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寓意类话题作文的审题与写作

寓意类话题作文的审题与写作作者:文博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4期寓意类话题是指话题的主旨比较隐晦含蓄,含有比喻义、象征性或者双关意;其主旨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或者意向传递表达,主旨隐含在文字中。
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乌鸦学鹰抓山羊”、江西的“雨燕减肥”、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2005年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等话题都属此类。
寓意类话题因更能考查学生的联想、迁移、分析等能力,能充分体现高考作文“开放中有限制”的命题要求而备受青睐。
仅2006年就有全国卷Ⅰ、上海、重庆、江西、山东、福建、广东、辽宁、江苏等九套作文试题属于寓意类命题,占高考作文总数的半壁江山,值得我们关注。
一、寓意类话题作文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比喻类。
即所给话题是一个比喻性的词语或句子。
如辽宁的“肩膀”、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
2、寓言类。
所给话题的材料是一则寓言,要求根据寓言提炼话题写作,如全国卷Ⅰ的“乌鸦学鹰抓山羊”的话题、江西的“雨燕减肥”的话题。
3、诗歌类。
所给材料是诗歌,然后就诗歌提炼话题写作,如山东的根据著名诗人雷抒雁的《星星》一诗,要求考生根据读诗的联想或感悟写作等。
二、寓意类话题作文的审题指南1、根据材料后的提示审题这种方法最便捷也是最保险的。
如2005年江苏卷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作。
在话题前有一段文字解释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含义,并进一步提示道:“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这一段提示就为考生审题提供了思维指向目标,告诉考生要由写作的道理联想开去,延伸到生活、学习、事业、人生,体会感悟相同的事理。
但是2006年的寓意类话题却无一例外地全部没有提示,从中可见命题者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根据话题材料的特点审题比喻类:可用喻体替代法。
比喻的特点是有本体和喻体,二者之间又有相似性。
根据这个特点,审题时就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分析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找到以后尝试把它改成一个明喻或者换成意思比较明显的说法,如“肩膀”(虽为命题作文,却是比喻型),本义是“人的胳膊或动物前肢和躯干相连的部分”,我们可以根据“肩膀”的作用联想开去,其本体或寓意可以是责任、力量、支撑、担当等;“肩膀”就是强调人要有勇气,敢于担当责任,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人生、事业或社会的大厦。
全国卷高考语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全国卷高考语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什么是寓言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类材料,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材料。
二、寓言类材料作文特点⑴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⑵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由果溯因,明确结果,探原因)⑶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三、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同样要遵循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这方面的素材积累等原则。
(二)审题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寄寓性的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3、由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4、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寓意类作文审题立意

寓意类作文审题立意英文回答:The theme of the essay is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I think this theme is very meaningful because it reminds us that success often comes from not giving up, even when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I remember a time when I was preparing for a difficult exam. I studied for hours every day, but I still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material. I felt like giving up, but I reminded myself of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 I kept pushing through, seeking help from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and eventually, I was able to grasp the concepts and do well on the exam.This experience taught me that perseverance is key to achieving success in any endeavor. It's important to keep pushing forward, even when things get tough, because the reward is often worth the effort.中文回答:这篇作文的主题是“毅力的力量”。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琴技 琴艺 琴道》寓意材料类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琴技琴艺琴道》寓意材料类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琴人的第一境界是琴技,即古琴的基本演奏方法,《溪山琴况》谓之“弦与指合”阶段。
琴人只有先踏踏实实地把古琴的演奏方法掌握到手,才能向第二境界进军,才有资格去谈论琴艺。
琴艺是琴技的一种升华,《溪山琴况》谓之“指与音合”阶段。
一个琴人只有在琴技上有了一定的积淀后,才有可能达到这个境界。
进入此境界的钥匙,唯有一法:勤奋+天赋+读书。
之后才能进入第三境界——琴道。
琴道是古琴内在的精神,《溪山琴况》谓之“音与意合”。
此时,琴人琴随意走,曲由心动矣。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寓意类材料作文题,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引导考生正确理解琴道,体悟人生,成为立德修身的新时代青年。
材料部分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琴技是基础,是“弦与指合”,需要踏实去做。
第二层,琴艺是升华,是“指与音合”,需要去积淀,去勤奋地阅读。
第三层,琴道是内在的精神,是“音与意合”,需要曲由心动,用心领悟。
材料阐述了琴人的三重境界:琴技,琴艺,琴道。
三重境界之间是递进关系,琴人须由技入艺,由艺至道,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琴技是基础,琴艺是升华,琴道是精神,是领悟。
那么如何进入这三重境界呢?须踏实去做,须不断积淀,须用心领悟,悟道的路上,没有捷径可循。
其实,何止弹琴,读书、教育、管理……各行各业都有这三重境界的攀升。
写作时须由琴技谈开去,扩而大之,进入做人做事的层面,讲怎样才能获得人生与事业之成功。
提醒:行文之时,应源于“琴”且高于“琴”,全文不见“琴”,必有偏题之嫌;全文囿于“琴”,不能延展到人生的其他领域,必然思维狭窄。
【立意】①打好基础,方能高筑楼台。
②循序渐进,乃追求成功之真理。
③始于技,进乎艺,求乎道,是事业的三部曲。
高考作文题型分类审题指导

