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性肝损伤课件

肝酶升高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表现,但并非所有药物性肝损伤都会出现肝酶升高。
评估方法
肝功能检查
肝脏病理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 (TBIL)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状态。
对于难以确诊的药物性肝损伤,必要 时可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 断。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肝 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有助于诊 断和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急性、慢性 、胆汁淤积性和混合性肝损伤。
发病机制
01
02
03
药物代谢
药物在肝脏内代谢,产生 有毒代谢产物,导致肝细 胞损伤。
免疫反应
某些药物可作为半抗原, 与肝细胞内蛋白结合后诱 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 损伤。
遗传因素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 反应存在差异,与遗传因 素有关。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与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表现。病 毒性肝炎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而药物性肝损伤则常在用药后出现肝 酶升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相似之处,但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有肥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表现,而药物性肝损伤则与药 物使用有关。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推 荐剂量使用药物,避免超量或不足。
遵循用药指导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要自行更改用药 方式或停药。
了解正在使用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 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肝损伤。
监测与预警
定期监测肝功能
在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 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
评估方法
肝功能检查
肝脏病理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 (TBIL)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状态。
对于难以确诊的药物性肝损伤,必要 时可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 断。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肝 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有助于诊 断和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急性、慢性 、胆汁淤积性和混合性肝损伤。
发病机制
01
02
03
药物代谢
药物在肝脏内代谢,产生 有毒代谢产物,导致肝细 胞损伤。
免疫反应
某些药物可作为半抗原, 与肝细胞内蛋白结合后诱 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 损伤。
遗传因素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 反应存在差异,与遗传因 素有关。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与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表现。病 毒性肝炎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而药物性肝损伤则常在用药后出现肝 酶升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相似之处,但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有肥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表现,而药物性肝损伤则与药 物使用有关。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推 荐剂量使用药物,避免超量或不足。
遵循用药指导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要自行更改用药 方式或停药。
了解正在使用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 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肝损伤。
监测与预警
定期监测肝功能
在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 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
感染科
1
探讨药物不良事件必要性
威胁患者用药后的生命 安全问题(安徽华源 “欣弗”、齐二药“亮 菌甲素”、完达山“刺 五加”)
临床医生执业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职业风险问题
制药企业可能蒙受巨大 经济损失的问题
药物监督机构重点关注 的药品安全问题
2
药物性肝损害定义 定义
肝脏是药物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伤最重要靶器官,所以药 物及毒物引起的肝损害是较为常见的。
Maria量化诊断标准(《Hepatology》1997)
29
诊断
2007年在上海中华医学会制定了中国标准。
病因
患者比例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5 25
26 18
35 25
28 18
31 13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南京
40 总体平均 35
30
25
20
肿瘤内科 肿瘤外科 总体平均
15
10
5
0
20%以上 肿瘤病人存在药物肝损伤
12
初步研究
N=105
易引起肝损害的化疗药物
13
仅有ALP>正常上限2倍 或 ≤2
ALT、ALP均>正常上限2倍 和 2~5
20
药物种类 例数
中草药
72
抗肿瘤药
47
抗细菌药物 31
抗甲状腺药 18
抗结核药
15
抗高血压药 14调脂药来自10精神类药10
降糖药
9
减肥美容药 7
抗真菌药
7
激素
7
解热镇痛剂 6
免疫抑制剂 5
感染科
1
探讨药物不良事件必要性
威胁患者用药后的生命 安全问题(安徽华源 “欣弗”、齐二药“亮 菌甲素”、完达山“刺 五加”)
临床医生执业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职业风险问题
制药企业可能蒙受巨大 经济损失的问题
药物监督机构重点关注 的药品安全问题
2
药物性肝损害定义 定义
肝脏是药物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伤最重要靶器官,所以药 物及毒物引起的肝损害是较为常见的。
Maria量化诊断标准(《Hepatology》1997)
29
诊断
2007年在上海中华医学会制定了中国标准。
病因
患者比例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5 25
26 18
35 25
28 18
31 13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南京
40 总体平均 35
30
25
20
肿瘤内科 肿瘤外科 总体平均
15
10
5
0
