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解剖
唾液腺解剖及唾液腺病变影像诊断

良性腮腺肿瘤
• 多形性腺瘤 • 绝大多数的腮腺肿瘤是多形性腺瘤,占所有腮腺肿瘤的80%。该
肿瘤通常发生在中年人,表现为小而质地坚韧的肿块。女性发生率 稍高。 • 尽管多形性腺瘤是良性肿瘤,完全手术切除是标准的治疗方法。
多形性腺瘤
• 如果不进行切除,肿瘤可继续生长、转化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风险 将增加。
• 干燥综合征的病人患腮腺和头颈淋巴瘤的风险显著增大。故该类 病人一旦有任何明显新的腮腺肿块都应该怀疑有淋巴瘤的可能。
HIV淋巴上皮病变
• 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病人常伴腮腺淋巴组织功能障碍,包括多发性 双侧淋巴上皮囊肿和实性肿块。
• 由于腮腺是唯一内含淋巴组织的唾液腺,所以患有淋巴上皮病变 的病人只累及腮腺。
增加的缘故。
干燥综合征
•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疾患,主要累及大、小唾液腺以及泪 腺。
• 当继发于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时,该疾病称为继 发性干燥综合征。
• 当只有唾液腺和泪腺受累时,才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 征好发于中年女性。
干燥综合征
• 影像上,唾液腺体萎缩且被脂肪取代,伴多发结节,异常强化,多 发小的囊性灶和点状钙化。
腮腺
• 腮腺主导管称为Stensen管。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腮腺是最后形成包膜的大唾液腺,因而是唯一
含内淋巴组织的唾液腺。 • 面神经经茎乳孔出颅,随后行经二腹肌后腹前方以及茎突外侧后进
入腮腺。
下颌下腺
• 成对的下颌下腺一部分位于口腔底部,一部分位于颈部。 • 每个腺体包绕下颌舌骨肌的游离后缘,而下颌舌骨肌将口腔底部
• 另外,仅凭影像表现无法鉴别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恶性黏液表皮样 癌。手术切除时,肿瘤的包膜必须保持完整,以防止肿瘤种植播 散。
口腔解剖学肌和唾液腺

起自上、下颌骨第三磨牙牙槽突的外方和翼突下 颌缝。纤维向前参与口轮匝肌的组成,其上份纤 维进入下唇,而下份纤维则进入上唇,产生交叉。 而最上方和最下方的纤维并不交叉,分别进入上、 下唇。
作用:牵拉口角向后,使颊部更接近上、下牙列, 从而参与咀嚼和吮吸。
颊肌
(二)眼周围肌群
(二)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2.血管分布
动脉:颈外动脉
静脉:下颌后静脉→颈外静脉。 3.淋巴回流 腮腺浅、深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颈 深上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位于腮腺鞘浅面 腮腺深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
二、下颌下腺
(一)位置、形态和毗邻 位置:两侧下颌下三角内,在下颌体内侧面,舌 骨舌肌和茎突舌肌之间。由颈深筋膜浅层形成的 鞘包裹。浅、深两部连接处在下颌舌骨肌后缘。
(一)腭部肌
5.腭垂肌(悬雍垂肌) 起自腭骨鼻后棘及腭腱膜,向下止于腭垂粘膜下。 作用:牵拉腭垂向上及使腭垂偏向一侧。
(二)咽部肌
1. 咽缩肌: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 作用:使咽腔缩小。吞咽时,各咽缩肌自上而下依 次收缩,将食团挤入食管。 2. 咽提肌: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和腭咽肌。 作用:上提咽喉,并协助吞咽和封闭喉口。
(一)口周围肌群
口轮匝肌呈环行,余呈放射状排列,可分为: 1.口周围肌上组: ⑴笑肌:起自腮腺咬肌筋膜,向前下越过咬肌止于 口角部皮肤。 ⑵颧大肌:起自颧骨颧颞缝前方,呈带状斜向前下, 止于口角皮肤。其深面有面动脉和面静脉交叉而过。
颧大肌 笑肌
⑶颧小肌:起自颧骨外侧面的颧颌缝后,与颧大肌 并行向下入上唇,止于口角内侧的上唇皮肤。
前份参与构成腭腱膜; 中份与对侧纤维交织形成提腭吊带; 后份与腭垂肌汇合。 作用:使软腭上提及咽侧壁向内移动。
小鼠解剖实验报告(干货)

小鼠解剖实验报告°实验五:小鼠解剖实验吴雪薇 121140059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习给小鼠注射、灌胃等技术操作2、了解戊巴比妥对哺乳动物的影响3、复习解剖的基本操作4、通过实验了解小鼠唾液腺的结构5、通过实验了解小鼠体内器官、系统构造二、实验原理1、小鼠唾液腺唾液腺由颌下腺、腮腺、舌下腺组成,颌下腺最明显,颌下腺两边弥散的是腮腺,舌下腺连于颌下腺上,容易与颌下腺上连的淋巴结搞混。
2、会厌软骨会厌软骨即构成会厌的软骨,形状扁平,像树叶,下部附着在喉结的内壁上。
会厌是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结构,由会厌软骨和黏膜构成。
呼吸或说话时,会厌向上,使喉腔开放;咽东西时,会厌向下,盖住气管,使东西不至进入气管内。
3、小鼠体内结构(1)胸腔:胸腔内的结构主要有食道、心、肺。
(2)腹腔:主要有胃、肝、胆、胰、脾、肠、肾(包括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和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雌),睾丸、附睾、精囊腺、输精管(雄)。
(3)胸腔与腹腔由膈膜隔开。
