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综述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也关乎居住者的舒适度。
本文主要讨论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稳定性考虑、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平衡、结构材料选择等。
在创新方面,还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重要因素的思考和分析,可以为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更具创新性的设计理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建筑需求和环境挑战。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实现建筑设计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稳定性,功能性,舒适性,结构材料,创新,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高层建筑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更是为了展现城市的现代化与繁荣。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转换层结构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起到连接上下楼层的作用,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功能空间和视觉效果。
随着人们对于高层建筑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也变得愈发重要。
专业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物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以及结构材料的选择等方面。
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推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潜力,为城市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1.2 研究意义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转换层作为连接建筑不同部分的关键部位,其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在遇到外部环境扰动时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问题

浅谈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问题【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要求越来越具有完善性,住宅高层楼房主体结构都必须设计转换层。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梁式转换层的主要结构形式及特点,阐述转换层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性问题,并提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一般上部需要较多的墙体来分隔空间以满足住宅户型的需要;而下部则希望有较大的自由灵活空间,大柱网、少墙体,以满足公共使用要求。
这样的建筑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剪力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为了满足建筑要求就必须在上下不同结构体系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在结构转换层布置转换结构构件。
1 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高层建筑结构下部受力比上部大,按常理来说,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就要考虑下部的刚度要大于上部结构;采用的措施就是下部增加墙体、增加柱网,而上部逐渐减少墙柱的密度。
显然,这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是不现实的,因为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对空间要求却是下部大空间,往上部逐渐减小,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就要考虑反常规设计方法。
1.1 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梁式转换层结构有多种形式,主要原理就是利用下部的转换大梁来支托上部结构。
1.2 梁式转换结构受力机理分析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梁—柱(墙)的形式,传力直接,便于分析计算。
转换大梁的受力主要受上部剪力墙刚度、剪力墙与转换大梁的相对刚度和转换大梁与下部支撑结构的相对刚度影响。
为弄清转换梁结构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的性能,对转换梁承托层数对其内力的影响用有限元程序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我们知道,对一般结构转换大梁,上部墙体考虑三层与考虑4层、5层内力的设计控制内力差异不大于5%,故在分析计算时可只考虑计算3层。
从计算分析不论转换大梁上部墙体的形式如何,只要墙体有一定长度,转换大梁中的弯矩就会比不考虑上部墙体作用要小,同时转换大梁也会有一段范围出现受拉区。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高层建筑是都市的标志,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的数目和高度不断增加,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设计是其结构安全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分析,探讨其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转换层是连接不同结构体系的关键部位,也是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的结构部件之一。
其设计需符合大跨度、大荷载、大变形的要求,并兼顾节约材料、减少成本的经济性。
由于高层建筑常常面临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转换层的设计更需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可谓毋庸置疑。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要点包括:结构形式的选择、材料的选用、连接设计、荷载传递等。
在结构形式的选择上,往往会根据转换层上下楼层的布置情况、承载荷载的大小、建筑空间的限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目前,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框架结构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材料的选用上,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耐久性、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常见的转换层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复合材料等。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连接设计也是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连接部位通常是结构的薄弱部分,也是易发生脆断、裂缝等问题的关键部位。
在连接设计上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采取合适的加强措施,确保连接部位的安全可靠。
荷载传递也是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由于转换层处于建筑的上下部分,需要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
在荷载传递设计上需要兼顾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设计时需要进行合理的静动力分析和计算,确保转换层的荷载传递行为符合要求。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是其结构安全的重要部分,也是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
探讨建筑转换层设计中的问题

杆系模型 、 平面墙板模型 、 空间墙板模 型。选用 T S B A空间分析 程序分析整个结构, 采用的是空间杆系模 型, 用杆件有 限单元法
分析 内力 。 这种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无转换 层的结构是合理的, 但
于 , 换梁 的约束强 、 转 刚度大 、 体受力效 果好 、 整 上下 部传力 较
为均 匀, 可将其利用作 为设备层 ; 还 其缺 点是施工复杂 , 造价 较
高。此外 , 换层还有厚板式转换 层、 转 桁架 式转换层等 。 但大 都
因受力复 杂且施 工难度 大、经济 效益不 高而实 际应用 相对较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经济 的持续快速发展 , 人们对高层建筑 的
转换大梁 中就会 出现轴 向拉力;② 由于上部墙体竖 向力作用于 转换大梁 时形成 了拱的传力方式,这样竖 向力转变成斜 向力作
用 于转换大梁 , 而在转换大梁跨中 出现拉力, 从 支座 出现轴 向压 力的情况 。
功能要求趋 向于多样化 、 综合化和全面化 , 较为常见 的形式是 以
上部为小开间的民用住宅 ,下部为大开间的商场或公共娱乐场
所。
1 结构转换层常见类型及受力机理分析
11 转换 层 的常见 类型 .
