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8级2021届绵阳高三二诊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1年1月15日四川省高2021届绵阳二诊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D(A“地位卓然”错;B“保存意义大于传播价值”错;C“这样的目的是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获利”错)2.C(“着重强调官方传播对诗歌传播的影响”错,“论及”不当)3.B(“文学作品就不能发挥文化价值”错)4.B(接种剂量大是灭活疫苗的缺点)5.B(“5条技术线路的疫苗……均有序地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错。
)6.①研发团队优秀:科研人员奋力攻关,高效研发疫苗;②研发政策灵活: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既重速度,又保质量;③研发成果共享:保持研究的开放性,共享成果,同时强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④企业深度参与:如国药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疫苗的研发和国际交流。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7. C(“对兆海不要轻敌的提醒”错。
)8.①轻视、调侃:以为鹿兆海附庸风雅,求取字画以消遣,所以内心轻视。
②羞愧、自责:知晓实情,听闻鹿兆海将赴前线,因误会其求字动机而感到羞愧、自责。
③严肃、敬佩:为关中可保,而心生感动,对鹿兆海心生敬意,郑重题写“白鹿精魂”。
(每点2分)9.①对兆海品质的肯定。
“白鹿精魂”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以此四字送予兆海,是对其行为的肯定。
②对抗敌行为的劝勉。
在家国危亡之际,兆海即将奔赴关中的最后一道屏障,以此勉励兆海杀敌报国。
③寄托报国之志。
朱先生作为文化人有心报国却力有不逮,唯有以题字来寄托他赤子之心和忧国之情。
(每点2分)10. B11.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字也为此义”,错)12. C (“军粮朽坏的事情又被其揭发”错)13.(1)台官责问他,(苏弁)仍欺骗说:“我自己已经告诉宰相了,请依照旧制。
”(划横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朕)怜悯他年老,加以患病,应该让他从所在之地返回,听任他回到自己的家中。
(划横线处各1分,大意1分)14. C(“嘲笑那些仍眯着眼睛在路上行走的人”错)15.①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之情:现实社会尘土满天、难得清明,自己却无力改变的无奈;②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社会环境不满又无奈,认为只有处于“江湖”才能解脱;③对进退两难的迷茫之情:社会现实是“尘土漫天”,江湖可能有“大风大浪”,发现无论处于何处都难以真正的超然。
(审核版)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8年1月5日9:00--11: 30】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2021年四川绵阳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四川绵阳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山水文学审美意境论吴功正“意境”存在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论所派生出的“情景合一”论。
天人合一、情景合一,显示了中国人的和谐体认方式。
不少论者忽视了“意境”组合的美学结构的支点是“意”,而将“意境”肢解为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
其实,“情景合一”不是情与景简单的结合,“天人合一”也不是天与人天然性的结合,而是主体的体认。
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说:“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能被认识,因此客体本身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
”建构是以主体为本位的体认活动,在自然山水审美中“境”是被“意”的主体功能建构起来的。
按照建构论,中国自然山水文学的一种复杂的经验现象就能得到阐释。
古代山水诗同一题材重复性十分突出;诗人们结伴登临唱和,限题限韵,如此苛刻的限制并没有造成诗的意境的同一化。
这是因为不同的山水诗人的建构方式不同。
中国疆域广大,名山大川遍布,每一山川的千姿百态,都为意境的建构提供了众多的对象;中国古代诗人更早发现了山水美,徜徉于其中,乐此而不疲,这又为意境建构提供了多样性主体。
宏观地概括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主体建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道德伦理的山水建构。
在意境形成中,主体道德伦理观念在山水对象。
上物态化,这有着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识传统,伦理化色彩较浓。
情感心态的山水建构。
在山水上寻求情感外化方式,这是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建构方式。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川训》曰:“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
”中国山水美学家独特地描述了“格式塔”的异质同构心理现象,含有华夏山水审美意识的特点。
哲学意识的山水建构。
以哲学的理性意识作为观照意识,是一种内视域和出发点。
如苏轼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021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最新】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诡谲.(jué) 骠.勇(biào) 宁.为玉碎(nìng) 卷帙.浩繁(zhì) B.接种.(zhòng)靛.蓝(diàn) 椎.心泣血(chuí) 麻痹.大意(bì)C.拘泥.(nì)广袤.(mào) 喁.喁私语(yú) 歪打正着.(zhuó)D.烘焙.(péi)稽.首(qǐ)咎.由自取(jiù) 不容置喙. (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博彩微博控宏篇巨制嘉言懿行B.凋敝养植业不落言筌锦衣御食C.胡绉嘉峪关条分缕析珠联璧合D.像素亲和力锄强扶弱姗姗来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救灾援助力度,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B.跑步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这项运动不仅不能C.诗圣杜甫用诗歌记述了风云多变、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他在众多诗篇中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揭露可谓力透纸背....。