20%以上 肿瘤病人存在药物肝损伤
12
初步研究
N=105
易引起肝损害的化疗药物
13
仅有ALP>正常上限2倍 或 ≤2
ALT、ALP均>正常上限2倍 和 2~5
20
药物种类 例数
中草药
72
抗肿瘤药
47
抗细菌药物 31
抗甲状腺药 18
抗结核药
15
抗高血压药 14调脂药来自10精神类药10
降糖药
9
减肥美容药 7
抗真菌药
7
激素
7
解热镇痛剂 6
免疫抑制剂 5
成人急性肝损伤诊疗急诊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调整用药方案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和肝功能监测结果,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 的安全。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营养支持治疗策略
蛋白质供给
提供适量优质蛋白质,维持氮平 衡,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能量补充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 能量补充方案,以满足机体代谢
需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改 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迹象。
药物预防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保肝药物进行 预防性治疗。
健康宣教
加强患者对肝损伤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自 我保健意识。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解读总结
强调了急性肝损伤的早期识别和评估 重要性,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通过稳定肝细膜,促进肝细胞再生 ,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抗氧化类保肝药物
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保护肝细 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如水飞蓟素类 、双环醇等。
药物选用原则与剂量调整策略
根据肝损伤类型选用药物
针对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如酒精性、 药物性、病毒性等),选用具有针对 性的保肝药物。
发病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药物直接毒性作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 性物质、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损 伤、坏死和凋亡。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 年上升,已成为临床常见 的肝病之一。
危险因素
高龄、女性、长期大量用 药、联合用药、肝肾功能 不全等是药物性肝损伤的 危险因素。
药物性肝损害护理课件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对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事件进行 及时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 似事件再次发生。
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药物性肝损害监测和 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 性肝损害事件,确保患者用药安 全。
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医务 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持 续改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 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 服务。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
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在长期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因 此,患者应遵循医嘱,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
提高公众对药物性肝损害认识水平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义诊等活动, 向公众普及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知识 ,提高公众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制作并发放宣传资料
制作药物性肝损害的宣传手册、折页 等资料,免费向公众发放,以便公众 随时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信息和 预防措施。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 渠道,广泛宣传药物性肝损害的危害 和预防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
1 2 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饮食调整原则和建议菜单设计
饮食调整原则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建议菜单设计
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设计合理的菜单,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加餐,确保患 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营养支持策略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咀嚼能力下降,对营 养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02
药物性肝损害护理评估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PPT课件

感谢观看
宣传活动普及相关知识。
报告流程与要求
明确报告流程
建立简便、快捷的报告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上报药物不 良反应事件。
规范报告内容
要求报告内容详实、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不良 反应表现、处理措施等,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保密与匿名处理
保护患者隐私,对报告内容进行适当的匿名处理,确保患者信息 安全。
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应特别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害的药物。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弱,对药物的反应可能较为敏感,用药 时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
肝肾功能不全者
肝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肝肾有害的药物。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个体差异与药物反应
深入研究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精准医疗与药物研发