转换层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 , 可作 为正常使用 的楼层 , 但应
2 某工程的转换层设计
21 工程概 况 .
本工程 为一高层 建筑商住楼, 建筑面积为 24万 m2建筑平 . 。 面复杂 , 地下 2层 , 上 2 地 2层 , 高度 6 . 局部 7 .m 。其 总 79 m( 2 ) 7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现代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建筑结构的重要性、转换层设计的作用、设计考虑因素、新技术和材料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而转换层在提升建筑整体性能和效果上起着关键作用。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高度、荷载传递、结构材料等,使用新技术和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和效率。
未来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未来应该注重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建筑需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新技术、材料、发展方向、思考、未来发展、重要性、考虑因素、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楼大厦不仅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城市发展的标志。
高层建筑的设计和结构对于城市的美观、实用性以及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连接着不同功能层之间的空间,承受着来自建筑本身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力。
一个合理设计的转换层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还可以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和人员的舒适度。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虑因素。
如何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最大程度地减少结构对于建筑空间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转换层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影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各种因素,并探讨使用新技术和材料对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影响和优势。
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为今后的建筑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于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的分析建议

关于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的分析建议复杂的建筑结构或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转换层,其结构设计需要注意多种问题,否则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会影响建筑整体安全性,所以,对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论文简要介绍了建筑转换层有关知识,并对建筑转换层结构中的各个构件设计进行简单叙述,并提出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签:建筑设计;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分析一、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整体特点进行各部分的细致设计,若建筑涉及转换层层结构,必须全面考虑建筑各部分内容,确保充分考虑建筑整体稳定性、抗震能力。
保证转换层结构能够与其他各种结构形式进行有效配合,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提升建筑整体安全性,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做好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二、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分析(一)结构形式及设计特点1、板式板式转换层结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都比较差。
在建筑结构中的上下轴网存在变化,但是仍旧处于正交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正交主次转换梁结构实现转换层功能。
板式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最为主要的优势就是能够在转换层适当设置和调整结构形式,适用于建筑结构整体错位或上下部轴网不处于正交的结构当中,根据建筑抗剪、抗冲切需求,这种转换层结构厚度要控制在两米以上,若出现地震问题,会造成整个建筑结构的不良反应加大,大大增加建筑下部竖向结构承载负荷,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1]。
2、梁式不少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将建筑转换层与设备层共用,因此,为敷设管道、线路就需要在转换梁腹部设置洞口,其计算模型需要根据现场预留孔洞进行选择,一般分为实腹梁、开孔梁、双梁、空腹桁架等几种形式。
采用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其传力路径清晰,现场施工便利,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可靠,转换梁的整体截面尺寸主要是依据其抗剪承载力决定的,可以通过加腋或施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方式缩小转换梁截面尺寸,在采用梁式结构设计时要注意对转换大梁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情况进行有效分析。
建筑转换层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建筑转换层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目前,大部分建筑都要求具备办公、购物、娱乐、停车、餐饮以及住宅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为了满足建筑的多样性功能的需求,必须设计建筑结构转换层来确保各项功能都能圆满达成,同时又可以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在进行建筑转换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全面考虑在设计验算中不明确的受力状态,以此来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根本上降低施工的难度,节省能源的损耗,在确保建筑单位面积利用率的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 相关概念及特点随着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活、娱乐、餐饮的便捷式要求不断增强,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功能一体化要求,国内建筑在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常常采用进行建筑转换层的设计,来实现建筑多功能于一体的需求。
