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简答题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1.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
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
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
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
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
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
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
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
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
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
属殿堂型构架。
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
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中建史简答题主要总结

建筑历史问答题整理真题部分以课本作为归纳顺序绪论1.木构架建筑能够长期,广泛使用的原因?科技层面和文化层面2.建筑群,庭院组合,并且举例说明3.抬梁式与穿斗式构造4.屋顶形式与等级关系概况5.唐宋建筑的区别与联系20046.清代主要艺术成就20017.就个体建筑而言,明清时期比唐宋时期的建筑有哪些发展?968.中国古代木建筑的技术成就,以唐宋建筑为例(封建中期)95城市建设9.文字和图说明唐长安规划特点和内容以及对国外城市的影响200510.北京城市规划理念200511.评说《考工记》2005 9512.元明清城市变化与统治者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200113.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规划特点以及规划思想上的异同199914.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多民族特点199615.封建中期中国城市发生乐什么样的社会变革,引起变革的原因是什么?96 16.明清北京城的略图并说明其规划的特点92 9117.叙述明清北京与唐长安在城市规划上的传承关系18.宋东京在中国城市历史上的地位住宅和聚落19.某地民居为例,比较官式做法与非官式做法的区别98宫殿,坛庙和陵墓20.古代宫殿设计理念(宫殿反映出的哲学思想)2005 200121.天坛设计理念200522.明清皇家陵墓在总体布局上的200423.论述宫殿,坛庙,陵墓在其建筑思想上有什么区别(不同建筑文化意义)98 24.文字和图来说明天坛在总体布局,建筑设计的特点和他们的设计思想94 25.比较唐乾陵与明长陵的特点9426.用文字和图来说明北京紫禁城规划,宫殿建筑的特点以及其设计思想93 27.中国坛庙艺术特色28.比较应县木塔和天坛祈年殿的结构特点29.文字和图说明清紫禁城规划和宫殿状况30.举例说明明清两代皇家陵墓在总体布局,建筑设计方面的情况和他们的特点31.分析唐乾陵和明长陵的特点32.分析明十三陵的艺术特点33.中国古代皇陵的设计思想34.关于晋祠圣母殿要注意宗教建筑35.早期石窟寺的种类特点以及外来影响(让我想起了佛塔)200536.分析天坛祈年殿与独乐寺观音阁结构的异同200137.佛寺布局及其宗教含义199938.列举唐宋明清时期四种不同的佛寺平面说明他们在佛教建筑发展中的地位94 39.我国佛塔产生的经过并说明佛塔种类和特点9340.晋祠圣母殿平立面41.唐宋明清四种不同的佛寺平面,说明他们在佛教建筑发展中的地位??42.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及其艺术特色43.观音阁平利剖面44.佛宫寺释迦塔的特点(包括结构特点)45.开元寺双石塔,登封嵩岳寺塔,立城神通寺四门塔以及北京庙应白塔的形制46.河北赵县陀螺尼经幢立面47.佛教寺庙和伊斯兰清真寺平面形制的不同园林与风景建设48.颐和园前山水体空间布局延用了中国古典园林一书中的什么传统?对这种传统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的影响加以阐释。
中建史考试范围

1.中国营造学社创建时间,创始人。
答:1930年朱启钤2.论述:分析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可画简图说明。
答:3.台明从样式上可以分为哪两种?答:平台式和须弥座4.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哪两种?答: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和“三阶”。
5.砚窝石的位置答: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
6.台明的形式中按照尊卑的排列顺序。
答:7.包台基月台和正座月台的区别。
答:正座月台位于房身基座前方,适合庭院中心居主体地位的殿屋使用“露明高,按房身下台基露明高,除一踩高五寸余即是。
”包台基月台把基座前半部正侧面全包合的月台。
适合门屋、门殿之类的建筑“高按门台基露明高折半。
再地势跌落,临时酌定。
”8.斗拱属于小木作还是大木作?答:大木作9.作图:单翘单昂五跴斗拱正立面侧立面。
10.雀替的长款要求。
答:雀替的长度一般为净开间的1/4,也有特殊情况,骑马雀替为开间的一半。
11.四种正式建筑屋顶形式按尊卑顺序排列。
答:由卑到尊依次是: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
12.曲阜孔庙奎文阁的屋顶形式。
答:歇山顶13.清代官式彩画等级次序按尊卑顺序排列。
答:由尊到卑依次是:和玺、旋子、苏式。
14.和玺彩画分段图名称填空。
答:书P31515.原始建筑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答:文献表明原始建筑存在着“巢居”与“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16.我国最早的住所。
答: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
17.新石器时代原始建筑活动。
答:一、南方古文化(巢居)二、中原古文化(穴居)三、北方古文化18.华夏文明第一殿?答: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19.“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出自?答:《考工记》20“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
”出自?答:《管子》。
