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唾液生物化学讲解

合集下载

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抗菌防御
稀释、缓冲毒性产物 抑菌或杀菌:白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 抗菌:抗体及补体系统
成分变化作为牙周病变的评判指数
碱性磷酸酶 -葡萄糖苷酸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前列腺素E2
黏蛋白(m) 富脯蛋白和糖蛋白(s) 富组蛋白(s) 含胱氨酸的磷蛋白(s)-淀粉酶(s) 富酪蛋白(s)
m:黏液性腺泡细胞产物;s:浆液性腺泡细胞产物
导管上皮和基底细胞分泌
乳铁质 溶菌酶 激肽释放酶 唾液过氧化物酶 分泌型IgA
唾液蛋白质按功能分类
功 能 润滑作用 蛋白种类 唾液黏蛋白、糖性富脯蛋白
3. 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病变活动度显著相关
4. -葡萄糖苷酸酶 、芳基硫酸酯酶:与牙周炎 炎症程度相关 5.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与牙周病活动 性相关
6. 其他酶类: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
7. 炎症介导因子:白三烯、前列腺素 8. 内毒素:与牙龈炎症程度及牙周炎有高度相 关性
龈沟液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氯 碘
维系牙齿结构,参与再矿化,为菌斑供氟,抑菌
调节渗透压与酸碱的缓冲,激活-淀粉酶,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唾液作为碘的储备,杀菌
钠钾 调节渗透压,参与生物膜的物质转运 镁 激活某些酶,维系牙齿结构
唾液蛋白质
腺泡细胞分泌
唾液腺分泌
来源
血清渗出
导管上皮及排泄管的基底 细胞分泌
唾液蛋白的组织来源
腺泡细胞分泌
第二节 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与口腔环境
唾液是由三对大涎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组
成的混合液体
口腔是一天然开放系统,唾液与微生物相
互作用:
1. 唾液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新鲜底物 2. 唾液可去除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 3.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改变唾液的成分

唾液的名词解释

唾液的名词解释

唾液的名词解释唾液是一种分泌于人类口腔内的液体,由唾液腺分泌产生。

它在人体的消化、保护和口腔卫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唾液的成分、功能以及与健康的关系,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唾液的更深入了解。

一、唾液的成分唾液是由多个唾液腺合成分泌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分、溶解性物质(如氨基酸、酶类、电解质等)和非溶解性物质(如粘液和颗粒物)。

其中水分是唾液的主要成分,约占唾液总量的99%。

溶解性物质则包括多种酶类,如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它们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唾液中还含有多种离子,如氯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等,这些离子帮助维持口腔的酸碱平衡。

二、唾液的功能1. 消化功能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为较小的多糖和糖类物质,为后续的消化提供便利。

其次,唾液中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有助于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和吸收。

这些酶类能够加速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2. 清洁保护功能唾液具有清洁口腔和维持口腔健康的作用。

首先,唾液的分泌可以稀释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的机会。

其次,唾液中的抗菌物质,如溶菌酶和抗体,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

此外,唾液还能清除口腔中的酸性物质,维持口腔的酸碱平衡,减少蛀牙和牙周疾病的发生风险。

3. 润滑作用唾液具有润滑口腔黏膜和食物的作用,有助于吞咽过程的顺利进行。

唾液中的粘液可以减少食物与口腔黏膜的摩擦,提供舒适的口感体验。

同时,唾液中的颗粒物能够增加润滑性,防止口腔黏膜的干燥和刺激。

三、唾液与健康的关系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与个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缺乏唾液分泌会导致口干舌燥、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的出现,这可能是唾液腺功能障碍、喉咙感染和药物副作用等所致。

口腔中的唾液不足也容易引发口腔疾病,如蛀牙和牙龈炎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唾液分泌对于口腔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理学理论指导:唾液

