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调节是怎么样的呢

唾液分泌调节是怎么样的呢关于《唾液分泌调节是怎么样的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唾沫是大伙儿每一个人都常常会代谢的东西,尤其是小孩儿们代谢的更多一些,成年人平常代谢的少一点。
当大伙儿味儿哪些较为美味的食物的情况下,唾沫都是不独立的代谢出去,有时焦虑不安的情况下也会代谢。
那麼,唾沫代谢调整是如何的呢?对于此事大伙儿很多人都不清楚,对于此事实际的状况一起来看一下下边的详细介绍。
唾沫代谢的调整彻底是神经反射性的,包含非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二种。
造成非条件反射性唾沫代谢的一切正常刺激性是食材对口腔机械设备的、有机化学的和溫度的刺激性。
在这种刺激性的影响下,口腔黏膜和舌的神经末稍(效应器)产生激动,欲望沿传到交感神经(在舌神经、鼓索神经支、舌咽神经和交感神经中)抵达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到喉腔,造成唾沫代谢唾沫代谢的初中级神经中枢在延髓,其高級神经中枢遍布于下丘脑垂体和大脑皮质等处。
操纵喉腔的传出神经以交感神经主导,如第9对中枢神经到颌下腺,第7对中枢神经的鼓索支到颌下腺。
刺激性这种神经可造成量多而固态少的唾沫代谢。
交感神经的对喉腔的功效是根据其末稍释放出来乙酰胆碱而完成的,因而,用抵抗乙酢胆碱的药品如阿托品,能抑止唾沫代谢,而用乙酰胆碱或其相近药品时,可造成很多的唾沫代谢。
交感神经激动时,还可使喉腔的血管左室,进一步推动唾沫的代谢。
现阶段觉得,交感神经造成喉腔周边血管左室的交感神经是肽能交感神经,其末稍释放出来血管特异性肠肽。
操纵喉腔的中枢神经是肽能交感神经,在颈上神经纤维换神经细胞后,传出假后化学纤维遍布在喉腔的血管和代谢体细胞上。
刺激性这种神经造成血管收缩,也可造成唾沫代谢,但其代谢功效则随不一样的喉腔而有不一样,比如,刺激性人的颈中枢神经,只造成颌下腺代谢,却不造成颌下腺代谢。
人到进餐时,食材的样子、色调、味道,及其进餐的自然环境,都能产生经典条件反射,造成唾沫代谢。
“画饼充饥”便是生活起居中经典条件反射性唾沫代谢的一个事例。
口腔医学课件-唾液分泌及其调节机制

通过生理刺激和反馈机制的调控,例 如咀嚼、吞咽和味觉刺激。
唾液的采集和检测方法
刺激采集
使用刺激物如柠檬片或口香 糖来刺激唾液分泌,然后收 集样本。
自发流唾液采集
让被测试者自行将唾液吐入 采集容器中,适用于特定研 究需求。
非创伤性采集方法
使用特定设备采集唾液,如 吸管或采样棉,减少对被测 试者的不适。
预防措施
1 饮食调理
适当调节饮食,避免摄入过 多刺激性食物和酸性饮品。
2 咀嚼口香糖
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以刺激唾 液分泌。
3 口腔清洁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和使用漱口水。
唾液分泌与全身健康的关联
唾液分泌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情绪状态和营养状况。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精细的唾液调节机制、开发新的唾液采集和检测方法, 以及探索唾液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唾液的作用与组成
润滑作用
唾液可以润滑食物,使食物更容易咽下。
保护作用
唾液中的抗菌物质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食物。
成分
唾液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和酶组成。
唾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1
内分泌调节
2
通过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包括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
3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包括迷走神经 和交感神经。
结语
唾液分泌及其调节机制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深入了解唾液的作用和调节机制对口腔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
唾液分泌与口腔疾病
唾液分泌与龋病
唾液中的酸性成分和抗菌 物质与龋齿的形成和发展 有关。
唾液分泌与牙周病
唾液中的抗菌物质和免疫 细胞参与了口腔的抗菌防 御。
考点复习·唾液分泌和调节

考点复习·唾液分泌和调节唾液分泌和调节【2013-13 生理学A型题】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值是()A.2.0~3.0B.4.0~5.0C.6.0~7.0D.8.0~9.0题目解析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中性液体(PH6.6-7.1)的低渗液体。
任何酶发挥作用都需要合适的外界条件比如PH、温度等,当PH值过低或过高都可以抑制酶的活性。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是在中性范围内,因此选择C。
考点讲解【2015年西综大纲生理学 (六)消化和吸收: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一、唾液分泌的器官人体的口腔主要有3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二、唾液的成分、性质及作用1、唾液性质: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中性液体(pH6.6-7.1)的低渗液体,比重1.002-1.012;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1.5L;最高分泌速度达4ml/min;注:除了pH以外,第八版教材已经删除,这里提出来给大家参考。
