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轨道线路曲线要素表
第三章-轨道几何形位

第三章轨道几何形位3.1 概述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3.1.1 轨道几何形位的基本要素轨距:在轨道的直线部分,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水平:两股钢轨的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或保持一定的相对高差方向:轨道中线位置应与它的设计位置一致前后高低:两股钢轨轨顶所在平面(即轨面)在线路纵向应保持平顺轨底坡:为使钢轨顶面与锥形踏面的车轮相配合,两股钢轨均应向内倾斜铺设轨距加宽:在轨道的曲线部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根据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的要求,将小半径曲线的轨距略以加宽外轨超高:为抵消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出现的离心力,应使外轨顶面略高于内轨顶面,形成适当的外轨超高缓和曲线:为使机车车辆平稳地自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进入直线),并为外轨逐渐升高、轨距逐渐加宽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应设置一条曲率和超高渐变的缓和曲线3.1.2 控制轨道几何形位的重要性3.2 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简介转向架的主要功能是:将车体荷载均匀分配于轮对,保证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并降低轮对振动对车体的影响。
3.2.1 转向架的构造和类型重要概念全轴距:同一机车车辆最前位和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固定轴距:同一转向架上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车辆定距:车辆前后两转向架上车体支承间的距离3.2.2 轮对对轮对的要求是: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容许的最高速度和最大载荷下安全运行;应在强度足够和保证一定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自重最小,并具有一定弹性,以减小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应具备阻力小和耐磨性好的优点,以降低牵引动力损耗并提高使用寿命;应能适应车辆直线运行,同时又能顺利通过曲线,还应具备必要的抵抗脱轨的安全性。
踏面: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轮缘:突出的圆弧部分,是保持车辆沿钢轨运行,防止脱轨的重要部分;车轮内侧面:轮缘内侧面的竖直面;车轮外侧面:与车轮内侧面相对的竖直面;车轮宽度:车轮内外两侧面之间的距离;轮辋:车轮上踏面下最外的一圈;轮毂:轮与轴互相配合的部分;幅板:联接轮辋与轮毂的部分,幅板上有两个圆孔,便于轮对在切削加工时与机床固定并供搬运轮对之用。
曲线轨道

800m,线路容许速度为100km/h, 列车平均速度为67.9 km/h,u高 =95 km/h,u低=56 km/h。计算应 设多大超高? 并检算超高设臵是否合理?
解:1.计算超高
11.8 v 2 11.8 67.92 h 68mm, R 800
取70㎜小于125㎜ 合格 2.计算欠超高
缓和曲线的作用
1. 当列车从直线进入或驶离曲线时,不使离 心力突然发生或突然消失。 2. 使曲线超高不突然提高或降低。 3.使轨距加宽不突然增大或减小。 4.避免机车车辆对轨道急剧冲击。 5.使机车车辆在曲线上形成内接平顺,使旅 客感觉舒适。
2.设臵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是使列车的运行方向逐渐改变, 使曲线上所产生的附加力逐渐产生和消失, 以减少车轮对轨道的冲击和振动,使旅客 感到舒适,货物免遭挤压破损;二是使曲 线外轨超高和小半径曲线的轨距加宽,有 一个均匀递变的范围。
圆曲线上的正矢:
二、曲线超高的计பைடு நூலகம்与设置
v h 11.8 R
取整为5㎜整倍数
2
《修规》实设最大超高单线不超过125㎜,
双线不超过150㎜。
曲线外轨未被平衡的超高检算:
1.欠超高
列车高速通过曲线时,外轨超高h不 足产生未被平衡超高。
11.8v hc R
2
max
h
一般 hc≤75㎜ 困难时≤90㎜
30、曲线外股欠超高时产生未被平衡向 心加速度 31、曲线外股过超高时产生未被平衡离 心加速度。
2.过超高
列车低速通过曲线时,外轨超高h过 大,产生未被平衡超高。
检算超高公式
11.8v hg h R
2
min
《修规》 H过≤30㎜,困难时≤50mm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轨道构造与维护1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任务9.1 铁路线路及曲线的认知
二、曲线平面
㈢曲线形式及长度要求
⒈分类:
(2) 根据相邻两曲线转向角的方向,可分为同向曲 线和反向曲线两种形式。 同向曲线:相邻两曲线转向角的方向相同。 反向曲线:相邻两曲线转向角的方向相反。
轨道构造与维护1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一、铁路线路
㈠铁路线路的空间位置 ⒈概念 线路纵断面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 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表明线路起伏情况。
轨道构造与维护1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任务9.1 铁路线路及曲线的认知
一、铁路线路
㈠铁路线路的空间位置 ⒉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轨道构造与维护1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m) 1 050 8 10 850 10 12 750 12 15 650 15 18
