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物化学-第二单元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物化学-第二单元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单选题]1.DNA是A.脱氧核糖核苷B.脱氧核糖核酸C.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苷酸E.核糖核苷酸参考答(江南博哥)案:B参考解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
掌握“DNA”知识点。
[单选题]2.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核小体B.核大体C.超螺旋D.DNA双链E.染色质纤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许多核小体连接成串珠状,再经过反复盘旋折叠最后形成染色单体。
掌握“DNA”知识点。
[单选题]3.真核生物染色体DNA三级结构DNA双链盘绕的核心为A.H2A,H2B,H3,H4分子B.H3A,H2B,H2,H4分子C.H2A,H3B,H3,H4分子D.H3A,H2B,H3,H4分子E.H2A,H4B,H3,H4分子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真核生物染色体DNA成线性,其三级结构是DNA双链进一步盘绕在以组蛋白(H2A,H2B,H3,H4分子)为核心的结构表面构成核小体。
掌握“DNA”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有关RNA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RNA分子也有双螺旋结构B.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RNAC.胸腺嘧啶是RNA的特有碱基D.rRNA参与核蛋白体的组成E.mRNA是生物合成多肽链的直接模板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DNA和RNA中含有的嘌呤碱主要为腺嘌呤(A)和鸟嘌呤(G);组成DNA的嘧啶碱主要有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RNA分子中主要为尿嘧啶(U)及胞嘧啶(C)。
掌握“RNA”知识点。
[单选题]5.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rRNA包括A.5S、16S和23SrRNAB.5S、5.8S、18S和28SrRNAC.5.8S、16S、18S和23SrRNAD.5S、16S、18S和5.8SrRNAE.5S、5.8S和28SrRNA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较原核细胞核糖体都大得多。
口腔生物化学医学幻灯片

其他蛋白 如血清蛋白等
编辑版ppt
16
釉质蛋白与釉质发育各阶段
启动矿化
牙本质涎磷蛋白、釉丛蛋白
结合矿化离子
釉原蛋白、釉蛋白
控制晶体生长速度 釉原蛋白、釉蛋白、成釉蛋白
决定釉柱结构
成釉蛋白
转导细胞信号
釉丛蛋白
控制分泌
有机基质的降解产物
保护矿化相
釉原蛋白、釉蛋白
编辑版ppt
17
釉质晶体的物理特征
? +
编辑版ppt
30
四、口腔黏膜组织
编辑版ppt
31
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质
上皮
纤维蛋白 非纤维蛋白
主要是角蛋白
蛋白水解酶类
编辑版ppt
32
口腔粘膜组织
基底膜带
胶原性蛋白质 IV型 非胶原性糖蛋白
编辑版ppt
33
层粘连蛋白 蛋白多糖 纤维连接蛋白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抗原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编辑版ppt
2
牙齿的美观重要吗?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4
编辑版ppt
5
造成牙齿不美观的原因有哪些?
编辑版ppt
6
➢Caries or Periodontal
Diseases ➢Anomalies of
Number ➢Anomalies of
Size ➢Anomalies of
10
牙釉质
编辑版ppt
11
一、牙釉质 (enamel )
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
蛋白质 其它成分 包括脂类、枸橼酸盐、乳酸盐、
糖类、水
口腔生物学第二章

1. 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
1)启动釉质矿化2)作为晶体生长的支持相3)调节晶体生长2.简述唾液的保护功能:(1)润滑作用(2)维持粘膜的完整(3)软组织修复作用(4)清除作用(5)调节口腔菌群平衡(6)维护口腔缓冲能力(7)维持牙齿矿化3.简述蛋白多糖在牙周膜中的功能。
答:(1)由于其高度的亲水性,有助于牙周膜在咀嚼压力下水分排出后对水的再吸收;(2)与牙周膜内大量的胶原纤维发生相互作用;(3)调节胶原纤维的合成、降解和排列;(4)免疫调节。
