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资料.doc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质量和安全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疗工作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主要探讨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门急诊处方合格率:门急诊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第一道门槛,处方合格率是评估门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合格率越高,说明医生的诊断和处方准确性越高,医疗质量越好。
2.住院医疗质量指数:通过评估住院病人的康复情况和满意度等指标,反映住院医疗质量的水平。
指数越高,说明患者康复情况越好,医疗质量越高。
3.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活动,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评估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手术风险越小,手术质量越高。
4.感染控制指标:医院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的并且最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问题之一,感染控制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等。
指标越低,说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越好,医疗质量越高。
1.医疗设备的合格率:医疗设备是医疗行为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合格率越高,说明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越高。
2.医疗事故发生率:医疗事故是医疗活动中最危险的问题之一,事故发生率是评估医院安全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事故发生率越低,医院的安全性越高。
3.药品质量合格率:药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药品质量合格率是评估医院药品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合格率越高,说明医院药品管理越科学,质量越有保障。
4.安全文化指标:安全文化是指员工对于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理解和执行程度。
安全文化指标包括员工培训情况、员工安全意识调查等。
指标越高,说明医院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高,安全问题处理能力越强。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医院可以及时了解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状况,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XXX人民医院医务科2019-01-18修订医院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目标(一)临床医疗1.病床使用率≤93%2.病床周转次数≥35次/年3.平均住院日≤10天4.住院药占比≤30%5.住院基药比≥50%6.入院患者三日确诊率≥90%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9.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10.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11.符合重症评估患者≥30%1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13.疑难病症好转率≥90%14.住院患者死亡率≤1.5%15.三级以上手术率≥30%16.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7.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18.无发生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19.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20.不良事件报告率≥20件/百床/年21.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22 .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告知率100%23.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4.本地患者复诊预约比例≥20%25.住院患者满意度≥90%26.投诉按时反馈率100%27.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28.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8%(二)急诊2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30.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95%31.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32.需急诊会诊患者,10分钟内获得会诊率≥95%(三)门诊33.处方合格率≥95%34.门诊基本药物使用比例≥35%35.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比例≥60%36.挂号、候诊、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37.门诊患者满意度≥90%(四)护理38.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95%39.静脉输液、吸氧、无菌技术、吸痰、引流管护理、背部护理、背部护理、心肺复苏等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95%;基础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90分)40.危重患者(特护、一级护理)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5分)41.护理人员对所管患者病情知晓率≥90%42.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0%43.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知晓率≥95%44.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5分)≥95%45.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达到100%46.无护理并发症(压疮、坠床)(已上报的难免压疮、院前压疮例外)47.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零48.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率100%;49.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95%(90分合格);护理人员理论考试每年一次,参与率100%50.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例1:0.451.重症医学科护床比≥2.5:152.手术室护士与手术间比≥3:153.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数≤854.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55.护士每年离职率<10%56.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90分合格)57.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五)医院感染58.手卫生依从性≥70%59.洗手正确率英≥90%61.医院感染率≤10%60.医院感染漏报率≤10%6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6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64.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六)医技共性质量目标(包括其他辅助科室)65.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66.检查报告缺陷率≤2%67.报告及时性≥95%68.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含预约时间)69.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特殊检查出报告24-48小时,细菌培养报告≤72小时。
医疗质量及安全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医院名称:填报日期:表8-表20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部要求全国二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三)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表10 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监测指标相关说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心力衰竭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三)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期内总例数: 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 元表13 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
(四)脑梗死(ICD-10 I63)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 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4 脑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一、前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
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院声誉,带来更多的患者和收入。
因此,医院必须制定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方案,加强医疗过程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指标体系的组成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方案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规章制度、标准操作流程、检查制度等。
(二)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包括标准化、专业化、人性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目标。
(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医院应配备专职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医院的医疗过程管理、医疗质量检查、医疗风险评估等工作。
(四)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医疗质量和安全检查:医院应每年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符合要求。
