备 (7)3.1.2 检修方案制定 (7)3.1.3 检修方案审批 (7)3.1.4 检修实施 (7)3.1.5 检修验收 (7)3.1.6 检修总结 (7)3.2 设备检修方法选择 (7)3.2.1 预防性检修 (7)3.2.2 预测性检修 (7)3.2.3 故障性检修 (7)3.2.4 定期检修 (8)3.3 设备检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3.3.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3.3.2 保证检修质量 (8)3.3.4 做好检修记录 (8)3.3.5 及时沟通与协调 (8)第4章常用设备维护与检修工具 (8)4.1 通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8)4.1.1 扳手 (8)4.1.2 锤子 (8)4.1.3 螺丝刀 (8)4.1.4 钳子 (9)4.1.5 电钻 (9)4.2 专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9)4.2.1 液压千斤顶 (9)4.2.2 拉马 (9)4.2.3 拆卸器 (9)4.2.4 管子扳手 (9)4.3 常用检测仪器与仪表 (9)4.3.1 万用表 (9)4.3.2 示波器 (9)4.3.3 频率计 (9)4.3.4 绝缘电阻测试仪 (10)4.3.5 声级计 (10)第5章设备润滑与冷却系统维护 (10)5.1 润滑与冷却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10)5.1.1 润滑系统组成 (10)5.1.2 冷却系统组成 (10)5.1.3 润滑与冷却系统作用 (10)5.2 润滑油脂的选择与更换 (10)5.2.1 润滑油脂的选择 (11)5.2.2 润滑油脂的更换 (11)5.3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11)5.3.1 冷却系统的维护 (11)5.3.2 冷却系统的检修 (11)第6章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 (11)6.1 电气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 (11)6.1.1 定期维护 (11)6.1.2 全面检查 (11)6.1.3 规范操作 (12)6.1.4 记录完整 (12)6.2 电气设备检修的关键步骤 (12)6.2.1 准备工作 (12)6.2.2 检修步骤 (12)6.3 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12)6.3.1 故障诊断 (12)6.3.2 故障处理 (12)第7章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检修 (13)7.1 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 (13)7.1.1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13)7.1.2 清洁与润滑 (13)7.1.3 检查紧固件 (13)7.1.4 检查电气系统 (13)7.2 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 (13)7.2.1 制定检修计划 (13)7.2.2 检修内容 (13)7.2.3 检修记录 (13)7.3 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4)7.3.1 故障诊断 (14)7.3.2 故障排除 (14)7.3.3 预防措施 (14)第8章仪器仪表的维护与检修 (14)8.1 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 (14)8.1.1 检查仪表外观 (14)8.1.2 检查电源与接地 (14)8.1.3 检查传感器与连接部件 (14)8.1.4 检查仪表显示与输出 (14)8.1.5 定期更换易损件 (15)8.2 仪器仪表的校准与调整 (15)8.2.1 校准前的准备 (15)8.2.2 校准过程 (15)8.2.3 调整与优化 (15)8.2.4 校准结果验证 (15)8.3 仪器仪表的故障处理与修复 (15)8.3.1 故障诊断 (15)8.3.2 故障排除 (15)8.3.3 故障修复 (15)8.3.4 故障记录与预防 (15)第9章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安全管理 (15)9.1 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安全制度 (16)9.1.1 安全组织架构 (16)9.1.2 安全管理制度 (16)9.1.3 安全培训与考核 (16)9.1.4 安全生产责任制 (16)9.2 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16)9.2.1 防护措施 (16)9.2.2 应急预案 (16)9.3 处理与案例分析 (16)9.3.1 处理 (16)9.3.2 案例分析 (17)第10章设备维护与检修的质量控制 (17)10.1 设备维护与检修质量标准 (17)10.1.1 定义维护与检修质量目标 (17)10.1.2 设备维护与检修质量标准 (17)10.1.3 质量标准执行与监督 (17)10.2 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 (17)10.2.1 