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诗词名篇

合集下载

描写风景名胜的诗篇

描写风景名胜的诗篇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侯蒙《临江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南十四州。

——李清照《题八咏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无鸭姬: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没有之一。

特别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我也是有这样性格的。

既然天空辽广得足以吞噬掉我,那就来吧,谁怕?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蒙曼老师说:中国的文化和美丽山水从来都是统一体,没有青山绿水不行,没有骚人墨客也不行,这就是美丽中国。

的确如此,我们来看一下,那些火遍中外的旅游胜地,哪个不曾留下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迹?哪儿不是因为古代文人的吟咏而名传天下?杜甫登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李白游庐山,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诗篇。

一处西湖美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吟诗作词以赞之,中华大地多少美景因诗词而出名,古往今来多少诗词因美景而流传。

大自然给我们留下鬼斧神工之美景与文人墨客写下的璀璨辉煌之诗篇,相得益彰,同为祖国之瑰宝。

我们今天在游赏名胜古迹之时,更要赏读传唱千古的诗词名篇。

写庐山诗两首: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诗画里的大美中国:十首中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诗画里的大美中国:十首中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诗画里的大美中国:十首中国大好河山的古诗中国旅游日,让我们一起把诗词画在中华大地上,领略诗人笔下的锦绣山河。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诗画里的大美中国:十首中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欢迎阅读并收藏。

诗画里的大美中国:十首中国大好河山的古诗【一】《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自己的胸襟抱负和积极进取的上进精神。

【二】《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释义: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主题:这首诗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三】《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释义: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主题:这首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四】《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 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 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 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 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 民居的精髓。
猜猜是哪?
衡 山
庐 山
泰 山
西 湖
横跨千仞危 路盘两崖窄
《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传播中 外。
望岳
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猜猜是哪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园爪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
按内容、功用分为八个居区,展出历代石刻文物计
500多种,加上库藏的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其中 有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 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有珍贵的北朝造象、唐明降 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和名家书法
刻石。《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
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
• 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 孔子、孔鲤、孔伋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 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圻、孔闻韶、孔尚 任墓等。这里的墓碑除去一批著名的汉代 石碑被移入孔庙之外,尚存有李东阳、严 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历代大书 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 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本数据来源于 地图,最终结果以地图数据为准。
厚的群众基础。另外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
技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江泽民总书记、曾庆 红副主席,分别出席了第八届、第九届闭幕式,现 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的艺术盛会,已成为世界三大杂 技赛场之一。

乡村旅游的古诗词

乡村旅游的古诗词

乡村旅游的古诗词乡村旅游的古诗词介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乡村风景的赞美和抒发情感的艺术表达。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让人们享受自然田园风光和品味传统乡村文化。

古代乡村诗词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乡村四时田园》:春田园,秋尽归来;饶有鞠,寸草萋萋。

洗天弄云纬,鸡犬相闻鸣。

•《人月圆》:此时乡俗月,及欠古人风。

满泪为君行,涕虽不可凭。

•《江南曲》:曲中得旧调,时随世上新。

芒碣锁烟青。

古诗词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乡村旅游提供了观赏古代乡村诗词所描绘风景的机会,让游客亲身体验乡村诗词的意境。

•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欣赏到清晨的雾气、田园的美景、鸣叫的春蚕,仿佛走入了古代诗词中。

•乡村旅游也提供了和古代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参观古村落、品味传统手工艺,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结语•乡村旅游与古诗词的结合,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沉浸在古代诗词表达的风景中,感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美好体验吧!注意:本文只是展示如何在Markdown中使用标题和副标题进行排版,并没有真实内容。

探索古村落•古村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

•在古村落中漫步,能够感受到古代诗词中所描绘的宁静和恬淡。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古井、石板路等都是一幅幅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画面。

品味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也是一次品味传统手工艺的机会。

•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精髓。

•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制作传统工艺品的过程,感受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们亲身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民生活、田园景色,都能在乡村旅游中找到对应的场景。

•在城市生活中渐渐疏离的乡土文化,通过乡村旅游得到了弘扬和传承。

株洲炎帝陵风景区旅游诗词

株洲炎帝陵风景区旅游诗词

株洲炎帝陵风景区旅游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株洲炎帝陵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株洲市的一大瑰宝,这里座落着炎帝的陵墓,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炎帝神话起源的地方。

炎帝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始祖和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此炎帝陵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圣地。

在株洲炎帝陵风景区内,山川秀丽,碧水澄澈,空气清新,森林茂盛,景色宜人。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往炎帝陵,两侧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时而有一阵清风拂过,令人心旷神怡。

登上炎帝陵,远眺群山,近观碧水,仿佛置身仙境,让人忘却尘世纷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炎帝陵内有一座巍峨壮观的炎帝雕像,雄壮挺拔,栩栩如生,展现出古代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

炎帝陵还有一座古老的石碑,刻有炎帝的事迹和传说,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游人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的祈福和祝福,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除了炎帝陵本身,株洲炎帝陵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炎帝陵周围的山林风光、湖泊水榭、园林古迹等等,风景秀丽,景色优美,是游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这里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有助于游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加文化视野和文化气质。

株洲炎帝陵风景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独特旅游胜地。

这里有炎帝陵这一中华民族的圣地,有壮观的自然风景,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每一处景点都散发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

游人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韵味,是一次难得的旅游体验和人文熏陶。

如果你想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又想享受自然的美妙和神奇,那么株洲炎帝陵风景区正是你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来吧,让我们一起踏足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和魅力。

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永存,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永续,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第二篇示例:株洲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街道炎帝山上,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炎帝舜陵的所在地。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旅游诗词名篇选读第四节旅游名联选读第五节游记名篇选读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