爷很开心。洗好了,穿上衣服,第二拨‚雷锋‛又来了,又 给老爷爷脱衣服,接下来还有第三批、第四批……不久前, 南京还曝出了敬老院拒绝3月5日学生来学雷锋的新闻, 敬老院负责人说:‚学生无非是来打扫卫生,可现在敬老 院都有护工,他们来了反而增加了敬老院负担。
‘拙’,其实是最聪明的成功方法。‛杨振宁说。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 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不要 脱离材料的含意。
[审题导引] 杨振宁先生的题词“宁拙毋巧”是主人公要 强调的事理,可谓关键句——既是以殷切之心寄厚望于年 轻一代,又是对时下弥漫的投机取巧风气的有力针砭。后 面杨振宁的话是对为什么题这四个字的解说,可以视作次 级信息。“宁拙毋巧”中的“拙”不是贬义词,不是“笨 拙”,而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蕴含着一步一个脚 印,用汗水去换取成果,走正途求得成功之义;这里的 “巧”,不是褒义词,并非“巧妙”的意思,而是“投机 取巧,走歪门邪道,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之义。
高考作文题型分类审题指导 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 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 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 作文。新材料作文大致上可分为事例类材料作文、事理类 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组合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 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故事等, 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其审题切入角度是 “抓因果”,即由事实的结果探求原因,从而提炼出主旨。 [例题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莫泊桑曾投在福楼拜的门下,福楼拜对他十分严格, 教导他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才气就是坚持 不懈的努力。青年人,你努力奋斗吧!‛莫泊桑十分认真
寓意类话题作文指导

• 历年高考寓意类话题作文精选 • 如果是你看见这些题目会不会崩溃? O(∩_∩)O~
• “怀想天空”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使” • “三” • “留一点空白” 妈”
“一枝一叶一世界” “雕琢心中的天
“行走在消逝中” “提篮春光看妈
寓意类题目通常会有一个 或几个可供挖掘的关键词, 简单的话,会直接以关键词 的形式出现。这是必须抓住 的题眼。
•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 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 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 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 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 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 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 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 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 声响却令人震撼! • 【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人,生命结束时是如例题:
关键词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有水就有岸,岸阻隔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 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意疏导,却排斥岸 的恶意围困。 • 请以“水与岸”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 关键: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
初中的日子说完了,高中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一进学校,就看见墙上刷着两行大字:吃得苦中 苦,方为人上人。一开始我还没理解,第一节课 班主任老师便告诉了我们:“你们都是来自农村 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你们的爸妈由于种种原因 没能上得了学,他们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你们要能吃苦,高中三年你们得爸妈将会为你们 付出许多,刻苦学习是你们的责任,有了你们才 能文凭进人才市场,没有文凭进劳动力市场,你 们只有上了大学将来才有好的出路,。记住:今 天你快乐了,明天你就痛苦;今天你痛苦了,明 天你就快乐。” 从此,我发愤图强,上课认真 听讲,不做小动作,下课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 业。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晚自习一直要复习到 值班老师来赶为止。
寓言故事类作文审题

精选课件
5
+ 【题意分析】
+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 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材料中 “ 我没有骗你 ! 叫你一直往前走, 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 是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 “ 可以从一个 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 ,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 进行思考。
+ 用全面的观点,从鸟的角度可以在“自由与根”的关系上立意,
+ 从氢气球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看似的‘羁绊’却是赖以生存的 根”;用
+ 联系的观点,还可以围绕“生命”与“根”的关系,延展开
精选课件
15
+ 材料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 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 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 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 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 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 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 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① 从丰子恺的角度,可确立“创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等观 点。
② 从农民的角度,可确立“实践出真知”“智慧来源于生活”“把握规律,才能运用规 律”观点。
2017作文寓意类

1
二、找对象
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 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一)单一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往往只有一个,只要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就可以提炼出立意。 【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 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 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 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 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材料的对象就是蜗牛,主要行为:想东游泰山,但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后来想南下长 江,又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之中。 立意:确立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执着追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 起等等。
(二)多个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至少有两个或者更多。首先要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对象;其次要细致分析每个 对象的主要行为;然后准确提炼立意;最后要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例】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 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 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 生。 这则材料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鲸,主要行为:穷追不舍,浑然不觉,进入险境无法动弹, 结果是面对死亡;一个是沙丁鱼,主要行为:逃命,冲向海滩,获得机会,结果是成功逃生。 从不同对象出发,有以下立意: 鲸: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 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等等。 沙丁鱼:用智慧战胜强敌;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类型解读:寓意类材料作文,是指针对命题者选用寓言故事或者其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来命制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的写作形式。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
二、技法指津
(一)、明中心
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抓关键(关键句) 【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
(二、)找对象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
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
(三、)看褒贬
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
【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擅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
四、求异同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例】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材料二:同样恶劣的环境,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求同法立意为:--------------------------------------------------求异法立意为:-------------------------------------------------------------
(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
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立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