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交流放大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什么是多级放大电路如何设计一个多级放大器

什么是多级放大电路如何设计一个多级放大器

什么是多级放大电路如何设计一个多级放大器多级放大电路是指由多个放大器级联组成的电路,用于提高输入信号的幅度,并有较大增益的电子设备。

在设计一个多级放大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多级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要点。

一、多级放大器的原理多级放大器是通过将多个放大器级联连接起来,以便连续放大信号的电压或功率。

它由输入级、中级和输出级组成。

1. 输入级:输入级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

它通常包含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其作用是增加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将它传递给中级放大器。

2. 中级:中级放大器是多级放大器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增加电压或功率的增益。

中级通常包含多个级别的放大器,其中每个级别都提供一定的增益。

3. 输出级:输出级负责将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并驱动负载电阻或其他负载。

输出级通常包含高功率放大器,以确保输出信号具有足够的驱动能力。

二、多级放大器的设计要点在设计一个多级放大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增益和带宽:多级放大器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在实现所需增益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带宽。

增益与带宽的折衷是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

2. 输入和输出阻抗匹配: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信号并减少反射,需要确保输入和输出阻抗与信号源和负载的阻抗相匹配。

3. 稳定性:多级放大器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不会出现自激振荡或非线性失真。

这可以通过使用稳定的放大器设计和适当的负反馈技术来实现。

4. 噪声:多级放大器的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噪声的引入,并提供清晰的信号放大。

5. 功率供应:多级放大器需要合适的功率供应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供应电压和电流必须满足放大器的工作要求,并且应提供稳定和纹波较小的电源。

三、一个多级放大器的示例设计以下是一个四级放大器的示例设计,以演示多级放大器的设计过程:1. 输入级:- 使用低噪声MOSFET放大器作为输入级,以提供高增益和低噪声。

- 输入级的增益设置为10倍,输入阻抗为50欧姆。

2. 中级:- 选择两个通用增益放大器级别级联,每个级别的增益为5倍。

交流放大器设计

交流放大器设计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或运放)在电子电路中应用非常广泛。

运放的多数典型应用电路在各类电子技术教科书中都有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而用集成运放构成交流信号放大电路很多教科书却没有介绍,有些教科书虽有介绍,但是介绍简单,分析不全面。

用集成运放构成的交流放大电路具有线路简单、免调试、故障率低等优点,如今许多电子产品中的交流放大电路普遍采用运放构成,全面分析集成运放构成的各种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参数计算,有助于对该类电路的检修,以及合理设计和使用集成运放构成的交流放大电路。

1 运放交流放大电路的分析1.1 使用双电源的运放交流放大电路为了使运放在零输入时零输出,运放的内部电路是按使用双电源的要求来设计的。

运放交流放大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可以增大动态范围。

1.1.1 双电源同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图1是使用双电源的同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

两组电源电压VCC和VEE相等。

C1和C2为输入和输出耦合电容;R1使运放同相输入端形成直流通路,内部的差分管得到必要的输入偏置电流;RF引入直流和交流负反馈,并使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形成直流通路,内部的差分管得到必要的输入偏置电流;由于C隔直流,使直流形成全反馈,交流通过R和C 分流,形成交流部分反馈,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引入直流全反馈和交流部分反馈后,可在交流电压增益较大时,仍能够使直流电压增益很小(为1倍),从而避免输入失调电流造成运放的饱和。

无信号输入时,运放输出端的电压V0≈0V,交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0=0V;交流信号输入时,运放输出端的电压V0在-VEE~+VCC之间变化,通过C2输出放大的交流信号,输出电压uo的幅值近似为VCC(VCC=VEE)。

引入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后,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为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i=R1//γif。

γif是运放引入串联负反馈后的闭环输入电阻。

γif很大,所以Ri=R1/γif≈R1;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0=γof≈0,γof是运放引入电压负反馈后的闭环输出电阻,rof很小。

