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土和粉粘土的现场鉴定方法
土体野外鉴定

碎石土的密实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钻进情况,看钻杆跳动情况,和进尺情况,跳动很厉害,进尺很快,那肯定是松散到稍密的。
二看孔壁情况,要是塌孔厉害,钻杆老是下不到原来深度,说明也是松散或稍密的1.从外表上看到的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土的固相的不同成分和不同含量。
红色、黄色和棕色,一般表示土中含有较多的三氧化二铁,并说明氧化程度较高。
黑色表示土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或锰的化合物;灰蓝色和灰绿色的土一般含有亚铁化合物,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白色则表示土中有机质较少,主要含石英或高岭土等粘土矿物。
湿度会影响土的颜色的深浅,风干的土的颜色比较浅。
但是一般描述的土是在潮湿状态的颜色。
2. 切面光泽度:黏土光滑、细腻,没有砂面。
粉质粘土的切面不是很光滑、细腻,有的可以看出粉沙的存在。
黏土韧性高于粉质粘土,在手掰的时候有明显的感觉,在掰的过程中会有种藕断丝连的感觉。
在快断开的时候紧接着又有种突然断开的感觉。
当土被掰断的瞬间,很突然的断开,不象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的断开的很均匀的。
黏土的颜色多深于粉质粘土。
但土的均匀性较好。
不象粉质粘土,含水量偏高、混砂、与粉土不均匀产出等。
3.填土和原状土的现场鉴别:从颜色上素填土偏暗或黑,土较松散,闻气味,填土多多少少会有点腐臭味的,存在水痕,填土力学强度差;粘性土偏黄或红,土较密实,粘性土裂隙面一般较规则,天然沉积粘性土强度高。
素填土含有杂质,粘性土较纯,只含氧化铁、铁锰质等,三看层理,四是填土近期堆积(了解原始的地形图及访问当地的人确认,最好调查堆积时间),含植物根茎。
填土其工程性质主要怕填筑时间短,密实程度不均匀对工程影响,填筑10年以上一般都密实了,承载力尚可。
土样浸入水中,一般来说填土大部分会变得稀软,其中所含的杂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之类的)会在水中单独出现。
还可以现场搓条,湿土的时候填土能搓成3MM条(杂质较少),但是很容易断。
软土的层理构造说下看法:要想看软土的构造,要用岩芯管取芯,用土皮或刀片将土沿深度方向切入一部分,再用手掰开土体,使土体成为两半,层理构造的话,层面一般很平滑,层面一般含粉砂或云母碎片,鳞片,那断面很像鱼鳞,。
新近堆积土(粉土及粉质粘土)的判别

新近堆积土(粉土及粉质黏土)的判别1、前言在实际工程中,对于石家庄西部新近堆积土的分布情况说法不一,分歧较大,为解决该问题,作者翻阅大量相关资料,查阅相关规程、规范,得出石家庄市西部新近堆积土(粉土及粉质黏土)的分布界限。
2、新近堆积土的定义和特征天然土按堆积年代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
新近堆积土是在流水、重力和风力作用下重新搬运堆积或由其它因素形成的冲洪积、坡积和风积土,其工程性质与一般第四纪堆积土有明显差异,具有欠固结、强度低、压缩性高、结构不稳定的特征。
在饱和状态下,粉土有明显的振动液化现象。
新近堆积土的形成年代划分,目前很不统一,大体在晚更新世。
3、新近堆积黄土状粉土及粉质黏土的野外鉴别3.1在地貌单元方面(1)河漫滩堆积:沿xx两岸呈带状分布,山麓区宽1~1.5km,平原区宽2~3km,一般情况下,河漫滩堆积物粒度较河床冲积物小,多浅滩出露,河曲发育,河谷宽广而平缓,主要分布松散砂。
(2)阶地:主要分布在滹沱河南北两岸,从本市区来看南岸比较发育,由西向东自南高基、肖家营、柳辛庄、南高营至凌透间,Ⅰ级阶地和Ⅱ级阶地出露明显。
附近村庄大都座落在Ⅱ级阶地上。
(3)山前冲洪积xx:在西部沿山麓前地形凹凸不平,冲沟发育,在获鹿县东部至石家庄西郊,北至北新城以北,南部至横山向东南延伸,由大小不同的河谷、冲沟形成山前冲、洪积扇,大量的冲洪积物在冲沟前10~15km内沉积下来,由于雨水多年冲刷,冲沟已不太明显。
3.2土的特性根据现有工程勘察报告统计,新近堆积黄土状粉土及粉质黏土的塑性指数平均为11.6,一般为8.5~14.8;常见为黄褐色、棕褐色;土质不太均匀,结构松散,肉眼可见孔隙、多虫孔或植物根孔,常混有不同颜色的土块,土质结构松散,探坑取样易碎;土内常含有腐植质,斑状及条状氧化铁,发现了大量的砖瓦、陶瓷碎片等人类活动遗物;承载力在100~150kPa,属于中、高压缩性土,具有湿陷性。
小贴士——如何区分砂土、粉土、黏土