在建筑的设计中,基本的结构都是在在建筑物下部构建举架较高的大跨度商用建筑空间,而上层则采用更加紧密的设计,体现建筑的居住功能。
这就要求在建筑内部设置转换层,对来建筑结构进行划分,满足不同结构的受力情况,确保整体建筑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安全。
在建筑物当中,建筑转换层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实现剪力墙与框架之间的变换,需要对建筑物内部的剪力墙结构或是矿建-剪力墙体系进行功能的转换;根据使用环境对空间要求的不同,改变建筑物上下受力柱的分布状况和密度;对建筑层的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网进行转换以形成上下结构的不对齐分布。
建筑转换层模式的设计选择,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特点来定。
选择合理的、科学的建筑转换层设计模式,可以有效的确保建筑各项功能的正常使用,确保建筑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为促进国内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 建筑转换层的设计种类的划分2.1梁式转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使用范围最广的建筑转换层结构种类就是梁式转换层结构。
因为其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的特性,且结构可靠、施工难度相对较低、传力路径清晰等优点,可以在简化施工程序的同时,确保建筑质量,实现建筑的多种功能需要。
建筑转换层施工遇到的难题

建筑转换层施工遇到的难题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进展,建筑也渐渐朝着楼层高、结构形式多样、体型繁复、综合性强、功能齐全的方向进展。
楼层越高,建筑下面楼层的压力就越大,上面楼层的压力较小,正常的结构布置应是下面楼层的墙柱网密,往上渐渐稀疏,把轴线之间的近距离扩大,为了实现建筑物的功能更齐全,满意这样要求的结构布置,需要为楼层结构转换设置转换层。
1、转换层的概念高层建筑下面楼层结构的承受力较大,而上面楼层结构的承受力较小,合理正常的结构布局应当是下面楼层的墙柱网密,往上渐渐稀疏。
在进行转换层施工时会用到结构构件,而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
转换层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结构类型的转换。
当建筑物的上部分是剪刀墙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刀墙结构,要将上部分的剪刀墙转化为下面的框架墙,这种转换就是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转换能够给建筑内部制造出一个较大的自由空间;第二种是:轴线、柱网转变。
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的形式没有转变,但是轴线、柱网有所转变,通过转换层让下面部分楼层的柱间距扩大,从而形成大柱网,下层的外框筒,成为大入口;第三种是:结构类型的转换和轴线、柱网转变相结合。
就是通过转换层将上面部分楼层剪力墙结构的轴线错开,从而形成上、下楼层轴线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在实际转换层施工过程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许多种,比如:梁式、空腹析架式、柑架式、箱式和板式等。
2、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转换层施工的重、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方面: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及配筋量的大小、裂缝掌握以及混凝土浇筑。
以严格的要求来对待转换层的水平刚度,合理支撑,保证安全,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正确的'下料和正确的钢筋位置与数量是建筑顺当施工的关键。
防止裂缝的发生和顺当浇筑钢筋混凝土能够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3.1在模板支撑体系方面的施工技术。
在施过程中有多种模板支撑体系。
第一种是:一次性模板支撑体系,在转换层低的时候或者施工现场需要用到多种支撑材料时,比较适合运用一次性模板支撑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综述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转换层的概念与特点,然后探讨了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分类,最后提出了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望能为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建筑设计;转换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一、概念与特点分析研究
转换层是建筑施工领域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由于建筑物不同层面之间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通过设置转换层的方式作为过渡,对楼层的上下部的结构与设施进行转换。
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常常会采用商业功能与住宅功能结合的设计模式,在建筑物下部构建举架较高的大跨度商用建筑空间,而上层则采用更加紧密的设计,体现建筑的居住功能。
为了对不同的实用功能和建筑结构进行划分,便需要在建筑内部设置转换层,以调整不同结构之间的受力情况,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转换层主要功能包括:对建筑物内部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体系进行转换,实现剪力墙与框架之间的变换;改变建筑物上下受力柱的分布情况和分布密度;同时转变建筑层的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网,形成上下结构的不对齐布置三种。
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合理的选择转换层的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出转换层在建筑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转换层的结构需要同时承受上部构造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垂直荷载,以及悬挂下部结构产生的多层荷载,导致转换层结构内部长期存在有较大的内应力。
此外,转换层的存在会对建筑物整体的受力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在一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性,这就要求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不能单纯遵循传统的建筑设计原则,而是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设计,以满足转换层对刚度和强度的需求,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原则及分类分析研究