将精准医疗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通过精准识别和干预,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可分为轻微、中等、严重等不 同级别。
常见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皮肤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肿等。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泻、胃痛等。
呼吸系统反应
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
04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悸、血压异常等。
发生机制与原因
药物过敏
宣传活动普及相关知识。
报告流程与要求
明确报告流程
建立简便、快捷的报告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上报药物不 良反应事件。
规范报告内容
要求报告内容详实、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不良 反应表现、处理措施等,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保密与匿名处理
保护患者隐私,对报告内容进行适当的匿名处理,确保患者信息 安全。
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应特别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害的药物。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弱,对药物的反应可能较为敏感,用药 时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
肝肾功能不全者
肝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肝肾有害的药物。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个体差异与药物反应
深入研究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精准医疗与药物研发
将精准医疗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通过精准识别和干预,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可分为轻微、中等、严重等不 同级别。
常见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皮肤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肿等。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泻、胃痛等。
呼吸系统反应
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
04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悸、血压异常等。
发生机制与原因
药物过敏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 PPT课件

6
❖ 2002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通过了药品 GMP认证 ,药品GMP认 证 转制之后,齐二 药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大 批老 工人 “回家” ,新进厂的人不培训就上岗, 管理 人员用 谁不用谁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化验室 11名职工无一人会 进行红外图谱分析操作。 为了 节省成本,工厂大量解聘 正式工人,而 用工资水 平低的临时工来替代。
的增加而加重。 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15
•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与药物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
率高,难以预测,用一般的毒理学筛选难以 发现。
16
不良反应分类
1.副反应(side reaction)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 学作用所引起的反应。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
ADR
1
国外药品不良反应危害事件
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
药物治疗史上最悲惨的药源性事件! 2
❖ 反应停于1953年首先由西德一家制药公司合成, 1956年进入临床并在市场试销,1957年获西德专利, 这种药物治疗早孕期间的孕吐反应,有很好的止吐 作用,对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相继在51个国家获 准销售。从1956年反应停进入市场至1962年撤药, 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省)共报告 了“海豹胎1万余例,各个国家畸形儿的发生率与 同期反应停的销售量呈正相关,如在西德就引起至 少6000例畸胎,英国出生了5500个这样的畸胎,日 本约1000余例,台湾省也至少有69例畸胎出生。只 有美国,由于官方采取了谨慎态度,没有引进这种 药,因此,除自己 从国外带入服用者造成数例畸胎 外,基本没有发生这样病例。反应停所造成的胎儿 畸形,成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导致先天畸形的灾难 性事件 。
❖ 2002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通过了药品 GMP认证 ,药品GMP认 证 转制之后,齐二 药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大 批老 工人 “回家” ,新进厂的人不培训就上岗, 管理 人员用 谁不用谁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化验室 11名职工无一人会 进行红外图谱分析操作。 为了 节省成本,工厂大量解聘 正式工人,而 用工资水 平低的临时工来替代。
的增加而加重。 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15
•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与药物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
率高,难以预测,用一般的毒理学筛选难以 发现。
16
不良反应分类
1.副反应(side reaction)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 学作用所引起的反应。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
ADR
1
国外药品不良反应危害事件
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
药物治疗史上最悲惨的药源性事件! 2
❖ 反应停于1953年首先由西德一家制药公司合成, 1956年进入临床并在市场试销,1957年获西德专利, 这种药物治疗早孕期间的孕吐反应,有很好的止吐 作用,对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相继在51个国家获 准销售。从1956年反应停进入市场至1962年撤药, 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省)共报告 了“海豹胎1万余例,各个国家畸形儿的发生率与 同期反应停的销售量呈正相关,如在西德就引起至 少6000例畸胎,英国出生了5500个这样的畸胎,日 本约1000余例,台湾省也至少有69例畸胎出生。只 有美国,由于官方采取了谨慎态度,没有引进这种 药,因此,除自己 从国外带入服用者造成数例畸胎 外,基本没有发生这样病例。反应停所造成的胎儿 畸形,成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导致先天畸形的灾难 性事件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知识培训PPT课件