熟悉: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于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和图画记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此后,汉字经历了由商周时期的金文,西周后的大篆,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到唐朝的狂草、楷书、行书等的发展过程。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到宋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后世称为宋体,及现在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二、汉字的演变规律汉字的发展,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其演变规律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笔画的线条化;二是字形的符号化;三是结构的规范化;四是字集的标准化。

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一、诗体流变关于诗体的流变,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曾有“风、雅、颂既忘,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多数篇章都是四言句型,两字一顿,偶数句末押韵,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节奏。

一、诗体流变诗歌形式发生第二次大的改变是楚辞,楚辞一般为七言,在句中第四字用“兮”字,确立了诗歌三字尾的节奏,为七言诗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楚辞与汉赋也有关系,《离骚》也被称为骚体赋。

汉赋的主要特点駢偶化,即上下两句对仗,讲究对仗的形式被后世的格律诗所继承并发展。

五言诗成于汉代,东汉班固的《咏诗》诗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七言诗成熟晚于五言诗,后汉张衡的《四愁诗》以及三国魏曹丕的《燕歌行》是早期七言诗的代表。

五言诗、七言诗的成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关于旅游的诗词

关于旅游的诗词

旅游的诗词
关于旅游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旅游的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旅游的'诗词(一)
岳麓山前万家灯,
桔子洲边渔火明。

涛声远下洞庭去,
异乡遥夜思美人。

关于旅游的诗词(二)
爱晚亭边贾谊宅,
望江楼旁帝子陵。

一丛斑竹泪千滴,
百代冤屈诗万行。

关于旅游的诗词(三)
汨罗江上雨潇潇,
屈子当年赋楚骚。

千年悲风吹古泽,
一片丹心映永朝。

关于旅游的诗词(四)
车绕千山折又回,
云接岚气自徘徊。

两岸青山奔不断,
夹着闽江滔滔来。

关于旅游的诗词(五)
一片坑石乱千堆,
野花凄迷谢又开。

春风悄悄送旧思,
当年此处洒血泪。

描写黄龙洞的诗词语句

描写黄龙洞的诗词语句

描写黄龙洞的诗词语句★七律·张家界黄龙洞自古湘西有洞天,黄龙胜景画中妍。

殊途九曲通幽境,响水千洄奔史前。

定海神针拔地起,飞仙瀑布破空悬。

妙龄苗导唱响处,恍若瑶台Fanjeaux大千。

1、概述黄龙洞坐落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核心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就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被列入国际旅游洞穴会员、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点)、中国旅游首批知名品牌、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区、湖南省著名商标、张家界旅游精品线之一,拥有风流奇景之美誉。

2021年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溶洞”。

2021年,黄龙洞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旅游奇洞”。

2、景点概况黄龙洞以立体的洞穴结构,宽广的龙宫厅及数以万计的石笋,矮小的洞穴瀑布,水陆兼具的游览线等优势形成了国内外颇存有特色的游览洞穴。

黄龙洞洞中存有洞,洞中存有河,由石灰质溶液凝固而变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各种洞穴景观遍及其中,无奇不有,仿佛一座地下“魔宫”。

黄龙洞拥有高阔的洞天、幽深的暗河、悬空的瀑布、密集的石笋等特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3、形成历史黄龙洞现已探明的洞底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全长15华里,垂直高度140米,内分两层旱洞两层水洞。

整个溶洞有如一株古木错节盘根,仿佛一座奇妙的地下“魔宫”。

据专家考据,黄龙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大约3.8亿年前,黄龙洞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可溶性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地层,经过漫长年代开始孕育洞穴,直到6500万年前地壳抬升,出现了干溶洞,然后经岩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地下奇观。

文庄行一云蒸雾拖浅门锁藏,缓急商战几沧桑。

龙舞九天谱新曲,武陵春色冠四方。

二花红叶绿两边铺,幽径翠光枝影疏。

满目珍馐迎接远客,苦笑谈风月一斛珠。

漫步溪布街依山傍水艳阳天,悉平摩肩笑语连。

土韵苗风似玉露,索溪河畔舞蹁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万里长城其二(清)康有为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峰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观沧海(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浪淘沙·北戴河(现代)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台山杂吟(金)元好问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长白山(清)吴兆骞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

白雪横千峰,青天泻二流。

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

阴山(元)耶律楚材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

松桧丛中疏畎亩,藤罗深处有人家。

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慢(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趵突泉(元)赵孟頫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游少林寺(唐)沈佺期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汉江临泛(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唐)李白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滕王阁诗(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登快阁(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庐山(现代)毛泽东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游肇庆七星岩(现代)叶剑英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送贵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唐)韩愈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南游吟草(现代)郁达夫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蝶恋花·海南岛(现代)叶剑英南海浮珠历万古,阅尽沧桑,挺作南天柱。

五指峰高人宿露,当年割据红区固。

旧是东坡留句处,椰树凌霄,扫尽长空雾。

海角天涯今异古,丰收处处秧歌舞。

滇海曲其一(明)杨慎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

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滇海曲其二(明)杨慎苹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忆秦娥·娄山关(现代)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乐山大佛(现代)乐时鸣乐山佛大世无双,肩并凌云脚踏江。

西对峨眉东逝水,悬崖九曲望风降。

夜入瞿唐峡(唐)白居易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长安秋望(唐)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咏华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出嘉峪关感赋其二(清)林则徐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苏幕遮·青海湖(现代)乐时鸣水连天,云接地。

一色湛蓝染透湖中水,隐隐峰峦云水际。

芳草黄沙,寂寞晴光里。

雁鸥来,繁子嗣。

万里翱翔总是家乡美。

懒散鸬鹚礁上醉。

鸟语人喧,都道江山瑞。

瑶池(唐)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火焰山(明)陈诚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

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