多级放大器的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器的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级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各级放大器的作用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多级放大器的电路图识别和绘制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多级放大器的特点和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多级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功率增益等性能参数,并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多级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对多级放大器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实验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多级放大器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多级放大器,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级放大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多级放大器原理-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多级放大器的级联原理- 各级放大器的作用和功能2. 多级放大器电路- 电路图的识别和绘制- 常见多级放大器电路类型- 多级放大器电路的连接方式3. 多级放大器性能参数- 电压增益、功率增益的定义- 数学表达式的推导和应用- 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4. 多级放大器设计与应用- 设计原则和方法- 仿真实验操作-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 实践操作- 多级放大器电路搭建- 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 故障排查与调试技巧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多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多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多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多级放大电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参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和材料:1.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箱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阻表5. 电压表6. 两个NPN型晶体管7. 电阻、电容等元件实验原理:多级放大电路由多个级联的放大器组成,每个放大器都是一个单独的放大器。

多级放大器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从而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

实验步骤:1. 搭建多级放大电路:根据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连接指示搭建多级放大电路。

2. 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使用信号发生器连接输入端,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使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电压。

3. 测量增益: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计算多级放大电路的增益。

增益的计算公式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4. 测量频率响应: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同时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压,计算不同频率下的增益。

绘制增益与频率的图像。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输入电压(Vin):输出电压(Vout):增益(Gain):0.2V 1.5V 7.50.4V 3.2V 8.00.6V 4.8V 8.00.8V 6.3V 7.91.0V 7.5V 7.52.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多级放大电路的平均增益:增益(Gain)= (7.5 + 8.0 + 8.0 + 7.9 + 7.5)/ 5 = 7.83. 绘制频率响应图像:频率(f)Hz 增益(Gain)100 8.0500 7.81000 7.65000 6.810000 5.9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级放大电路的实验,我们得到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计算出多级放大电路的平均增益为7.8。

从频率响应图像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路的增益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电容和电感的影响,导致高频信号受到衰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多级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我们通过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计算出了电路的增益,并绘制出了频率响应图像。

多级放大器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器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多级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多级放大器的电路组成,解释各部分功能;3. 学生能够掌握多级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多级放大器电路;2. 学生能够运用多级放大器电路解决实际问题,如信号放大、滤波等;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多级放大器电路的搭建、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多级放大器,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级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的信心;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级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多级放大器的原理和性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提高其电子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多级放大器基本概念:介绍放大器的作用、分类及多级放大器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放大器基础2. 多级放大器电路组成:分析各级放大器的连接方式、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 教材章节:第三章 多级放大器3. 多级放大器性能参数:讲解增益、带宽、线性度等性能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放大器性能分析4. 多级放大器电路设计:介绍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选型、计算、仿真和实验;- 教材章节:第五章 放大器设计5. 多级放大器应用实例: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如音频放大器、测量放大器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放大器应用6. 多级放大器实验与调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掌握电路搭建、调试和优化方法;- 教材章节:第七章 放大器实验教学安排与进度:第1周:多级放大器基本概念、电路组成第2周:多级放大器性能参数、电路设计方法第3周:多级放大器应用实例、实验与调试第4周:总结与复习,开展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多级放大器的相关知识。

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概述 电流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放大作用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图解分析法本章小结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图2.7.1 多级放大器框图由于单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有限,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实用的放大电路都是由多级组成的。

通常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压放大(小信号放大)和功率放大(大信号放大),如图2.7.1框图所示。

前置级一般跟据信号源是电压源还是电流源来选定,它与中间主要的作用是放大信号电压。

中间级一般都用共发射极电路或组合电路组成。

末级要求有一定的输出功率供给负载R L ,称为功率放器,一般由共集电极电路,或互补推挽电路,有时也用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2.7.1. 级间耦合方式在多级放大器中前置级的输入信号由信号源提供。

前级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加到后级的输入端所采用的方式称为耦合,通过合电路使前后级联系起来。

前级的输出信号就是后级的输入信号源,前级的输出电阻就是后级的信号源内阻,后级的输入电阻就是级的负载电阻。

耦合方式解决的是级与级之间如何连接的问题。

对耦合方式的要求是不失真地、有效地传送信号。

在多级放大器中通常采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即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和直接耦合。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图2.7.2 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器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如图2.7.2所示。

它的特点是,各级工作点互相独立;通过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使级与级之间达到阻抗配,以获得最大功率输出。