最大坡度差(‰)
一般 困难
⑷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超过规范的限值时应采用 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不宜与平面曲线重叠。
轨道构造与维护1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任务9.2 曲线缩短轨的配轨
一、曲线轨道分析
轨道构造与维护1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任务9.1 铁路线路及曲线的认知
三、纵断面
为适应地形的起伏,以减少工程量,纵断面必 须用各种不同的坡段连接而成。两相邻坡段的连接 点称为变坡点。
⑴纵断面应综合考虑限制坡度、加力坡度、坡 度折减等因素,具体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办理。
轨道构造与维护1
项目9 曲线轨道构造及配置计算
㈠接头相错量分析 外股轨线AB对应着 内股轨线A′B′,显然, A′B′短于AB,即里股 轨线比外股轨线短。
典型轨道的六要素列表

典型轨道的六要素列表一、轨道形状典型轨道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
每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圆形轨道是最简单的形状,适用于卫星运行以及地球上的人造卫星。
椭圆形轨道则更常见,适用于行星和卫星的运行。
抛物线形轨道则常用于太阳系探测器的探测任务,而双曲线形轨道则常用于彗星等天体的轨道。
二、轨道倾角轨道倾角是指轨道平面与参考平面的夹角。
典型轨道的倾角可以是0度、23.5度、90度等等。
倾角为0度的轨道称为赤道轨道,适用于地球上的通信卫星等任务。
倾角为23.5度的轨道则适用于地球上的气象卫星等任务。
倾角为90度的轨道称为极轨道,适用于地球上的地球观测卫星等任务。
三、轨道高度轨道高度是指轨道离地球表面的距离。
典型轨道的高度可以是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MEO)、高地球轨道(GEO)等等。
低地球轨道高度一般在1000千米到2000千米之间,适用于地球上的科学观测卫星等任务。
中地球轨道高度一般在2000千米到30000千米之间,适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任务。
高地球轨道高度一般在36000千米到42000千米之间,适用于地球上的通信卫星等任务。
四、轨道周期轨道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轨道运动所需的时间。
典型轨道的周期可以是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低地球轨道的周期一般在90分钟到120分钟之间,中地球轨道的周期一般在6小时到12小时之间,高地球轨道的周期一般在24小时到48小时之间。
五、轨道速度轨道速度是指物体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典型轨道的速度可以是几千米每小时到几万千米每小时不等。
低地球轨道的速度一般在7000千米每小时到8000千米每小时之间,中地球轨道的速度一般在10000千米每小时到15000千米每小时之间,高地球轨道的速度一般在30000千米每小时到40000千米每小时之间。
六、轨道稳定性轨道稳定性是指物体在轨道上运行时保持稳定的能力。
典型轨道的稳定性取决于轨道的形状、倾角和高度等因素。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第二节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于本章最后讲)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中心线来表示的。
线路中心线是指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 AB 与两路肩边缘水平连线 CD 交点 O 的纵向连线。
如下图所示:线路横断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表明线路的直、曲变化状态;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纵断面,表明线路的坡度变化。
一、铁路线路的平面及平面图线路的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
(一)曲线铁路线路在转向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其基本组成要素有:曲线半径 R ,曲线转角α ,曲线长 L ,切线长度 T ,如下图所示:圆曲线要素在线路设计时,一般是先设计出α和 R,在按下式计算出T及L:曲线半径愈大,行车速度愈高,但工程量愈大,工程费用愈高。
(二)缓和曲线为保证列车安全,使线路平顺地由直线过渡到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过渡到直线,以避免离心力的突然产生和消除,常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变化的曲线,这个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如下图所示为设有缓和曲线的铁路曲线。
铁路曲线缓和曲线的特征为:从缓和曲线所衔接的直线一端起,它的曲率半径ρ 由无穷大逐渐减小到它所衔接的圆曲线半径 R 。
它可以使离心力逐渐增加或减小,不致造成列车强烈的横向摇摆,如图所示。
离心力变化示意图(三)夹直线两相邻曲线,转向相同,称为同向曲线;转向相反,称为反向曲线。
两条相邻曲线间应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如下图所示。
车辆运行在同向曲线上,因相邻曲线半径不同,超高高度不同,车体内倾斜度不同;车辆运行在反向曲线上,因两曲线超高方向不同,车体时而向左倾斜,时而向右倾斜。
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车体摇晃震动。
夹直线愈短,摇晃振动愈大。
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根据运营实践,为保证旅客舒适,夹直线长度应保持 2 ~ 3 辆客车长度,困难条件下,也不应短于 1 辆客车长度。