生理学理论指导:唾液

唾液的理化性质 唾液为⽆⾊⽆味近于中性(Ph6.6-7.1)的低渗液体。

唾液中分约占99%。

有机物主要为粘蛋⽩,还有球蛋⽩、氨基酸、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等。

唾液中的⽆机物有钠、钾、钙、硫氰酸盐、氯、氨等。

此外,唾液中还有⼀定量的⽓体,如氧、氮和⼆氧化碳。

唾液中的粘蛋⽩⼏乎全由粘液细胞所分泌,它使唾液具有粘稠性质。

浆细胞分泌稀薄的唾液,⼏乎不含粘蛋⽩,但浆液腺所分泌的唾液淀粉酶是粘液腺所分泌的4倍。

唾液的渗透压随分泌率的变化⽽有所不同。

在分泌率很低的情况下,其渗透压也低,约为50mOsm/kgH2O;⽽在分泌率时,渗透压可接近⾎浆,唾液中钠和氯的浓度升⾼,钾的浓度降低;分泌率低时则出现相反的现象。

⽬前认为,唾液中电解质成分随分泌率变化的原因是分泌液在流经导管时,导管上⽪细胞对电解质的吸收不相同⽽造成的,⽽分泌液从腺泡细胞中排出时是等渗的,电解质的组成与⾎浆是相似的。

唾液的⽣理作⽤ 唾液可以湿润与溶解⾷物,以引起味觉并易于吞咽;唾液还可清洁和保护⼝腔,它可清除⼝腔中的残余⾷物,当有害物质进⼊⼝腔时,它可冲淡、中和这些物质,并将它们从⼝腔粘膜上洗掉,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在⼈和少数哺乳动物如兔、⿏等的唾液中,含中唾液淀粉酶(狗、猫、马等的唾液中⽆此酶),它可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的最适ph在中性范围内,唾液中的氯和硫氰酸盐对此酶有激活作⽤。

⾷物进⼊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段时间,直⾄胃内容物变为pH约为4.5的酸性反应为⽌。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其⾼级中枢分布于下丘脑和⼤脑⽪层等处。

⽀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如第9对脑神经到腮腺,第7对脑神经的⿎索⽀到颌下腺。

刺激这些神经可引起量多⽽固体少的唾液分泌。

副交感神经的对唾液腺的作⽤是通过其末稍释放⼄酰胆碱⽽实现的,因此,⽤对抗⼄酢胆碱的药物如阿托品,能抑制唾液分泌,⽽⽤⼄酰胆碱或其类似药物时,可引起⼤量的唾液分泌。

口腔医学中唾液生物学的研究

口腔医学中唾液生物学的研究

口腔医学中唾液生物学的研究摘要唾液是口腔中由腺体分泌的液体,其在口腔生理和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发展,唾液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热点领域。

本文将综述唾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唾液的功能、成分以及其在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唾液,口腔医学,生物学研究,口腔疾病引言唾液是口腔中重要的生理液体,由腺体分泌并流入口腔。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唾液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唾液生物学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综述唾液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唾液的功能、成分以及其在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唾液的功能1. 口腔保护作用唾液中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如酶类和抗菌肽,能够保护口腔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此外,唾液还具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牙齿和口腔黏膜的损伤。

2. 消化功能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在口腔中开始食物的消化过程。

这些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脂肪和蛋白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听觉保护功能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喉部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中耳炎,对保护听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唾液的成分唾液中含有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水分,约占唾液总量的99%。

其他成分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电解质和药物等。

1. 蛋白质唾液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三类:酶类、黏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酶类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具有消化功能。

黏蛋白具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牙齿和口腔黏膜的摩擦力。

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病原微生物和毒素,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2. 核酸唾液中含有DNA和RNA等核酸,可以通过分析唾液中的核酸来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疾病的诊断。