缺点是体积大,笨重、价格高、频率响应差(高频段受线圈之间分布电容的影响,低频段受电感的影响不利于小型化,在低频小信号多级电压放大器中一般不采用。

在功率放大器中,有时选用。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图2.7.3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阻容耦合(实际上应该称为电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2.7.3所示。

它的特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独立,体积小,价格低。

缺点当频率很低时,电容的容抗不能忽略,输出电压比中频时低,低频响应差,级与级之间阻抗严重失配。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图2.7.4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如图2.7.4所示。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调整方法;•熟悉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失真现象;•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多级放大电路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能够运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能够绘制多级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和测试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测试和调试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介绍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输入级、输出级、中间级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调整: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偏置电阻等元件的值,使得放大电路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工作,以及如何通过反馈网络调整动态工作点。

3.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失真现象: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如低频特性和高频特性,以及失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4.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方法:介绍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的方法,如测试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多级放大电路的理解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
Au Au1 Au2 Aun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等于从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 端所看到的等效电阻,也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即
ri ri1
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o等于从最后一级放大电路的负载 两端(不含负载)所看到的等效电阻,也就是最后一级的输
出电阻,即
ro ron

级放
放大
大倍
电 路
数 的 分




1.4
第9页
当多级放大电路级数较多时,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和表示都很不方便。 在实际工程中,电压放大倍数常用分贝(dB)表示,称为增益,即

Au
20 lg
Uo

(dB)
Ui
用增益表示多级放大电路的总电压放大倍数时,总增益应为各级增益之 和,即
Au (dB) Au1(dB) Au2 (dB) Aun (dB)
图10-14 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第5页
多多
级级
放放
大大
电 路
电 路 的




1.2
1 直接耦合
但直接耦合电路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① 级与级之间的直接相连导致静态工作点之间相互影响,不利于电路的 设计、调试和维修。抑制措施主要有两个:抬高后级发射极电位、用PNP和 NPN管配合实现电平移动。 ② 直接耦合电路中存在零点漂移现象。零点漂移现象是指输入电压为零 时,输出电压偏离零值变化的现象。产生零点漂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晶体管 的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各级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动,因此,零 点漂移又称为温度漂移。直接耦合电路中,第一级的漂移对输出的影响最大, 所以,零点漂移的抑制着重在第一级。
采用分贝表示法的好处是它能从分贝的数值上直观表示出放大电路对信 号增益的增加或衰减,给计算和使用带来很多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多级交流放大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多级交流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2.掌握多级交流放大器的安装、调试与测量方法二.预习要求1.根据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设计一个满足指标要求的多级交流放大器,计算出多级交流放大器中各元件的参数,画出标有元件值的电路图。

2.预习多级交流放大器的调试与测量方法,制定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的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当需要放大低频范围内的交流信号时,可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具有深度负反馈的交流放大器。

由于交流放大器的级与级之间可以采用电容耦合方式,所以不用考虑运算放大器的失调参数和漂移的影响。

因此,用运算放大器设计的交流放大器具有组装简单、调试方便、工作稳定等优点。

如果需要组成具有较宽频带的交流放大器,应选择宽带集成放大器,并使其处于深度负反馈。

若要得到较高增益的宽带交流放大器,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级交流放大器级联组成。

在设计小信号多级宽带交流放大器时,输入到前级运算放大器的信号幅值较小,为了减小动态误差,应选择宽带运算放大器,并使它处于深度负反馈。

由于运放的增益带宽积是一个常数,因此,加大负反馈深度,可以降低电压放大倍数,从而达到扩展频带宽度的目的。

由于输入到后级运放的信号幅度较大,因此,后级运放在大信号的条件下工作,这时,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是运放的转换速率,运放的转换速率越大,误差越小。

四.设计方法与设计举例1.设计方法与步骤:169170 (1)确定放大器的级数n根据多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u Σ和所选用的每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ui ,确定多级 放大器的级数n 。

