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概述1.1 活动目标: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掌握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
1.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定义与特点。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概念和目标。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2.1 活动目标: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学会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
2.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方法的理解。
第三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3.1 活动目标:掌握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学会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3.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小组合作法:分组合作,进行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
第四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案例分析4.1 活动目标:学会分析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际应用。
4.2 活动内容:分析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际应用。
4.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第五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的教师角色与策略5.1 活动目标: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学会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策略与方法。
5.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策略与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第三篇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本章将帮助你:1、初步明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
从而全面了解、深刻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
3、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及其内容的生成,学会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4、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自主探究,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对象及教学条件设备等灵活的、创造性的加以运用。
5、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
核心概念:科学、儿童的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成课程、自主探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简称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幼儿园常识仍沿用50年代的教材教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已显得有些陈旧,无法满足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
因此,全国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了常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验,经过10多年的实践,“科学”逐渐取代了“常识”。
200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
“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一个进步。
具体比较“科学教育”与“常识教育”,我们发现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科学教育在目标上更注重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方法上强调学前儿童自己探索与发现;在内容上考虑到数学是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工具,两者是有联系的,能够互相渗透的,因而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统称为科学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一、科学是什么对于常人类似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
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概述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2,科学的四个内涵、本质①科学是知识的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②科学是过程③科学是世界观④科学的本质是探究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章理论基础1,建构学习理论P11(了解)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①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的第一要素和前提;②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③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④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评价活动效果都与目标紧密相连。
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①幼儿教育的总目标P22;②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③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年龄特点,个体差异);④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征——内容的广泛性,知识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P28(五个目标)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①以时间为单元(月计划、周计划);②以主题活动为单元(以季节、自然科学现象、人的活动等建构主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P35①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②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③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④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判断属于哪个范围)2,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6-373,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39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理解、运用)⑴科学性和启蒙性原则——跟本准则、首要要求含义:首先,符合科学的原理,尊重客观事实;其次,要符合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1 科学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的概念探讨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1.2 科学教育目标与原则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析实现这些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1.3 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第二章:科学环境创设2.1 科学环境的要素分析科学环境中必备的要素探讨如何创设一个适宜的科学探索环境2.2 科学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提供选择和制作科学教具的建议强调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则2.3 科学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管理科学环境的方法和技巧讨论如何维护科学环境的持续性和发展性第三章: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3.1 探究活动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探讨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境3.2 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供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理念3.3 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介绍有效的探究活动指导策略讨论如何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第四章:常见科学概念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4.1 生物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探讨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2 自然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分析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3 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讨论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第五章:科学教育评价与反思5.1 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分析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5.2 儿童科学学习评价探讨如何评价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3 科学教育反思与持续发展强调反思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反思和持续发展第六章: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6.1 观察能力的培养讨论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提供观察活动设计和指导的策略6.2 探究技能的培养分析儿童探究技能的培养方法提供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实例6.3 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提供相应的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第七章:科学教育资源的使用7.1 教育资源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资源讨论各类资源的特点和适用情境7.2 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合提供搜集和整合科学教育资源的策略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7.3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提供运用教育技术的实例和指导第八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8.1 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与适应策略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科学教育适应策略8.2 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讨论融合教育在特殊需求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和指导8.3 特殊需求儿童的个体化教学强调特殊需求儿童个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提供设计和实施个体化教学的策略第九章: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9.1 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讨论家庭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提供与家庭合作的策略和方法9.2 社区资源的利用分析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提供社区资源利用的实例和指导9.3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模式探讨家庭与学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的模式提供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实践案例第十章: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趋势10.1 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介绍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各类研究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0.2 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应对发展趋势的策略和建议10.3 科学教育创新与实践强调科学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创新和实践的案例和启示重点解析本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共十章,涵盖了科学教育的概述、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教育资源的使用、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的研究方法与趋势等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实训指导书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实训指导书目录第一部分实训概述 (3)一、实训要求 (3)二、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3)三、实训成绩评定、考核办法 (3)第二部分单元实训 (5)实践项目一科学教育活动实践 (5)一、实训目的 (5)二、知识要点 (5)三、实训内容 (5)四、实训步骤 (5)五、注意事项 (5)六、拓展训练与思考 (5)实践项目二数学教育活动实践 (5)一、实训目的 (5)二、知识要点 (5)三、实训内容 (5)四、实训步骤 (5)五、注意事项 (6)六、拓展训练与思考 (6)实践项目三科学区域活动实践 (6)一、实训目的 (6)二、知识要点 (6)三、实训内容 (6)四、实训步骤 (6)五、注意事项 (6)六、拓展训练与思考 (6)第一部分实训概述一、实训要求1.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2)热爱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3)具备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素质。
