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宝典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绪论1、木架建筑得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得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2、我国木架建筑得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得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得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得梁,如此层叠而上,梁得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两两者得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得梁,以减少柱子得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得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得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适用这二者。
3、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就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4、斗拱得主要构件就是:栱,斗,昂。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得特点就是简明,真实,有机。
“真实”就是指对结构得真实性显示。
“有机”就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得要求;并易于与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6、P7图,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7、庭院就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得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得生活环境。
8、庭院得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就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就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就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得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9、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得关系: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得选择 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与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得顺从环境,而就是充分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对环境进行改造 4、心理补偿,利用风水,文学得手法进行补偿。
中建史复习资料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宫殿1简述唐大明宫的分区与布局以及含元殿、麒德殿的建筑概况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
全宫自南丹凤门起,北达官内太液池、蓬莱山。
为长达数里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对称布局。
全宫分为官省两部分(前朝后寝)省(衙署)在宣政门以南。
其北属“禁中”帝王生活区。
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
宫城以北为为禁?区。
含元殿:踞龙首?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
十一间,前有75m龙尾道。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阔十一间,进深十七间,面积5000㎡是太和殿的三倍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环绕,造形相当丰富。
含元殿麟德殿开间尺寸最大梁栿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如后世,材料也小。
用较小的木材构成宫殿,技艺很高。
2、指出明清故宫在北京城的位置及皇城、紫禁城内主要建筑、四向门名字。
皇城:天安——地安(官)紫禁城:午门——神武门还有:体仁阁、弘义阁、左太庙、右社稷坛、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六宫、西六宫、苏宁宫、宁寿宫、钦安殿、钟鼓楼3、指出北京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主要城门的名称及屋顶样式。
4、概述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5、概述北京故宫内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6、简述北京故宫在艺术方面的建筑成就。
永定门----正阳门---大明(清)门---天安门(重檐歇山)---端门---午门(重檐庑殿顶)---太和门(重檐歇山顶)---乾清门(单檐)---坤宇门(重檐歇顶)---神武门(重檐庑殿顶)---地安门坛庙8,概述天址在北京的位置及总体布局9,简述圜丘和皇宫宇的建的形制和成就10,给出新年殿的平面简图,指出其建的形制及艺术处理手法11,简述曲阜孔庙的建的布局及大成殿的形制大成殿:天禧元年(1017年)始建,的重建,传雍正二年(1742年)再建,令状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色疏璃瓦,仅此于最高级,(相当保和殿)殿的外檐柱均用石料琢成为的遗物。
正面一列石柱雕盘龙,宛转生动,为国内仅见,其他檐柱八棱线刻云龙,殿内为楠木柱,天花错金壮龙,彩花五色间金,富丽堂皇。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木构建筑的特点:1、优点: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4、井干式: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二、屋顶级别:高—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
明代徐杲、蒯祥四、原始社会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木骨泥墙房屋——由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居住区,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面):土坯砖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时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仰韶晚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红山文化)五、夏(奴隶社会的开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鄩:夯土台上面阔8间殿堂,回廊围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永定柱(廊下支承木地板)遗迹。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

明堂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盘龙城盘龙城位于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村杨家湾盘龙湖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商代前期古城遗址,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之一。
姜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
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地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姜寨遗址上。
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廊院用廊子联成的院落。
六朝至唐,宫殿,宗庙,邸宅常在主屋与门屋间的两侧用廊子联成廊院。
园林中则常见不规则的廊院。
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高于当心间的两柱2-12寸,其余檐柱依势升高。
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即《营造法式》中的生起。
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