(2)选择电路形式(3)选择集成运算放大器先初步选择一种类型的运放,然后根据所选运放的单位增益带宽BW ,计算出每级放大 器的带宽。

uiHi A BW f = (1) 并按(2)式算出。

121'-=nHi Hi f f (2) 多级放大器的总带宽H f 必须满足: 'Hi H f f ≤ (3)若'Hi H f f >,就不能满足技术指标提出的带宽要求,此时可再选择增益带宽积更高的运放。

一直到多级放大器的总带宽H f 满足(3)式为止。

当所选择的运放满足带宽要求后,对末级放大器所选用的运放,其转换速率R S 必须满足: om R U f S ⋅≥max 2π (4)否则会使输出波形严重失真。

(4)选择供电方式在交流放大器中的运放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或正负双电源供电方式。

单电源供电与正 负双电源供电的区别是:单电源供电的电位参考点为负电源端(此时负电源端接地)。

而正负双电源供电的参考电位是总电源的中间值(当正负电源的电压值相等时,参考电位为零)。

(5)计算各电阻值根据交流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对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的要求,先确定出第一级的输入 电阻和负反馈支路的电阻,然后再根据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的要求,确定出第二级的输入电阻和负反馈支路的电阻。

按此顺序,逐渐地把每级的电阻值确定下来。

(6)计算耦合电容当信号源的内阻和运放的输出电阻被忽略时,信号源与输入级之间、级与级之间的耦 合电容可按下式计算。

iL R f C π2)10~1(= (5) 上式中,i R 是耦合电容C 所在级的输入电阻。

类似地输出电容可按下式计算。

LL R f C π2)10~1(=(6) 2.设计举例171要求设计一个交流放大器,性能指标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1000=u A输入电阻: Ω=k R i 20通频带:L H f f f -=∆,其中 Hz f L 20≤,kHz f H 10≥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U om 5=已知负载电阻:Ω=k R L 2设计步骤:(1) 确定放大器的级数n由于所要求的电压放大倍数A u =1000,同相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在1~100之间,反相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在0.1~100之间,因此采用两级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在本例中放大器的级数选用两级。

(2) 选择电路形式由于同相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比较高,在不接同相端平衡电阻R P 时,同相放大器的输入 电阻在10M Ω~100M Ω之间,接了同相端平衡电阻R P 后,输入电阻主要由R P 的值决定。

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R 1,R 1的取值一般在1k Ω~1M Ω之间,对于所设计的交流放大器,要求输入电阻R i =20k Ω,因此输入级无论采用同相放大器还是反相放大器都能满足要求。

由于交流放大器所要求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 om =5V ,因此最大不失真输出电流: mA A R U I L om om 5.2105.2102533=⨯=⨯==- 对于普通运放,其输出电流一般都在几毫安与十几毫安之间,因此无须采用扩流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图1所f1 f2示两极交流放大电路。

在图1的交流放大电路中,第一级采用同相放大器,选择其电压放大倍数A u1=10第二级采用反相放大器,选择其电压放大倍数A u2=100。

此时,第 图1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一级运放工作在小信号情况下,第二级运放工作在大信号的情况下。

(3)选择集成运算放大器第一级交流放大器中,101=u A ,若该级运放选择741A μ,由于其单位增益带宽MHz BW 1=,因此第一级交流放大器的带宽1H f 为:172kHz A BW f u H 1001010105611==== Hz f f n H H 321311'1104.64121010012⨯=-⨯⨯=-=因此H H f f >'1kHz 10≥,故第一级交流放大器采用741A μ型运放,可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级交流放大器中,1002=u A ,若该级运放也选择741A μ,则该级放大器的带宽为:kHz A BW f u H 1010100104622==== Hz f f n H H 321312'21044.612101012⨯=-⨯⨯=-=因此H H f f <'2(其中kHz f H 10≥),若第二级交流放大器采用741A μ,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若选用LF347(或774A μ),由于LF347的单位增益带宽为4MHz ,转换速率us V S R 13=。

因此第二级的带宽为: kHz A BW f u H 401041001044622=⨯=⨯== Hz f f H H 3213212'2107.2512104012⨯=-⨯⨯=-=因此H H f f >'2,能满足设计的指标要求。