因此《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各级铁路线路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最小长度,如下表所示。
铁路曲线基本知识

铁路曲线基本知识目录一、铁路曲线概述 (2)1. 铁路曲线的定义 (3)2. 铁路曲线的特点 (3)3. 铁路曲线的重要性 (4)二、铁路曲线的设计原理 (5)1. 平面曲线的基本知识 (7)2. 纵断面曲线的设计 (8)3. 横断面曲线的设计 (9)4. 曲线要素的计算 (10)三、铁路曲线的施工技术 (12)1. 曲线轨道的铺设方法 (13)2. 曲线轨道的施工要点 (14)3. 曲线轨道的维护与保养 (15)四、铁路曲线的养护与维修 (16)1. 曲线轨道的检查与检测 (18)2. 曲线轨道的维修周期与标准 (18)3. 曲线轨道的养护方法与措施 (19)五、铁路曲线的提速与改造 (20)1. 提速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2)2. 提速改造的技术措施与方案 (23)3. 提速改造后的效益评估与分析 (24)六、铁路曲线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6)1. 国内外铁路曲线发展历程与现状 (27)2. 铁路曲线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28)3. 铁路曲线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29)七、铁路曲线安全与环境保护 (31)1. 铁路曲线安全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32)2. 铁路曲线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34)3. 铁路曲线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36)一、铁路曲线概述铁路曲线是指铁路线路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设计要求等原因而形成的曲率不同的线形。
铁路曲线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列车行驶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曲线分为直线曲线、圆弧曲线和复合曲线三种类型。
直线曲线:是指线路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曲线,如直线段、大圆弧等。
直线曲线是铁路运输中最简单的曲线形式,但在实际运营中,直线曲线的长度较大,容易导致列车速度降低,从而影响运输效率。
圆弧曲线:是指线路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随曲线半径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如小圆弧、大圆弧等。
圆弧曲线具有较小的长度和较大的曲率,可以有效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

1.1 时间要素
2.停站时间
停站时间主要是指列车停站作业(包括减速、加速、开关车 门等)、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的总和。具体计算应从列车停 稳开始,包括列车开门时间、乘客上下车时间、确认站台情 况时间、关门时间等。 列车停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乘客乘降的需要,它与车站客流 的大小、客车车门数的多少、车站的疏导和管理有关。 为了乘客的安全,在车辆处于停妥状态时才能开关车门。车 门开关的时间依据车辆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开门时间在5 s左 右,关门时间在3~5 s。当站台上装有屏蔽门时,还应考虑屏 蔽门与车门开关的不同步所产生的时差。乘客的上下车时间 与高峰小时每列车的上下车人数,车辆的车门数和宽度,站 台的疏导、管理密切相关,具体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
1.1 时间要素
4.列车出入停车场的作业时间
列车出入停车场的作业时间是指列车从车辆停车场 到达与其衔接的车站正线或返回的作业时间,可以 采用查标的方在车站的间隔时间称为车站间隔时间,是指车站办理两 个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车 站间隔时间在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中使用。 在地铁、轻轨等系统中,只在运行调整、线路或者信号设备 不完善的情况下使用。在查定车站间隔时间时,应遵守有关 规章的规定及车站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保证行车安全和最好 地利用区间通过能力。 常用的车站间隔时间包括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会车间隔时 间、连发间隔时间、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及不同时到发间 隔时间等几种。
1.1 时间要素
3.折返作业时分
折返作业时分是指列车到达终点站或在中间站进行 折返作业的时间总和。折返作业时分包括列车在车 站开关门时间、乘客上下车时间、确认信号时间、 出入折返线时间、司机换岗时间等。折返作业时分 受折返线的折返方式、列车长度、列车制动能力、 信号设备水平、司机操作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
铁道线路养护与维修-项目5 曲线养护

曲线养护
任务5.2 曲线整正计算与拨道作业
5.2.2 曲线拨道作业
2. 曲线整正外业测量
量算拨
(6)分别设置养护点和计算点。 养护点:从曲线头尾点开始,每10 m设一正矢测点,至曲中点附近后两点交叉,形成套拉点。 计算点:从曲线一侧起,每10 m设一点,一直设至曲线另一侧。没有套拉点。 养护点的设置具有如下优点: ① 实行时间长,作业人员比较熟悉。 ② 对曲线要素表达清楚,容易理解。 ③ 便于缓和曲线的超高设置。 但是养护点存在套拉点,不便于现场正矢的测量及曲线拨量的计算,特别是不适应计算机快速精 确计算的需要
600
500
在实际养护 作业中,要 让这张死表 变活,哈哈, 怎么变活?
