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电脑》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脑和计算机的区别;
2.探究人脑与电脑的共同性;
3.学习人脑信息处理的范式和计算机的封装管理思想;
4.学习视听信息传输以及图形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人脑与电脑的不同之处,探究人脑与电脑的共同性,学
习信息处理的模式以及计算机的封装管理思想。

2.难点:深刻理解人脑信息处理的范式,学习视听信息传输以及图形
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主持讨论、案例分析、理论讲授、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
方法,结合实践研究,结合相关实验工作,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
1.人脑和计算机的不同
(1)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2)人脑的思维与计算机的计算;
(3)人脑的内存和计算机的存储;
(4)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机制。

2.人脑和计算机的共同性
(1)计算机的模拟:使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
(2)人脑和计算机的交互:使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3)信息处理:使用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4)图形技术应用:通过图形技术。

人脑和电脑

人脑和电脑

门训练。

这些训练好的狗狗叫“导盲犬”.它们能够带领盲人出门、过马路.遇到什么事儿,还会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盲人……但是,导商犬再好,还是比不上自己的眼睛能看见更好啊!柳大华:象棋特级大师.招法凶狠,有“东方电脑”之称:卜风波:象棋特级大师,被誉为“辽宁第一高手”。

徐天红:象棋特级大师.江苏棋院副院长。

一汪洋:象棋大师,2005年全国象棋个人赛第四名e..●张强:象棋大师,北京队象棋教练。

、就是这样五个大师,跟电脑“天梭”进i i了一场象棋大战。

大师们面前摆着棋盘、棋钟,但坐在他们对面的不是棋手。

翩勺勰,絮篆爱篓鬻奄●而是电脑操作员。

作为“天梭”的“替身”。

他们迅速地将大师们.大师们相当自信,“出招”毫不犹豫。

专家已经预测过了:1大师们将以7:3或6:4获胜!面对五位高手,“天棱”也毫1不示弱.人走一步、电脑跟着应一招,下得飞快。

渐渐地,电脑走…步要思考一会儿,那慢腾腾的劲头让“东电脑”柳大师摇起了头:“电脑要考虑这么长时热{掺鸯i{邃,雄道说人制造r i卜算机,却成为它的手下败将?你一定很好奇:刈弈时天梭“想”的是什么呢?原来.它预先记住了柳、}、、徐、汪、张等无数大师脑袋里所有的棋i碧,之所以“想”得慢是因为棋i普实在太多了,它要把可能有川的于;『_|数一个个搜索出来进行比较.每秒钟要比较500万个走法,走一步棋要进行几千万次运算!棋盘上的局势越复杂,运算,比较花的时间就越多:这其实是个笨办法,但它是用好多大师的棋谱来对付一位大师,当然容易获胜啦。

我们知道,棋谱都是人“想”“j来的。

而且在比赛中轻松取胜的汪洋大师发现,“天梭”下棋是有套路的,很死板。

找到这个弱点后,它的走法就尽在汪大师的掌握之中了!所以.电脑永远不会胜过人脑。

因为,人的脑子是真正用来“想”的:你看,我们身上的每一种器官都有各自特别的用处:脚。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脑与电脑/戴君惕》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讲述了人脑与电脑的关系以及电脑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人脑与电脑的异同之处,并思考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脑与电脑的异同,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人脑与电脑的异同,并能够分析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人脑与电脑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由于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可能相对较浅,对人脑与电脑的关系和应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或片面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发展,例如展示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等,以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引出本课主题:“人脑与电脑”。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人脑和电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第二环节: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人脑与电脑/戴君惕》。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人脑与电脑的异同之处,并列出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人脑具有情感和创造力,而电脑则具有计算和存储能力。

第三环节:概念解释与讨论1. 教师对学生列出的词汇和概念进行解释,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准确。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信息处理”是指人脑和电脑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输出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人脑在处理模糊和复杂的信息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处理大量数据和高速计算方面相对较慢。

人脑与电脑的教案

人脑与电脑的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掌握人脑与电脑的区别及电脑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会和会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尝试成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难点:掌握人脑与电脑的区别及电脑的特点。

