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教案及学案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感悟-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感悟-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心灵是人类内在最为重要的存在,它承载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灵魂。
类似于一棵树,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吸取营养,努力茁壮,最终绽放美丽的花朵。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灵的本质,揭示心灵的成长过程,并探讨心灵的花开时刻。
通过对心灵的观察和理解,我们或许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潜力及价值,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和意义。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心灵的奥秘,感受它的美丽与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会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阐明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则是对心灵的本质、心灵的成长过程以及心灵的花开时刻进行探讨和分析。
结论部分将对心灵成长之美进行总结,探讨人生感悟与心灵成长的关系,以及阐述心灵的永恒之美。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将全面展现出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的感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而完整的心灵成长之美的画卷。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心灵的成长过程和花开时刻,揭示心灵的美丽之处。
通过深入探讨心灵的本质和成长过程,我们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自我成长和内心世界的反思与启发。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心灵的欣赏和领悟,进一步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指引读者探寻心灵的源头和归宿。
最终,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一种对心灵成长的深刻感悟,激励他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完美,体验心灵花开的绚烂之美。
2.正文2.1 心灵的本质心灵,是人类内在世界的精神所在,是人的灵性的载体和表现。
它不同于肉体、思想、情感等外在表象,更多的是一种纯粹、高贵、美好的本质。
心灵是人类最深层的存在,是灵魂的所在,是一个人最真实、最纯净的内在世界。
在每个人身上,心灵都是存在且独特的。
它包含了人的信仰、道德、情感、人性的本质等方面。
无论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心灵都是那个人最核心的存在,是人生中最深刻的存在。
心灵的本质是光明、纯洁、善良的。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优质教学课件

千年的愿望 席慕容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古相思曲
席慕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 那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无怨的青春 席慕容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蓉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 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 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 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 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 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 解释也有权威性。
在席慕蓉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 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 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 后才恍然大悟。所以这是诗人“写给自然 界的一首情诗”。
彩虹的情诗
席慕容
那么 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 也不过 恍如一梦 彩虹的情诗 我的爱人 是那刚消逝的夏季 是暴雨滂沱 是刚洗过的记忆 他来寻我时 寻我不到 因而汹涌着哀伤 他走了以后 我才醒来 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 写在 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
课文引导提问教用-(一棵开花的树)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一课一棵开花的树)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二课陋室铭)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三课我所知道的康桥)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四课幽梦影选)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五课木兰诗)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六课森林最优美的一天)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七课定伯卖鬼)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八课人生需求愈少,负担愈轻)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九课为学一首示子姪)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十课来到部落的文明)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第十一课空城计)
第十二课科幻极短篇选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
表达能力)。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粗读感知人和树之间发生的中心事件2.品读树的顽强以及弟弟心灵的成长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二、教学重难点:品读树的顽强以及弟弟心灵的成长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分享顾晓蕊的一篇散文《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二)粗读感知人和树之间发生的中心事件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文章,并思考:1.题目中的“心”,指的是谁的心?题目中的“树”指的是什么树?2.人和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明确:⒈“心”指的是弟弟的心;“树”指的是故乡四合院中的一棵老槐树。
⒉人和树之间发生的中心事件是:弟弟在顽强的老槐树的影响下重新站了起来。
(三)品读树的顽强过渡:其实从文中弟弟的一句话中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他深受老槐树的影响——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
1.弟弟认为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你从文中读到了吗?明确:“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追问:句中提到洋槐树在记忆里被风雨摧毁了,被摧毁的洋槐树是怎样的?明确:“如巨人般倒下”、“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从这些景象中可以感受到当时洋槐树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
追问:可现在呢?明确:“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被摧毁的洋槐树是那样的脆弱,而此时洋槐树却变得更加枝繁叶茂,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洋槐树顽强的生命力。
2.现在的洋槐树变得更加的枝繁叶茂,那先前的洋槐树是怎样的?明确: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3.在我们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恐怕是洋槐树倒下后又重新站起来变的更加枝繁叶茂的形象,那作者此处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没倒下的洋槐树,有何用意呢?分析:女生,我们一起来朗读这几句话。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PPT课件

席慕蓉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 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 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
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在席慕蓉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
25
课后作业
1.根据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试着写一首诗。 2.有人说歌曲《求佛》是这首诗的翻版,也有人说
歌曲并没有跟诗扯在一起,我们也不应该把它们想到一 起。那就像小流氓坚称跟七仙女有亲戚一样,只能招来白 眼。你的看法呢?
26
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
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没有说什么,他也
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
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
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青年。
于是女孩还回了人形,只不过这次变成一个又老又丑的老太婆,当她再遇上他时, 她的心狂跳不已,这个她等了五百年的人就在眼前,她走上前去,说,你还认识我吗? 那个少年说,我怎么会认识你?女孩说,你怎能不认识我,我等了你五百年。少年不 再理她,转身走了,她的声音那么苍老可怕。她追赶他,少年说,疯婆子,神经病。 她停了下来,泪水奔流而下。这就是她要找的爱情吗? 佛祖说,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吗?她还是摇头,那个少年,是一生的爱和痴,她 说,我想摸一下他,哪怕只是一下。佛祖这次的条件更苛刻了,要她变成一块石头, 再等上五百年。
11
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你同意吗?你 喜欢爱情诗吗?
第一单元第5课《一棵开花的树》教学设计