21.“三朝五门”分别指什么?答:三朝:外朝、治朝、内朝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清代五门为: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中建史

中建史1.名词解释马面:城墙每隔一定间距,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射击攻城的敌人,这种墩台称为墩台或马面。
辟雍:原为周天子所办的大学的学宫,东汉以后辟雍则带有祭祀性建筑的性质,其形制为圆形,水池中设方形建筑群。
阙:皇宫门前的望楼或墓道外的石牌坊。
瓮城: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倒坐:四合院第一进院落中与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附属性房间。
里坊制:是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布局,把城市分割为若干个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区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确立于春秋至汉,三国至唐极盛,唐朝后期开始瓦解过白:指后栋建筑与前栋建筑的距离足够大,使坐于后进建筑中的人通过门堂可以看见前一进的屋脊,即在阴影中的屋脊与门堂之间要看得见一条发白的天光。
由戗:庑殿正面与侧面相交处的骨干构架,即回条垂脊骨干,处于两山各桁及前后各桁相交部分,是角梁的继续。
耍头:在斗拱前后中线翘或昂以上,有两层与翘和昂平行,大小也与之相同并与挑檐桁相交之材,其中下面那跟即叫耍头。
2.简答题1.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的特点和应用?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拱上。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多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2.庭院围合的三种方式:A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B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C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由内而外的行政统治中心,因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为自由布局的城市。
4.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型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渠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耗时长。
中建史答案

中建史答案名词解释1.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2.干栏——上层住人、下层圈畜的房屋,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史书上称为“干栏”。
3.盘龙城——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
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平方米。
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
4.姜寨——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
位于陕西临潼临河北岸。
5.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院落6.廊院——用廊子连成的院落。
7.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梢间,尽间檐柱相对当心间檐柱依次升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屋脊也用生头木将脊樽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8.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拱最下层构件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为斗口。
在已经模数化的中国古建筑中,斗口是带斗拱建筑各部位构件的基本模数。
9.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由于施工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10.坞壁——中国古代为防御而修建的小城堡﹐又称坞堡﹐前后开门﹐门上和堡的四隅建有楼橹﹐略如城制而规模甚小﹐城内有住宅或屯兵。
11.槐衙——指古代长安天街两旁排列成行的槐树,高大气派,人称“槐衙”。
12.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13.都料——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都料"。
14.马面——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称为“马面”。
书P5115.砖细——是指将砖进行锯、截、刨、磨等加工的工作名称16.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
中建史题目

绪论一、选择题:1.中国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是什么?(A)A穴居和巢居 B.集体活动的大房子 C.祭坛 D.神庙2. 下列哪项不是斗栱的作用?(C)增加挤压面B.支撑挑檐檩C.改善节点构造D.标志等级3.具有用料小,适应性广,整体性强的特点的木构架是(A),适宜建造造价低的住宅屋舍一类建筑。
A穿斗式B抬梁式C干阑式D井干式4.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C)A有机B简明C舒适D真实5.斗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A 小木作 B大木作 C铺作 D檐下作6.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B)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7.天坛的屋顶形式是(C)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8.斗栱的主要构件是( D )A栱、斗。
B斗,昂。
C栱,昂。
D栱,斗,昂9.收分的柱身形态是( A )A向上逐渐收小 B向下逐渐收小 C 上下一般粗10.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建筑部件,主要构件是:斗、拱、昂。