4.唾液的主要功能:1、唾液消化及营养功能:协助咀嚼吞咽、直接参与消化、维持味觉、提供各种营养来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2、唾液的保护功能:润滑作用、维持黏膜完整、软组织修复、清除作用、调节口腔菌群平衡、维持口腔缓冲能力、维持牙齿矿化3、唾液的诊断作用:诊断口腔疾病、全身疾病、药物监测、测定激素水平、检测体内的环境毒物5.涎腺的分泌功能a) 外分泌功能:唾液b) 内分泌功能:腮腺激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等6.唾液有机成分的作用1、润滑作用2、维持粘膜的完整,修复口腔软组织3、调节口腔菌群平衡4、参加获得性膜,维持牙齿再矿化及牙结石的形成5、其他作用:消化作用;对味觉的维持7.龈沟液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答:生理意义:通过缓冲作用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带出龈沟龈沟液中的白细胞等吞噬抑制或杀灭细菌通过龈沟液中的抗体来调理,趋化吞噬细胞,以及激活补体系统来发挥抗菌作用临床意义:龈沟液中少数几种成分的含量与局部牙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故可以作为牙周病变的评判指数。
8.龈沟液抗菌防御作用答:龈沟液通过缓冲作用可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带出龈沟液;通过龈沟液中存在的有活性的白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吞噬抑制或杀灭细菌;通过龈沟液中的抗体来调理.趋化吞噬细胞,以及激活补体系统来发挥抗菌作用。
9.简述生物矿化的机制生物矿化是细胞及基质共同参与的结果,整个过程是在基因调控下完成的。
口腔生物学: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二) 牙髓的代谢
1. 牙髓细胞内代谢
1)有氧呼吸 主要方式 作用:提供能量,提供合成基质的前体物质,炎症时减少 影响因素:齿龄、牙髓部位、温度、药物
2)无氧代谢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产生能量 能够耐受短暂的外伤或正畸移位、麻醉、冷冻
3)成牙本质细胞的合成代谢活动
形成牙本质、修复牙髓功能
主要的非胶原蛋白,构成细胞骨架 分布具有高度细胞特异性,细胞分层和增殖分化的标志
2)桥粒蛋白:
介导细胞间粘附, 维持粘膜上皮的完整性
2. 蛋白聚糖 纤维细胞产生混入上皮中
细胞与基底膜的连接
3. 脂类 代谢提供能量,参与角化作用
角蛋白α-螺旋结构 角蛋白β-折叠构象
(二)口腔粘膜上皮的代谢
特点: 代谢活跃,速度快,细胞生长周期短, 更新速度快。
釉原蛋白(amelogenin Am) 非釉原蛋白:
釉蛋白(enamelin En) 釉丛蛋白 鞘蛋白 成釉蛋白(ameloblastin AMBN)
1.釉原蛋白 牙齿发育期
(1)生化特性 基因位点:X染色体短臂,Y染色体中心粒 氨基酸组成:脯、谷、亮、组氨酸 易降解:金属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
(2)生物学作用:
2. 蛋白聚糖 基质成分
组成:糖胺聚糖(氨基己糖-己糖醛酸)+蛋白质 种类:4-硫酸软骨素(前期牙本质)、6-硫酸软骨素(骨
和牙本质)
作用:构成基质:蛋白聚糖+胶原纤维+非胶原纤维
调控胶原纤维的聚合、组成 调节矿化: 羧基、硫酸基+Ca 2+
蛋白聚糖
糖胺聚糖
脂类:存在于基质、胞膜、胞内
磷脂和中性脂
(2)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
第二章口腔生物复习

第二章釉质(Enamel)无机物占重量的95%~ 96%,占体积的86%;无机物主要是钙、磷,主要以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形式存在成熟釉质中有机物占其重量的0.4%~0.8% 蛋白质,酶,脂类蛋白质: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釉丛蛋白、成釉蛋白、釉蛋白釉质晶体的理化特性•硬度:老年恒牙>年轻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密度:表面最高;未萌牙<已萌牙;乳牙<恒牙•晶体的基本构型:六角形成分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吸收性离子交换表面:表层晶体疏松—渗透性,与唾液物质交换表层成熟釉质---对酸溶解性降低,对龋蚀有抵抗力表面钙磷含量高---矿化程度高,密度硬度大,溶解性小牙本质来自于间质细胞,化学组成主要是矿物质,占其重量的70%,有机物和水占30% 无机:羟磷灰石有机物:胶原、非胶原蛋白、有机酸盐、脂类胶原:Ⅰ型非胶原蛋白1、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磷蛋白(DPP)牙本质基质蛋白(DMP)牙本质涎蛋白(DSP)2、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3、非特异性蛋白4、血清来源蛋白牙周组织的胶原(主要蛋白)–牙龈:主要Ⅰ、III,少量Ⅳ、Ⅴ–牙周膜:主要Ⅰ、III ,少量Ⅴ–牙槽骨:主要Ⅰ–牙骨质:主要Ⅰ,少量III•牙周病变时牙龈胶原的变化1.胶原含量的减少:2.胶原类型的变化:Ⅴ由正常的牙龈2%到炎症部分8%;Ⅰ型胶原三聚体的出现;Ⅲ型胶原的含量降低。
口腔粘膜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胶原性蛋白质:IV型胶原唾液分泌方式:动态分泌/刺激分泌唾液成分:水-99%以上固体成分0.7%无机0.2%-电解质:Na、K、Cl、Ca有机0.5%-蛋白质:1、润滑:黏蛋白(Mucins)富脯蛋白(Proline-rich proteins )2、参与获得性膜:富组蛋白(Histatins)富酪蛋白(Statherin )富半胱蛋白(cysteine-rich proteins)3、调节菌群牙菌斑平衡: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mylase )溶菌酶(Lysozyme)唾液过氧化物酶(Salivary peroxidase)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乳铁蛋白(Lactoferrin)少量气体-Co2 