3. 糖类唾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能够为口腔细胞提供能量。

同时,糖类还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过多的糖类摄入会导致龋齿的发生。

4. 电解质唾液中的电解质包括钠、钾、氯等,可以维持口腔环境的酸碱平衡。

口腔生物化学

口腔生物化学

富脯蛋白
-----酸性富脯蛋白 结合Ca, 维持钙磷稳定 参与唾液获得性膜的形成 协助细菌粘附 -----碱性富脯蛋白 功能不清 -----黏性富脯蛋白:具有润滑作用
富组蛋白
抗真菌及抑菌作用 具有缓冲作用 与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获得性膜的形
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
富酪蛋白
竞争性抑制富脯蛋白在牙面上吸附,参与获得性 膜的形成
能促进放线菌在牙面的粘附,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能抑制羟磷灰石晶体的生长,抑制磷酸钙的沉积
富半胱蛋白
抑制蛋白分解,抑制半胱氨酸酶,减少不必要的 蛋白分解,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的形成
唾液黏蛋白
MG1与MG2的比较
-- 羟基磷灰石
碳酸盐 1.95-3.66
无 二氧化碳

0.25-0.9
--
--
镁 氯 氟 其他
0.25-0.56 0.19-0.35 50-5000ppm
--

--

--
--
--
--
--
影响氟浓度的因素
釉质蛋白 组织液 外环境 生理性磨损
根据亲水性和酸碱度
疏水性釉原蛋白(Am) 酸性釉蛋白(En)
分子量 疏水结构 牙面亲和力 功 能
MG1 1000kD


保护
MG2 200-250kD 无

除菌
(三)涎腺及唾液的功能***
1.涎腺的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
下颌下腺 占总唾液分泌量的60%左右 腮腺 20%~25% 舌下腺 7%~8% 小涎腺 < 7%~8%
内分泌功能 肽类物质达到30种以上,存 在于许多动物,在人类有待于证实。

唾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

唾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

唾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唾液常规生化检验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唾液中的生物化学指标,可以提供有关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该检验的临床意义: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1.口腔疾病诊断:唾液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物质,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判断口腔健康状况,唾液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牙齿和牙龈疾病的程度。

唾液实验报告结论

唾液实验报告结论

实验名称:唾液成分分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分析唾液的成分,了解唾液在口腔生理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唾液成分的变化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对象:唾液样本实验方法:1. 收集唾液样本:在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和饮水,自然分泌唾液至收集器中。

2. 唾液成分分析:采用化学分析法、生物化学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对唾液样本进行成分分析。

3. 数据记录与处理: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1. 唾液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唾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有机酸、酶类、蛋白质、糖类等成分。

2. 无机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其中钠离子含量最高,对维持口腔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3. 有机酸主要包括乳酸、柠檬酸等,有助于降低口腔pH值,抑制细菌生长。

4. 酶类主要包括唾液淀粉酶、唾液蛋白酶、唾液脂肪酶等,能够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5. 蛋白质主要包括唾液淀粉酶抑制物、唾液免疫球蛋白等,具有免疫、抗菌、抗炎等作用。

6. 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等,为口腔微生物提供营养。

结论:1. 唾液是口腔中一种复杂的生理液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消化、清洁、抗菌、免疫等。

2. 唾液成分的变化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

如唾液中的有机酸、酶类、蛋白质等成分的变化,可影响口腔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口腔健康。

3. 本实验通过分析唾液成分,揭示了唾液在口腔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在今后的口腔保健工作中,应关注唾液成分的变化,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4. 针对唾液成分的变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2)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提高唾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3)适当饮用含有机酸、酶类的饮料,促进口腔健康。

5. 本实验结果为口腔医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唾液在口腔生理功能中的作用,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口腔医学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学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学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导言口腔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口腔及其相关结构的健康和疾病。

口腔医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化学知识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口腔医学专业人员了解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指导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本文将针对口腔医学中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为口腔医学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口腔内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性质1. 口腔内常见的化学物质(1)水水在口腔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唾液的主要成分,有助于口腔内的湿润和清洁。

