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0B方面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0B方面的关系

学习效果检测
2、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
是由(A )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 D.文化权威者
学习效果检测
3、我国西周的“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
体现了教育的(B)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个体发展功能 D.教育功能
学习效果检测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学前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例二: 某幼儿园幼儿,患有先天性癫痫病,但该幼儿入
托时,家长并没有把这一情况告诉幼儿园。一天早上 其母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内,告诉老师孩子昨晚发烧。 老师劝其带孩子看病,但其母说孩子烧已退。
学前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早饭后,户外活动时,教师让此幼儿园安静坐着 ,幼儿坐了一会忽然倒地,教师及时按其人中,并将 其送往医院,并电话告知幼儿母亲。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5、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它们的
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不同(C)传统使
它们的教育有不同的取舍。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学习效果检测
6、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
这是教育内容受(C)制约的标志。
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招生方式不统一,“一碗水难端平” 城市幼儿园量少,“求”远大于“供” 公办园比例过低,“入园贵”间接造成入园难
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有一定影响
“开端计划” 是美国对处境不利者子女进行补偿教育的一种教育计划,
在政府资助的条件下向低收入家庭的3—5岁幼儿和残疾幼儿提 供免费学前教育、营养与健康保健与社会服务。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政治影响着教育目的。 (二)政治影响教育制度。 (三)政治影响受教育权。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更为丰富, 主要包括: ①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机会均等; ②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教育学导论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教育与经济、政治、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经济实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 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一、教育与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发展呈现着两种不同 趋势。 一是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缓慢。 二是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迅猛增 长。
第四节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第一,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的大小,因而就 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 第二,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质量。
第四节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更明显。 第一,在阶级社会,人口的阶级构成对教育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权利的分配上。 第二,人口的文化构成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对教育的需求和质量上。 第三,人口的职业结构,对学校教育会产生重大 影响。 第四,人口的地域分布结构制约着学校的布局, 以及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浅论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1

浅论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1

浅论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意即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功用和效能。

随着教育培养的人进入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教育的作用也就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可以明确地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以下是简述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般而言是正相关的,即教育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

具体的说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门的人才。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首先,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总体来讲,作为劳动者的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应的劳动能力后才有可能成为生产力中的劳动力要素,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能力也只有内转为劳动者的素质,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教育中的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进一步转变为某一领域、某一行业以至某一工种的专门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充分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教育的科学知识再生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一般来说,教育是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最简捷和最有效的途径;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二、经济对教育的制约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教育,主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3、关于“教育产业化” (1)涵义: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以市场经济运作模 式来运行,产业经营以赢利为目的,追求利润和经济效 益。 (2)教育能不能产业化? 不同观点:教育应完全产业化;教育可以部分产业化; 教育不应该产业化。 经营目的——赢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 功能发挥——经济功能、精神陶冶功能 投入渠道——个人投入、国家投入、集体投入 收益受益——物质的、精神的;个人、集体、国家、社 会 生产产品——性质(物质、精神)、价值(直接、间接)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还是创造经济价值?这是 回答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的关键
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仔细比较中美 两国的教育后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 调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 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兴趣、爱好, 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 会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我们在对孩 子进行教育、培养和施加影响的过程中,要牺牲 掉大 部分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和自主性,这可能在短时 间里使学生取得举世瞩目的佳绩,但就长远来说,人 的发展毕竟是个终生不懈的过程,我们用十几年学校 教育所积累的经验和近乎工艺流程的精细模式去抗衡 受教育者终生的主观愿望和主动发展能力是多么愚不 可及!那些被磨灭了个性、兴趣和自主性的孩子,其 发 展潜力和终生发展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
从教育自身发展特点看,教育具有未来性、 周期性长的特点,是为未来培养人才。教育 必须面向未来,善于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出发规划现在的教育,为社会超前培养人才, 因此,教育必须先行,树立超前教育观,教 育投资也要超前增长,还要超前建立师资培 养体系,加强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教育先行”的前提条件 教育先行始终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 教育经费的投资与增长不能无视经济发展的 客观实际。

分析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 的关系

分析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    的关系

分析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在阶级社会中,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文化教育上也占统治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②教育同样受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支配,要受他们的思想所支配,受他们的经济力量所支配。

下面谈谈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育的发展需要人力与时间、物力与财力等,而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人力,资金,物力。

因此,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着教育所能拥有的基础性条件状况,教育的发展不能超出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可能范围。

(二)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在漫长的奴隶、封建社会中,学校所培养的人,主要是进入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人才和知识分子。

随着机器大工业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列入培养目标之中,而不仅仅是培养官吏、律师、知识分子。

(三)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在课程的门类上,古代社会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门类不多,大多数是属于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所占的比例甚微。

18—19世纪首先在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课程理论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他主张科学课程应该作为学校课程。

(四)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为了使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对教育结构进行了改革,除了重视普通教育外,还大力发展专门教育和特殊教育。

另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并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

社会上层的子弟受教育的机会多些,受的教育也较好;平民百姓的子弟受教育的机会少些,受的教育也较差。

但教育又是超阶级、超社会的公共产品,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

教育具有选择承载体、传递文化、培养个体能力和塑造个性等方面的功能,能够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也能通过满足人们需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同时,教育也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

通过培养人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提供了一批批的合格公民和官员,成为政治制度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

除了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外,教育还具有促进文化传承、提高个体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等其他方面的功能。

因此,在探讨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时,需要全面考虑教育的多方面作用,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总之,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同时,教育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也能通过满足人们需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浅论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摘要】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手段,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的口号,并在实际的政策改革中加大对教育的倾斜,鼓励人们进行教育,实施各种政策推进教育的发展。

教育可以增强国民的素质,可以使人们的潜能得到更多的开发,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不仅学会了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社会相处的法则和做人的道理。

良好的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量的充足,素质的提高才能使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政治关系得到加强,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论述一下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经济;政治;文化0.引言随着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全球化运作,知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家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提出了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并再教育领域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适龄孩子的入学管理力度,实行奖励政策鼓励人们进行高等学习,努力增强教育水平,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通过教育不仅可以使人们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加德育教育,体育培养,开设各种特色课程,开发人们的潜在智力,促进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环节,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促进着彼此的发展也对彼此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应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积极影响,大力采取措施促进教育的发展,使经济政治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由此促进社会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进行阐述。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和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也会推进教育的进步,一般他们都是以相同的程度进行变化。

对于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国家领导阶层就曾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教育的程度则体现了公民甚至国家的知识水平,关心到他们的创新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才能获得新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学第二章

(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 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定引起产业结构、行业结构、 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 应,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 化,进而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包括专业 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另外,社会生产力也是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与更新,从而也要求课程设置与教育内 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 和深化。
(四)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虽然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 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有密切的关 系。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因为只有具有民主意 识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 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表现为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 会的均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 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教 育民主化重要体现的全民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 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通过提高领导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践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 他们在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使民主在一代人的心 中开花、结果。
(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等所应用的物质 技术设备和形式、方法,都是一定生产工具和科 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性质与水平、范围 均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 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 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 算机教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教育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制约,同时教育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素的重要因素
(4)教育可生产新科学知识
2.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A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特定的背景;B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