O2 N2功能:•唾液的消化及营养功能–协助咀嚼和吞咽–直接参与消化–维持味觉–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唾液蛋白质的功能–保水–润滑–维持味觉–形成软组织表面膜–形成釉质获得性膜–消化–软组织修复–保护和修复牙组织–调节菌斑pH–抑制微生物•唾液的诊断作用–诊断口腔疾病–诊断全身性疾病–药物监测–测定激素水平–检测体内的环境毒物龈沟液• 成分– 细菌、细胞– 电解质– 蛋白、糖• 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抗菌防御– 成分变化作为牙周病变的评判指数牙菌斑糖代谢的途径• 己糖二磷酸途径(Embden-Meyerbof-Paras, EMP )• 己糖单磷酸途径(Hexose-Monophosphate, HMP )• Entner-Doudoroff (ED )途径• 磷酸乙酮醇酶途径(phosphoketolase, PK )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主要是菌斑与釉质之间的矿物质转换,与菌斑的矿物质浓度和pH 密切相关菌斑内磷灰石的溶解性与菌斑pH 的关系菌斑-釉质界面, 随着pH 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羟磷灰石溶解,再沉积。
口腔生物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
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
4.按细菌在生物氧化作用中不同的受氢体进行细菌分类。
5.熟悉3个细菌黏附学说的理论基础。
6.从哪些特性证明牙菌斑是典型的生物膜?7.变链菌胞外酶在细菌对酶的合成与代谢中起到作用。
8.比较变链菌与乳杆菌在生物学行为中的异同。
9.在细菌黏附和菌间搭桥中黏性放线菌的作用机制。
10.比较卟啉单胞菌属于普雷沃菌属生物学特性的异同。
11.名词解释:龋病和牙周病的替代治疗、菌群的演替、米勒氏链球菌、口腔正常菌群、牙菌斑。
12.变形链球菌为最重要的致龋菌的依据。
13.简述从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中可能分离到的4种黑色菌落细菌的主要特性和鉴定区分方法。
14.简述韦荣氏菌和奈瑟氏菌的主要特性和鉴定区分方法。
[思考题]一、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何谓牙菌斑?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双重作用。
四、比较口腔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它们在龋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五、防龋疫苗有多少种?比较它们的防龋效果。
六、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
七、划分牙周生态区的意义。
八、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致病基础。
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复习思考题15.从釉质晶体理化性质说明其表面特性。
16.以蔗糖为例说明菌斑内的糖代谢过程。
17.试述菌斑-牙面矿物质转换与pH的关系。
18.简述牙菌斑内糖转运途径的特点。
19.试述氟对牙齿发育的影响。
20.填空:牙釉质蛋白在牙齿发育时期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矿化和调节结晶的形成和方向。
防龋用氟化物使用的最佳时期是牙齿生长发育期。
龈沟液的氟化物主要来源于血浆。
糖酵解的终末产物是丙酮酸。
牙菌斑矿物质离子浓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pH。
葡聚糖有两种糖苷键一种是a-1,3,另一种是a-1,6。
21.从矿物质转换的角度叙述龋病的概念及主要病理变化。
[思考题]一、牙菌斑内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二、菌斑pH与龋病的关系。
三、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口腔生物化学

富脯蛋白
-----酸性富脯蛋白 结合Ca, 维持钙磷稳定 参与唾液获得性膜的形成 协助细菌粘附 -----碱性富脯蛋白 功能不清 -----黏性富脯蛋白:具有润滑作用
富组蛋白
抗真菌及抑菌作用 具有缓冲作用 与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获得性膜的形
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
富酪蛋白
竞争性抑制富脯蛋白在牙面上吸附,参与获得性 膜的形成
能促进放线菌在牙面的粘附,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能抑制羟磷灰石晶体的生长,抑制磷酸钙的沉积
富半胱蛋白
抑制蛋白分解,抑制半胱氨酸酶,减少不必要的 蛋白分解,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的形成
唾液黏蛋白
MG1与MG2的比较
-- 羟基磷灰石
碳酸盐 1.95-3.66
无 二氧化碳
钠
0.25-0.9
--
--
镁 氯 氟 其他
0.25-0.56 0.19-0.35 50-5000ppm
--
无
--
无
--
--
--
--
--
影响氟浓度的因素
釉质蛋白 组织液 外环境 生理性磨损
根据亲水性和酸碱度
疏水性釉原蛋白(Am) 酸性釉蛋白(En)
分子量 疏水结构 牙面亲和力 功 能
MG1 1000kD
有
大
保护
MG2 200-250kD 无