2、唾液成分:水约占99%;有机物主要有黏蛋白,还包括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尿酸、尿素、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等;无机物有Na+、K+、Ca2+、Cl-和SCN-(硫氰酸盐)等;气体有O2、N2、NH3和CO2。
3、唾液渗透压随分泌率变化而不同:最大分泌率时,渗透压接近血浆,Na和Cl-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分泌率低时,出现相反的现象。
4、唾液作用:(1)湿润和溶解食物,有利于吞咽和引起味觉;(2)溶解食物,利于产生味觉;(3)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可以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该酶最适pH为中性,pH低于4.5将完全失活;(4)清洁和保护口腔,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有杀菌和病毒作用;(5)排泄功能,进入身体的某些物质可以经唾液排出,比如铅、汞、氰化物和狂犬病毒。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在安静情况下,唾液约以0.5ml/min的速度分泌,量少稀薄,成为基础分泌,主要功能是湿润口腔。
进食时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流口水是一种自发的生理反应还是可控的行为?

流口水是一种自发的生理反应还是可控的行为?一、流口水的原因及机制1.1 口水的分泌机制口水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包括颌下腺、舌下腺和颞下腺等多个唾液腺。
唾液分泌受到神经系统及体液因素的调节,通过神经冲动和激素的作用来控制。
当食物或者刺激物进入口腔时,触发唾液分泌反射,使得唾液腺分泌增加。
1.2 自发的生理反应人在看到或者想到美食时,通常会出现口水分泌增加的现象。
这是因为大脑中的嗅觉中枢和视觉中枢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到唾液腺,使其分泌唾液。
此外,口水的分泌也可以受到压力、疲劳、药物或者口腔刺激等因素的影响。
二、流口水的作用与意义2.1 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多种酶,如唾液淀粉酶和唾液酸酶等,可以在口腔中帮助分解食物。
通过充分混合和浸润,食物的消化过程可以更加顺利进行。
2.2 保护口腔和牙齿口水中的抗菌酸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起到保护口腔和牙齿的作用。
此外,流动的口水可以清洗掉食物残渣,减少蛀牙的风险。
2.3 维持口腔湿润口腔黏膜需要保持湿润,以便正常的吞咽和发音等功能的实现。
口水的流动可以帮助维持口腔湿润,减少口腔不适的感觉。
三、控制口水分泌的方法3.1 注意饮食习惯饮食中的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或者饮料的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口水分泌增加。
适当调整饮食习惯,选择健康、清淡的食物可以减少口水分泌的情况。
3.2 做好口腔卫生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可以减少口腔内细菌的繁殖和刺激,从而减少口水分泌的现象。
3.3 减少焦虑和压力长期的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唾液腺的分泌。
适当减少焦虑和压力,保持心理的稳定和放松,可以减少口水分泌过多的情况。
综上所述,流口水既是一种自发的生理反应,受到食物、刺激物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可控。
了解流口水的原因和机制,以及其作用与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口水分泌的规律,从而调节口水分泌,保持口腔健康与舒适。
2017年伊春市基础医学理论《生理学》考点解析之唾液及其分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2017年伊春市基础医学理论《生理学》考点解析之唾液及其分泌
唾液及其分泌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
其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是粘蛋白、粘多糖、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尿素等。
2.唾液的作用:①湿润口腔,便于吞咽和说话;②溶解食物,利于产生味觉;③清洁和保护口腔,冲洗和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繁殖;④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⑤排泄功能,进入体内的某些异物(如铅和某些药物)可随唾液排出。
3.唾液分泌的调节: 1)非条件反射:进食时,食物对口腔粘膜的机械性、化学性和温热性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泌,称为非条件反射性分泌;2)条件反射:在进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的环境乃至语言文字描述引起的唾液分泌称为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
