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单元备课模板

合集下载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基本意思。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传统诗歌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大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把握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书籍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现实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课文朗读:让学生依次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跟读分析:引导学生逐句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或难句,确保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
1.课文讲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2.大声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情感认识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
情感认识能力。

2.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悟。

五、课堂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部分内容,并写一篇感想。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区分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可能性概念,做出正确的预测。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者教材图片2.教具:骰子、硬币等3.试卷及答案4.课堂活动安排–第一环节:复习上节课知识点–第二环节:引入新知识,讲解可能性概念–第三环节:教师示范计算可能性,鼓励学生自己计算–第四环节: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讨论–第五环节:小组合作练习–第六环节:课堂讨论和总结–第七环节:作业布置三、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知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能性概念。

2. 引入新知识•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可能性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 讲解可能性概念•通过示范和练习,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4. 生活应用实例讨论•展示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解答。

5.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可能性问题,促进合作学习。

6. 课堂讨论和总结•整合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概念,梳理重点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掌握可能性计算方法。

•难点: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如何灵活应用可能性概念解决。

五、板书设计1.可能性概念介绍2.可能性计算方法3.生活应用实例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可能性计算方面存在困难。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3.与同学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角度对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与评价;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与完善。
本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思考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阅读导语,了解小说作为“可能的故事”深刻地揭示着“生活的真实”,从阅读要素入手,提炼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人物行动构成情节,人物在情节中展现自己、塑造形象,而情节又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环境也影响着情节的发展,三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明确小说阅读的抓手,确定学习方向,引导接下来课文的学习。
3.通过品读、圈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4.能够根据小说内容,对环境描写以及人物语言、活动、心理等描写进行想象补白,发展语言和思维。
(二)习作表达要素: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这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从输入到输出,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创编故事的适切度,习作要求是以生活故事为主,虽然和阅读要素有关联,但并不等于要求学生创作“短篇小说”,学生能够理解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是服务于人物形象并能在习作中有所体现即可。部编版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
册序
单元
表达训练要素
二上
第七单元
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三上
第三单元
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三上
第四单元
续写故事。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三下
第八单元
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四上
第四单元
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如折线图和条形图,但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身高、班级学生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统计图,并提问:“你们觉得哪种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从而引出条形统计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
4.学生讨论。
5.展示小女孩妈妈生病的场景,提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看到父母生病或者受到伤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6.学生分享。
7.展示兰兰想念父母的事例。
8.小结:父母爱着我们,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在我们心里,他们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9.提问:同样的感受你一定也有过,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吧。
3.学生分享。
4.过渡:这四位小朋友都有了自己了解父母的方法,你有什么好方法?
5.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父母的方法。
6.小结:了解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只要有心,就能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只有了解父母,我们才能更好地爱父母。
环节三:写档案,关爱父母
1.过渡:现在就请你为爸爸妈妈写一个档案吧。看一看你对父母了解多少,并把你写档案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记录下来。
10.学生分享。
11.播放视频:公交车上小男孩照顾妈妈。
1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个小男孩的做法?
13.学生分享观点。
14.小结:无论是对父母的心疼、想念,还是对父母的照顾,都是我们爱父母的体现,父母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环节二:发现、分享,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1.播放视频:了解父母的方法。
2.提问:视频中四个小朋友了解了父母的哪些信息?他们是通过哪些方法来了解父母的呢?
2.学生分享感受和发现。
3.小结:相信你们在写档案的过程中感触一定很深,爸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但他们依然会花很多时间照顾我们,我们也要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尽己所能去爱他们。
4.教师补充:“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能多留心去了解父母,更好地关心父母。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父母是那么爱我们,我们也爱着他们。我们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走进父母生活的世界,多方面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更好地去爱他们!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一、设计意图:此文的启示是道德方面的,易使语文课变味而上成思品课。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先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因而,整堂课我从创设意境动手,以板快的方式设计,创设活跃的思想空间,让先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解词,融入故事意境与文本多层次、多角度对话,从而展现先生的个性生命活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还原生活场景,进入情景体悟,化情景为学习之场,融情感为自主体验是本课设计的次要思绪。

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捕捞”、“鱼饵”、“鱼钩”、“不寒而栗”、“操纵”、“皎洁”、“沮丧”。

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理解父亲没有磋商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写“我”和父亲那个钓鱼、放鱼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从中领会“我”和“父亲”的心思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引导先生理解父亲为甚么必然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缘由。

2、领会人物的心思变化过程,培养先生的语感。

四、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领会表达方法。

五、课前预备:相关音乐课件六、教学流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背景:多媒体播放钢琴曲《月光奏鸣曲》同时出示:朝霞辉映下,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的湖面和水中游动的鲈鱼的图片,创设情境。

师描述:“一个傍晚,太阳曾经西落了,美丽的朝霞悄悄爬上了天空。

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来到他家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垂钓。

当父子俩把钓线抛入湖中,朝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的工夫,这位小男孩毕竟钓上了一条罕见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父子俩都惊喜万分,可是……”。

接下去发生了甚么事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13《钓鱼的启示》1、何谓“启示”?2、这次钓鱼和别的钓鱼有甚么区别吗?让我们带着这些成绩,本人读读文章,圈画钓鱼的启示是甚么,想一想这次钓鱼的不普通的地方,同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好吗?二、默读课文,识字解词(一)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准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准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准备目标本次集体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的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和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相关的写作和讨论活动。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 课程内容: 基础知识讲解-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背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课文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 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投影仪第二课时- 课程内容: 生字词学习-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 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默写、学生个别练习、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资源: 黑板、课本、生字词卡片第三课时- 课程内容: 阅读理解和写作-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训练,然后进行写作练习。

- 教学资源: 课本、作文纸、笔第四课时- 课程内容: 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 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方式: 阶段性测试、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分- 教学评估内容: 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 教学评估工具: 题目、评分表教学反思与调整-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 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本次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的准备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课前准备: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教学流程: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0+20= 20+10= 10+( )=30( )+20=30 ( )+10=15 ( )+( )=302、夺红旗比赛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

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生2:……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

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

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课时安排
1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 元 备 课 表
第 八 单元
单元主题
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
25 伯牙绝弦 词语盘点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回顾•拓展四
16* 青山不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
教学难点
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13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课时安排
14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 元 备 课 表
第 七 单元
单元主题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
21老人与海鸥词语盘点
22*跑进家来的松鼠口语交际•习作七
23最后一头战象回顾•拓展七
24*金色的脚印
26月光曲口语交际•习作八
27* 蒙娜丽莎之约回顾•拓展八
28* 我的舞台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11 唯一的听众回顾•拓展三
12* 用心灵去倾听






1、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语句的理解。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材分析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5、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所以人文性方面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而工具性方面的目标告诉我们:“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1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 元 备 课 表
第 三 单元
单元主题
真情(心灵之歌)
教学内容
9 穷人 词语盘点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口语交际•习作三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情意。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5 詹天佑词语盘点
6 怀念母亲口语交际•习作二
7* 彩色的翅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初识鲁迅”
教学内容
17 少年闰土 词语盘点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口语交际•习作五
19* 一面回顾•拓展五
20* 有的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材分析
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教材分析
教材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教学重点
1、揣摩人物的特点,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课时安排
13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 元 备 课 表
第 六 单元
单元主题
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
16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 元 备 课 表
第 五 单元
单元主题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那种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 元 备 课 表
第 四 单元
单元主题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
13 只有一个地球 词语盘点
14* 鹿和狼的故事口语交际•习作四
与诗同行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组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