注: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客车开行方 圆曲线和夹直线设置要求?自己课下 案和工程条件,根据客、货列车行车速度和速差计算确定。 去搞定!!!嘿嘿,怎么搞定?
曲线养护
5.1.1 铁路曲线设置标准
3. 曲线外规超高设置要求
1. 绳正法拨正曲线的基本要求
(1)曲线两端直线轨向不良,一般应事先拨正, 两曲线间直线段较短时,可与两曲线同时计算、拨 正。 (2)在外股钢轨上用钢尺丈量,每10 m设置一个 测点(曲线头尾是否在测点上不限)。 (3)在风力较小条件下,拉绳测量每个测点正矢,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按绳正法计算拨道量,计算时不宜为减少拨 道量而大量调整计划正矢。 (5)设置拨道桩,按桩拨道。
曲线养护
任务5.2 曲线整正计算与拨道作业
5.2.2 曲线拨道作业
3. 现场拨道
曲线现场拨道作业的程序、作业人员的安排以及拨道作业的组织、 协调程度直接影响曲线方向的巩固和线型的稳定。因此,要对拨道作 业前后的各个环节做好周密的计划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位角F J1 189°31′13″ 方位角F J2 189°31′13.5″ 方位角F J3(0-160) 183°10′48.8″ 方位角F J3(160-544.605) 185°4′54″ 方位角F J4(0-190.017) 183°10′48.8″ 方位角F J4(190-594.064) 185°30′41.2″ 方位角F Y1(0-444.6)接J1 221°15′52.4″ 方位角F 牵出线(0-107.5) 239°5′37.2″ 方位角F 柴油(K0+000-343.742) 227°36′17″ 方位角F 齐车(K0+851.4-1+224) 239°5′37.2″ 方位角F 齐车(K1+224-1+820) 183°10′48.8″ 转角N 6°55′18″ 转角N 6°55′17.55″ 转角N 1°54′5.19″ 转角N 2°28′58.06″ 转角N 2°19′52.44″ 转角N 2°54′45.31″ 转角N 38°5′3.58″ 转角N 17°49′44.87″ 转角N 45°0′21.14″ 转角N 55°54′48.5″ 转角N 59°49′59.2″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左右角 -1 半径R 400 半径R 400 半径R 800 半径R 600 半径R 800 半径R 600 半径R 200 半径R 300 半径R 240 半径R 350 半径R 300 LH 0 LH 0 LH 0 LH 0 LH 0 LH 0 LH 0 LH 0 LH 0 LH 40 LH 0 交点里程KJD 301.759 交点里程KJD 87.878 交点里程KJD 131.788 交点里程KJD 173.058 交点里程KJD 173.747 交点里程KJD 220.267 交点里程KJD 115.56 交点里程KJD 61.207 交点里程KJD 163.878 交点里程KJD 1047.388 交点里程KJD 1679.733 交点坐标 X=4299235.051 Y=19773.286 交点坐标 X=4299213.745 Y=19777.824 交点坐标 X=4299241.163 Y=19789.067 交点坐标 X=4299200.048 Y=19785.411 交点坐标 X=4299248.386 Y=19794.977 交点坐标 X=4299202.07 Y=19790.508 交点坐标 X=4299821.65 Y=19834.246 交点坐标 X=4299943.885 Y=19941.498 交点坐标 X=4299785.742 Y=19778.664 交点坐标 X=4299872.119 Y=19842.058 交点坐标 X=4299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