三、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 医疗操作规范:医院应制定医疗操作规范,规定医疗工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2. 医疗设备保养与维护: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障患者安全。
3. 医疗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医院应严格控制医疗中药制剂的质量,避免因为药物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4. 医疗卫生消毒制度:医院应全面贯彻国家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医院卫生消毒制度,确保医院内部无细菌感染。
5. 医疗工作防护: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职工的防护培训,加强职工的防护意识。
6. 医疗知识普及宣传:医院应加强医疗知识普及宣传,提高患者的医疗健康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7. 医院医疗质量追溯: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追溯体系,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案例进行全面追踪分析,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8. 条件改善问题:医院应加强设施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尽快进行改善。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医院名称:填报日期:表8-表23 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三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
本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2011 年1 月1 日至2011 年12 月31 日(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的采集时间段为4 月1 日-6 月30 日)。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这15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三)麻醉指标表10 麻醉指标(四)住院患儿安全类指标表11 住院患儿安全类指标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一)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住院)ICD-10: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ICD-10:P22.002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三)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CD10: D69.303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4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四)儿童哮喘质量监测指标 ICD-10:J45.9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5 儿童哮喘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化脓性脑膜炎 ICD-10:G00.9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6 化脓性脑膜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六)小儿间隔缺损质量监测指标ICD-10:Q21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7 小儿间隔缺损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七)先天性巨结肠质量监测指标ICD-10:Q43.1-2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8 先天性巨结肠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八)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质量监测指标 ICD-10:Q65.0-1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9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九)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肌腱松解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睾丸固定术,阴茎成形术,室间隔补片修补术,房间隔补片修补术,扁桃体剥离术)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20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三、重症医学(I C U)质量监测指标(一)重症监护(ICU)指标表21-1 ICU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年)表21-2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表21-4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表21-5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PRISM、NTISS、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21-7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PRISM、NTISS、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21-8 重症患儿坠床发生率(2011 年)表21-9 重症患儿各类导管管路滑脱(2011 年)表21-10 重症患儿人工气道脱出(2011 年)四、合理用药监测指标表22 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统计表*五、医院感染监控指标表23-1 医院感染监控指标统计表表23-2 医院感染监控指标统计表表23-4 医院感染指标统计表。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将从医疗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介绍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门诊病人满意度门诊病人满意度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院门诊服务对满意程度。
包括对医生、护士、检验、药房等各个环节的评价,用来评估医院门诊质量是否达到患者的期望。
2.住院病人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是对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的评估指标。
通过统计每年住院病人的死亡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住院病人的死亡率,以监控医院的医疗质量。
3.康复率康复率是指患者在经过医院治疗后康复的比例。
通过追踪和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了解医院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疗效,以及医院的康复治疗质量。
4.手术并发症率手术并发症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比例。
通过统计手术中并发症的数量和手术的总数,计算出手术并发症率,用来评估医院的手术技术和训练质量。
5.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是指医院使用抗生素的比例。
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造成影响。
通过监控抗生素的使用率,可以评估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和质量。
1.医疗事故率医疗事故率是指医院发生的各类医疗事故的比例。
医疗事故包括手术事故、药物事故、输血事故等。
通过统计每年医疗事故的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医疗事故率,用来评估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2.用药安全指标用药安全指标是评估医院用药安全的重要指标,包括药物误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通过监控用药安全指标,可以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性,预防药物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包括手术操作安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等。
通过评估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可以提高手术和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预防手术事故和医疗器械不当使用导致的安全问题。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附件一: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医院开展6个单病种质量管理;(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在现代社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疗行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为了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指标。
本文将针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医疗质量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为了提升医疗质量,各级医疗机构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指标。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1. 医疗错误率医疗错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疏忽、差错或失误,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统计医疗错误的发生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2.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机构可以了解患者对医护人员和医疗环境的满意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3. 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并发症率是评估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4. 门急诊等候时间门急诊等候时间是评估医疗机构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控制门急诊等候时间,可以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不必要的痛苦。
二、医疗安全管理指标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疗安全管理指标。