D.四川旅游局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大九寨环线区域旅游发展,力争改变假日期间景区游客重足而立....、拥堵滞留的状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各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B.复旦大学研究者近日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同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C.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1年1月15日9:00一11:30】绵阳市高中201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雕版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的前身,在我国印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雕版印刷历经唐、五代,在宋代取得了空前发展。
宋代雕版印刷的繁荣对宋诗的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发展到唐代,已达到顶峰。
宋诗的境界虽然难以和唐诗抗衡,但宋人还是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让宋诗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宋诗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当时的雕版印刷是分不开的。
正如张高评先生所言:“雕版印刷之崛起与繁荣,所触发的图书流通、知识传播效应,是宋代文明登峰造极之推手,是宋型文化孕育之功臣,是宋诗特色形成之中介,是‘诗分唐宋’之重要触媒。
”宋人运用雕版印刷刊刻了大量宋人诗歌集,并为宋诗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中收集的有传本的宋人诗、词、文合集共739种,《唐集叙录》中收集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合集共108种,两者相比,唐人传世文集的种类约是宋人传世文集的1/7。
在唐代,文人诗集大多依靠抄写的形式流传,传播范围受限。
可是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文人诗集大多能得到及时广泛的刊刻,一些有名望的作家的诗集一经刊出,就被人争相刻印流传。
名声不大的文人,其诗歌在经后人整理后也能刊刻。
无论哪种模式,只要被刊刻,都有利于作品的保存,并能为作品进一步流传奠定基础。
宋代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刊刻宋人诗集,这使诗集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
宋人的诗集通过雕版印刷成册后,如果仅局限在保存的层面,那么诗歌的发展则会停滞,只有让这些诗歌作品真正进入传播渠道,它们的价值才会得以更好地凸显。
2021年绵阳南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绵阳南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
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
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
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
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
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
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
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
”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
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
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
2021年四川绵阳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四川绵阳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但还不到一百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迅速扩散,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
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中就将充满危险——轻微的擦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人失去生命,危害将超过癌症。
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逐年攀升。
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
报告警告说,全球抗生素正濒临枯竭。
这项报告认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已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目前急需加大对抗生素耐药感染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否则世界将被迫回到因常见感染而导致小手术致人死亡的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制药公司和研究人员必须立即关注能治疗某些可在几天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感染的新抗生素。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绵阳市高中2021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4年1月13日9:00—11:3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汲取传统智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支撑。
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治国之具”是礼与法。
古人对礼法关系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进行了概括。
如《唐律疏议》中载“”。
德礼,即道德,更多的是人心由内而外发挥的“善”,而刑罚乃是为了“为善去恶”而生的必要的“恶”。
《唐律疏议》认为道德的缺陷在于难以形成统一的秩序,法律则弥补了这一不足,保证了外在秩序的稳定。
