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论园林景观中假山施工及叠石技术

安森林 公 园景观设计 , 通 过对城市 、 山体 与公 园之 间关系 、 山体
公园 景观设 计要素的分析 ,提 出相应城市 山体 公园景观 设计注
4 . 2 山体 道 路在 山体公 园中的体 现
意要 点,希望可以为后期 山体公 园规划 与建设人员提供 一定意 山体公 园不 同于 一般平地公园 ,由于山地具有特殊地形, 建 见与想法 。 设 的道路 类型也有很大不同, 这就给人们带来 不同的感 受体 验。
障碍物对视线的遮挡或限制 ,这就要求在进 行山体公 园规 划时 城市整体 绿化 发展规划 , 合 理安排与规 划山体公 园内景观 . 保证 要严格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进行 规划 , 要注 重山与 山之间、 山体 与 山体公 园景观 与城市整体建筑风 格相一致 。本文简要介绍 了延 城市整体建设之间联系与连接 , 通过对 山体轮廓线优化 和改进 , 使得山体公 园发展符合城市发展风格。
染, 以表现最好的 艺术美感一直是 园林艺术者的追求 目标 。假 山, 可谓是 园林 艺术 中的一个司空见 惯的装饰 品 了也是绿化 景观 中的一个亮丽的风景 线, 所以假 山的施 工和叠石技 术的工艺就 显得 尤为重要 。 接 下来 , 笔 者就 来探讨一 下园林景观 中
假 山施 工 和 叠 石技 术 , 希 望 同大 家共 同借 鉴 。 关键 词 : 园林 景 观 ; 假 山施 工 ; 叠 石技 术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6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7 8 9 7 ( 2 0 1 7 ) 1 4 — 0 0 7 0 — 0 2
2 ] 崔 莹. 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D I . 强安建 筑科技 大学, 2 0 1 1 . 系, 使得游人在登山过程 中获得 了更多游玩乐趣。山体道路是体 [ 3 ] 王 兰. 山地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D 】 . 西南大学, 2 0 0 8 . 现 山体 地域特点重要方面 ,要根 据山体不 同地形和 建筑环境不 [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和建造技术,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汉代的园林设计和建筑技术。
在古代,叠山置石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技术,旨在打造出象征自然山水景观的人工山石,以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这种艺术形式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园林设计的主导形式。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核心是利用创意和技艺,通过合理安放山石,来营造出仿佛是自然山水的效果。
在叠山置石艺术中,艺术家会根据整体设计的要求,精心挑选和摆放每一块石头,以实现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
通过巧妙的石头摆放和艺术构图,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山水景观,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和建筑技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叠山置石艺术,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崇尚和热爱。
它能够营造出自然的山水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
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从而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还具有文化和审美的意义。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独特风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
艺术家需要精确计算和规划山石的布局位置和尺寸比例,以保证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
然后,艺术家会根据设计要求,精心挑选石材,并进行初步雕刻和打磨。
他们会将石头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并进行细致的修饰和装饰。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以体现出细腻和精湛的艺术效果。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在现代仍然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许多中国的园林和公园都采用了叠山置石的设计手法,以打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叠山置石艺术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园林景观设计置石施工经验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置石施工经验总结园林置石、叠石掇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让原本人工修建的园林,具有了大自然的情趣。
它代表着中国园林艺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和向往。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园林景观置石的种类1.横峰,也就是横向放置的山石,是姿态美、体量大的单块巨石。