三、实验器材注射器、烧杯、灌胃针、解剖盘、解剖剪刀、镊子、解剖针、钉子四、实验材料小鼠1只、戊巴比妥溶液五、实验操作1、抓取一只小鼠,拎住尾巴根部,使其前肢抓在抹布上,后肢提起,用注射器向其腹腔注射0。
5ml戊巴比妥溶液。
2、将小鼠放在烧杯中,观察它的反应.3、待小鼠不再动时,用注射器向其腹腔再注射0.5ml戊巴比妥溶液,使其死亡.4、将小鼠放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将四肢固定在解剖盘上。
5、用解剖剪刀,从靠近肛门处剪开表皮直至口腔,观察唾液腺。
6、剪开口腔,观察会厌软骨。
7、剪开腹腔和胸腔,观察小鼠体内结构.8、处理小鼠,清洗、整理实验器材。
六、实验结果1、观察注射戊巴比妥溶液后的小鼠本次实验第一次注射,注射了0.4ml的戊巴比妥溶液,第二次注射了0.6ml。
小鼠先是身体颤抖,趴在烧杯底不怎么动,后开始出现用爪子挠脸的行为,然后开始乱动甚至依靠烧杯壁直立起来,最后倒下,身体仍在颤抖且较剧烈,在大约两分半后不怎么动了,但身体还在颤抖。
第一节涎腺的组织结构

第六章涎腺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即唾液经导管系统流入口腔,,故涎腺又称唾液腺(salivary)。
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对大涎腺,还有很多小涎腺分布于口腔黏膜和黏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据统计,25%的唾液来自腮腺和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
唾液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第一节涎腺的组织结构涎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分泌单位(secretory unit ),皮脂腺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分泌单位包括腺泡与导管系统。
导管系统由闰管,分泌管(纹管)和排泄管三部分组成,闰管和分泌管位于小叶内,排泄管穿行于小叶间。
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一分泌单位(一、)腺泡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由单层腺上皮细胞组成。
腺泡外周有一层薄的基底膜包绕,在腺细胞和基底膜间,有肌上皮细胞附于腺细胞上,它具有收缩能力,有助于腺泡分泌物的排出。
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呈球状,由浆液细胞组成。
分泌物稀薄,呈水样,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
因此,更准确的名称应为浆黏液细胞(seromucous cells)。
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
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
胞浆嗜碱性,含PAS阳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其直径约为1um。
当细胞分泌时,分泌颗粒减少;同时,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增大,核仁明显。
电镜下,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特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随着细胞的分泌周期而改变,分泌早期细胞核内主要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主要是异染色质。
粗面内质网发育良好,平行排列在胞核底部和侧方。
其间有许多棒状线粒体。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十章-唾液腺

唾液的作用
1. 消化作用 唾液中含淀粉酶能分解淀粉或麦芽糖 2. 保护作用 唾液中含的黏蛋白吸附至口腔黏膜表面 3. 润滑作用 唾液可保持口腔组织的湿润、柔软、润滑 4. 咀嚼辅助作用 唾液使食物湿润,并易于形成食团。 5. 溶媒作用 唾液可溶解食物中的有味物质 6. 清洗作用 唾液具有流动性 7. 杀菌抗菌作用 唾液中含的溶菌酶和分泌性免疫抗体 8. 缓冲和稀释作用 唾液可以缓冲口腔内的酸碱度 9. 粘附和固位作用 唾液有吸附性,在黏膜表面扩散成薄膜 10. 缩短凝血时间作用 血液与唾液之比为1:2时,缩短最多 11. 排泄作用 排出血液中异常或过量的成分 12. 体液的调节作用 体内水分减少时分泌量减少 13. 内分泌作用 颌下腺分泌唾液腺激素,腮腺分泌腮腺素
结构。
附 着 于 颧 弓
附丽于乳突与胸锁乳 突肌筋膜相延续
浅层筋膜
下颌角
咬肌筋膜相连
腮腺鞘
特点
➢ 浅面的筋膜致密与腮腺表面紧密相连, 深面的筋膜薄弱而且不完整
➢ 向腮腺实质内延伸将腺体分为许多小叶 ➢ 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与咽旁相通
茎突 下颌 韧带
茎突和下颌角之间的部分筋膜纤维增厚而形成该韧带
• 中份与舌骨舌肌相邻,两者 之间自上而下有舌神经、舌 下神经及其伴行的静脉;
• 后份借茎突舌肌、茎突舌骨 韧带和舌咽N与咽侧壁相隔;
• 内侧面下方是茎突舌骨肌及 二腹肌后腹。
(二)深部
• 又称延长部,为位于下 颌舌骨肌后缘至其上面 的部分,在下颌舌骨肌 与舌骨舌肌之间突入舌 下间隙,与舌下腺后份 相接。
• 外侧面有面动脉于腺 体后上部穿出,在咬 肌前缘绕过下颌骨下 缘上行至面部。