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坞壁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槐衙指古代长安天街两旁排列成行的槐树。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都料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都料",“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砖细是指将砖进行锯、截、刨、磨等加工的工作名称。
瓮城大城外的小城,用来加强防御沟董清代北京沟渠疏浚呦董姓包商世袭承揽,称为沟董。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
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
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为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绪论:1、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种特征?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木构架建筑取材方便,加工方便,适应性强;用柱梁等承重,墙只起围合分隔的作用,因而有“墙倒而屋不塌”的说法:采用榫卯结合,有较强的抗震性;唐宋以后采用模数制,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但是,木架建筑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缺陷,木材越来越稀少,易遭火灾和虫害,易受潮朽坏,并且由于简支体系的自身局限性,用材量大,跨度有限。
木构架建筑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
2、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3、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出现在何处?有何种特征?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此神庙建于山丘顶部、有多重空间组合,已出现序列式布局,庙内有成组的女神像,主像的尺寸比真人大一倍。
其中一个非主像的完整头部和真人相当。
塑像形态逼真,手法写实。
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地面,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屋盖的。
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
4、现存最早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5、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6、瓦的发明与运用始于哪个朝代?西周7、减柱造是什么时代建筑中常见做法?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
出现于11世纪后,辽金开始使用,可使室内空间宽敞。
元代盛行。
明以后少用。
8、简述汉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融合,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
后世常见的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多层木架建筑已经较为普遍,本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
当时还没有解决大空间建筑的技术问题,仍采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抱夯台来形成大体量。
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形式尚未统一,远未像唐宋时期的定型化程度。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所有试题均从其中选取)一、选择题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C)A 战国B 秦C 汉D 唐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C)A 汉B 唐C 宋D 清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D)A 秦B 唐C 宋D 明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D)A 杭州B 南京C 开封D 苏州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C)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7.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B)A 秦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A 南北朝B 唐C 春秋D 西周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C)A 单槽B 双槽C 金厢斗底槽D 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 西安半坡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A)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C)A 西安半坡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 B)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B)B 李春C 宇文恺D 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C)A 李诚B 李春C 计成D 苏东坡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 A)A 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B 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C 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D 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C)A 春秋B 西周C 战国D 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 D)A 全部青色B 全部绿色C 全部淡蓝色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26.《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 A)A 明B 唐C 宋D 清28.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A)B 北周C 隋D 唐29.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30、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完整word版)中建史复习宝典

中建史考试要点备注:考试题目必定是此份资料中的内容(选择题不定)一、单项选择题。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屋顶形式为(A)。
A、单檐歇山B、单檐庑殿C、重檐歇山D、重檐庑殿2、现存砖砌长城建造时间于(D)。
A、秦代B、宋代C、唐代D、明代3、在宋代斗拱中,出跳的跳头上置横拱的构造做法称为(A)。
A、计心造B、偷心造C、合角造D、绞角造4、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C)。
A、梁思成B、赵深C、吕彦直D、陈植5、《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B)。
A、建筑理论著作B、工程技术著作C、城市规划著作D、地理著作6、《考工记》成书于(B)。
A、西周B、战国C、唐代D、明代7、北京天坛是(C)。
A、宫廷建筑B、民居建筑C、祭祀建筑D、宗教建筑8、北京天坛始建于(C)。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9、雀替在宋代称作(B)。
A、绰幕B、角替C、龟替D、铺作10、北京妙应寺白塔建造于(C)。
A、清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1、《营造法式》的作者是(B)。
A、计成B、李诫C、宇文恺D、梁思成12、《工程做法》成书于(A)。
A、清代B、明代C、唐代D、宋代13、《园冶》的作者是(A)。
A、计成B、李渔C、宇文恺D、王维14、支撑青檩的木构件称(A)。
A、合榻B、叉手C、驼峰D、托脚15、中国木构建筑屋顶最高等级形式是(C)。
A、悬山顶B、硬山顶C、庑殿顶D、歇山顶二、名词解释1、开间——间的宽度。
2、进深——间的深度。
3、举高——整个屋架及各檩往上抬的高度。
举高有总举高,有每项的举高。
4、步架——清式名称。
梁架上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
5、步高——檩与檩之间的垂直距离。