维护与检修流程控制 (17)10.2.2 人员培训与管理 (17)10.2.3 设备维护与检修方法 (17)10.2.4 检修工具与设备 (17)10.2.5 质量检测与验收 (18)10.3 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18)10.3.1 质量问题收集与分析 (18)10.3.2 制定改进措施 (18)10.3.3 改进措施实施与跟踪 (18)10.3.4 持续改进机制 (18)第1章设备维护与检修基本概念1.1 设备维护的定义与意义设备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预防性检查和保养活动,以保持设备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 (4)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4)1.1.1 国家信息安全 (4)1.1.2 企业利益 (4)1.1.3 用户隐私 (4)1.2 常见的安全威胁与风险 (4)1.2.1 恶意软件 (4)1.2.2 网络攻击 (4)1.2.3 数据泄露 (5)1.2.4 内部威胁 (5)1.3 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 (5)1.3.1 安全管理 (5)1.3.2 防护措施 (5)1.3.3 安全审计 (5)1.3.4 数据加密 (5)1.3.5 安全培训 (5)1.3.6 安全备份 (5)第2章账户与权限管理 (5)2.1 账户安全策略 (5)2.1.1 账户创建与维护 (5)2.1.2 账户认证与授权 (6)2.2 用户权限分配 (6)2.2.1 权限分配原则 (6)2.2.2 权限管理流程 (6)2.3 账户审计与监控 (6)2.3.1 账户审计 (6)2.3.2 账户监控 (7)第3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7)3.1 备份策略与计划 (7)3.1.1 备份策略制定 (7)3.1.2 备份计划实施 (7)3.2 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8)3.2.1 全量备份操作流程 (8)3.2.2 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操作流程 (8)3.3 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8)3.3.1 数据恢复准备工作 (8)3.3.2 数据恢复操作 (8)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 (9)4.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9)4.1.1 防火墙概述 (9)4.1.2 防火墙类型 (9)4.1.4 防火墙管理 (9)4.2 入侵检测与防护 (9)4.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9)4.2.2 入侵检测技术 (9)4.2.3 入侵防护系统(IPS) (9)4.2.4 入侵检测与防护配置 (9)4.3 VPN应用与安全 (9)4.3.1 VPN概述 (9)4.3.2 VPN技术 (10)4.3.3 VPN配置与应用 (10)4.3.4 VPN安全 (10)第5章恶意代码防范 (10)5.1 恶意代码的类型与特点 (10)5.1.1 类型概述 (10)5.1.2 特点分析 (10)5.2 防病毒软件的部署与更新 (10)5.2.1 防病毒软件的选择 (10)5.2.2 部署与配置 (11)5.2.3 病毒库更新 (11)5.3 恶意代码查杀与清理 (11)5.3.1 查杀策略 (11)5.3.2 清理方法 (11)5.3.3 预防措施 (11)第6章系统安全加固 (11)6.1 系统补丁管理 (11)6.1.1 补丁更新策略 (11)6.1.2 补丁来源与验证 (11)6.1.3 补丁安装与测试 (12)6.1.4 补丁管理与记录 (12)6.2 系统安全配置检查 (12)6.2.1 安全配置基线 (12)6.2.2 安全配置检查方法 (12)6.2.3 安全配置不符合项整改 (12)6.2.4 安全配置变更管理 (12)6.3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12)6.3.1 安全审计策略 (12)6.3.2 日志配置与管理 (12)6.3.3 日志分析方法 (12)6.3.4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12)第7章应用安全 (13)7.1 应用程序安全策略 (13)7.1.1 策略概述 (13)7.1.2 安全编码规范 (13)7.2 应用层防火墙设置 (13)7.2.1 防火墙概述 (13)7.2.2 防火墙配置策略 (13)7.2.3 防火墙功能优化 (13)7.3 Web安全防护 (14)7.3.1 Web安全概述 (14)7.3.2 Web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4)7.3.3 加密通信 (14)第8章移动设备安全 (14)8.1 移动设备管理策略 (14)8.1.1 设备注册与认证 (14)8.1.2 设备使用规范 (14)8.1.3 设备监控与追踪 (14)8.1.4 设备更新与维护 (14)8.2 移动设备安全配置 (15)8.2.1 设备锁屏与密码策略 (15)8.2.2 数据加密 (15)8.2.3 网络安全配置 (15)8.2.4 应用权限管理 (15)8.3 移动应用安全审查 (15)8.3.1 应用来源审查 (15)8.3.2 应用安全测试 (15)8.3.3 应用更新审查 (15)8.3.4 应用权限监控 (15)第9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15)9.1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5)9.1.1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16)9.1.2 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16)9.1.3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6)9.2 培训内容与方式 (16)9.2.1 培训内容 (16)9.2.2 培训方式 (16)9.3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6)9.3.1 培训计划 (16)9.3.2 培训对象 (16)9.3.3 培训评估 (17)9.3.4 持续改进 (17)第10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17)10.1 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 (17)10.1.1 目的与原则 (17)10.1.2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7)10.1.3 应急预案与流程 (17)10.1.4 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 (17)10.2.1 安全识别 (18)10.2.2 安全报告 (18)10.3 安全的处理与恢复 (18)10.3.1 处理流程 (18)10.3.2 恢复 (18)10.3.3 后评估 (19)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系统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企业利益、保护用户隐私具有重要意义。
产品维护说明书

产品维护说明书一、产品概述该产品是一款高性能智能手机,具有多项先进功能和技术,是现代人们日常通信和娱乐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产品特性1. 高性能处理器:产品配备了最新一代处理器,使其具有卓越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
2. 大容量存储:产品内置大容量存储空间,用户可以便捷地存储大量的照片、音乐和视频等文件。
3. 智能操作系统:产品采用智能操作系统,提供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和多样化的应用程序。
4. 高清显示屏:产品配备了高分辨率高清显示屏,能够呈现出清晰逼真的图像和视频。
5. 多功能相机:产品拥有多功能相机,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照片和视频拍摄。
三、产品维护指南1. 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请勿将产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低温或潮湿环境中,以免损坏内部电子元件。
-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产品发热、发烫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服务中心。
- 避免将产品强烈撞击或摔落,以免损坏屏幕或其他部件。
2. 屏幕维护- 请勿使用尖锐物体或过于剧烈的力量触摸屏幕,以免划伤或损坏。
- 避免长时间显示静态图像,以免产生屏幕烧结现象。
- 定期使用柔软的布料擦拭屏幕,保持屏幕清洁。
3. 电池维护- 使用原装电池或官方认可的电池,以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和持久续航时间。
- 避免超过电池充放电的极限,以免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
- 若长时间不使用产品,请将电池取出并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4. 软件更新- 定期检查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软件更新,及时完成更新以获取更好的性能和功能体验。
- 仅从官方渠道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以免损害产品和用户信息的安全。
5. 售后服务- 如遇到产品故障或需要维修,请联系售后服务中心或官方认可的维修点。
- 若产品仍在保修期内,维修将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服务;若过期,将按照相关规定收费。
四、友情提示产品作为一种高科技电子设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为了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请遵循以上维护指南进行操作和维护。