其中“昂”指的是(C)A主干部件B短的悬臂梁C斜的悬臂梁D长的悬臂梁1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其中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不同功能要求的是(B)A简明B有机C真实D三者都有12.《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例》、《工部工程做法》三本书分别成书于:(A)A.宋朝、清朝、清朝B.宋朝、民国、清朝C.宋朝、清朝、明朝D.唐朝、清朝、宋朝13.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C)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14.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中形成屋脊的最主要的木头叫?(C )A木头圆柱 B檩条 C大梁 D额枋15.以下关于庭院的围合方式的种类,叙述错误的是(C )A.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B.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
C.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并用廊围合。
中建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建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建筑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B2. 下列哪个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A. 故宫B. 秦始皇陵C. 颐和园D. 大雁塔答案:A3. 我国最早的建筑材料是什么?A. 石头B. 木材C. 陶土D. 竹子答案:C4. 下列哪个朝代对中国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A. 春秋时期B. 宋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C5.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黄土夯筑”主要用于建造什么?A. 宫殿B. 寺庙C. 房屋D. 防御工事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合院是以什么形状的庭院为中心的?答案:方形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是“飞檐”,飞檐的作用是什么?答案:遮阳避雨3. 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檐口装饰是什么?答案:斗拱4. 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双层建筑形式,又被称为什么?答案:重檐式建筑5. 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的红色屋顶,代表着什么含义?答案:吉祥和繁荣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在结构和布局上讲究和谐与均衡。
其特点包括飞檐、斗拱、黄土夯筑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古代、中古代和近代三个阶段的演变。
古代的建筑以殿堂庙宇为主,如故宫;中古代的建筑注重寺庙和园林的建设,如乐山大佛和颐和园;近代建筑则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近代建筑风格。
2. 中国古代建筑中所重视的“气势”和“意境”分别是指什么?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建筑的气势和意境。
气势指建筑在视觉上所表现出来的庄严、威严和宏伟的感觉,通过建筑整体布局、高度、厚重的梁柱等元素来体现。
意境则是指建筑所营造的一种情调和艺术感受,通过建筑的造型、装饰、材料等来表达。
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理念对建筑的布置和设计有何影响?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在建筑中有着重要作用。
风水理念认为地理环境和方位对人的生活和命运有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气场和地理特点。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简答题

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单层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代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论述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总体布局①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②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③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
④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①占地规模大,突出环境恢宏壮阔②遍植柏树,渲染肃穆宁静③运用中轴线布局,控制超大坛区④提升人的视点,扩展看天视野,造成天的崇高神圣⑤象征手法的运用⑥主轴线偏东,斋宫偏西,强调天子与天的关系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优势:取材方便, 加工容易;参与生物链循环,属生态建筑,无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抗震性强;适应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方地区;缺点:不耐久、不耐潮、不耐火、不耐虫、不耐腐。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框架向平面展开的建筑组群布局千姿百态的建筑装饰与自然环境和谐抬梁式与穿斗式的区别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屋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柱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三到五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拱上。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紧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室内空间,适合宫殿、庙宇等建筑古代宫殿建筑发展四阶段茅茨土阶高台宫室盛行前殿与宫室相结合纵向三朝布置《营造法式》及其成就《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1.试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优缺点。