6、大木作——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
7、举架——清式叫法,宋氏叫举折。
中国木构架建筑屋顶坡度或凹曲线的处理方法。
即将屋顶坡的斜度越往上越增加。
为此,必须将瓜柱的高度越往上越加高。
8、明栿——平闇(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
中建史 复习.doc

1.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主要有两种:(穿斗式,抬梁式)2.原始社会具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斗拱按位置课分为三种:柱头科(柱头铺作),角科(转角铺作),平身科(补间铺作)4.苏州园林建筑的屋角起翘有两种做法:(水仓戈发仓戈,嫩俄发俄)5.明清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1。
园林布局:主体多样,隔而不塞, 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的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2。
水面处理:a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亦有聚分不同b池岸不能僵直,亦不能太高;c桥梁多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3。
叠山置石:a可看可游可居b塑造丘壑c体块缝隙纹理处理d用石得当4。
建筑营构:6.《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以何为建筑尺度标准?(《营》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工》以斗口为标准确定其他大木构件的尺寸7.佛塔按结构和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小乘佛教塔(傣族佛塔)&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为: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现存最早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最早的密檐式砖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我国最早的现存无梁殿建于明代。
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为: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9.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分为三种: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
10.宋代我国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为:《营造法式》,明代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为:计成《园冶》11.中国墓葬制度中,秦汉,唐,明,清时帝陵分别以何为陵体?秦汉輒方上, 唐朝:以山为陵,宋朝:方锥平顶土台,明清:宝城宝顶。
12.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有作为的工官:(隋代宇文恺一隋大兴城(后唐长安城),宋代李戒——《营造法式》,明代蒯祥、徐杲——明代迁都北京,清朝的样式雷家族(雷发达))13.宋代雕刻种类:清代才华常用的三大类(1.浮雕和圆雕(形式)2.石,砖,木(材料)3•剔地起突(高浮雕)压地隐起华(浅浮雕)减地平级(线刻)和素平(高低起伏);和玺,旋子,苏式)14.近代中国出现了三种建筑思潮,分别为:(洋式建筑,传统建筑,现代建筑)15.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建筑思潮,有三种设计模式:(第一种是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第二种是被视为折中做法的“混合式”;第三种是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16.四种柱网及实例(金厢斗底槽:山西五台唐佛光寺大殿;分心斗底槽: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单槽: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双槽: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北京清故宫太和殿)17.斗拱出跳,清代宋代以何为计(清代以材计,宋代以铺作计)18.高台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何已解决?(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而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19.晋祠圣母殿平立面特征(立面成为面阔7间的重檐,角柱升起特别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建史考试要点
备注:考试题目必定是此份资料中的内容(选择题不定)
一、单项选择题。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屋顶形式为()。
A、单檐歇山
B、单檐庑殿
C、重檐歇山
D、重檐庑殿
2、现存砖砌长城建造时间于()。
A、秦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3、在宋代斗拱中,出跳的跳头上置横拱的构造做法称为()。
A、计心造
B、偷心造
C、合角造
D、绞角造
4、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
A、梁思成
B、赵深
C、吕彦直
D、陈植
5、《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A、建筑理论著作
B、工程技术著作
C、城市规划著作
D、地理著作
6、《考工记》成书于()。
A、西周
B、战国
C、唐代
D、明代
7、北京天坛是()。
A、宫廷建筑
B、民居建筑
C、祭祀建筑
D、宗教建筑
8、北京天坛始建于()。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9、雀替在宋代称作()。
A、绰幕
B、角替
C、龟替
D、铺作
10、北京妙应寺白塔建造于()。
A、清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1、《营造法式》的作者是()。
A、计成
B、李诫
C、宇文恺
D、梁思成
12、《工程做法》成书于()。
A、清代
B、明代
C、唐代
D、宋代
13、《园冶》的作者是()。
A、计成
B、李渔
C、宇文恺
D、王维
14、支撑青檩的木构件称()。
A、合榻
B、叉手
C、驼峰
D、托脚
15、中国木构建筑屋顶最高等级形式是()。
A、悬山顶
B、硬山顶
C、庑殿顶
D、歇山顶
二、名词解释
1、开间——间的宽度。
2、进深——间的深度。
3、举高——整个屋架及各檩往上抬的高度。
举高有总举高,有每项的举高。
4、步架——清式名称。
梁架上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
5、步高——檩与檩之间的垂直距离。
6、大木作——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
立等工作的专业。
7、举架——清式叫法,宋氏叫举折。
中国木构架建筑屋顶坡度或凹曲线的处理方法。
即将屋顶坡的斜度越往上越增加。
为此,必须将瓜柱的高度越往上越加高。
8、明栿——平闇(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
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9、推山——加长庑殿正脊,并向两山推出的做法,叫推山。
这种做法是屋顶的线条富有曲线美。
推山只适用于庑殿屋顶。
10、收山——将歇山顶两侧山花,由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一段距离的做法。
11、副阶周匝——宋氏名称。
在建筑主体以外,再加一圈回廊,这种建筑形式叫做副阶周匝。
副阶周匝大多用于大殿,宝塔等比较庄严的建筑。
从考古研究得知,可能在商代已出现。
12、彻上明造——建筑物室内不用天花板,整个梁栿屋架一览无余。
13、雀替——清式名称。
雀替,在《营造法式》中叫绰幕。
是用于梁或阑额与柱的交接处的木构件,功用是增加梁头抗剪能力和减少梁枋的弯矩。
14、月梁——①清式XX式梁架最上一层梁,叫月梁,也叫顶梁。
②梁栿做成“新月”形式,其肩呈弧形,梁底略上凹的梁,叫月梁。
汉代称为虹梁,梁侧常做成琴面,并施以雕饰,外形美观灵巧。
宋以前大型殿阁建筑中露明的梁栿所采用月梁做法。
明清官式建筑中已不用,但在江南民间建筑中仍有运用。
15、生起——使柱高自明间两侧(清-心檐柱,宋-平柱)向角柱逐柱加高的做法。
宋氏:三间生二寸(每外推一根柱子,增加二寸)。
16,、侧脚——将建筑的各檐柱的根部向外斜出。
宋氏:正面檐柱的侧角——柱底中心外移10‰,山面檐柱的侧角——柱底中心外移8‰。
三、问答题。
1、斗拱的主要作用?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中用以连接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的结构构件。
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
斗拱的主要作用:①传力作用
②加大出檐
③改善柱头条件
④模数作用
2、雀替的主要作用?
