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滴极化液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诱因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老年糖尿病日常护理经验知识,探讨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1月治疗及护理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系统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结果: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间的心理沟通,合理准确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有关医学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合理调节饮食习惯,适当休息运动,正确饮用降糖药物,这样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病魔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康复治疗,有效避免或降低低血糖症发生概率。
结论:系统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38-02从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护理经验可知,糖尿病是老年慢性终身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通常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则可以将其定义为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指两类:一类是在60岁以后患上糖尿病;另一类则是在60岁以前患上糖尿病,但是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没有得到完全治愈,直到其年龄增长到60岁以上。
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大约占总人口数的11%,也就是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疗效,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病变进展、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有护理实践研究意义。
1临床诊断1.1诊断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10年5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中的108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60~80岁,中位为69.2岁;合并高血压31例,脑血管病例36,冠心病41例。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老年药物性低血糖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我院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8例患者中经抢救,1例由于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
经随访所有出院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
结论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原因及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减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对策近年来随着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治疗方法中以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最为广泛,因而低血糖反应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退化,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甚至昏迷的,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导致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形态学改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进行分析,并加强健康宣教及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5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2例为Ⅰ型糖尿病,56例为Ⅱ型糖尿病。
男33例,女25例,年龄在60~83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在1~16年。
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冠心病13例,视网膜病变11例,感染7例,其他6例,呼吸道感染3例。
1.2 用药情况对低血糖诱发因素进行统计,58例患者中55例患者找到诱发原因,3例患者诱因未明。
多数患者为治疗中药物使用方法不当所致。
未按时进食有12例,胰岛素用量不当10例,口服降糖药物不当18例,用药与进食不相配17例,患者运动量过大有6例。
1.3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多数患者表现为植物神经兴奋状态,其中心悸、无力、多汗、血压下降等典型症状有37例。
脑功能障碍16例,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
经检测,有51例患者血糖在0.8 mmol/L~2.8 mmol/L,7例血糖在4.1 mmol/L~6.2 mmol/L。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归纳其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内科63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低血糖特点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63例并发低血糖患者中有59例经过及时的治疗,好转出院,4例因伴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死亡。
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标签:糖尿病;原因;护理;预防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3-0074-02老年糖尿病(DM)患者大多患的是Ⅱ型糖尿病[1]。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退化,在降糖治疗中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老年人反应不灵敏,低血糖症状常常不典型,如果处理不当则可造成脑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患者脑死亡。
现就笔者所在医院内科2008年8月-2011年8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患者63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58~72岁,平均63岁。
糖尿病病程3~3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Ⅱ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冠心病8例、肾病5例、高血压11例、脑梗死10例,发病时血糖在1.6~3.0 mmol/L,平均2.1 mmol/L。
1.2低血糖的誘因1.2.1药物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物,如果使用过量或者用药时间不对,都可引发低血糖。
据报道,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发生低血糖的占10%~25%。
1.2.2饮食因素饮食调节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对Ⅱ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肥胖及老年患者可应用饮食疗法[2]。
但各种原因导致的食欲不振,如感染、发热、精神因素等,使主食进食量过少,血糖含量不足,而引发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临床观察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临床观察及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生理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慢性疾病的发展,老年病人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的探讨,旨在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原因和护理方法。