本课选自《大学语文》(外研版)第一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主题为“理想·人生·情感”,单元的第5篇课文写对人生、命运的态度,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广受欢迎,树的意象贴切形象,诗的叙事描写真切自然,所表达的情感哀婉动人。
教学目标
介绍诗歌产生的背景及诗人食指的情况;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写法,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受品味能力;⑶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笑对痛苦的情怀。
学生自学
学生讨论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错过
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体现教师引导点拨作用。
开拓学生思路。
引用作者的解释,启发学生写作的规定性与阅读的开放性的关系。
三、总结
(2分钟)
按照“理解准确,言之成理,分析到位”的标准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互评,深化所学;老师点评,引导升华。
人人在追求真爱,一方面是真爱难觅,另一方面又有多少真爱在茫然不觉中擦肩而过。《一棵开花的树》就渗透着这种人生无常、情缘无常的苍凉况味。
6.你怎么看这场爱情的悲剧?
漫长的等待与期盼表达了爱情的真诚,但这种真诚并不能换来对方的回应,连佛都能感化的赤诚为什么没有感动自己所爱的人?她为什么没有为自己的付出而去责备对方?她是真的爱对方,把选择的权力完全地交给对方,即使自己伤心欲绝,也没有丝毫的怨恨。
⑴诗歌写了哪些意象?哪个最主要?为什么?
⑵诗歌像一场微型剧,剧情是怎样发展的?
⑶诗名改成“错过”行不行,为什么?
⑷这首诗最打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谈谈理由。
3.学生选题讨论(10分钟)
4.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0分钟)
5.教师明确纠正(5分钟)(教师根据情况施教)
第一单元第5课《一棵开花的树》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与当今社会的联想中产生对爱情的思考。
二、新课学习
(40分钟)
(一)整体感知,泥塑诵读(12分钟)
1.朗读全诗,把握内容。(10分钟)
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播放视频(三种视频),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读法最能打动人,并探求原因。
⑴内容明确:诗歌写一个青年女子对意中人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诗写女子从热切的倾慕到苦苦的求情及等待,再到相遇的期盼与欣喜及随之而来的失恋的痛苦与悲伤。如精致简洁的微电影,几个典型镜头就深刻地表达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的关系,欣赏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木瓜、琼琚象征的意义。
学习方法
展示板演式
课前准备
课前分配学生分组自学,朗诵展示,欣赏短文写作展示。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分钟)
德国诗人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又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仅仅是美好的愿望而已,现实中更多的时候是倾情相待,却终究错过,留下无穷的遗憾与伤感。今天我们来学习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⑵读法辨优
①标准:以声达情,声情并茂;抑扬有致,有感染力。
②结果(略)
2.作者情况(2分钟)
席慕蓉,当代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后随家定居台湾。席慕蓉于1981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1982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平静淡雅的风格。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等。原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
赵丽宏《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阅读理解

赵丽宏《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阅读理解阅读《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完成后面小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赵丽宏⑴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⑵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
难道你不相信?⑶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⑷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⑸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⑹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⑺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⑻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⑼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⑽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⑾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
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
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
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⑿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
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⒀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
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
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及阅读题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选文优雅动情的语言。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细微的部分,并将这些不起眼的事物,经过细腻、多情的铺陈、描绘,赋予生命的写作手法。
3、理解文章的主旨——爱能够遍布人间。
教学重难点:
品味优雅动情的语言,领会文章的主旨。
学法指导:
朗读教学法、美点探究法。
学情预设: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作者用优雅动情的语言,繁富多彩的修辞,针对“爱”这个主题,真诚地阐发了自己美好的愿望——爱能够遍布人间。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结合散文的特点,我将此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以及体会文章的语言上。
同时结合八年级学生即将成为毕业生这一现实,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选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范读选文。
2、学生齐读选文,初步感知文意。
3、提问: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
1、学生自主品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选文的美点。
(1)赏析内容美
(2)赏析语言美
提问:这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请你仿照示例,再从文中选择一组句子或一句话加以赏析。
示例:第12自然段,作者连用4个“也许”形成排比,生动地描述了“心灵之花”开放的奇妙景象,形象地告诉读者:“心灵之花”一定会开放。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
4、学生齐读选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课堂小结。
五、中考链接(2013湖北孝感试题)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2分)示例: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
)
②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
③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
14.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
→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
15.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
“团团簇簇”写出了槐花开得繁多;“像迎风舞动的风铃”写出了槐花的动态美,充满灵性,表达了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弟弟少年时代的快乐生活。
赋分标准:(指出其中一处的修辞,并能结合内容或情感作答即可。
修辞1分,内容或情感1分)
②“期待”是期望、等待的意思。
这里体现了我盼望弟弟早日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心情;“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体现了我不知道回故乡是否会给弟弟带来好影响的不安心情。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时,用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导入,学生都比较熟悉,尤其是文中以花喻人的写法和行文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对学生影响较深。
因此便于学生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在品味语言环节学生大多都能选取运用修辞或表达情感的语句进行品味,这一环节为后边介绍中考题型奠定了基础,赏析句子基本上都能扣住得分点。
听课评委和教师反馈意见,建议教学过程可以在慢点,给学生以反刍的时间;授课时表情不够丰富,创设情境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