雀替是用于梁或阑额与柱的交接处的木构件。
雀替的主要作用:①增加梁头抗剪能力
②减少梁枋的弯矩。
③装饰作用(此题答案需自己进一步分析)
3、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它可以分为哪三类?
祭祀祖先的庙;奉祀圣贤的庙;奉祀山川神灵的庙
四、论述题。
1、明式家具的特点。
(时间不够,没有抄全,大家自己组织吧)
①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明式家具,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刚柔相济,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
典雅、大方之美。
②结构严谨,做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③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都为所用。
④木材优良,XXXX。
2、北京故宫建筑的主要成就。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
整个明北京城区,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造的,故宫建筑成就表现在多方面: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群基本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北京故宫亦然。
故宫中轴与城市中轴重合,地位更加突出。
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对称手法。
②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以建筑物组成院——一个闭合空间,作为单元若干院组成建筑群。
③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故宫的各主要建筑尺度高达,次要建筑则按台基按级降低,其目的是突出主体。
从形体上主要按屋顶形式来区分尊卑等级。
尊卑等级的顺序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其次按建筑的开间数:最高为九间(清代太和殿为十一间,非旧制),以下依次为七、五、三间各级。
④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故宫强烈的原色调建筑群,以广大北京城的灰色调为底,显得分外鲜明。
⑤完善的技术设施
七十多公顷紫禁城中,有河道一万二千米左右,供防火、排水用,并组织各广庭的地面水排入金水河最后入护城河。
紫禁城有排水坡度适当,全城无积水,宫中用水除帝王用水由城外玉泉山运来外,宫中有井约八十口,供其他人饮用。
除河水、水井、蓄水缸之外,在每若干间设砖砌防火墙。
采暖方面,多数寝宫自明代起设有火道地坑。
其方法是在地下砌火道,留空,在台基边开口设焚炭处,热空气进入分火道,使室内地面升温,这是采用民间经验改进而成的。
3、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特点。
优点:①平面结构与围护分隔部分分工明确——与现代框架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平面上都是用柱子形成矩形或是方形的柱网。
由于墙体不承担屋顶和楼面的重量,使得围护分隔部分的形式和布置方式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②具有减少地震灾害的可能性
木材具有弹性;木构架节点所用斗拱和榫卯都具有一定伸缩余地,因此,木构架有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危害。
③采用某种程度的预装配,便于在短时期内完成大规模的营造
中国很早就产生了营造模数制度,在建造中实行一定程度的预制装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建筑的营造速度。
④取材方便,易于施工,适应性强
木材便于采伐,便于加工,便于运输;在社会适应性方面,木构架体系也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XX结构,意识形态结构,文化心理结构等十分吻合。
缺点:①防火、防潮、防蛀、防腐蚀性能差——木材本身固有的缺点
②大量的使用木材——生态环境恶化
③木构架——简支结构体系——空间、跨度受限制
4、唐代建筑的主要成就。
(答案自寻。
有提供者欢迎)
5、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分期。
(老师只给了要点,还需自己论述)
①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220年);
②转折区: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③全盛期:隋唐(589——960);
④成熟前期:两宋到清初(960——1279年;1279——1736年);
⑤成熟后期:清中页到清末(1736——1911年)。
五、制图题。
(四选二)
佛光寺大殿平、立、剖
北京三进院四合院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