此外,水还是许多口腔洗液、口腔清洁剂和口腔药物的溶剂。

(2)唾液唾液是口腔内一种重要的生理液体,其主要成分包括水、蛋白质、酶、盐类和糖类。

唾液有助于口腔内的湿润和清洁,还具有抗菌和保护牙齿的作用。

(3)齿釉和牙本质齿釉和牙本质是口腔中牙齿的主要构成物质,它们主要由矿物质、蛋白质和水组成。

其中,矿物质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它是由磷酸盐、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组成的结晶物质,具有很强的抗酸性。

2. 口腔内化学物质的性质口腔内的化学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包括酸碱性、抗菌性、溶解性等。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到口腔内的健康和疾病,口腔医学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其性质,并合理地利用这些性质来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

二、口腔疾病与化学因素1. 龋齿的化学因素龋齿是口腔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内的酸碱失衡。

口腔内的糖类和淀粉类物质可被口腔内的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内的酸度增加,进而引起齿釉的溶解和龋齿的形成。

此外,口腔中的矿物质含量,如磷酸盐和碳酸盐的含量与龋齿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2. 牙周疾病的化学因素牙周疾病是口腔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内的细菌感染。

细菌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如酸性物质和毒素可导致牙龈的炎症和牙周组织的破坏。

此外,口腔中的盐类和糖类的含量与牙周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口腔溃疡的化学因素口腔溃疡是口腔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原因可能与口腔内的酸碱失衡、炎症介质和免疫因素等均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制蛋白分解,抑制半胱氨酸酶,减少不必要 的蛋白分解,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的形成
MG1 与 MG2 的比较
分子量 疏水结构 牙面亲和力 功 能
MG1 1000kD




MG2 200-250kD 无 菌


外分泌功能
下颌下腺 占总唾液分泌量的 60% 左右 腮腺 20%~25% 舌下腺 7%~8% 小涎腺 < 7%~8%
对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 抗菌因子主要包括
溶菌酶 过氧化物酶 免疫球蛋白 乳铁质,凝集素等
溶菌酶
是一种水解酶但并非所有的菌斑中的细菌均对溶菌酶 敏感,但多数学者认为溶菌酶是唾液中主要的抗龋因 子
有研究显示,溶菌酶能防止外源性细菌在口腔内定居 并粘附到牙面上,与乳过氧化物酶共同作用,其溶菌 作用更强
内分泌功能 肽类物质达到 30 种以上 ,存在于许多动物,在人类有待于证 实。
协助咀嚼和吞咽 直接参与消化作用 维持味觉功能 提供各种营养来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
谢平衡
润滑作用 维持黏膜的完整 软组织修复作用 清除作用 调节口腔菌群平衡 维护口腔缓冲能力 维持牙齿矿化
( 3 )对口腔内软组织起营养、润滑、保护 作用。
水:占 99% 以上 固体成分:不足 1% 无机物约占 0.5% ,主要包括钾、钠、钙
、氯化物,重碳酸盐和无机磷酸盐等 有机物约占 0.2% ,主要是各类蛋白质
无机成分
成 分 含 量 流速高 存在方式
作用
钠钾氯 钙 磷
氟化物
血浆
高甲 低速 钠氯 升 高速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 重点实验室
张平Βιβλιοθήκη (一)唾液与口腔环境1. 唾液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
三对大涎腺(腮腺、下颚下线、舌 下腺)
小涎腺
2. 唾液分泌 静态分泌
泌)
刺激分泌(动态分
3. 唾液流
( 1 )提供微生物所需要的新鲜底物; ( 2 )唾液可清除微生物产生的可溶性产物
,吞咽到胃肠道,使产物的浓度保持较低 的水平;
覆盖口腔黏膜表面 --- 维持牙和黏膜的完整性 ,对微生物在口腔表面上粘附、定居与清除 ,细菌间的共集和集聚调节口腔丛平衡,牙 的再矿化、牙结石形成均有重要影响。
富脯蛋白
----- 酸性富脯蛋白 结合 Ca, 维持钙磷稳定 参与唾液获得性膜的形成 协助细菌粘附 ----- 碱性富脯蛋白 功能不清 ----- 黏性富脯蛋白:具有润滑作用
已证实许多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菌 和酵母菌等都对乳铁质敏感
保水作用 ---- 黏蛋白 润滑作用 ----- 黏蛋白,富脯蛋白 维持味觉 --- 味觉素 形成软组织表面膜 --- 黏蛋白 形成釉质获得膜 --- 获膜蛋白,富脯蛋白
消化作用 --- 淀粉酶,脂酶,蛋白酶
溶菌酶对变形链球菌也可产生溶解作用,其效果与酶 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有实验报告,患龋者唾液中溶菌酶含量明显低于无龋 者
唾液过氧化酶
氧化细菌胞壁和胞内的硫醇基,使细菌 生长和代谢停止
作为毒性物质,能有效地干扰细菌代谢 并终止糖酵解过程
具有耐酸性,在菌斑的酸性环境中仍可 有效地发挥抑菌作用,对菌斑生态系的 调节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软组织修复 --- 蛋白酶,菌蛋白,富半胱 蛋白,生长因子
保护和修复牙组织 --- 富酪蛋白,富脯蛋 白
调节菌斑 pH--- 碱性肽类
抑制微生物 --- 免疫球蛋白
优点:取样简便,无痛,无损伤
缺点
口腔 ---- 非清洁环境,大量微生物存在引起 成分有较大差异
体内有些物质经涎腺细胞代谢后可发生明 显变化
富组蛋白
抗真菌及抑菌作用 具有缓冲作用 与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获得性膜的
形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
富酪蛋白
竞争性抑制富脯蛋白在牙面上吸附,参与获得 性膜的形成
能促进放线菌在牙面的粘附,有良好的润滑作 用
能抑制羟磷灰石晶体的生长,抑制磷酸钙的沉 积
富半胱蛋白
碳酸盐一重碳酸盐缓冲系统占唾液总缓冲力 的 64% ~ 85%
唾液中的磷酸盐、蛋白质(富组蛋白)也具 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细菌作用于唾液中的尿素,产生的氨也具 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此外唾液量和流速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唾 液的缓冲力,如流速大,重碳酸盐的吸收减 少,浓度升高,则唾液的缓冲力增强
口腔内常有血液和唾液混合物而干扰唾液 成分

