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练习题库含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练习题库含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练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用于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正确加工位置的基准为()。

A、定位基准B、装配基准C、工序基准D、工艺基准正确答案:A2、麻花钻主切削刃上,外缘处的前角一般取()。

A、20°B、55°C、30°D、10°正确答案:C3、铣床主轴为前端带锥孔的空心轴,锥孔的锥度为()。

A、7:16B、1:16C、7:24D、1:24正确答案:C4、拉削端面未经精加工工件的内孔,为补偿拉刀轴线与工件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工件装夹时可采用()。

A、球面垫圈B、心轴C、弹簧夹头D、三爪自定心卡盘正确答案:A5、下列不属于滚齿机滚切直齿圆柱齿轮的运动的是()。

A、分齿运动B、轴向进给运动C、主运动D、径向进给运动正确答案:B6、适用于加工金属工件微小孔径的特种加工方法有()。

A、超声波加工B、电解加工C、电火花加工正确答案:C7、淬火后齿面的精加工可采用()。

A、插齿B、拉齿C、磨齿D、剃齿正确答案:C8、金属材料切削性能的好坏一般是以()钢作为基准的。

A、Q235—AB、调质C、正火D、45正确答案:D9、模样制出铸造圆角后利于()。

A、防止铸件产生裂纹B、造型方便C、防止铸件产生缩孔D、起模正确答案:A10、在金属切削机床、内燃机中铸件质量占()比例。

A、40%~70%B、70%~80%C、90%以上正确答案:B11、淬火一般安排在()。

A、磨削加工之前B、毛坯制造之后C、磨削加工之后D、粗加工之后正确答案:A12、刀具前角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最大。

A、正直B、零度C、负值正确答案:C13、尺寸链具有封闭性和()两种特性。

A、包容性B、关联性C、延伸性D、独立性正确答案:B14、下面()方法能经济的达到IT6~IT7精度,Ra为0.1~0.4。

A、粗车—半精车—磨削B、粗车—半精车—精车C、粗车—半精车—精车—滚压D、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正确答案:D15、空心毛坯采用芯棒拔长锻造工序可以使毛坯()。

第三版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三版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部分习题解答2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3版P94)2-1何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何作用?概念题,见教材P25.2-2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的主要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场合?概念题,见教材P25.2-3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见教材P25-31.2-4试分析图所示零件有哪些结构工艺性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改进意见。

解:1)键槽设置在阶梯轴90°方向上,需两次装夹加工。

将阶梯轴的两个键槽设计在同一方向上,一次装夹即可对两个键槽加工。

2)车螺纹时,螺纹根部易打刀;且不能清根。

设置退刀槽,可使螺纹清根;操作相对容易,可避免打刀。

3)两端轴颈须磨削加工,因砂轮圆角而不能清根;设置退刀槽,磨削时可以清根。

2-7何谓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P34)经济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选择加工方法时应考虑(P35):根据零件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要求,考虑本厂现有的工艺条件,考虑加工经济精度等因素。

2-8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加工一批直径为,长度为58mm的光轴,其表面粗糙度,材料为45钢,试安排其加工路线。

答: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精密磨削。

2-9图4-71所示箱体零件的两种工艺安排如下:(1)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粗、精铣底面;粗、精铣顶面;粗镗、半精镗、精镗Φ80H7孔和60H7孔;粗、精铣两端面。

(2)在流水线上加工:粗刨、半精刨底面,留精刨余量;粗、精铣两端面;粗镗削、半精镗Φ80H7孔和60H7孔,留精镗余量;粗刨、半精刨、精刨顶面;精镗Φ80H7孔和60H7孔;精刨底面。

试分别分析上述两种工艺安排有无问题,若有问题请提出改进意见。

答:(1)应在先加工底面、顶面之后,加工两端面,因为底面、端面是定位表面,定位表面加工之后,再进行镗孔。

机械制造工艺习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习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一般孔深L与孔径D之比L/D大于( )的孔称为深孔,如车床主轴的轴向通孔等。

A、5~10B、10~50C、50~100正确答案:A2.减小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

A、增大刀具主偏角B、减小刀具刃倾角C、减小刀具后角D、增大刀尖圆弧半径E、减小刀具前角正确答案:D3.表面淬火后,工件的表层获得硬而耐磨的( )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韧性较好的组织。

A、屈氏体B、托氏体C、索氏体D、马氏体正确答案:D4.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中,力学性能最好的是( )。