教法:讲授法→分组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课前准备:1.导学案的下发、批阅和错题的收集整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对教学设计的调整;2.课前培训:培训学科班长针对本节课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设定本课的形式与内容比如预习案的展示,点评;及课后的总结要求。

然后学科班长或组长培训组内成员。

(培训内容:讨论形式和内容;展示、点评、质疑、总结要求;预习案展示和课堂总结学生培训:教师批阅部分学生的导学案,结合问题最多的题目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做好预习案的展示和分析准备,结束时根据检测题进行课堂知识的总结。

)3.预习培训:全体学生:预习本课出现的字音,成语解释;初读课文,画出本文的结构,初步把握电脑的发展史。

4.教学目标的书写:在黑板的右上方,书写字迹清晰、公正。

教学过程:一、引入1、哪些同学看过电影《星球大战》《终结者》?看过这些影片后你有什么感想?(展示两部同学们喜欢的电影图片,畅所欲言)2、PPT展示教学目标,教师解读目标。

3、本文重点通过了解电脑的发展史,了解二者的区别,正确分析看到二者的优势,那么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解决预习案的字词用法。

(衔接)4、时间:3分钟以内。

二、预习案展示检测自习(学科班长主持)1. 展示人员:学科班长指定小组成员的C进行展示。

(在课前培训中确立人员)2.展示内容:学科代表对预习案的情况做一个概括,然后将全对的题目把知识总结一下,错误题目要进行分析,并对错误的情况作一一分析,最后还要展示学生预习中“我的疑问”3.根据展示的情况给出分值4.教师点拨:预习案中知识的总结或规律等。

《人脑与电脑》助学案

《人脑与电脑》助学案

《人脑与电脑》助学案【知识链接】1、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说明语言准确、简洁、周密。

2、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⑴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⑵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能更具体、清楚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⑶分类别:分门别类地说明,使事物特点的区别更明晰、准确。

⑷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⑸作比较:通过互相比较,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⑹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权威性。

其余的说明方法: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3、我们学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基础知识】一、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媲.美()庇.护()譬.如()偏僻.()繁衍.()俨.然()奄.奄()蠕.虫()闺.房()菜畦.()硅.片()鲑.鱼()殷.勤()敌巢.()咽.喉()贮.存()二、解释下列词语1.望尘莫及:2.络绎不绝:3.无穷无尽:4.一笔勾销:5.随机应变:6.忠心耿耿:7、轻而易举:三、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归纳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3、自读第一部分8、9③段,说说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4、阅读第二部分8、9、10段①思考:生物计算机使用的元件是什么?②简要说明DNA分子计算机的制造原理。

【学法指导】例分析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应用及作用。

方法指南一:说明方法回顾。

方法指南二:从原文中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语段并分析作用。

示例1:人脑和电脑、第一代计算机与微电脑的详细比较。

作比较更准确地揭示和突出事物的特征。

试着去找一找其他的是使用说明方法的语段。

示例2:第一部分“从这以后,许多数学家耗费了大量精力来计算更精确的π值”时,列举了法国数学家韦达、英国的夏普以及19世纪的威加、达斯、雷歇、谢克斯等人的努力。

举例子将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比较抽象的事理说得真切具体、清楚明了。

关于电脑和人脑的区别脑筋急转弯

关于电脑和人脑的区别脑筋急转弯

关于电脑和人脑的区别脑筋急转弯篇一:人脑与电脑的用途及区别电脑和人脑的区别? 人类的思维是一种无进制(无数进制,多进制.即时转换进制),当一个神经指令发生后,它所要传导的路线\方向\目的等等,都是不确定的,是由遗传\习惯\类似\随机等等程序来控制的...其中每一项路径(选择)都有着及其复杂又相对稳定程式来控制.从随机->类似->习惯->遗传.逐级不断的排除错误,循环提高,最终记入基因,向下一代传播.所有机理,应该是一个能够不断自我排错更正程序.[ 转自铁血社区 /人脑和电脑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不断累积储存这个自我排错更正程序,人脑可以说是一种设计程序的程序,当某段程序运行正常,它便会固化交给下一级执行单位去具体执行,一旦遇到错误,再返回大脑重新设计更正程序,并同时储存这些记忆程序,当再一次再另一种情况发生时,首先在储存的记忆程序中寻找类似程序,这就是所谓模糊直觉,并在实施中再次进入新一轮的程序更新,当某个程序反复执行到一定的量级,便会形成相对固化的通道,在传导基因时,会将这种运算通道复制给下一代,而下一代也能够通过不断的排错来否定它.就这种思路来设计电脑人:1。