1、转换层的设计原则。
首先,由于转换层的设置会造成建筑物纵向刚度的突变,使其成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因此,在进行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时,应当尽可能减少需要结构转换的纵向构件,并相应的增加直接落地的纵向构件数量,从而降低建筑刚性突变的程度,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其次,当转换层高度较低时,对建筑物重心与受力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建筑物也因此更加稳固。
所以,在进行转换层结构设计时,应当尽量降低转换层所处的位置,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固。
最后,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应当采取强化下部结构,弱化上部结构的设计思路,并选择具有明确传力路径的设计模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转成的施工难度,控制转换成的施工成本,更好的实现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的分类。
一是梁式转换结构。
梁式转换结构采用剪力墙、框支梁与框支柱相结合的结构布置方式来提高转换层的强度与刚度,具有结
构可靠、施工难度低、传力路径清晰明确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应用范围最广的转换结构。
二是板式转换结构。
板式转换结构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能够在转换层之上随意布置结构形式与轴网,对于建筑物轴网布设较为复杂的建筑来说是十分合适的选择。
但是由于转换板的受力状态较为复杂,传力路径不够明确,以及转换板自身特点的限制,使得建筑物在转换层处出现刚度的突变,令转换层成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降低了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能力,因而应当谨慎使用。
三是桁架转换结构。
与梁式转换结构相比,桁架转换结构的受力状态更加明确,且具有较小的自重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去报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但是桁架式转换结构的节点设计难度较大,给施工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而限制了桁架转换结构的使用。
桁架转换结构适用于高度达到3m 以上的转换层设计当中,如果在桁架转换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则可以进一步减小构件的截面,达到节约空间、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作用。
四是斜柱转换结构。
斜柱转换结构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转换层结构形式,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混凝土的承压能力,有效的减少转换结构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占用。
在设计斜柱转换结构时,需要注意结构内部的水平荷载,通过加设拉梁或圈梁的方式,可以找到平衡水平荷载的最短路径,提高转换层的刚度和强度。
五是巨型框架结构。
巨型框架结构是当前我国转换层结构设计领域发展的新方向,该结构由垂直分布的筒体或大型立柱以及数量不一的大梁构成,形式多变,性能优异,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转换层的强度和刚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巨型梁的内部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拉应力,因而应当将其归类为受拉构件进行设计。
三、注意事项分析研究
1、保证转换层的刚度。
转换层的高度是决定转换层乃至建筑物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建筑本身高度与重量上的特点决定了转换层将会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而转换层的结构又很容易令建筑物在转换层部位出现刚度突变,使转换层成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时,要注意确保转换层的结构刚度不低于其上层结构刚度的70%。
为此,应当合理的调整转换层内部剪力墙的分布状况,适度的提高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并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同时尽可能将纵横墙按照筒体的结构进行排布,从而在根本上保证转换层的刚度,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受影响。
2、提高转换层与建筑物的整体性。
通过调整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内容来提高转换层与建筑物整体性的,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为此,应当尽可能对其上下层之间的轴网,简化转换层的设计方案,尽可能令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对应,使转换层的受力更加明确,从而避免使用板式转换结构,以防止建筑物出现刚度突变的现象,达到提高建筑物整体性的目的。
3、合理安排转换层的位置。
由于建筑物的受力模式较为复杂,且建筑物内部的所受作用力的种类和分布都会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当高度达到一定的范围后,建筑物所受的各项作用力的效果便会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给建筑物的设计带来困难。
如果转换层的位置过高,不仅会令转换层内部的受力状况发生改变,还会对上下层面的刚度与受力方式产生影响,使转换层成为建筑
物的薄弱环节,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应当尽量降低转换层所处了位置,通常情况下,转换层的位置应以三层以下为宜,最高不得超过六层。
四、结语
转换层是建筑物内部的常见结构,了解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特点,提高建筑转换层的设计效果,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保证建筑物的防风抗震性能不受影响,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邱剑雄. 高层建筑梁、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1
[2]徐志杰.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J]. 山西建筑,2011
[3]关度豪. 试述如何做好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J]. 价值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