A、灰铸铁B、蠕墨铸铁C、球墨铸铁D、可锻铸铁正确答案:C5.滚动轴承钢可采用( )作为预备热处理。

A、去应力退火B、正火C、球化退火D、完全退火正确答案:C6.在实际生产中,对使用性能要求不高的工件,常用( )代替调质。

A、完全退火B、去应力退火C、球化退火D、正火正确答案:D7.为了改善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通常对轴进行( )热处理。

A、完全退火B、回火C、正火D、调质正确答案:D8.传动螺纹用于传递动力、运动或位移,其牙型多为锯齿形或( )。

A、矩形B、三角形C、梯形正确答案:C9.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 )。

A、心轴外圆柱面B、工件内圆柱面C、工件孔中心线D、心轴中心线正确答案:B10.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背吃刀量。

①进给量② 切削速度③进给深度,正确答案是( )。

A、②③B、①②C、②①D、①③正确答案:C11.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

A、碳素工具钢B、可锻铸铁C、不锈钢D、低碳钢正确答案:D12.某零件采用的材料为HT200,其中200表示( )。

A、屈服强度B、塑性C、抗拉强度D、硬度正确答案:C13.划分生产类型时,对于重型零件(30kg以上),大量生产是指年产量为( )的生产。

机械制造工艺习题库+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习题库+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更换()箱内的齿轮可以车削各种导程的螺纹。

A、进给B、溜板C、主轴D、交换齿轮正确答案:D2、下面()包括工序简图。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B、机械加工艺卡片和机械加工C、机械加工工艺卡片D、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正确答案:D3、比较只有少数工序不同的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应比较()。

A、全年工艺成本B、单件工艺成本C、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正确答案:B4、麻花钻由切削和()组成的部分为工作部分。

A、扁尾B、柄部C、颈部D、导向正确答案:D5、一个部件可以有()基准零件。

A、三个B、两个C、多个D、一个正确答案:D6、刨削、插削的主要特点有()。

A、切削时振动较大B、生产率高C、刀具结构简单D、主运动具有急回特性正确答案:C7、空气锤的吨位大小以()。

A、锤头的冲击能量表示B、锤头的最大工作压力表示C、空气锤质量表示D、锤头落下部分质量表示正确答案:D8、按一般情况,制作金属切削刀具时,硬质合金刀具的前角()高速钢刀具的前角。

A、大于B、不等于C、小于D、等于正确答案:C9、CA6140型卧式车床型号中的数字“1”表示()。

A、主参数折算值B、组代号C、系代号D、类代号正确答案:C10、闭环控制与半闭环控制的区别在于()。

A、反馈装置安装的位置不同B、反馈装置安装在丝杠上C、有无反馈装置D、反馈装置安装在传动链的末端正确答案:A11、不是外圆磨床上磨削外圆锥面的方法有()。

A、转动头架B、转动下工作台C、转动砂轮架D、转动上工作台正确答案:B12、只能加工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有()。

A、电火花加工B、激光加工C、电子束加工D、超声波加工正确答案:A13、6~7级精度的淬硬齿轮,齿面的精加工方法有()。

A、剃齿B、插齿C、桁齿D、磨齿正确答案:C14、中批量生产中用以确定机加工余量的方法是()。

A、查表法B、经验估计法C、计算法正确答案:A15、对表面形状对称的零件,应规定()基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

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习题5-10图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工艺规程-练习题2

工艺规程-练习题2

Part 1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判断题1.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2.在一道工序中如果有多个工步,那么这些工步可以是顺序完成,也可以同步完成。

3.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4.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加工一批阶梯轴,先车好一端,然后调头再车这批轴的另一端,即使在同一台车床上加工,也应算作两道工序。

5.用同一把外圆车刀分三次车削阶梯轴的同一个台阶,因切削用量变化,故称为三个工步。

6.用三把外圆车刀,同时车削阶梯轴的三个台阶,因为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均不相同,所以称为三个工步。

7.在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

8.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减环。

9.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10.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11.因为球心、轴线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客观上并不存在,所以只能以球面和圆柱面为定位基面。

12.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

13.某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与该工序尺寸公差无关。

14.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是在一个工序中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

15.一批轴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通常应至少分成两道工序。

16.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17.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