一、低血糖反应的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心悸、颤抖等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还可能出现抽搐、昏迷、死亡等严重后果。
由于老年病人的代谢率降低,身体对低血糖的反应也会减弱,因此低血糖的症状可能不如青壮年那么明显,常常被误认为是老年病人常见的一些症状,从而错失及时干预的机会。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经常检查血糖,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以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老年病人由于自身代谢率的降低以及排泄系统的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
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逐渐变差,胃肠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药物的吸收也变得不稳定,易出现药物过量或者药物不足的状况。
此外,老年病人常常伴随着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胃病、肝病等,这些病症本身也会影响血糖水平。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护理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定期检测血糖水平,避免过度运动和干扰饮食的因素,以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2、及时干预在低血糖反应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常规措施包括口服含糖饮料、进食含糖食物等。
但在高龄、有心血管疾病、长期住院等情况下,不宜采用口服的方法,请立即就医。
3、随时监测低血糖反应是需要长期监测的一个问题,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检查血糖水平,掌握自己的血糖状态,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
4、对症护理对出现低血糖反应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对症护理。
例如,对于出汗等症状要及时加衣,避免感冒;对于头晕、眼花等症状要保持安静,避免翻身或者起坐等动作;对于意识不清或者抽搐等症状要随时观察,及时就医。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反应原因和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对临床上48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特征进行总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病人诱发低血糖反应,其主要因素有: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和运动因素等。
结论:对于老年人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反应,要相应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护理对策老年糖尿病指的是年过60的糖尿病病人,伴随着老年糖尿病病发患者逐年增加,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也被广泛的用来治疗临床上中老年糖尿病。
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问题,身体各部位机能都相对减退,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身体机制会出现无法救治的改变,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低血糖反应成为了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8例给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先将其病发愿意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糖尿病患者48例,其中男性27人,女性21人,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为63±4.2岁,病程1~19年,均符合医学上糖尿病判定标准。
其中伴有高血压13例,冠心病7例,慢性肾病9例,感染11例。
[2]1.2临床表现对入院治疗的48例患者,在入院时随即给予血糖检测表明:血糖检测数据为0.33~2.75mmol/l,平均数据为1.24mmol/l。
尿糖及尿酮体显示为阴性。
血钾、钠等均在正常范围。
其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多汗、乏力、心慌等典型低血糖症状15例;(昏迷2例,精神异常1例,偏瘫3例等导致)脑功能障碍6例;出现心绞痛、心率不齐各1例;无明显症状7例。
1.3发病诱因分析1 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不当:日常生活中,因格列本脲片降糖相对其他降糖药物效果明显,且价格经济,被广泛应用,不考虑其副作用,这也是造成低血糖症状的主要原因。
浅析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浅析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及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的患者90例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低血糖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以及血糖控制范围。
结果研究表明低血糖与饮食不当、运动量过大、用药不当以及胰岛素用量均有关系,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强相关疾病的教育,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范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07-0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sulin, the causes and nursing measures and hypoglycemia reaction. Methods: analysis of 90 patients in ourdepartment were elderly diabetes mellitu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causes and nursing of hypoglycemia complication, the incidence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ypotension.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hypoglycemia and improper diet, excessive exercise,improper use of drugs and the dosage of insulin were observed,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hypoglycemic pati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after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by compariso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Result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related diseases,prevention of senile diabetic hypoglycemia, effect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diabetic hypoglycemia nursing countermeasures在治疗糖尿病时常发生低血糖,心、肾功能不全的65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的概率约为20%[1]。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研究分析和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作者:————————————————————————————————日期: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摘要]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8月―2017年3月间87例出现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具体原因有:37.93%为用药不当,32.18%为进餐延迟,17.24%为进食减少,6.90%为饮食控制过度,3.45%为运动量过大,饮酒占 2.30%。