由于第二级运算放大器工作在大信号情况下,因此选择运放时,除了要考虑集成运放的增益带宽积外,还要考虑运放的转换速率R S ,要求所选运放的转换速率R S 满足: om R U f S ⋅≥max 2π将V U om 5=,kHz f 10max =代入上式,可求得s V S R μ314.0≥,对于LF347集成运放,其转换速率us V us VS R 314.013>=,因此满足设计要求。

(4)选择供电方式在本设计课题中采用正负双电源供电方式。

(5)计算电阻值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输入电阻Ω=k R i 20,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1p R 既是平衡电 阻,也是整个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因此取Ω==k R R i p 201,由 111//R R R f p = 和101111=+=R R A f u ,可得:Ω=k R 221,Ω=k R f 2001.173 对于第二级放大器,100222-=-=R R A f u ,取Ω=k R 102,则Ω=M R f 12,Ω==k R R R f p 10//222,Ω==k R R i 1022。

(6)计算耦合电容对于交流同相放大器,耦合电容:F R f C i L 63110)98.3~398.0(1020202)10~1(2)10~1(-⨯=⨯⨯⨯==ππ 取标称值,得:C 1=1μF第一级放大器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的耦合电容:F R f C i L 632210)96.7~796.0(1010202)10~1(2)10~1(-⨯=⨯⨯⨯==ππ 其中,R i2=R 2=10k Ω,电容取标称值,得:C 2=1μF第二级放大器输出端的的耦合电容:F R f C L L 63310)8.39~98.3(102202)10~1(2)10~1(-⨯=⨯⨯⨯==ππ 取标称值,得:C 3=4.7μF四.调试方法1.按图2所示连接第一级交流放大器。

R f1其中,R 2是第一级交流放大器的负载,也是第二级交流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2,C 2是第一级交流放大器与第二级交流放大器之间的耦合电容。

2.从放大器的输入端输入频率为1kHz ,幅度U im =5mV 的交流信号,用示波器在放大器 图2 第一级交流放大器的输出端测出输出电压的幅值U o1m ,根据U im 图中:R P1=20k Ω,R 1=22k Ω,R f1=200k Ω, 与U o1m 算出该级电压放大倍数A u1。

然后将输 C 1=1μF ,C 2=1μF ,R 2=10k Ω 入信号的频率改为20Hz ,输入信号的幅度保持5mV 不变,测出对应的输出电压U ´o1m ,若U ´o1m =0.707 U o1m , 说明已达到指标要求,若U ´o1m < 0.707 U o1m ,说明C 1、C 2的值取得太小,此时应先加大C 1 的值,同时观察对应的输出电压U ´o1m ,然后再改变C 2 的值,一直调节到 U ´o1m =0.707 U o1m 为止;若U ´o1m >0.707 U o1m ,说明C 1、C 2的值取得太大,此时应先减小C 1的值,174同时观察对应的输出电压U ´o1m ,然后再改变C 2的值,一直调节到U ´o1m =0.707 U o1m 。

此时第一级放大器就已经调试好了,接着就可以调试第二级放大器。

3.按图3所示连接第二级放大器,在第二 R f2级交流放大器的输入端输入频率为1kHz ,幅度U im =50mV 的交流信号,用示波器在放大器的输出端测出输出电压的幅值U o2m ,根据U im 与U 算出该级电压放大倍数A u2。

然后将输入信号的频率改为20Hz ,输入信号的幅度保持不变,测出对应的输出电压U ´o2m ,若U ´o2m =0.707 U o2m , 图3 第二级交流放大器 说明已达到指标要求,若U ´o2m < 0.707 U o2m , 图中:C 2取第一级交流放大器调试后的值, 说明C 2、C 3的值取得太小,此时应先加大C 2 R P2=9.1k Ω,R f2=1M Ω,C 3=4.7μF,R L =2k Ω 的值,同时观察对应的输出电压U ´o2m ,然后再改变C 3的值,一直调节到U ´o2m =0.707U o2m 为止;若U ´o2m >0.707U o2m ,说明C 2、C 3的值取得太大,此时应先减小C 2的值,同时观察对应的输出电压U ´o2m ,然后再改变C 3的值,一直调节到U ´o2m =0.707 U o2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