18.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实现。

19.提高加工效率,只能是设法减少工艺过程的基本时间。

20.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

A.工步B.工序C.安装D.走刀2.工步是指()。

A.在一次装夹过程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B.使用相同的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C.使用不同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D.使用同一刀具对不同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3.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加工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

机械制造工艺学典型习题解答(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典型习题解答(DOC)

典型习题和解答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例1。

3〕试举例说明下列各组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1)零件尺寸链、工艺过程尺寸链,工艺系统尺寸链,装配尺寸链;(2)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

〔例1。

10〕设某一零件图上规定的外圆直径为Ф32mm,渗碳深度为0。

5~0.8 mm。

现为使此零件可和另一种零件同炉进行渗碳,限定其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

8~1。

0 mm。

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其上、下偏差?[解]渗碳深度是间接保证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并作出尺寸链计算图。

车削外圆的半径及公差RδR为组成环之一。

求RδR: 0.8=1+16-R min,R min=16.2mm0。

5=0.8+15.975—R max, R max=16。

275mm故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公差应标注为Φ32。

55 mm。

〔例 1.11〕設一零件,材料为2Cr13,其内孔的加工顺序如下:(1)车内孔Φ31。

8(2)氰化,要求工艺氧化层深度为磨内孔Φ32,要求保证氧化层深度为0.1~0.3mm,试求氰化工序的工艺氧化层深度t?[解]按加工顺序画出形成氰化层深度0。

1 ~0.3mm的尺寸链计算图。

图中0.1~0.3 mm是最后形成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计算t: 0.3=t max+15。

97-16。

0050.1=t min+15.9—16。

0175得 t max=0.335mmt min=0.2175mm故氰化工序的工艺氰化层深度t=0.2175mm。

〔例1。

12〕某小轴系成批生产,工艺过程为车、粗磨、精磨、镀铬。

所得尺寸应为Ф30㎜,镀层厚度为0.03~0.04㎜。

试求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

[解] 列尺寸链如图示,镀铬后外径尺寸Φ30mm为封闭环30=A1max+0。

08 得A1max=29.92mm30-0。

045=A1min+0.08—0.02 A1min=28.895mm 所以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大小为A1=Φ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第五模块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一、填空题1.划分工序的关键是看:()、()。

2.划分工步的关键是:()、()、()其中是否有一个方面发生变化。

3.单件小批生产时,往往使用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按工序()的原则组织生产。

4.大批大量生产时,往往要编制最为详细的()卡片来指导生产。

5.使用工件上()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叫做精基准。

6.确定机械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7.尺寸链的基本特征是其()和()。

8.工件定位时,“基准重合”是指()和()是零件上的同一个表面。

9.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10.确定装配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后()、先()后()、先()后()、先()后()、先()后()。

11.把零件总的加工内容分散到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即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对较少,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叫做();12.用零件上经过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13.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14.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统一体,称为();15.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误差;16.加工细长轴时,通常后顶尖采用弹性顶尖,目的是为了消除()的影响。

17.排机械加工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守()、()、()的原则。

18.在毛坯制造后或粗加工后,经常安排时效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9.用零件上没有经过加工的毛坯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20.如果把比较多的加工内容安排在一道工序中进行,通常称为();21.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零件较少(2~3个)时,常采用()来进行装配。

22.选择某种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时,要考虑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和()来选取。

23.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使用()、及时发现(),以及方便热处理的安排。

2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和()。

25.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主要包括:()、()和()。

答案:1.(是否更换加工地点)、(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2.(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用量(v和f))3.(集中)4.(工序)5.(经过加工过的)6.(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基面后其它)7.(封闭性)、(关联性)。

8.(定位基准)、(设计基准)9.(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10.(下)(上)、(里)(外)、(难)(易)、(重大)(轻小)、(精密)(一般)。

11.(工序分散)12.(精基准)13. (加工地点是否变化)、(加工过程是否连续)14.(工艺系统)15.(加工方法或刀具)16.(热伸长)17.(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基面后其他)18.(内应力)19.(粗基准)20.(工序集中)21.(分组互换法)22.(经济精度)、(经济粗糙度)23.(保证精度)、(设备)、毛坯缺陷),24.(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移)。

25.(刀具磨损)、(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

二、选择题一)工艺规程设计单项选择1.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A. 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 C.工艺规程 D.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方法来保证。

A.基准重合 B.互为基准 C. 自为基准 D.基准统一3.若零件上有两个主要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一般可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办法来保证,这种方法属于()。