如需更多信息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官方售后服务中心。
教师信息维护操作手册

教师信息维护操作手册
一、简介
教师信息维护操作手册是指详细的解释如何对教师信息进行维护的操
作指南。
二、操作步骤
1.打开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登陆界面,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2.登录后点击教师信息管理菜单,进入教师信息管理页面;
3.在教师信息管理页面,添加新教师信息的话需要点击添加新教师的
按钮;
4.点击添加新教师的按钮后,在弹出的界面中开始填写教师的信息,
教工号、姓名、性别、民族等;
5.完成信息填写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添加新教师操作;
6.如果需要编辑已经添加的教师信息,可以点击编辑按钮,在弹出的
界面中修改对应教师的信息,完成编辑操作后重新提交;
7.如果需要删除已经添加的教师信息,可以点击删除按钮,弹出的提
示确认是否删除,确认删除后即可完成删除操作。
三、安全操作指南
1.在进行教师信息管理的操作内容时一定要保持谨慎,避免出现操作
失误;
2.密码要定期更改,保证操作数据的安全;
3.避免进行没有相关权限的操作;
4.使用完毕后,要及时退出账号以保证账号安全;
5.正确使用教师信息维护系统,遵守相关规定,避免违规操作。
应用服务器系统运维技术进行软件系统运维的步骤与操作指南

应用服务器系统运维技术进行软件系统运维的步骤与操作指南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服务器系统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为了保证应用服务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软件系统的运维工作则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应用服务器系统运维技术进行软件系统运维的常见步骤与操作指南,帮助运维人员能够高效地管理和维护软件系统。
第一步:监测与性能优化首先,运维人员需要对应用服务器系统进行监测和性能优化。
监测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性能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和问题。
性能优化则可以使系统更加高效地运行,提高用户体验和系统响应速度。
常见的监测与性能优化工具包括监测软件、数据分析工具和性能测试工具等。
第二步:日常维护与升级日常维护工作是保证软件系统运行稳定的重要环节。
运维人员需要及时备份数据、监控系统日志、检查磁盘空间等。
同时,定期进行软件系统的升级工作也是必要的,以修复系统漏洞、优化系统功能和提升系统性能。
在进行升级操作前,运维人员需要提前备份系统数据,并确保升级过程中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
第三步:故障排查与问题解决故障排查与问题解决是软件系统运维中常见的任务。
当系统出现故障或问题时,运维人员需要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进行故障排查时,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检查网络连接、追踪用户操作等方式来定位问题。
一旦问题找到,运维人员需要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四步: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与防护是运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运维人员需要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包括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同时,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补漏洞和加强系统防护,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五步:资源优化与容量规划资源优化与容量规划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合理利用服务器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运维人员需要监测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包括内存、存储空间、带宽等,并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容量规划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衬管的类型和石英棉的装填
图2.2 进样针的长度
玻璃衬管的类型和石英棉的装填
▪ 注意:不要使柱入口压力剧烈改变, 否则会造成石英棉的位置改变。应 在柱入口压力为0Kpa 以后,再更换 进样垫或色谱柱。
安装玻璃衬管
▪取出玻璃衬管
玻璃衬管应小心取出以 防碎裂。 (1) 固定隔垫螺母组 件,同时旋开玻璃衬管 螺母,将螺母垂直上提, 移向一边。
图 1.2 装上石墨压环
安装石墨压环