答:优点:①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抗震性能好(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施工速度快⑤便于修缮、搬迁缺点:①木材资源日渐减少②木建筑防火性能差,易遭火灾③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耐久性不佳④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的要求,消耗量大见书p2~3或笔记2.复述周礼考工记中对王城(国都)建设的一段论述并解释。
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战国时齐国官书,记载西周之事)解释:工匠建造国都,方圆九里,每边开三道城门,城中九条纵向大道,九条横向大道(即九条东西向大道九条南北向大道),九条大道宽为九轨(道路能够让九辆马车开进行驶)轴线东面是太庙,西面是社稷堂,皇宫的南面是举行朝会议政的地方,后面是市场,集市和市政面积各为一夫。
3.简述中国古代工官制度并列举一个著名工官及其成就。
答: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着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见书p14~15著名工官:①隋:宇文恺隋大兴,东都洛阳的规划设计者。
②宋(北宋):李诫编修《营造法式》③明:蒯(kuai)祥,徐杲(gao)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
(蒯祥,明,北京城规划及故宫建设)4.简要介绍一下史官文化(解释)。
答:史官是专门记载历史之人,史官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少宗教色彩的,以伦理为本位的现世文化。
我们把这种过早成熟的,历史意义发达,重伦理色彩的,带有中国本土文化现象的文化称为“史官文化”。
5.简要介绍窑洞的种类并阐述窑洞的优缺点。
答:①靠崖窑(天然形成崖面)A 井联式B套窑C拐窑D子母窑②地坑院(横竖结合,地下的四合院)③锢窑(地面上的房子)优点:①经济就地取材,一土多用,土尽其用,挖出来的土可以做桌,做坑。
②节能冬暖夏凉③维持生态平衡防火,防噪音,少占农田缺点:①空气不流通②潮湿,排水存在问题③抗震性能差④施工周期长,地坑院一般需要5~6年⑤人的居住感受不好6.简要总结隋唐建筑的特点答: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面积84.1㎞²《营缮令》,已有一整套从城市规模至单体建筑设计的模数设计方法。
②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
③木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问题,并已定型化。
唐朝已有了用材制度。
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设立专司设计,施工的职务,称“都料匠”木构件标准化,取材合理⑤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塔仿木,砖石工更趋精细⑥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完美,成熟:建筑细部,结构,构造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门窗,斗拱,色彩等细部趋于完善。
形式是结构的外在表现,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
蓝色笔记本p51(可将书与蓝色笔记结合)7.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有待考证的题)答:蓝色笔记本p30唐宋规模宏大规划严格里坊制瓦解,街巷自由布局成熟的群体丰富变化的群体定型化,大体量的单体(佛光寺大殿)模数化规范化的单体砖石技术发展:塔砖石技术进一步发展,石灰使用多工艺与艺术成熟工艺与艺术的拓展彩画施工的水平较高(出现分工)园林艺术长安城,洛阳城,大明宫,卞梁清明上河图佛光寺大殿,大小雁塔料敌塔佑国寺塔开元寺塔彩画:唐,暖调,红,白色为主宋,出现青,绿调子,青绿叠晕楼间装笔记上,唐简单,大方,有气势宋,柔美,纤细,工整8.写出中国塔的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1个实例并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答:①楼阁式塔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木塔)(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世界最高木塔h=67.3)五代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南宋苏州报恩寺塔②密檐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塔平面12边形是塔中孤例)唐陕西西安小雁塔。
③单层塔隋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唐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砖砌,国内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
④喇嘛塔元北京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
⑤金刚宝座塔明北京正觉寺塔见书180页起9.简述元大都的规划特点答:①元大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符合礼制规范的城市。
(工官刘秉忠规划元大都,也黑迭儿,郭守敬水系规划。
)②水系建设史元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举:郭守敬将宫内的水(后来的南,中,北海)和护城河相连,并与积水潭相连引西山泉水建积水潭通惠河与外城壕贯通,几大水系相互贯通形成活水系排水,东西向的胡同排到南北向干道,最后排到护城河。
③元大都是中国最方整的一个城市。
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三套城,这些都非常符合《考工记》的要求。
但并没有把宫城放在正中间。
元大都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方形。