很多横置山石上面刻有书法字体。
一者用来标识景点的名称。
再者,其上面的书法和整个石头,本身就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1.竖峰,也就是竖向放置的山石,这种山石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云天,气势逼人。
3.屏峰。
它其实就是一块或几块片状的石头,放置在院子的入口处,起到屏风和影壁的作用。
下图是苏州怡园的“屏风三叠”。
屏峰的作用,也如同屏风,起到遮挡游人视线的作用,让人不能一下子就看尽园中景色。
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也。
4.点峰。
顾名思义,就是起到“点景”作用的山石。
上面提到的横峰、竖峰、屏峰,都是点峰。
作为点峰的山石,往往形态非常奇特优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它是园林中突出的亮点,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下面二图,分别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和瑞云峰。
5.引峰。
放置在路口处,起到引导游人作用的山石。
其本身也是一处点峰,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6.散置。
又称为“散点”。
就是散放于路旁、树下、池塘边、院子里的单个或小组山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衬托主景和周围的环境。
7.群置。
它是与散置相对而言的,就是将数十块山石,堆在一起、成群布置,突出整体的美感,而不是刻意表现其中的一块。
掇山。
群置的最高境界,就是叠石成山,也就是假山。
假山上往往开辟有曲折的道路,山顶往往修建小亭,上面还设有瀑布。
假山本身就是一处景点,它模仿着大自然的高山。
游人登临山峰,如同置身于大自然的山川之中。
而当登上山顶四目远眺,又可以将整个园林的景色尽收眼底。
真所谓可观可游。
现代园林景观中,置石组景应用较多,有着多方面的观赏价值。
笔者有多年园林景观设计经验,下面对园林景观置石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大家有所帮助。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与再创造,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就从园林叠山置石的历史发展、设计手法、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发展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代的庭院园林以诗化、自然为主,无人工痕迹,园中的山石依山就势,天然组成。
宋代园林开始重视人工设计和人工参与,主张以自然山石为模造景山,不拘泥于实际。
明代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山石是园林的突出艺术表现。
此时的园林设计已经从单纯的自然山水演变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
清代为园林的发展又开创出了另一种风格,多以制造垂直空间为主,注重独立恬静、虚实虚幻,强调壮阔气象和宏伟造型的表现。
二、设计手法园林叠山置石通过设计安排,使山石、树木和水景相得益彰,形成宜人的景象和动人的情趣。
它通过利用树、岩、水等自然元素,力图创造出一种凝聚着山水意趣,丰富着文化意蕴的园林意境。
1. 石头的选用叠山置石需要使用自然山石,良好的山石应具备色彩明亮,纹理清晰,石缝刚毛,表面自然,不平滑等特点。
在选取石头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其形状是否合适,其次是是否与原本环境相称。
石头的运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竖立、倾斜、平铺、倒置等,不同的方式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景致和氛围。
3. 山水布局山水布局是园林叠山置石时的重要设计手法之一,它通过搭配山石、调配水流和绿色植物等元素,使园林景观构成一个合理、有机、协调的整体。
在山水布局方面,可以采用层峦叠嶂、远近相接、宛转曲折等手法,使人们仿佛置身于真正的自然山水之中,引起身心的愉悦和享受。
三、艺术价值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在园林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种自然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 源自自然,富含哲思园林叠山置石的最大特点就是寓性于景,蕴含哲学和文化的精华,它要求人们要秉持“以山水之自然趣生荣气”的设计理念来塑造园林景观,通过丰富的情感和艺术表达手法,表现出自然的真实性和细致的生命力,达到“造境陶情”的目的。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叠山置石艺术是通过运用石块和土壤等材料,构建出仿若山水之形的景观。
在园林叠山置石艺术中,石块被巧妙地搭配、堆叠、安置,营造出各种有意境的山水景观,给人一种恢弘、高远的感觉。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形成时期。
在古代中国,叠山置石被视为园林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不仅使得大自然的美景得以再现,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人工山水的独特氛围,达到与大自然山水景观同样的审美效果。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表达,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追求。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核心在于“叠山”和“置石”两个方面。
在叠山方面,叠山是指通过景观石块的堆叠和运用,再现山水景致的过程。