(2) 再将色谱柱穿过压环安装管, 并在管口伸出约10mm 的长度,将 柱螺母拧紧,使石墨环紧紧的卡在 色谱柱上。(柱螺母应先用手拧紧, 然后再用扳手拧3/4 圈)(图1.3)
安装石墨压环
图1.3 调节色谱柱长度
安装石墨压环
(3) 在色谱柱穿过石墨压环孔心时, 柱口可能进入一些石墨粉,需要将 压环安装管中伸出的毛细柱用毛细 柱切割刀截去。
毛细管色谱柱的安装和卸取
▪ 安装毛细管柱
(1) 将毛细柱安装在柱支架上 (2) 将毛细柱的两端分别连到进样口和检测
器上,注意以下几点 (a) 避免扭曲和弯折毛细柱(如果留出的用
于连接进样口和检测器柱端长度不够,可将 毛细柱松开一圈) (b) 装柱时避免毛细柱两端碰到柱箱内壁。 (c) 装柱时,应先用手拧紧开口螺丝后,再 用扳手旋1/2 圈。
毛细管色谱柱的安装和卸取
▪ 卸取毛细柱 ▪ 按以下程序取下毛细柱:
如果系统在运行中,按下[SYSTEM]键,选择 [STOP GC],关闭所有单元的加热器;待进样口、 检测器和柱箱温度降到50以下;按下[FLOW]键, 选择[Off]关闭载气;然后拧下开口螺丝取下毛 细柱。 ▪ 注意:(1)在较高柱入口压力条件下卸取毛细 柱会造成玻璃衬管中石英棉的位置发生变动。 (2)旋开柱螺母即可卸下毛细管柱,柱子从进样 口中取出时,应小心谨慎。
(a) 压环安装管的管口应与截去 后的色谱柱端口平齐。(图1.4)
(b) 毛细管色谱柱的切口应平滑, 不能粗糙不平。
安装石墨压环
图1.4 截去末端色谱柱
石墨压环的位置
沿压环安装管的管口切去预 留的一小段毛细柱后,即可卸 去压环安装管。石墨压环位于 图1.5所示的位置上。
石墨压环的位置
图 1.5 石墨压环的位置
GC-2010维护操作指南
2006-07
(一) 毛细管色谱柱的安装
1. 安装色谱柱的支架 将色谱柱支架安装在如图1.1
所示的柱箱内的支撑孔中,缩小柱顶 端的宽度,将其插入支撑孔中,通常 柱子安装在后方,当装两根柱子时,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一) 毛细管色谱柱的安装
图1.1 安装色谱柱的支架
(一) 毛细管色谱柱的安装
漏气检查
(6) 取下毛细柱,用石墨垫圈和螺母封住进样 口和检测器
(7) 设置载气压力供应压力在300kpa 以上 (8) 按下[FLOW]键后,将”split mode” 设为
2、毛细柱的安装
2.1 在毛细柱两端安装石墨压环
2.2 用所配的压环安装管将石墨压环装到 毛细柱的两端,压环安装管上标有“S” 或“F”表明其是进样口还是检测器端的 压环安装管。
S:用于测量分流/无分流进样口(SPL)端 石墨压环的位置;
F:用于测量FID 检测器端石墨压环的位置
安装石墨压环
(1) 抽出石墨压环的环芯,将色谱柱 穿过压环(图1.2)
注意:黏附在密封面上的玻璃碎屑必 须清除干净,否则会破坏密封面上密 封性,造成气体泄露。
漏气检查
漏气将会影响重现性并造成载气的浪费,按下 列程序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 (进行下列操作时,如果出现错误信息“purge leaks”,不影响操作,只需选择“Ignore Error”) (1) 按下[SYSTEM]键后,设置“flow”为“cont” (2) 按下[STOP GC](PF 菜单),系统停止 (3) 等柱箱、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降到40以下 (4) 按下[FLOW]键后,在按[On/Off] (PF 菜 单),AFC 停止控制 (5) 设置隔垫吹扫为“0ml/min
石英棉的装填量: ▪ 分流方式:10mg ▪ 无分流方式/WBI:2mg 注意:(1)对于高吸附性样品,例如农药,
减少石英棉的装填量会得到更好的分析结 果。 (2)对于高汽化热的溶剂,例如水,增大 石英棉的装填量会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
玻璃衬管的类型和石英棉的装填
▪ 石英棉的装填位置 石英棉应位于进样针下方1-2mm处,
(二)进样系统
主要讲述分流/不分流 进样系统。
玻璃衬管的类型和石英棉的装填
▪ 玻璃衬管的类型 分流和不分流进样系统采用不同类
型的玻璃衬管,应根据情况选择正 确的衬管。 ▪ 装填石英棉:
通常要在玻璃衬管内装填一定量的 石英棉,用于充分混匀汽化样品并 防止难挥发的化合物污染毛细柱。
玻璃衬管的类型和石英棉的装填
太近或太远都会造成分析结果的重 现性变差。 例:自动进样器的石英棉的装填位置 (图2.1)
玻璃衬管的类型和石英棉的装填
分流方式 无分流方式 图2.1 自动进样器的石英棉的装填位置
玻璃衬管的类型和石英棉的装填
▪ 注意:手动进样时,如果针的长度太长,有 可能因插入过深而触及石英棉,解决的办法 是在进样针的针管上端加一个或多个隔垫, 使隔垫以下至针尖的长度应为43mm,这样无 需改变衬管内的石英棉的位置,即可使进样 针不至过深。(图2.2)
安装玻璃衬管
安装O形环和 石墨压环:
图2.6 O形环和 石墨压环的位置
安装玻璃衬管
▪ 装入玻璃衬管
(1) 将带有O 形环或石墨压环的玻璃衬 管放入进样口。
(2) 安上隔垫螺母组件并用扳手将玻璃 衬管螺母拧紧至不动即可。
安装玻璃衬管
▪ 玻璃衬管碎裂时的处理方法
如果进样口内的玻璃衬管碎裂,首 先应从柱箱内将进样口端的毛细柱连 接器御下,再清除进样口内的所有玻 璃渣。
图2.4 移开隔垫螺母
安装玻璃衬管
▪取出玻璃衬管
(2) 用镊子取出 玻璃衬管。
图2.5 取出玻璃衬管
安装玻璃衬管
安装O 环和石墨压环:
进样口温度在350℃以下通常使用O 形环,350℃以上通常使用石墨压环,不 同类型的玻璃衬管有不同的石墨压环, 安装时要正确选用石墨压环。 将O 形环和石墨压环按图2.6 所示的位 置调整固定后,即可进行玻璃衬管的安 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