粉土,粘土,砂土有什么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粉土,粘土,砂土有什么区别?粉土,砂土和粘土的称谓只是一种泛指的说法,准确的称呼为无粘性土和粘性土,划分标准粗略为看粒径大小(即砂粒、粉粒、粘粒等),理论上判断方法应用塑性指数(Ip)划分,(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
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Ip。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当塑性指数其小于等于3时,为砂土,当大于3时,一般认为是粘性土,塑性指数需要在实验室内通过界限含水量试验测定。
但在实际中,砂土无法进行该项试验,一般是通过颗粒分析方法(洗筛法+比重计法)分析其颗粒构成,然后进行判断。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塑性指数Ip=WL-Wp式中WL——液限;Wp——塑限2、液性指数IL=(W-Wp)/(WL-Wp)=(W-Wp)/Ip式中W——土的天然含水量;WL——液限;Wp——塑限Ip——塑性指数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IL≤0 坚硬0< IL≤0.25 硬塑0.25< IL≤0.75 可塑0.75<IL≤1 软塑IL>1 流塑砂土、碎石土等称为无粘性土。
塑性指数Ip>10的土为粘性土Ip>17为粘土,10<Ip≤17为粉质粘土Ip≤10的粉土当塑性指数其小于等于3时,为砂土,当大于3时,一般认为是粘性土,粉土就是过去的轻亚粘土亚黏土是公路,桥梁的规范上规定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粉质粘土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和粉质粘土的混合物

粉土和粉质粘土的混合物,发现在世界几个地方。
他们在地震期间的液化行为已审慎研究。
纯净沙土的液化行为已被广泛研究。
如果fines被添加到沙土中,他们的抗液化性能降低如果土壤进行测试在相同的空隙率(Troncoso 1990 年)。
然而,如果一个沙— fines合物具有相同的标准贯入值(N1) 60,fines增加抗液化强度(et al.1985年)。
粉土和粉质粘土的混合物,没有足够的研究已执行。
它被假设粘土给予塑性给粉土,本身可能具有不可塑性。
一个小部分粘土在不可塑的粉土中给予一点可塑性。
人们普遍认为错误的,粘土或可塑性的增加对粉土,从而增加粉土抗液化抵抗性 (Puri 1984 年,1990年)。
它被Sandoval (1989 年)和Prakash和Sandoval (1992 年)证明塑性指数(PI)在 2-4%范围内,粉土的抗液化性能随塑性增加而减少。
从文献的相关数据的严格审查建议低于黏粒部分的PI值其抗液化强度减少,高于此则抗液化强度开始增加。
为此特定值PI 是未知的。
还有其他相关的数据,从文学被批判性审查,这也证实上述假设。
在过去的三十年,砂土的液化现象一直重点研究的课题。
作为一个结论,一个重要的数据库存在于砂土液化( et al.(1985 年)开发液化评估表有关规范化循环应力比 tav / s0 (N1) 60基于现场数据,其中 tav 是平均动剪应力在土体中的一个点,s0 是有效覆压在同一点上,和(N1) 60 是在同一点的归一化标贯击数。
图 1 显示边界线之间液化和非-液化级别的小于 5%、 15%和 35%细粒发生里氏 7.5 级地震。
图 1 尾的研究表明1.“”CSR增长'的变化意味着在土壤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在较低的SPT值,也就是说,松散的沙子,土壤中的细粒导致更高的孔隙水压力比纯净砂土。
当沙子有着较高的细粒含量,可塑性介绍。
这赋予粘性给土壤,因此抗液化性能迅速增大。
粉土、粉质粘土中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分析

合地 基 的承 载力 , 者认 为存 在 以下 问题 : 1 规 范 笔 ()
规定 的取 值 范 围过大 . 样虽 然 是 为 了满 足全 国不 这
(G 7 — 0 2 的 附 录 A规 定 : 层搅 拌 桩可 取 s J J9 2 0 ) 深 / b (/) 00 6所对 应 的荷 载作 为 复合 地基 的承 载力 s =. d 0 在 方形 压 板 尺寸 为 0 m、. 的情况 下 , 合 地基 . 1m 9 0 复
为 02 03 采用 分 级加 载 。载荷试 验资 料见 表 1 .~ _,
22南 阳市 水泥 土单桩 复 合地 基承 载 力资料 统 -
计 分 析
1复 合地 基 承 载 力确 定 的有 关 问题
《 基处 理 技术 规 范 》J J9 2 0 ) 定 ” 桩 地 (G 7 — 0 2 规 单
的承 载 力应 为 沉 降值 54 m、.m 所 对应 的加 载 .m 6 m 0
值 ; 按 照 s (/ ) 00 若 / s = .l的相 对 变 形 取值 , 复 合 b d 则
不 能完全 看作 是复 合地 基 的压缩 变形 。有关 文献 指
出 : 垫 层 的 压 缩变 形 占总 沉 降 的 6 % . 垫 层 的 褥 0 褥 压 缩 变形 与载 荷 板直 径 的 比值 达 到 04 . % 如 果 不 对 载荷 试验 的沉降 曲线 加 以修 正 . 载荷 试 验所 得 则 复 合 地 基 的 承 载力 值 要 远 低 于 复合 地 基 的实 际 承
仅 在 局部地 区存在 少量 的淤泥 夹 层 .且 厚 度很 小
试验
圈
维普资讯
粉土 、 粉质粘土 中水泥土搅拌桩 复合地基载荷试 验分析
粉质粘土野外描述规范