A.基准重合加工 B.基准统一加工 C.自为基准加工 D.不同基准加工4.选择精基准时,有时可设法在零件上专门加工一组供工艺定位用的辅助基准是()。

A. 符合基准重合加工B. 便于互为基准加工C. 便于统一基准加工D. 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工件安装方便。

5.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 ( ) A.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 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6.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精基准 B.粗基准 C.辅助基准 D.自为基准7.选择精基准时,有时可设法在零件上专门加工一组供工艺定位用的辅助基准是()。

A.符合基准重合加工 B.便于互为基准加工 C.便于统一基准加工 D. 提高零件刚度8.()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A.工序 B.工位 C.走刀 D.工步9.采用()加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被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A.统一基准 B.多工位 C.基准重合 D.互为基准10.可以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是( C )。

A.轨迹法; B.成形法; C.调整法; D.展成法11.不能提高零件被加工表面的定位基准的位置精度的定位方法是()。

A.基准重合 B.基准统一 C.自为基准加工 D.基准不变12. 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A.铸件B. 锻件C. 棒料D. 管材13. 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A. 铸件B. 锻件C. 焊接件D. 冲压件14.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

A.工步 B.工序 C.安装 D.走刀15.有色金属一般不采用( C )进行加工。

A.金刚镗 B.高速精车 C.磨削 D.高速铣削16.工步是指()。

A.在一次装夹过程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B.使用相同的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C.使用不同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D.使用同一刀具对不同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17.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加工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

A.工步 B.工序 C.工位 D.安装18.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精基准。

A. 设计B. 工序C. 测量D. 装配19. 箱体类零件常采用()作为统一精基准。

A.一面一孔B. 一面两孔C. 两面一孔D. 两面两孔20. 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A. 最不利B. 最佳状态C. 最小成本D. 正常加工21. 铜合金 7 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的加工路线。

A. 粗车B. 粗车-半精车C. 粗车-半精车-精车D.粗车-半精车-精磨22. 淬火钢7级精度外圆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 粗车—半精车—精车B.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C. 粗车—半精车—粗磨D.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23. 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 粗镗—半精镗—精镗B. 粗镗—半精镗—铰C. 粗镗—半精镗—粗磨D. 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24. 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进行。

A. 切削加工之前B. 磨削加工之前C. 切削加工之后D. 粗加工后、精加工前25. 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A.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B.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C.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D.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26. 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A. 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B. 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C.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D.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27. 直线尺寸链采用概率算法时,若各组成环均接近正态分布,则封闭环的公差等于()。

A.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大值B.各组成环中公差的最小值C. 各组成环公差之和D.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28. 用近似概率算法计算封闭环公差时,k值常取为( C )。

A. ~B. ~1C. 1~D. ~29. 派生式 CAPP 系统以()为基础。

A. 成组技术B. 数控技术C. 运筹学D. 网络技术30. 工艺路线优化问题实质上是()问题。

A. 寻找最短路径B. 寻找最长路径C. 寻找关键路径D. 工序排序31.下面()的结论是正确的。

A.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B.一次安装只能有一个工位C.一个工位只能完成一个工步 D.一道工序只能在一台设备上完成3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记载的内容包括()。

A.工序简图 B.工步内容 C.切削用量 D.工时定额33.批量是指()。

A.每批投入制造的零件数 B.每年投入制造的零件数C.一个工人一年加工的零件数 D.在一个产品中的零件数34.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

A.一批投入生产的零件数量 B.生产一个零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C.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 D.一个零件从投料到产出所花费的时间35.基准是()。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D.工件的运动中心36.定位基准是指()。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37.在每一工序中确定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

A .设计基准B .工序基准C .定位基准D .测量基准38.粗基准是指( )。

A .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B .已加工表面作定位基准C .粗加工的的定位基准D .精加工时的定位基准39.精基准是用下列哪一种表面作定位基准的( )A .已经加工过的表面B .未加工的表面C .精度最高的表面D .粗糙度值最低的表面40.工序基准定义为( )。

A .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B .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C .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D .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41.ES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ES ES 11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EI ES 11 D .∑∑==-N j jM i iES ES 1142.Ti 为增环的公差,Tj 为减环的公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公差为( )。

A .T ii M =∑1+T j j N =∑1 B .T ii M =∑1-T j j N =∑1 C .T jj N =∑1+T i i M =∑1 D .T i i M =∑143.工序的最小加工余量由( A )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