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平面的几何中心在中信泰。
④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
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再划分住宅基地。
⑤分区明确,街巷布置有规律,与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
城内市肆分散,皇城偏于城南,环绕一片广阔的水面展开,是元代的一种创新。
见书71~73 蓝色笔记本6010.简要介绍《营造法式》及其成就(?)答:《营造法式》著书人将作监李诫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李诫“以材为祖,材分八等”建立了古代模数计算的方法。
其影响是①对过去发展的总结,概括②限制了以后木构建筑的探索(从形式,等级上加以限制)《营造法式》①建立了模数化制度②施工方便,便于管理,也使中国建筑走向退化(算成就吗?),装饰化,等级化,等级化的结果也带来了外观的形式主义③只记载了斗拱的一些等级划分的概念是其局限性。
论述题:1.请绘出北京标准三进四合院平面图,详细分析其特点及成就(?)答:图书99特点:①有明显的中轴线,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②内外区别,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
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像个,界分内外,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其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社会地位。
垂花门表现主人地位的高低,它强调等级,注重装饰。
③大门偏于一侧,讲究风水,源于风水学说中“坤宅巽位”的说法。
四合院的大门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大门两类。
屋宇式大门又分为广亮,金柱,蛮子,如意四等。
④庭院:东西厢房不开窗,主要依靠庭院采光,通风。
⑤防风沙,防干扰,噪声少,较安静。
院是交流场所,但缺乏私密性。
⑥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内庭院面积大,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方的抄手游廊。
成就: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四合院朴素实用,色彩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在规制中,体现出它和京城相同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2.请写出三种不同地区的民居并简述其特点(图+字)答:1.北京四合院,见上。
2.徽州民居特点:①按风水选择村址②建筑以楼层为主,明中叶以前,底层低,上层高,楼上尽量争取大空间,祭祖在楼上明间,以后(到清代)则反之,即楼下空间高,二层空间矮,在一楼明间供奉牌位。
剖面上,楼层上下柱子可以不对位,平面上,每栋建筑占地小,往楼层发展,各栋建筑间隔较小,出现封火山墙。
③外观重雅,装饰性强,白墙灰瓦,清水脊,五岳朝天(五花山墙),天井院(泗水落地)④明间梁架采用抬梁式,柱子少空间大,次间采用穿斗式,形成类似排架的构筑方式,提高抗风性能。
⑤山墙不承重,主要功能是防火。
山墙和边贴的柱子靠铁件连接起来⑥内部构造:檐口构造——插拱大梁做成冬瓜梁,到端部砍成扁座柱子饱满,上下皆有砍杀的梭柱⑦防火,排水,排烟处理较好。
防火:封火山墙排水:四水落地,天井内设排水沟排烟:陶土管3.窑洞。
见简答题部分。
4.云南一颗印①三间四耳:正方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
三间四耳倒八尺是一颗印最典型的格局②正房耳房均高两层③天井狭小,出檐深远,有腰檐④正房较高,双坡悬山顶,耳房和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提高了外墙高度,利于防风,防水⑤穿斗式构架⑥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小巧,无固定朝向,便于随山地地形布置图见蓝色笔记本66页开始还有其他民居。
如福建土楼,四川山地住宅,江南苏州住宅等。
挑选三种背。
可以把窑洞和四合院背着,反正简答题也有,总之这四个比较重要。
3.【请绘制北京天坛总平面图及其群体建筑的设计特色】答:图蓝色笔记75 书131特色:①沿用早期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②单体建筑反复出现圆形母题③注重运用数字:奇数是天数,9是等级最高的阳数,祈年殿高9丈9尺圜丘的台面直径,幔地,栏板等均与奇数发生关系④布局:以轴线来串联一系列圆形。
中轴线布局④对比:运用对比手法,始终以方衬圆,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⑤注重环境。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脱俗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外,编植柏林,使建筑溶于绿色之中。
⑥色彩运用——青祈年殿,皇穹宇,常青树⑦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4.请论述清北京故宫的成就答:①中轴线的艺术(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宫殿的中轴线也是整个城市的中轴线,对创造崇高气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轴线其实是通路,组织行走流线的,是构成秩序的基础。
②空间的艺术(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院落,是一个有机的房间组成,我们说空间的实质是负体型,是用正体型(实体)围合而成的,正体型是一种媒体。
中介有:A门,变换不同的院落的转折点限定新旧空间是空间渗透的通道B 廊庑作为配角辅助中轴建筑,有空,实,宽,窄,高低的变化C大屋顶采用对比的手法显示尊卑等级(尊卑对比,形体对比)D空间的身体通过式的行走,把空间一步步展开而达到高潮。
我们说中国的空间艺术是有机的,韵律的,讲节奏的。
③单体A数字开间数屋檐数,仙人走兽数,台基数B图案大梁的龙凤图案在天花,藻井,铺首反复出现C色彩金,黄,红为主要色彩④象征嘉量日晷龟鹤⑤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富丽的色彩与装饰⑦吸收前朝各个时期优秀做法形制集大成者⑧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空间序列⑨建筑矗立上,采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的对比手法⑩技术设施图书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