小
除菌
(三)涎腺及唾液的功能***
1.涎腺的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
下颌下腺 占总唾液分泌量的60%左右 腮腺 20%~25% 舌下腺 7%~8% 小涎腺 < 7%~8%
内分泌功能 肽类物质达到30种以上,存 在于许多动物,在人类有待于证实。
口腔生物化学2

微酸条件下,磷酸氢钙( CaHPO4 )是较稳定的盐,但仍要逐 渐地、缓慢地离解成离子成分,释放于液相中。反应式如下:
CaHPO4 +H+ →Ca2++H2PO4磷酸氢钙的离解速度很慢,对下面的羟磷灰石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 保护套作用。离解速度取决于钙磷离子的浓度,离子浓度越高,速 度越慢,反之,离解速度快。
一般带电荷的离子或分子比中性分子扩散困难些。
不带电荷的、非离解形式的乳酸更容易扩散如釉质,在釉 质中离解,降低内部pH,攻击深层釉质。 Ca2+也能以不带电荷的乳酸钙形式从釉质中失去。
2.菌斑pH与牙结石
牙石主要由大量的无机物和少量的有机质组
成。
按其部位分为:龈上牙石,龈下牙石。
总结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基质蛋白酶, 阻碍釉原蛋白的移除 干扰晶体的矿化
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 改善牙的形态发育 增强釉质晶体的防龋能力 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影响发育期釉质晶体的矿化
第五节 口腔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无机成分的分析
钙测定 磷测定
氟化物测定
正常菌斑维持和唾液相似的pH,磷酸钙
处于饱和且稳定状态。
致龋菌斑的pH↓--------磷酸钙处于非饱和
状态(磷灰石溶解↑)
致牙石斑的pH↑--------导致磷酸钙的沉积
(磷灰石溶解↓)
第四节 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 与钙、磷、氟
生物矿化
生物体内的钙磷等无机离子在多种生物因子的 调控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难溶性盐与有机基质, 形成机体矿化组织。
晶体的稳定性的改变还可改善牙的形态, 减少牙的直径和牙尖高度,使牙的沟裂变 浅。这种形态的改变有利于牙的自洁作用, 增强了牙的抗龋力。 形成的磷灰石晶体参与牙的构成,主要 发生在牙萌出釉质发育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唾液腺及唾液的功能
唾液的分泌功能 唾液消化及营养功能 唾液的保护功能 唾液的诊断作用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腺的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 人体每天唾液总分泌量约为540~640 ml, 分泌量最大的是下颌下腺,占总唾液分泌量的60%左右 人体唾液分泌分静态分泌和刺激分泌 内分泌功能 唾液腺合成并分泌入血的肽类物质达30种以上 常见有腮腺激素 (parotin)、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消化及营养功能
协助咀嚼和吞咽 维持味觉功能 直接参与消化作用 提供各种营养来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的保护功能
润滑作用 维持黏膜的完整 软组织修复作用 清除作用 调节口腔菌群平衡 维护口腔缓冲能力 维持牙齿矿化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Lashley 杯收集及测定小型猪腮腺唾液流率
A
B
A Lashley 杯及负压吸引球 B 使用Lashley杯收集唾液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二、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龈沟液的组成
细胞成分:包括细菌、脱落上皮细胞、炎症细胞等 无机成分:主要是Na+和K+ 有机成分:主要有免疫蛋白,血浆蛋白等 龈沟液中的酶类及其他成分
唾液分泌的测定方法
静态唾液总流率 反映唾液腺在无刺激状态下的基础分泌 常用的测定方法:吸取法、吐取法、吸引法、 棉垫法
动态唾液总流率 唾液腺在刺激状态下的分泌 常用的测定方法:酸刺激法、咀嚼刺激法、方糖法
静态唾液流率及咀嚼白蜡动态唾液流率的测定
静态唾液流率测定: 10分钟口腔内总唾液 动态唾液流率测定: 咀嚼白蜡6分钟口腔内 总唾液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维持黏膜的完整,修复口腔软组织
直接与外源性或内源性有害物质反应 蛋白酶、菌蛋白、富半胱蛋白、生长因子等 修复软组织 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调节口腔菌群平衡:
抑制微生物生长: 溶菌酶 唾液过氧化物酶 免疫球蛋白:SIgA 乳铁蛋白 富组蛋白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有机成分
唾液蛋白质根据氨基乙糖含量可分为 黏多糖(mucins):氨基乙糖小于4% 糖蛋白:氨基乙糖大于4% 涎腺不同类型的腺细胞分泌蛋白不同 浆液性腺泡分泌蛋白主要包括富脯氨酸蛋白、糖蛋白等 黏液性腺泡分泌黏蛋白 导管上皮及基底细胞分泌乳铁蛋白、溶菌酶、SIgA等
促进微生物定植: 唾液粘蛋白MGⅡ型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参与获得性膜,维持牙齿再矿化或牙结石的形成