首先内存将是主要部件,是可以即插即用的,随时可以管理内存空间,随时剔除空余和增加容量。

内存在开机后将永远保持;2。

总线频率可以脱离cpu的控制,在保持内存的基础上随时更换cpu。

3。

内存中分级也是随时提高,越是高级程序计算结果,更正它越是需要更多累积(或者是更大的错误)来否定排除它。

4。

当这种构架建立之后,首先输入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缺电,信号传递不良等等,然后逐步从1+1开始不断提高内存中的程序计算级别:例如乘法口诀要比加法口诀更高一级。

词组解析要比文字解析更高,生存高于发展,发展大于萎缩。

[ 转自铁血社区 /5。

电脑有2个显示输出,一个是正面灌输并执行(类似于目前电脑显示),另一个是解析自我需求(其中一个需求是得到人为肯定的褒奖,而每一个奖励将不会重复,错误随机的奖励以后可以得到更正)。

平面设计教育中的“人脑”与“电脑”

平面设计教育中的“人脑”与“电脑”

脑进行视 觉呈现 。平面广告设计 、包装设 计、标志设计 、 文字设 计 、版式设计 ……甚 至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 。久 而久之 , 电脑好似无所不能 、 无孔不人 , 已经逐渐 占了平面设计 , 也 占据了教育的 中心 位置。 然而我们平面设计院校、教师在教育培养设计人才的方面 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也许大家都深 知 :培 养 创造 性 人才 是 关键 、是根 本 ,这 是 “ 脑” 的 体 人 现 ,“ 脑 ” 只 是 辅 助 “ 脑 ” 的一 个 操 作 工 具 。“ 脑 ” 电 人 电 是要 受 到 “ 脑” 的 支 配 与影 响 的 。 人 德国包豪斯最重要的平面设计家赫伯特 - 拜耶 ( r e t Heb r Byr a e )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 2 0世纪 3 0年 代来到美国 ,曾经在耶鲁大学等高等学府从事平面设计教育。 同时从事大量 的设计 工作 ,对现 代设计 有举足轻重 的影 响 。他 曾经提 出过平 面设计的三 个基本原 则 ,并被梅格斯 引用在他 的 平 面设计 史) 扉 页上 。他提 出 : )的 1 )具 有 创造性 的程 序不仅 是靠技 术 娴熟 的手工完 成 ,所 有的创作设计都必须依靠脑、心、手的同心协力合作达到 。 2)先掌握可靠的技巧,然后启迪 自己的灵感。 3 )人类是 高等精 神或 是 “ 他所 被赋 予能 力去完 成和表 现 的 ”生 命源 泉的 一 个 最高 体 现 。 他可以说是未 先知 地提 出我们当前 面临的问题 :设计 家 的素 质 ,所谓 的心 、脑 、手 等精 神 和生 命源 泉 才是 设 计的 核 心部 分 ,而不 仅 仅是 简单 的 技术 ,或者 简 单的 平面 设 计 “ 手 头 功 夫 ”。 社 会需要什 么样 的设计家? 2 世纪的 中国需要什 么样 的设 l 计 家?扩 招的加剧 、“ 艺考热”的盲 目、起 点的降低 、设计教育 体系的不成熟 ……这一切 的一切 , 只会使得我们今天的设计教育 越来越被动。 时下,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电脑产生的负效应使 人的设计 意识 、设计思维 、设计能力逐渐淡薄 。越来越 多的人被 “ 电脑”所 “ 控制” 。甚至 有些学 生在进行创作时脱离 电脑什么都 做 不了,没有创意 、没有表现 、没有思想 ,好似 一个机 器人 ,好 似只有通过 “ 电脑”才能化 腐朽为神奇 , 才能将设计 的生命延续 。 熟不知 , 忽略 了观察 、审美、创造思维 、意识 , 设计只能是空洞 的, 外表 的华丽终 归掩盖 不了内在的空寂。要达到设计 中的 “ 形 神”兼备 ,单靠 “ 电脑”现代科技是达不到的 ,只有通过 “ 人脑” 的意、 美并与之结合才能产生。 我们所培养新世纪优秀的设计家 除了要具备现 代科技知 识与操作技能 , 还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 力 、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独立设计 、独立思考的能 力。电脑操 作再娴熟 ,充其量 ,我们只能称之 为 “ 能工巧 匠” 。 德 国 卡 塞 尔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教 授 盖 尔哈 特 ・ 亚 斯 蒂 ( eh r t is G r a d Mah a )在其 一个 “ 局外人”对 19 — 2 0 0 9 05 年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 一文中提到: 在过去的四年间, 中国的 设计教育状况是急剧地恶化 了!这种恶化也包括 , 当今 的艺术系 学生 已经不再普遍拥有扎实的手上功夫 ……电脑已无孔 不入 , 占 据 了教育的中心位置 。 那为什 么还 要学生 们手绘或者 自己拍摄 图