粉质粘土野外描述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粉质粘土的野外描述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和野外工作者进行准确、统一的粘土描述,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档适用于对粉质粘土进行野外观察、取样和描述的工作。
2. 粉质粘土概述粉质粘土是一种细粒土壤,在土壤分类中属于粘粒的一种。
其粒径小于0.002毫米,具有较高的含水性和塑性,易于粘结成块状。
粉质粘土的特性对于土壤的水分调控、土壤肥力和土壤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3. 野外观察方法在进行粉质粘土的野外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察点进行采样和描述。
- 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观察,以确保土壤处于稳定状态。
-使用工具(如小铲子或小刷子)清除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有机物、植被等杂物。
- 仔细观察土壤表面的颜色、纹理、湿润程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野外描述规范在进行粉质粘土的野外描述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 4.1 颜色对土壤的颜色进行描述时,应遵循颜色分类标准(如黑色、棕色、黄色等)并进一步描述土壤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样例如下: - 颜色:黑色(N3, 0/0/0) - 明度:中等 - 色调:中等 - 饱和度:中等4.2 纹理对土壤的纹理进行描述时,应根据摸索和观察确定其颗粒大小和颗粒形状,并参考三角图进行纹理分类。
样例如下: - 粒径: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 - 粒形:粉质状粘土颗粒 - 纹理:粉土4.3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对有机质含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目测法、重燃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
4.4 湿润程度湿润程度对土壤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有影响。
可根据土壤表面湿润的程度进行描述,如湿润、湿润程度为中等等。
4.5 其他特征除了上述要点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土壤的其他特征进行描述,如土壤的臭味、结构等。
5. 采样方法在进行粉质粘土的采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并避免触碰岩石、植物根系等可能影响样品的杂物。
野外土名描述 + 土的分类野外鉴定与别名(顶)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土的工程分类

1.6地基岩土工程分类不同的土,其性质相差很大,为了评价岩土的工程性质以及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必须根据岩土的主要特征,按工程性能近似的原则对岩土进行工程分类。
通过工程分类可以大致判断岩土的工程特性,评价岩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适宜性以及结合其他指标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等。
岩土的分类方法很多,不同的部门根据其用途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在建筑工程中,土是作为地基以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因此着眼于岩土的工程性质以及地质成因的关系进行分类。
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中,把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岩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粉土、人工填土六类。
现分别对以上六类岩土的工程分类分述如下:1.6.1 岩石的工程分类岩石是指颗粒间牢固联结,是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作为建筑场地和建筑地基的岩石可按下列原则分类:1.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根据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见表1表1.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其中f rk>30为硬质岩石,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花岗片麻岩、石英岩等;f rk<30为软质岩石,如页岩、粘土岩、绿泥石片岩、云母岩等。
3.在建筑场地和地基勘察工作中,一般根据岩石由于风化所造成的特征,包括矿物变异,结构和构造,坚硬程度以及可挖掘性或可钻性等,将岩石按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三个等级。
见表1表1.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1.6.2 碎石土的工程分类碎石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以上的土。
碎石土根据粒组含量及颗粒形状分为:漂石或块石、卵石或碎石、圆砾或角砾。
具体分类标准见下表1所示表1.碎石土的工程分类注:定名时应按粒组含量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1.6.3 砂土的工程分类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
砂土按粒组含量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土
稍有光滑
切面略显光泽但不够细腻均匀
粉质粘土
无光泽
切面粗糙,刀切时土块易碎裂
粉土
干强度
手捏干燥后的土块,根据易碎程度进行判别。主要反映土的颗粒成分以及亲水性等
高
手用力捏很难捏碎
黏土或塑性较高的粉质粘土
描述内容
鉴别方法
描述等级
鉴别特征
土的分类
摇振反应
把土放在手中摇动或振动,看其形状变化和析水情况。间接反映土的颗粒成分、粘结力和亲水性等
迅速
形状迅速改变,有水析出,多次摇动后可成饼状
粉土
中等
摇(振)动后形状有变化,湿度较大时会有水析出
粉土或塑性较低的粉质粘土
无反应
用力摇振,土块形状无变化
粘性土
光泽反应
中等
适度加力即可以捏碎
粉质粘土
低
稍微用力土块即碎
粉土
韧性
把土搓成土条,手掰观察柔性变形还是脆性变形,反映土的可塑性、颗粒成分构成以及水理性质等
高
可将土搓成2mm的土条,土块(条)掰成任意形状不断裂
黏土或塑性较高的粉质粘土
中等
土块可捏成任意形状,但搓成条后手掰容易断裂
粉质粘土
低
手掰土块即刻碎裂
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