唾液与消化生理学探究唾液的分泌与消化过程

唾液与消化生理学探究唾液的分泌与消化过程唾液是人类口腔内的一种重要分泌物,它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唾液的分泌与消化过程,并介绍其在消化系统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一、唾液的分泌机制唾液的分泌主要由唾液腺负责。
人体主要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这些唾液腺在接受刺激后会分泌唾液。
唾液的分泌分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刺激唾液的分泌,而交感神经则抑制唾液的分泌。
唾液腺还会受到食物的咀嚼和咽喉活动的刺激来促进唾液分泌。
激素调节方面,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可以通过激素来调节唾液的分泌。
最为重要的唾液分泌激素是唾液素,它来自于脑下垂体的分泌,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
二、唾液的消化过程唾液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淀粉消化:唾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淀粉酶的酶类物质,它能够将复杂的淀粉分子分解为较简单的糖分子,便于消化吸收。
2.蛋白质消化:唾液中含有一种叫做酪蛋白酶的酶类物质,它能够将部分蛋白质分子分解为胺基酸,为后续胃酸的消化提供条件。
3.润滑作用:唾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可以使食物顺利通过食道,进入到胃中。
同时,唾液的润滑作用还可以帮助咀嚼和吞咽的顺畅进行。
4.抗菌作用:唾液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起到抗菌作用,能够防止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并保护口腔的健康。
三、唾液的重要性唾液在消化系统中的功能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通过淀粉和蛋白质的分解,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同时,唾液的润滑作用和抗菌作用也对口腔的健康至关重要。
唾液的分泌和消化过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唾液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口干舌燥,咀嚼和吞咽困难等问题。
而唾液分泌过多则可能出现多唾液症,影响日常生活。
了解唾液的分泌机制和消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
总结起来,唾液在消化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分泌机制复杂多样,既受到神经的调节,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流口水的生理原理是什么?

流口水的生理原理是什么?一、唾液的分泌与流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
人体主要有三对大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和一些小的唾液腺。
唾液的分泌是通过受到厌食或嗅觉、味觉刺激、神经反射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唾液的分泌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唾液分泌起着重要的作用。
唾液中包含水分、酶类、免疫物质等多种成分,起到润滑口腔、帮助消化、保护口腔黏膜等作用。
二、唾液分泌量的影响因素1.食物的刺激:食物的咀嚼和吞咽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
2.神经刺激:当感觉到食物、嗅到香味或者听到提醒性的声音时,大脑就会向唾液腺发送信号,刺激唾液分泌。
3.情绪刺激:情绪的变化,特别是紧张或者激动时,也会影响唾液的分泌。
4.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会增加或者减少唾液分泌。
三、流口水的原因1.唾液分泌过多:唾液分泌过多是流口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唾液腺功能亢进、咀嚼或吞咽困难、牙齿不齐引起的。
2.唾液流动障碍:唾液流动受阻也会导致流口水。
例如,婴儿哺乳时,唾液无法正常流动,所以经常会流口水。
3.咀嚼或吞咽困难:咀嚼或吞咽困难会导致口腔内的唾液无法正常流动,从而导致流口水。
4.面部神经麻痹:面部神经麻痹会导致唾液无法正常排出而流口水。
四、如何处理流口水问题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等可以帮助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唾液中细菌的滋生。
2.规范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果和粗纤维食物,有助于唾液分泌和流动。
3.改变姿势:适当调整头部的倾斜角度,有助于唾液的正常流动。
4.治疗潜在疾病:如果流口水问题严重,可能是某种疾病所致,应及时就医治疗。
5.正常咀嚼和吞咽:保持正常的咀嚼和吞咽行为,有助于唾液的正常流动。