• 下面----有颈阔肌 和颈深筋膜浅层 覆盖,有面神经 下颌缘支和面前 静脉经过。
口腔解剖生理学-唾液腺

茎突下颌韧带:茎突与下颌角间的部分纤维增厚 形成
腮腺导管 腮腺浅叶前缘发出 与颧弓平行 上方 面神经上颊支,
面横动脉 下方 面神经下颊支 在咬肌前缘转向内
绕颊脂垫,穿颊肌, 45度角向前
前内面:与下颌支后缘 及咬肌后部相邻
后内面:与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后腹、乳突、 茎突诸肌相邻
深叶尖部:与咽旁间隙 紧密相邻
❖ 副腮腺
腮腺前缘,颧弓 与腮腺导管间,多 与腮腺不连续而 独立的小腺体.
巨大腮腺多形性腺瘤(恶性)
❖ 腮腺鞘---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 表面部分致密
❖ 颌下腺导管
长约5cm,颌下腺 深部发出,行于下 颌舌骨肌和舌骨舌 肌间,向内前方开 口于舌下肉阜。
导管行程中有部分 舌下腺导管汇入。
❖ 颌下腺导管长而 弯曲,由后下斜 向前上行,唾液 在管内运行缓慢, 且导管开口大,觉由舌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起于 交感神经上神经节, 随面动脉分支至腺体
❖ 腮腺深淋巴结 腮腺实 质内
颌下腺
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毗邻
❖ 颌下三角内,下颌体 内侧面,舌骨舌肌与 茎突舌肌间
❖ 下颌舌骨肌后缘将颌 下腺分为浅部和深部 两部分
❖ 颌下腺浅部
卵圆形,下颌舌骨肌下 方,后达下颌角,邻腮 腺下端,两者间有茎突 下颌韧带分隔,前缘为 二腹肌前腹,部分伸至 下颌舌骨肌深面
❖ 外侧面:紧邻下颌体内侧 面和翼内肌下部
❖ 下面:颈阔肌和颈深筋膜 浅层覆盖,有面神经下颌 缘支和面静脉在其表面 行走
❖ 内侧面:前部与下颌舌骨 肌相邻,后部借茎突舌肌、 茎突舌骨韧带、舌咽神 经与咽侧壁相隔
唾液腺半月板名词解释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唾液腺半月板名词解释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旨在对唾液腺半月板进行全面的名词解释和解释说明,探讨其功能、结构特点以及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重要性。
唾液腺半月板是口腔内一个重要的组织,其作用和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口腔健康和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唾液腺半月板名词解释、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目的,概述文章内容,并阐明本文的结构。
在唾液腺半月板名词解释部分,将逐一对唾液腺、半月板以及唾液腺半月板这三个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而在解释说明部分,则会探讨唾液腺半月板的功能与作用、形态与结构特点以及相关疾病与治疗方法。
最后,在概述部分中,我们将强调唾液腺半月板在口腔健康中的重要性,介绍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并对全文进行总结和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唾液腺半月板进行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功能、作用和形态结构,以及其在口腔健康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相关疾病及治疗方法,并通过分析研究进展展望唾液腺半月板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终,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唾液腺半月板的文章,促进口腔健康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2. 唾液腺半月板名词解释2.1 唾液腺:唾液腺是人体内的一种特化腺体,主要分泌唾液。
它们被分布在口腔和喉部附近,共有三对主要的唾液腺:颌下腺、颌下混合腺和舌下混合腺。
这些唾液腺起到产生和分泌唾液的功能,并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2 半月板:半月板是指人体关节中的一种软骨组织结构,它位于某些关节的关节面上。
半月板具有弹性和吸震功能,可以保护关节表面,减轻冲击力,并增加关节稳定性。
在人体中,最常见应用到半月板概念的地方是位于膝盖(髁突半月板)和颞下颌关节(颞乘突)。
2.3 唾液腺半月板:唾液腺半月板指位于口腔内的一种软骨组织结构,位于颞下颌关节区域。
它既帮助保护口腔内的唾液腺,保持其正常位置和稳定性,并提供骨头之间的缓冲作用,减少对关节面的磨损,同时也能吸收和分散咀嚼时产生的冲击力。
第六章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第六章唾液腺Salivary Gland概述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流入口腔,形成唾液,又称为涎腺。