通过精心选择和搭配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石块,将它们巧妙地堆叠在一起,打造出山峦和山体的形态特征,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生动、立体。
在置石方面,置石是指将石块并置或倚置于山体之上,使整个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加自然、恢弘的景色。
通过摆放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景观石块,可以打造出山间溪流、高山峡谷等特色景观,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观赏价值。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在造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为园林增添自然之美,更可以抚平土地之形,平衡整个园林布局。
通过巧妙的叠山置石,可以调整园林的高低起伏,营造出各种地势起伏的景观,增添园林的动感和层次感。
叠山置石还可以改变园林的景观线条,构建出曲折、蜿蜒的景观路径,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观赏的乐趣。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造园理念和技艺。
它要求园艺师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能够熟练掌握石材的特性和巧妙运用的方法。
在叠山置石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园林风格、园林主题和风水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局。
还要注重石块的质感和形态特征,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自然、真实。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主要技法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主要技法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主要技法包括:
1. 位置选择:选择石头的位置要考虑整体园林布局,石头的形状和大小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出景观的重点。
2. 石块的布局:石块的摆放要有层次感,可根据石块的大小、形状和色彩来进行组合,形成有层次的景观效果。
3. 石块的安置方式:可以采用立石、切石、贴石、堆石等方式来安置石块,使之更加稳固和美观。
4. 石块与植物的搭配:石块与植物的搭配要考虑到彼此的比例、色彩、形态等方面的协调,使之相互衬托,形成和谐的园林景观。
5. 石块的雕刻和加工:根据设计需要,可以对石块进行雕刻和加工,使之更具艺术感和个性化。
6. 石块的植入和固定:石块要植入到地面,并通过固定设施如水泥、钢筋等固定,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7. 石块的照明:可以利用照明设施来照亮石块,增强夜间的观赏效果,使园林在夜晚也具有艺术感。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技法在于选择合适的位置,合理布局,搭配植物,进行加工和固定,以及利用照明等手段,使石块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增加景观的层次和美感。
传统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传统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传统园林是中国工匠艺术的杰作之一。
其中,“叠山置石”技艺在整个园林建筑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叠山置石是将不同形式,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的石头与花卉树木等自
然元素融合在一起构筑成山体,池塘和景点。
它不仅是园林建筑的装饰元素,也是园林建
筑的主体作品之一。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叠山置石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将
自然美与人工美融合在一起的艺术。
叠山置石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采用形状各异的石头来构建山体、瀑布和水流
等自然景观,常用石材有南黄石、青石、花岗岩等。
第二种是采用空心石进行人工雕刻,
创造出各种动植物形象或建筑景物。
第三种是采用砾石或河卵石构建道路、步道等人行区域。
这三种叠山置石形式的运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叠山置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其次,它在美化自然、塑造美好环境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
考和情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叠山置石也是一种传承中华文明的手段,它保留了古
人智慧和经验,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总之,叠山置石是传统园林中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特殊的设计和构建手法,表现了中国园林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今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叠山置石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园林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做出贡献。