结论在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致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要及时了解,并给予有效措施,只有此才可将他们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减少。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中国论文网/6/view-12964876.htm[关键词] 老年患者;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5(b)-0122-02[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87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hypoglycemia from August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low blood sugar specific reasons are:37.93% for the wrong medication,32.18% for the meal delay,17.24% for eating reduction, 6.90% for the diet control, 3.45% for the exercise is too large,drinking accounted for 2.30%.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n cause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patients;the hospital staff should timely obtain the information,and give effective measures,only in this way can reduce their hypoglycemia.[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Diabetes mellitus;Hypoglycemia;Cause analysis;Nursing intervention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一旦出现此状况,他们有诸多表现,如出冷汗、心悸、精神行为失常及神志不清等,需及时给予处理。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发生原因,总结其预防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分析45例糖尿病并低血糖症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45例中,1例转院,44例得到积极救治,低血糖症状消失。
结论:45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知识缺乏、用药不规范、胰岛素用量过大、饮食不当等,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及时监测血糖。
【关键词】老年人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95%属于2型糖尿病。
随着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广泛使用,老年低血糖反应也有所增加。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甚至昏迷,若不及时发现救治,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的形态学改变,甚至死亡,因此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加强健康宣教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引发低血糖的相关原因,并制订相应护理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08-04~2010-04在钟山干部疗养院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3例,男性19例,女性4例,其中9例都发生了夜间低血糖,年龄在69~85,平均年龄78岁,诊断都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诊断的标准[1]。
病史从一年到25年,平均18.4年。
(2)临床特点:4例表现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悸、震颤、烦躁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6例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四肢无力、语言模糊、以及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查血糖 2.9~3.8mmol/L;2例无症状,于4:00在监测血糖时发现。
以上患者都发现的很及时,立刻给患者进食点心、糖果,以及50%程度的葡萄糖液口服等处理后,血糖恢复了正常。
1.2用药情况:注射胰岛素34例,单用二甲双胍4例,单用糖适平3例,降糖灵与消渴丸合用5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滴极化液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刘邓,马彩莉,潘小华,张孟喜【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静滴极化液(GIK)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方法老年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4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逐例分析并总结其使用极化液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及特点。
结果过度血糖控制治疗、肝肾功能不全、进食少或未及时进食、静滴速度过快、合用与降糖药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等都是老年DM患者使用GIK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DM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故在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血糖,多巡视、早发现、及时治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极化液;低血糖极化液(GIK)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GIK是由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组成的液体,它能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心脏的正常收缩,减轻心律失常,并促使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到等位线[1,2]。
虽然GIK中含有葡萄糖,且胰岛素用量较小,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却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损于心脏,同时可引起脑组织的损伤。
而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失调、肝肾功能低下等更易发生低血糖,且症状常不典型,容易掩盖病情[3],如不能及时诊治,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老年科住院期间使用GIK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老年DM患者46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FPG)≥7.0 mmol/L,OGTT 中2 h血浆葡萄糖(2hPG)≥11.1 mmol/L,其中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76.42±10.31)岁,DM病程6个月~16年。
46例均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31例(24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肺心病6例,风心病6例,心肌病3例,其中有2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异常。
1.2 研究方法 DIK的组成:10%葡萄糖液250 ml,普通胰岛素4~6 u、氯化钾0.5~0.7 g,滴速30~40滴/min。
每日一次,7~14天为1个疗程。
低血糖诊断标准: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3.9 mmol/L。
输液开始后30 min到输液结束后1 h发生的低血糖均纳入本研究的范畴。
逐例分析并总结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2 结果2.1 低血糖发生时间输液开始后1 h内发生低血糖18例,1~2 h内发生低血糖20例,3~4 h内发生8例。