2.技能要求:能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一般规律分析、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二、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1.第八周实践项目一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一)2.第九周实践项目二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二)3.第十二周实践项目三数学教育活动实践(一)4.第十三周实践项目四数学教育活动实践(二)5.第十五周实训项目五科学区域活动实践三、实训成绩评定、考核办法本专业技能实训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学生实训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和用时量等因素评价过程性成绩;根据提交作品的质量、呈现作品的专业性和现场表现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价。
具体评分分值如下:第二部分单元实训实践项目一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一、实训目的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二、知识要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点与指导策略三、实训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并进行试教四、实训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选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准备、活动设计的撰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案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好奇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指导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1. 探索自然:
-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界,如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并一起探索答案。
2. 实验活动: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浮沉原理等。
确保实验安全,让孩子动手操作,体会科学的乐趣。
3. 游戏与趣味:
-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科学教育,比如制作拼图、科学探险游戏等,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4. 图书与故事:
-通过图书、故事或儿童科普读物,向孩子介绍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5. 户外探索:
-带领孩子到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比如观察天空、植物、动物等,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6. 问答互动:
-提出问题并鼓励孩子思考和回答,不断引导他们探索科学世界,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实践与体验:
-让孩子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如种植小花园、制作简单的电路、观察昆虫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科学知识。
8. 赞美与鼓励:
-对孩子的探索和学习过程给予赞美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指导,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 前概念阶段
直觉思维阶 段
年龄 阶段主要特征
2~4岁 符号思维形式出现,儿童能用某一事物 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象征性游戏大量 涌现
4~7岁
对事物和事件的理解仍然以期最显著的 直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逻辑或推理的 思维过程,儿童会进行分类、排序、确 定数量等,但不知道这样做根据什么原 则
14
3.学习和发展的关系
1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图
从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 向逻辑地解决各类问 题发展
大家好
1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的理论基础
2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
一、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3
〔一〕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 本观点
1、知识经验的获得 2、儿童思维认知发展阶段 3、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阶段
年龄
阶段特点
反射活动阶 段 初级循环反 应阶段
二级循环反 应阶段
二级循环之 间的协调
第三级循环 反应阶段
图式内化阶 段
0~1个 月 1~4个 月
4~8个 月
8 ~12 个月
12~18 个月
18~24 个月
练习先天的反射活动,并对新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 e.g.吸吮反射、游泳反射等
出现简单的重复行为,自己能做出和控制某些反应。 e.g.当婴儿的手偶然碰到自己的嘴时,就可能吸吮自己的手, 一旦有了这种经验,婴儿就可能重复这个动作
5
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经过大量实验,提出儿童到青年初 期认知发展路线,儿童的发展既有联系也 有质的差异。
6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儿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青少年
7
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智力发展 的萌芽阶段,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环 境。
皮亚杰认为:“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 知发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是成 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 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15
三山实验
16
三山实验(three-mountain experiment)
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 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童回答两个问题。第 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 娃娃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该幼儿采取同 样的方式回答这三个问题,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这三座山 的关系,不会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 7岁以下的儿童思维方式都脱不掉自我中心倾向。
〔2〕前运算阶段〈2~7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到 概念性智力阶段发展的过度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主要依靠 概念进行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不受具体事物 内容局限,通过假设或命题方式进行逻辑思 维推理。
8
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
例子
前运 算阶 段
具体 运算 阶段
儿童已有的知识 对新经验的同化
(四)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儿童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 问题。他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 事物。因此,他深信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相同,不愿采纳 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他也深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 的,即使遇到同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他也会毫不犹 豫地宣称事实是错误的。
13
前运算阶段(2-7岁)的两个亚阶段
婴儿的行为开始转向外部客体,并能通过操作外部客体而给自己 带来乐趣;开始有了简单的意向行为能力。 e.g.婴儿用手挥舞摇棒,使其发出声响。
动作和客体开始分离,为达到目的能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动作, 是一种真正有计划的反应。 e.g.拿开布,找到布下面的娃娃。
开始积极地作用于客体,并有目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e.g玩具放在床单的另一头儿童摸不着的地方,他偶然拉动了床 单发现床单运动和玩具的关系,继续拉动床单,直到拿到玩具。
9
只是看上去像这样。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
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 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3.延迟模仿与客体恒存性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完成的 标志
10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
(二)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儿童既不能认识统一类客体中的不同 个体,也不能认识不同个体变化中的同一性。如看到别人有一 顶与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就一定说“这帽子是我的”;他在 家里看到一轮明月,在街上看到云雾半遮得月亮,便认为天上 有两个月亮。
12
(三)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思维反向进行的过程。 例如,把两杯同量的水当着儿童的面倒入一个瓶身较窄 的容器,然后询问儿童两个容器的水是否相等。此阶段 的儿童大多数都认为不相等。皮亚杰认为,由于缺乏可 逆性,这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守恒”的概念。
对新经验的顺应
月亮跟着我走
月亮有一张脸
月亮也跟着我的兄弟和朋友走。
月亮是非常非常远的
远处的树看上去也跟着我,但是树不能动 的。
月亮不是活的。 如果月亮看上去跟随着每一个人,它又 怎么能跟着我呢?
月亮如果不是活的,它就不会有脸。
月亮从很远的地方升起,从地球上看好 像有一张脸。
有的人认为月亮会跟着他走,其实是它
4
亚杰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知识经验的获得: 皮亚杰认为,知识经常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
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在动作操作过 程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客体发 生了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主体在相互作用 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 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 过程,平衡调节的机制促进更复杂的思维水平和 知识水平的发展,即促进智力的发展。P10案例
能用简单的符号行为进行心理操作,对如何解决问题表现出一定 的“洞察力” e.g儿童只要通过观察就可发现用竹竿可拿到高处 的物体,而无需从尝试中发觉这个道理。
11
前运算阶段(2~7岁) 的主要特征
(一)以表象思维为主(关键特征):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 得的表象进行思维,可以用词、想象力和图画来建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