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经常有年轻景观设计师前来询问笔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如何表示园林中叠石、置石?如何设计石景?尤其设计自然溪流中的置石,自然式山石驳岸、假山、山石安
放等各项,不知如何画出来?
这确是目前许多年轻景观设计者的薄弱点,甚至盲点,搞景观的人不会设计石景是
很遗憾的。
一、现在
目前,设计自然式目林景石时,方案设计阶段山石表现可用电脑技术,采月其它已
建作品给业主看,十分有效,顺利通过方案,然而一进入施工图阶段,设计人员被
难住了,设计人员画不出各种各样构思中的石景!人工不会画,电脑是根据人脑画的,当然也不会画,无从表示之,有的干脆不画,造成山石单项施工图空白。
工程
在工地上缺少了山石施工图指导只能由施工人员随便、随意堆叠,若遇上技术较差
的工程队伍叠出的作品会令人啼笑皆非,无法掌控。
的确,千变万化山石的施工图很难表示。
设计人员需用工程语言按比例绘图出设计
作品的形状、石型、质感、高度、厚度、山石与植物山石与地形等关系都十分困难,需要一定山石知识功底和造诣才能如愿。
据笔者所知,目前上海滩景观市场中能画山石施工图能指导施工的人寥寥无几,无
法应对庞大的景观市场。
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经常有年轻景观设计师前来询问笔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如何表示园林中叠石、置石?如何设计石景?尤其设计自然溪流中的置石,自然式山石驳岸、假山、山石安放等各项,不知如何画出来?这确是目前许多年轻景观设计者的薄弱点,甚至盲点,搞景观的人不会设计石景是很遗憾的。
一、现在目前,设计自然式目林景石时,方案设计阶段山石表现可用电脑技术,采月其它已建作品给业主看,十分有效,顺利通过方案,然而一进入施工图阶段,设计人员被难住了,设计人员画不出各种各样构思中的石景!人工不会画,电脑是根据人脑画的,当然也不会画,无从表示之,有的干脆不画,造成山石单项施工图空白。
工程在工地上缺少了山石施工图指导只能由施工人员随便、随意堆叠,若遇上技术较差的工程队伍叠出的作品会令人啼笑皆非,无法掌控。
的确,千变万化山石的施工图很难表示。
设计人员需用工程语言按比例绘图出设计作品的形状、石型、质感、高度、厚度、山石与植物山石与地形等关系都十分困难,需要一定山石知识功底和造诣才能如愿。
据笔者所知,目前上海滩景观市场中能画山石施工图能指导施工的人寥寥无几,无法应对庞大的景观市场。
二、提高绘制山石需要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心中装有“石”,二是手上会绘石。
借鉴:观察自然,对自然山水感受力要强,敏锐度高。
通过观察,自然山的神韵、形体、走向、山石肌理等把它提炼出来成为设计者胸中的“丘壑”。
一个胸中有“丘壑”的人才能画出山石来!若不能如愿,则去欣赏和临摹中国的山水画
(这是中国的文化概念)。
设计者把理解的山石的结构,千姿百态形状的石质变成具象的叠石作品,这也是造园师对自然山石的感觉,呈现在自己设计的景观之中。
表现:另一方面平时努力提高手绘能力,熟练的线条所表现出山石只有靠坚持不懈地画,没有捷径!同时提高辨别能力,分析他人成功作品和指出不足之处。
提高自身赏石修养,先辨别作品的好与差,评论一番。
最后自己动手设计。
一个设计者连作品的好与坏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设计无从下手!学习:从教课书上学习叠山置石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相石、学习石的种类和叠石的章法等。
掌握其理论层面上的应知应会;力争从实践施工项目中学习。
工程开工后,有高级石匠师傅在现场堆石者,设计人员可直接向他们进行交流和学习。
三、过去过去,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没有电脑依赖,所有的图纸全靠手工画制,尤其传统园林“无石不园”。
叠石用量大,凡是工地上要图纸必须保证准时送到工地!必须画出山石的平、立、剖面图,并计算出山石吨位重量!那时,不会画问题也存在:学着目;练习画;模仿画;千方百计把胸中的山石丘壑“吐”出来,付诸施工......久而久之,孰能生巧。
就这样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培养练就了一批画山石能手。
例:周在春、朱祥明、郑松勤、高炜华等年轻的设计师。
他们画出的施工表现图给工人们施工,图纸一目了然,清晰明了,有效指导施工,又能给施工技师有发挥余地,施工后的作品与原设计图纸八九不离十。
最成功的—块大石景是1963年周在春设计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大门口的“红岩”石,至今是龙华地区的地标景观。
当时为了施
工方便,一些年轻设计人员利用空余时间无偿地绘制了一些山石景观图,收集资料的同时练习手工技巧。
一举多得,笔者将其保留至今仍可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叠山、置石技师一个好的叠石作品产生,除了有良好的构思设计外,关键依赖于施工中有高超技能的老技工现场操作。
设计人员下工地1:1地与技师们探讨,因材因地制宜地灵活叠石并与植物地形有机组合成景。
据此,当前上海滩这样的人才又很难以寻觅,没有施工人员的高超表现,什么样美图、理念只能是“空中楼阁”。
现在这样的人才更不多见,上海老一代的老技师有陈其源、徐杏生、王季泉为代表的叠石师傅,他们盛名于上海滩园林界,无论何种石材,一经他们之手,就能美成贽奇妙的石景,他们主宰了60-80年代的叠石项目,并各有一绝,都能独领风骚;陈其源擅长堆置黄山,而徐杏生和王季泉在湖石堆置上独占鳖头,我们年轻时,设计的作品中他们叠得较多,是我们实践中下工地的第一老师相互台作良好。
90年代以后至今,他们的传人以刘长发为代表的中年技师崛起,成为当今叠石好手他们可以不需要图纸,只要口述即可堆叠成所需作品。
他们虽不会画图表达,但胸有“丘壑”地直接月石材在大地上作画!同一张山石设计图,由不同的技师叠置可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是每个技师对大自然理解的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具象。
最好的境界是我们表达的图纸与技师们的理解完全吻合,才能达到理想的山石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