以道德礼义为本,以法律政刑为用,凸显了传统法律文化对“治国之具”的准确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礼崩乐坏”局面,使得思想家普遍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艺文类聚》中载“治国无其法则乱”。
“法治”最为突出的要件就是“立法为公,一断于法”。
而实现公正、平等,要立有良法,且良法能得到妥当施行。
晋朝尚书刘颂曾建言:“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论。
”其建议后成为晋律的内容。
在晋律影响下,后世确立了依法断罪的制度。
至唐朝,《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这对于限制司法专横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引法典条文前提下,还强调罚当其罪,而非一味机械地征引。
例如,《大清律例》在“断罪引律令”条文之下,专门有一个条例要求“务须详核情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高2018级二诊考试
绵阳市高中201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地位卓然”错;B“保存意义大于传播价值”错;C“这样的目的是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获利”错)
2.C(“着重强调官方传播对诗歌传播的影响”错,“论及”不当)
3.B(“文学作品就不能发挥文化价值”错)
4.B(接种剂量大是灭活疫苗的缺点)
5.B(“5条技术线路的疫苗……均有序地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错。
)
6.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①研发团队优秀:科研人员奋力攻关,高效研发疫苗;
②研发政策灵活: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既重速度,又保质量;
③研发成果共享:保持研究的开放性,共享成果,同时强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④企业深度参与:如国药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疫苗的研发和国际交流。
7. C(“对兆海不要轻敌的提醒”错。
)
8. (每点2分)
①轻视、调侃:以为鹿兆海附庸风雅,求取字画以消遣,所以内心轻视。
②羞愧、自责:知晓实情,听闻鹿兆海将赴前线,因误会其求字动机而感到羞愧、自责。
③严肃、敬佩:为关中可保,而心生感动,对鹿兆海心生敬意,郑重题写“白鹿精魂”。
9. (每点2分)
①对兆海品质的肯定。
“白鹿精魂”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以此四字送予兆海,是对其行为的肯定。
②对抗敌行为的劝勉。
在家国危亡之际,兆海即将奔赴关中的最后一道屏障,以此勉励兆海杀敌报国。
③寄托报国之志。
朱先生作为文化人有心报国却力有不逮,唯有以题字来寄托他赤子之心和忧国之情。
10. B
11.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字也为此义”,错)
12. C (“军粮朽坏的事情又被其揭发”错)
13. (划横线处各1分,大意1分)
(1)台官责问他,(苏弁)仍欺骗说:“我自己已经告诉宰相了,请依照旧制。
”
(2)(朕)怜悯他年老,加以患病,应该让他从所在之地返回,听任他回到自己的家中。
14.C(“嘲笑那些仍眯着眼睛在路上行走的人”错)
15. (每点2分)
①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之情:现实社会尘土满天、难得清明,自己却无力改变的无奈;
②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社会环境不满又无奈,认为只有处于“江湖”才能解脱;
③对进退两难的迷茫之情:社会现实是“尘土漫天”,江湖可能有“大风大浪”,发现无论处于何处都难以真正的超然。
16. (与原文不符,不给分)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A(每况愈下:情况越来越坏;江河日下: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为一致;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表示出来;生生不息:变化或新事物的发展没有终止;生机勃勃: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
18.A(原文“有些书店向传统文化致敬,灰砖墙、竹书架、汉字、中国红等,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句式一致性原则,因此选A)
19.C(A语序不当B 主语残缺D 语序不当)
20.①公和私的关系②另一方面也是尚和的文化③但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答对1处得1分,答对2处得3分,答对3处得5分)
21. (每点2分)
①成长期许方面:家长对孩子成长期许过于传统,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②具体培养方面:家长过于注重外在因素,而对大脑发育这一内因重视不足;
③学校教育方面:小学及之后的学校教育,对孩子想象力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附文言文译文:
苏弁,字元容,是京兆武功人。
曾叔祖苏良嗣,在武后朝中任宰相,国史中有传。
苏弁年轻时有文才,考中进士被授予授秘书省正字一职,转任奉天主簿。
朱泚之乱时,德宗仓卒出逃,县令杜正元正在府上议事,听说大驾来到,官吏们感到惶恐,都想奔窜到山谷中去。
苏弁劝谕他们说:“君主躲避敌人,臣子应当受难死节。
过去肃宗到灵武,到了新平、安定,两地太守都已潜逃,肃宗命令斩首示众,大家知道那件事吗?”众人的情绪才安定下来。
当车驾到来,迎接招待没有缺失。
德宗很赞赏他,就地加任大理司直。
贼人被平定后,被拜授为监察御史,历任三院,几次转任至仓部郎中。
仍旧判理度支案。
裴延龄去世,德宗听说苏弁的才华,特地打开延英殿,当面赐给他金紫。
授任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还命令立在正郎官之首。
副知度支事的称号,是从苏弁开始的。
他在接替裴延龄后,用宽和简洁代替繁琐暴虐,人们很称赞他。
升任户部侍郎,依旧判理度支,改任太子詹事。
苏弁刚入朝时,班位不合顺序,殿中侍御史邹儒立对着仪仗弹劾他。
苏弁在金吾下等待判罪数刻之久,被特准释放。
按照旧制,太子詹事在班列中的位次在太常、宗正卿以下。
贞元三年,御史中丞窦参按等级排定班次,将詹事移到河南、太原尹之下。
苏弁仍按照旧班次站立。
台官责问他,苏弁仍欺骗说:“我自己已经告诉宰相了,请依照旧制。
”因此被邹儒立弹劾。
不久因供给长武城的军粮朽坏的罪名,被贬为河州司户参军。
在德宗时,朝臣受到贬谪,很少能再蒙录用,到他晚年尤为过分。
只有苏弁和韩皋得以被重新起用为刺史,授任滁州刺史,转任杭州刺史。
苏弁和兄长苏冕、苏衮,都以兄弟互相友爱和有儒学著称。
苏冕汇集国朝政事,撰写《会要》四十卷,流行于世。
苏弁聚书达两万卷,苏冕都亲手加以刊校,至今流传苏氏的藏书,仅次于集贤秘阁的藏书。
贞元二十一年,苏冕在家中去世。
苏衮从赞善大夫被贬为永州司户参军,(皇帝)下敕令说:“苏衮被贬官,本来因为他的弟弟犯罪连坐所致。
(朕)怜悯他年老,加以患病,应该让他从所在之地返回,听任他回到自己的家中。
”苏衮年近七十,双目失明已经一年多,因为苏弁的缘故,最终没有停官。
当被贬后,皇帝闻讯怜悯他,因此允许他返回家中,不就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