1. 医疗感染率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由医疗机构内感染源引起的感染。
通过统计医疗感染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在控制感染传播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的能力。
2. 药品错误发生率药品错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配送、使用、记录等环节出现错误,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通过统计药品错误发生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3. 手术室安全指标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风险较高的区域之一,为了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指标。
比如手术间洁净度、手术器械消毒率等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手术室的安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
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
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
(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治愈好转率≥95%;
(七)床位使用率≤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
(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
(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
(二十)抢救成功率≥80%;
(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医院开展6个单病种质量管理;
(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
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
(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 Steward 评分大于 4 分的例数等。
(三)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
六、ICU质量与安全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
七、急诊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1.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2.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3.统计数据: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的例数;
(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
(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术在30 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
(5)实施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之各级的例数;
(6)急诊患者中收入住院例数与比例;
(7)急诊住院占全院住院比例。
八、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处方合格率99%;
(二)定期对药库、调剂室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合格率达 99.8%;
(三)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35 种;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
(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六)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
(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 40DDDs 以下。
(八)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逐渐降低。
九、检验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临检常规项目≤30 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 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 个工作日。
(二)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 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 小时出报告。
(三)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超过 2 周时间;
(四)检验报告合格率≥95%;
(五)标本合格率≥95%;
(六)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
(七)POCT 项目比对≥95%;
十、输血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 100%。
(二)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为 100%。
(三)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 100%。
(四)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 100%;
(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
(六)输血治疗合格率≥95%;
十一、病理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病理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二)病理诊断报告在 5 个工作日内发出≥85%;
(三)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 2 个工作日内发出,抽查达到规定要求≥90%。
(四)常规制片应在取材后 1~2 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常规切片的优良率应≥90%。
(六)术中快速病理:单件标本的冰冻切片制片应在 15 分钟内完成;病理诊断报告在 30 分钟内完成。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应≥90%。
十二、影像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大型 X 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
(二)CT 检查阳性率≥60%。
(三)彩超:阳性率≥55%;
(四)设备运行完好率≥95%;
(五)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
十三、血液净化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1)血液透析机台数/专职医师/专职护士。
(2)年度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总例数。
(3)年度血透治疗总例次(普通血透、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单纯超滤例次)。
(4)年度维持血透患者透析 1 年内死亡率。
(5)年度血透中严重(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并发症发生例次。
(6)年度可复用透析器复用率与平均复用次数。
(7)年度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 E 抗原转阳病例数。
(8)年度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
(9)年度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例数、血透转腹透例数、血透转肾移植例数。
(10)年度血管通路类别: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动静脉直接穿刺、其他血管通路例次。
(11)年度血压控制(透析间期血压 90/60~150/90mmHg)例数。
(12)年度平均每名患者透析时间例数。
(13)年度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
(14)年度腹膜透析例次。
十四、中医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
(二)病房中医治疗率≥70%,
(三)甲级病案率≥90%。
十五、康复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康复治疗有效率≥90%;
(二)年技术差错率≤1%;
(三)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
(四)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 ;
(五)设备完好率>90%;
(六)平均住院日≤30 天。
十六、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5%;
(二)、分级护理合格率≥90%;
(三)、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四)、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五)、护理核心制度知晓率100%;
(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
(七)、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八)、“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九)、护理差错发生率“0”;
(十)、压疮发生率“0”;
(十一)、健康宣教覆盖率100%;
(十二)、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50%;
(十三)、病区管理合格率100%。
十七、院感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医院感染监控率为100%
(二)、医院感染现患率≤10%,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率≤8% (三)、医院感染漏报率≤20%
(四)、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五)、无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知晓率100%;(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七)、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
(八)、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50% (九)、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钱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80;(十)、多重耐药知晓率与预防控制执行率100%;
(十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100%;
(十二)、洗手正确率≥90%
(十三)、手卫生依从性≥70%
(十四)、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十五)、灭菌合格率100%
(十六)、消毒灭菌效果按规定进行监测,合格率100%
(十七)、在职医务人员培训≥6学时/年,新进人员岗前培训≥3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