身体内物质合成和分解代谢水平 治疗使用药物水平 进入体内毒物水平 集体免疫状况 机体营养状况 激素水平
免疫球蛋白 主要是分泌型 IgA 通过与口腔内细菌结合,能有选择性的改变 某些细菌对牙面的粘附和定居能力,影响其 附着 降低某些细菌的代谢活性,抑制细菌生长或杀
灭细菌
乳铁质
是一种能与铁结合的糖蛋白
通过与唾液中的铁元素结合,可使一些 依赖铁元素的细菌的生长、代谢均受到 影响
--
--
1.45mM
Ca2+ 、无机复合物、两方面 与有机物结合
5.42mM
0.01-0.05ppm --
有 机 组 成 、 焦 磷 酸 盐 、再 矿 化
复合状态
--
防龋
硫 氰 酸 盐0.125-0.375mM
重碳酸盐 --
氢离子 变异大
气体
10-20 %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高
--
微量元素
--
SCN_
--
H+
CO2
---
抑菌 缓冲
--
再矿化等 调节
--
唾液总蛋白 150-250mg/L
富脯蛋白 富组蛋白 富酪蛋白 富半胱蛋白
唾液黏蛋白 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 唾液过氧化物酶 免疫球蛋白 乳铁蛋白
其他成分
蔗糖酶 葡糖基转移酶 游离葡萄糖 脂质 维生素 氨基酸 尿素 血型物质
唾液总蛋白
含量: 150mg/100ml ,约占血浆蛋白的 1/30 浓度低 影响因素
与唾液流速有关,正相关 浓度存在昼夜的生理性节律变化
根据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的组成特点
富脯蛋白 富组蛋白 富酪蛋白 富半胱蛋白
作用
构成唾液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牙面获得性 膜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