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唇腺、颊腺、舌腺、腭腺、磨牙后腺等(位于除牙龈和硬腭前部外的口腔任何部位)唾液25%来自腮腺,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具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唾液腺是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的管泡状、局泌性、复合性、外分泌腺:管泡状:分泌细胞的状态局泌性:分泌时只有细胞的分泌物释放复合性:有一个以上的导管进入主导管外分泌性:腺体将液体分泌至游离面第一节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实质—1)腺上皮:分泌单位--腺泡2)皮脂腺3)肌上皮细胞(腺叶)导管间质—被膜、叶间或小叶间隔((血管、淋巴管、神经))一、腺泡acinus位于:最细小导管的末端结构:由数个单层腺泡细胞围成的球形和管形,而在腺泡中央有一狭窄的泡腔在腺泡外围有一层薄的基膜包绕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基底膜之间腺泡根据其形态、结构、分泌物不同,分为:1.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光镜:呈球状,由浆液细胞(浆黏液细胞)组成,常见不到明显的腺腔。
浆液细胞呈锥形,尖端朝向腺腔;核圆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区1/3,靠近基底膜;胞质弱嗜碱性,内含酶原颗粒;主要表达α-淀粉酶。
分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也称为浆粘液细胞电镜: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的细胞特征细胞核分泌早期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是异染色质粗面内质网丰富,较多棒状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显著,膜包颗粒胞吐(exocytosis)和局浆分泌(merocrine)顶部微绒毛,邻面细胞间小管,侧面指状突起,基底部折叠,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2. 粘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光镜:呈管泡状,由粘液细胞组成,管腔明显。
粘液细胞呈三角形或锥形;分泌产物少时核较大,染色浅,分泌产物多时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深 部:
Your company slogan
二、下颌下腺管
长约5cm 自舌下腺深部发, 走行于舌下间隙,
开口于舌下肉阜
Your company slogan
三、下颌下腺的血供、神经支配、淋巴回流
● 血管分布 ● 神经支配 ● 淋巴回流
Your company slogan
【第 七 章】
唾液腺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一节 腮 腺
一、腮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界限:
浅面:皮肤、皮下组织 上界:颧弓下缘 下界:下颌骨下缘 二腹肌后腹上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 前界:咬肌
Your company slogan
【毗邻关系】
1.外面:较大,为三角形 2.上面
3.前内侧面: 4.后内侧面:
第二节 下颌下腺
一、下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位于下颌骨下缘 ,二腹肌前腹和后腹 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 ,在下颌体内侧面的 下颌腺窝,舌骨舌肌 与茎突舌骨肌之间。 分为深、浅两部。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浅部:体积大,位于下颌下三角内。
前界:二腹肌前腹 后界:下颌角
上界:下颌骨体内侧面 下界:二腹肌中间腱
第三节 舌 下 腺
位于下颌舌骨肌、口底粘膜与舌下皱襞之间
Your company slogan
【舌下腺管】
Your company slogan
【血管、神经、淋巴回流】
Your company slogan
行程:导管起至腮腺浅部前缘 ,在颧弓下缘1.5cm处穿出腮腺 鞘,平行于颧弓,在腮腺咬肌 筋膜浅面向前走行,在咬肌前 缘处几乎成直角向内穿过颊肌 ,约45°角在颊肌和粘膜之间 向前走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 牙牙冠颊面相对应的颊粘膜上
。 腮腺导管的表面投影: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Hale Waihona Puke 与面神经关系】Your company slogan
二、腮腺鞘
由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而成。
腮腺鞘浅层向上附着在颧弓 ,向下至下颌角,向前与咬 肌筋膜相连,向后与胸锁乳
突肌筋膜相延续。
Your company slogan
三、腮腺导管
【腮腺导管口】
Your company slogan
四、腮腺的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
(一)血管分布
Your company slogan
(二)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
Your company slogan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Your company slogan
(三)淋巴回流
Your company sl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