富组蛋白: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缓冲作用, 富酪蛋白:能促进放线菌在牙面的黏附,抑制磷酸钙沉积 富半胱蛋白:抑制蛋白分解,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 唾液淀粉酶:促进牙菌斑形成 酸性富脯蛋白:协助细菌定植,促进牙体硬组织再矿化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成分
无机成分
钠、钾、氯:唾液中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钙和磷:促进牙齿再矿化,维持牙组织的完整性 氟:可形成氟磷灰石,提高牙的抗龋力 硫氰酸盐:对口腔一些微生物起抑制作用 重碳酸盐:口腔环境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氢离子及气体:调节唾液pH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抑制细菌和真菌,调节口腔微生态 微量元素:如铜、锰、镍、钛、钼等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蛋白按作用分类
润滑作用
唾液黏蛋白: 由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分泌 按分子量高低分为MGⅠ和MGⅡ型 具有润滑作用的主要是疏水性的MGⅠ
富脯蛋白: 主要由腮腺分泌,是人类唾液中最大的一族蛋白 根据共性区可分为酸性、碱性和糖激化型三类 具有润滑特性的主要是糖性富脯蛋白
龈沟液成分变化作为牙周病变的评判指数
牙周炎活性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酸酶、天 门冬氨酸基转移酶、前列腺素(PGE2)等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第三节 牙菌斑的生物化学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教学安排 1. 教学时间 2学时 2. 教学方式 提前两周公布思考题,学生组成小组,每组承担1个题目。 自学、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专题发言,1学时。教师引导讨论总 结,1学时。
优选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生物学》第四版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本节所附照片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首医口腔基因治疗与牙再生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唾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与口腔环境 唾液成分 涎腺及唾液的功能 唾液分泌的测定方法
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龈沟液的收集及分析
纸尖或滤纸条收集龈沟液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毛细管收集龈沟液
龈沟液中的酶类及其他成分
胶原酶:随炎症程度加剧而明显增加 组织蛋白酶: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增加 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病变活动度显著相关 β-葡萄糖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与牙周炎炎症程度
相关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与牙周病活动性相关 介导因子:主要有白三烯类物质和前列腺素 内毒素:与牙龈炎症程度及牙周炎有高度相关性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龈沟液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龈沟液的抗菌防御作用
缓冲作用以清除微生物代谢产物 活性白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吞噬抑制或杀灭细菌 抗体补体系统发挥抗菌作用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的诊断作用
诊断口腔疾病:慢性复发性腮腺炎、龋病、牙周病等 诊断全身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糖尿病、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艾滋病 药物监测:酒精、咖啡因、苯丙胺类药物 测定激素水平:睾酮、雄烷二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等 检测体内的环境毒物:汞、铅、铬等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龈沟液的组成 龈沟液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一、唾液的生物化学
第二节 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与口腔环境
唾液是天然开放系统,唾液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唾液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新鲜底物 唾液可去除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