总结起来,流口水的生理原理主要是由唾液的分泌与流动、唾液分泌量的影响因素、流口水的原因以及处理流口水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流口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改善口腔健康。
生理性流涎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流涎的名词解释生理性流涎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食物的气味、味道或视觉等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增加的生理反应。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液体,含有多种成分,如水、电解质、消化酶和免疫物质等,起到润滑口腔、消化食物和保护口腔健康的作用。
一、唾液的分泌过程唾液的分泌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的。
当我们看到、闻到或品尝到食物时,感觉器官会发出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中枢的唾液中枢。
唾液中枢接收到信号后,在神经的调控下,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
唾液腺分为三对大的腺体: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以及许多小的腺体分布在口腔内壁。
在受到刺激后,唾液腺细胞开始分泌唾液,当刺激消失时,唾液分泌逐渐减少。
二、生理性流涎的触发因素生理性流涎可以由多种触发因素引起,主要包括食物的气味、味道和视觉等刺激。
当我们闻到食物的香味,尤其是口水腺旁边发生的状况,或者看到美味的食品时,会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
此外,嚼食、吞咽和说话等动作也会刺激唾液腺,增加唾液分泌。
这些触发因素能够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刺激信号,促进唾液腺的分泌反应。
三、生理性流涎与消化过程唾液对消化过程至关重要。
首先,唾液腺分泌的水和电解质能够在口腔中形成唾液,起到润滑和湿润食物的作用。
这有助于食物的咀嚼和咽下。
其次,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和唾液酸性酯酶等。
这些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促进消化吸收。
此外,唾液还含有一些免疫物质,如抗体和溶菌酶等,可以抵御病原体和保护口腔健康。
四、生理性流涎的意义与应用生理性流涎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生理性流涎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唾液中的酶能够促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降解和吸收,提高消化效率。
其次,生理性流涎能够改善食欲和进食行为。
当我们看到或嗅到美味的食物时,唾液分泌的增加可以增强食欲,促进食物的食用。
此外,生理性流涎还有助于保护口腔健康。
唾液中的抗体和溶菌酶等免疫物质可以抵御病原体,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正常刺激是食物对口腔机械的、化学的和温度的刺激。
在这些刺激的影响下,口腔粘膜和舌的神经末稍(感受器)发生兴奋,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在舌神经、鼓索神经支、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中)到达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到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其高级中枢分布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处。
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如第9对脑神经到腮腺,第7对脑神经的鼓索支到颌下腺。
刺激这些神经可引起量多而固体少的唾液分泌。
副交感神经的对唾液腺的作用是通过其末稍释放乙酰胆碱而实现的,因此,用对抗乙酢胆碱的药物如阿托品,能抑制唾液分泌,而用乙酰胆碱或其类似药物时,可引起大量的唾液分泌。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还可使唾液腺的血管舒张,进一步促进唾液的分泌。
目前认为,副交感神经引起唾液腺附近血管舒张的神经纤维是肽能神经纤维,其末稍释放血管活性肠肽。
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是肽能神经纤维,在颈上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在唾液腺的血管和分泌细胞上。
刺激这些神经引起血管收缩,也可引起唾液分泌,但其分泌作用则随不同的唾液腺而有不同,例如,刺激人的颈交感神经,只引起颌下腺分泌,却不引起腮腺分泌。
人在进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的环境,都能形成条件反射,引起唾液分泌。
“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个例子。
成年人的唾液分泌,通常都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成分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