《人脑与电脑》教案1

《人脑与电脑》教案1

《人脑与电脑》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全文内容做简要概括和说明;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感受人类智慧的伟大。

教学重点: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概括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学生生活入手,可对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做一调查)家里有电脑吗?什么时候购置的?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如今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业,这同样得益于互联网。

但最初的电脑,即电子计算机,,顾名思义,它的诞生便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一同跟随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人脑与电脑之间的这场“竞争”。

二、课文感知,内容梳理1.阅读全文,用笔划出计算机发展史上每一个关键的时期和讯息。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土匪猛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

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电脑能否最终超过人脑?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取代人脑?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不会最终取代人类的地位?三、课外延伸世界人工大脑之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在其着作《智能简史》中表示,未来10-15年,人工大脑将会发展成世界最大的一个产业,未来50年,人工智能成几何倍数增长发展,可能是他们现在能力的上亿倍、上十亿倍。

人工智能正以飞跃的速度往前发展,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操纵的机器人可以和人类成为朋友。

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中预言:机器人也将经历一个类似于PC的发展历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未来家家户户都有机器人。

韩国也曾预言,2015年至2020年间,韩国每一户家庭拥有一部机器人,他们甚至已经准备起草世界上第一步机器人法律《道德宪章》来约定机器人的权利和义务。

而这一举动的起源,便与如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恐惧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引导学生集体探究研讨阅读课文
探究研讨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浙江机电技校备课用纸
学科
语文
课题
人脑与电脑
审批签字
授课时间
11月10日
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1501/1502/
1505/1507
授课方法
讲授诵读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第六、七代
将来
生物集成电路
可逼真地模仿人脑(研制中)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电脑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突发猛进的特点,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
第二课时
探究研讨第三部分
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1.全天候清洁工2.机器护士小姐3.侦探机器人4.机器佣人等
五、综合概括总结。
本文以翔实,准确的材料和不动声色却饱含自豪感的语言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的特点、演变以及未来发展情况,同时也通过比较与人脑之间的差距。描绘出了电脑与人脑之间的“竞争”历程。从而使我们在了解科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人类智慧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1946
电子管
体积大,耗能高,运算快
第二代
1956
晶体管
体积较小,性能较好,效率和寿命高
第三代
1958
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性能更好
第四代
1975
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极快(巨型机);体积很小,耗能小,性能极高(微电脑)
第五代
197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微型化方面可与生物脑媲美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类别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大约只有1500克
不到2.5瓦
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巨型机多上上万倍
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注意差异是什么,可以同桌或者前后四人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请一组同学完成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七代
叁:教学反思:
2、难点: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壹:组织教学
清点学生人数,掌握学生情况;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填写教学日志
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2012年10月5日的时候,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被誉为“计算机狂人”。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积累字词
戴君惕(tì)络绎不绝(yì)繁衍(yǎn)蠕虫(rú)媲美(pì)
估计(gū)焊接(hàn)殷勤(yīn)土壤(rǎng)妥然(tuǒ)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2、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人脑和电脑
三部分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人脑与电脑的比较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大约只有1500克
不到2.5瓦
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巨型机多上上万倍
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