2.2 低血糖表现血糖值在1.8~3.9 mmol/L之间,有3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悸、出汗、头晕、胸闷、饥饿感等症状;3例出现精神异常;2例发生抽搐;6例无低血糖表现,仅通过住院期间常规监测血糖发现。
29例通过口服葡萄糖或进食后低血糖症状数分钟至1h内症状缓解;17例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20~40 ml后在5~30 min内症状缓解。
2.3 低血糖发生原因见表1。
表1 46例老年DM患者使用GIK 致低血糖的原因表1示,老年DM患者在使用GIK时,16例因过度血糖控制治疗导致低血糖,12例因肝肾功能不全导致低血糖,8例因进食少或未进食导致低血糖,6例因合用与降糖药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导致低血糖,4例因静滴速度过快导致低血糖。
3 讨论3.1 原因分析3.1.1 患者健康状况及个体差异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造成肝脏和消化道淤血,而影响肝功能和消化吸收,呼吸系统的感染、慢性腹泻均可影响体内的糖代谢,在输注GIK时也可造成低血糖。
因为胰岛素主要在肝肾中经酶的作用降解灭活,当肝肾功能不全时,体内胰岛素浓度高,加之肝糖原储备减少,故易发生低血糖[4]。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些患者对胰岛素特别敏感。
用常规剂量的胰岛素就可发生低血糖,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受体结合力的个体差异所致,多见于体型偏瘦、基础血压偏低的患者[5]。
3.1.2 未按时进餐输注胰岛素时,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胰岛素的量是恒定的,因而在血浆血糖浓度较高时影响较小,但在血浆血糖浓度较低时则影响较大。
因而,空腹时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未按时进餐空腹时间较长者。
逐例分析后与以下因素有关:(1)早餐时间推迟、运动量增大、接受空腹检查等导致上午时段的低血糖;(2)两餐间隔时间过长:有些患者感觉输液时吃饭不方便,人为地推迟进食;(3)病房10∶30发药,个别患者不等送餐提前服药;(4)某些患者上午已有低血糖反应,因看到医务人员在忙碌而未说出口。
3.1.3 药物的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多药并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诱发低血糖症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常用阿司匹林抗凝,合并高血压时常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
阿司匹林羟基有降糖作用,邻位上的羟基降糖作用更强;心得安及水杨酸类与抑制糖原分解、增强末梢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关;巯甲丙脯酸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6]。
这些药物可加强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引起低血糖。
这些药物与胰岛素合用,可能也有类似的作用。
3.1.4 滴注速度过快静脉应用胰岛素时,胰岛素的降糖作用高峰为30 min,维持2 h,在静滴GIK时,其中加入的胰岛素剂量虽不大,但在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胰岛素量增多,使胰岛素不能及时灭活,在体内浓度增加就可发生低血糖反应。
3.2 护理措施3.2.1 抢救立即停止静滴极化液,及时检测血糖,报告医生,轻症者予口服糖果、糖水等食物即可缓解。
重症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 ml,如仍不能缓解者继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监测24 h内血糖变化情况。
待低血糖纠正后,应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
3.2.2 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及用药情况在应用GIK前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如肝肾功能减退,用药剂量应偏小,可采用成人的半量或1/3作起始剂量。
详细了解用药情况,输注GIK前及其过程中,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水杨酸类、β受体阻滞剂或激动剂、ACE抑制剂等,尤其是多种药物同时服用。
如在应用GIK 的同时应用这些药物,要考虑到这些药物的降糖作用,适当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在滴注过程中及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应严密观察病情,同时要相应减慢静脉滴注GIK的速度。
由于个体差异和耐受性的不同,在应用GIK前要询问患者既往是否用过胰岛素,有无不良反应,如为胰岛素敏感体质患者,要根据情况减少胰岛素用量。
3.2.3 做好用药知识宣教用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此药物的作用及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及简要处理方法,贵在预防,避免低血糖发生。
并嘱患者或其家属备些糖和糕点,以便食用。
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3.2.4 避免滴注过快在静脉滴注GIK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胰岛素的用量调节好滴速,勿使进入体内的胰岛素量超过2.5~3.0 u/h。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对年老且患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时要限量限速,输液速度20~30滴/min为宜。
3.2.5 力求剂量准确在配制GIK加胰岛素时一定要用1 ml 注射器或胰岛素专用注射器,以确保剂量准确无误。
应用1 ml注射器抽取胰岛素注入输液瓶中后避免回抽再次注入,可能会使其中的胰岛素量偏大,在滴注时发生低血糖反应。
3.2.6 液体充分混匀液体中加入胰岛素后应充分混匀,以免使某一段液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致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胰岛素量较大而发生低血糖反应。
每小时100~120 ml匀速滴入。
3.2.7 督促患者按时进餐避免不必要的空腹。
尽量在餐后2 h内静滴极化液,若在2 h后静滴则嘱患者准备一些糖果或点心,感觉不适时及时补充。
护士也要为患者进食提供方便,如应用静脉留置针以利患者活动。
3.2.8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其意义,不要自行改变输液速度,并告知其在滴注过程中一旦出现饥饿感、心慌、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进食甜点心或口服糖水,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进行处理,以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老年患者的低血糖除了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外,还可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降低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应迟钝、昏睡、步态不稳;可有幻觉、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甚至有抽搐、肢体瘫痪、昏迷不醒等,容易掩盖病情,易误诊为脑血管病,故应提高对低血糖脑病的防范意识,避免误诊。
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极化液输入,及时检测血糖,作出相应的判别和处理[7]。
【参考文献】1 Rymarz E,Mosiewicz J,Hanzlik J.The influence of polarizing GIK mixture on the indicators of myocardial necrosis.Ann Univ Mariae Curie Sklodowska,2003,58(1):5-10.2 张航向,臧益民,黄路,等.极化液给予时机对缺血/再灌注犬心脏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心脏杂志,2005,17(5):419-423.3 王登科,何福清,易玉新,等.老年人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附19例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0,9(2):75-77.4 蒋建.现代急诊内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74-781.5 李官明,张鹤,蒋清生.胰岛素致低血糖的临床分布特点.中原医刊,2004,31(17):2-4.6 赵福平.巯甲丙脯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影响.实用护理,1997,(5):247.7 陶惠容,韦美娥.低血糖反应临床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