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如就医、使用急救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紧急救治
对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处理措施等,以便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
记录并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出现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详细描述
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
总结词: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是指判断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采用专业人员的评估和专家委员会的评审相结合的方法。
0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报告主体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总结词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用药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也可能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和轻微不良反应等不同类型。
详细描述
定义与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是指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致畸胎,表现为胎儿发育异常等症状。
多名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出现致畸胎症状,经调查发现与药品存在因果关系。
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评估,修改药品说明书,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该案例提醒我们,对于降压药物,应特别关注其可能引起的致畸胎等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报告。同时,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该类药品。
中药的毒副作用培训课件(共16张PPT)

药,观察给药后一周内的死亡率,发现其毒性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以中午12点给药 者死亡率最高,20点至次晨8点给药者死亡率最低。当然,有时药物的毒副作用有 时也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例如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生半夏对胃粘膜 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熟半夏却显示镇吐作用。据研究从生半夏的95%
乙醇浸膏中分离出含有2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醛而成的甙,其甙元有强 烈刺激性;熟半夏中镇吐成分据称是葡糖醛酸的一种水溶性甙,没有刺 激性。乌头中含乌头碱,为对心脏的有毒成分,可致心肌纤维性颤动, 经过浸漂、煎煮而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但乌头中的强心成 分消旋去甲乌药碱耐热,故仍可保留其强心成分。
培训专用
• 中药的毒性除了和药品本身的结构和机理有关外,还和服用
的剂量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 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 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不失其意义。 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 津、补肾宁心的作用,是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临床上用各种五 味子制剂治疗各种肝炎,一般无副作用,个别病人服药后有舌燥、 异味、胃部不适、全身发热感,极少数病人有恶心。有人曾做过这样 一个实验:用五味子5g/kg灌喂小鼠,二日内未见死亡,说明毒性
另外,还应避免用茶水服用中药。 中药多含生物碱,茶中 含有大量鞣酸,它们相互作用使药物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甚至引起副作用。如治疗贫血的铁剂与祆酸结合沉淀,妨碍铁 剂的吸收,并刺激胃肠不适,甚至引起腹疼
培训专用
• 另外一些中药,如人参、党参、使君子、土茯苓、威灵仙、
麻黄、黄连、钩藤等。有些含铁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 枸橼酸铁胺等)、含铝剂(如氢氧化铝等)、酶制剂(如蛋 白酶、淀粉酶)等西药,都不宜用茶水送服,以避免茶叶中 的多酚类物质与这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中和或 降低药效,有的还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如妨碍肠胃吸收, 刺激肠胃道,严重的还会发生腹痛、腹泻等副作用。另外, 茶叶中的咖啡碱具有提神、兴奋心肌的作用,因此,服用镇 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一般认为, 服药后2小时内不宜饮茶。
乙醇浸膏中分离出含有2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醛而成的甙,其甙元有强 烈刺激性;熟半夏中镇吐成分据称是葡糖醛酸的一种水溶性甙,没有刺 激性。乌头中含乌头碱,为对心脏的有毒成分,可致心肌纤维性颤动, 经过浸漂、煎煮而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但乌头中的强心成 分消旋去甲乌药碱耐热,故仍可保留其强心成分。
培训专用
• 中药的毒性除了和药品本身的结构和机理有关外,还和服用
的剂量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 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 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不失其意义。 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 津、补肾宁心的作用,是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临床上用各种五 味子制剂治疗各种肝炎,一般无副作用,个别病人服药后有舌燥、 异味、胃部不适、全身发热感,极少数病人有恶心。有人曾做过这样 一个实验:用五味子5g/kg灌喂小鼠,二日内未见死亡,说明毒性
另外,还应避免用茶水服用中药。 中药多含生物碱,茶中 含有大量鞣酸,它们相互作用使药物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甚至引起副作用。如治疗贫血的铁剂与祆酸结合沉淀,妨碍铁 剂的吸收,并刺激胃肠不适,甚至引起腹疼
培训专用
• 另外一些中药,如人参、党参、使君子、土茯苓、威灵仙、
麻黄、黄连、钩藤等。有些含铁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 枸橼酸铁胺等)、含铝剂(如氢氧化铝等)、酶制剂(如蛋 白酶、淀粉酶)等西药,都不宜用茶水送服,以避免茶叶中 的多酚类物质与这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中和或 降低药效,有的还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如妨碍肠胃吸收, 刺激肠胃道,严重的还会发生腹痛、腹泻等副作用。另外, 茶叶中的咖啡碱具有提神、兴奋心肌的作用,因此,服用镇 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一般认为, 服药后2小时内不宜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